浸潤性乳腺癌(別名:浸潤型乳腺癌,侵潤性乳腺癌)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浸潤性乳腺癌症狀

1、症狀和體征 乳腺癌的早期可無症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表現出局部及全身症狀。

(1)腫塊:是乳腺癌的首發症狀。國外報道,多數腫塊位於外上象限,其次是內上及乳頭乳暈區,下方較少。腫塊大小不一,以2~3cm大小比較常見,多為單發,偶可多發。腫塊多呈圓形或卵圓形,邊界欠清,一般都為硬結,活動度都較差。

(2)疼痛:多數乳腺癌患者缺乏疼痛症狀。由於疼痛發生較少,乳腺癌不易被早期發現。疼痛常表現為乳腺刺痛,脹痛或隱痛,如癌周伴有乳腺囊性增生也可出現週期性疼痛。

(3)乳房皮膚改變:乳腺組織被位於皮下的淺筋膜所包繞,深淺筋膜之間由Cooper韌帶相連。由於淺筋膜與皮膚相連,當乳腺癌侵及乳腺間的 Cooper韌帶使之縮短時,會牽拉皮膚,使局部皮膚凹陷,如同酒窩,稱之為“酒窩征"。另外腫瘤直接與皮膚粘連也可能造成此種情況。酒窩征在乳腺癌較早時即可出現,在患側手臂上下活動時更為明顯。

1發紅及腫脹:生長較快,體積較大的腫瘤,可出現皮膚表淺靜脈怒張,腫瘤局部皮溫升高。如腫瘤接近皮膚表面時皮膚可發紅。如癌細胞阻塞了皮下淋巴管,即可出現皮膚水腫,出現“桔皮樣變”。

乳腺癌皮膚紅腫以炎性乳腺癌最為典型,皮膚顏色淺紅或深紅,由局限的一塊很快擴展到大部分乳腺,乃至全乳(圖14)。觸診時,整個乳腺增厚、變硬,皮溫增高,且腫脹、粗糙,有明顯的桔皮樣變。

2皮膚破潰:腫瘤發展到晚期,腫塊長大,可使皮膚隆起,如血供不足,隨著皮膚發紅,變薄,可發生破潰。患者常伴疼痛,有時劇痛難忍。由於創面有大量的壞死組織及血性分泌物滲出,患者常因此出現消瘦、貧血徵象。

3皮膚結節:結節分佈在病變周圍的皮膚時,稱衛星結節,它是癌細胞沿淋巴管、乳腺導管或皮下筋膜梁索直接浸潤於皮膚所致。衛星結節可單個或數個,後者多呈分散分佈。

4鎧甲癌:數個皮膚結節融合成片,覆蓋整個患側胸壁,並可延及腋窩至背部,甚至可超過胸骨中線,延伸到對側胸壁。厚硬成板塊的皮膚好似古代士兵所穿的鎧甲,故稱為鎧甲癌。

(4)乳腺輪廊改變:當腫塊較大時,乳腺可有局部隆起,乳腺增大。當腫瘤累及皮膚或胸肌時,可使乳房變硬,縮小。病人端坐時,患側乳腺可提高。

(5)乳頭乳暈改變:

1乳頭回縮及朝向改變:乳頭扁平、回縮、凹陷、朝向改變,直至完全縮入乳暈下,看不見乳頭。乳腺癌所致的乳頭下陷與先天性乳頭內陷不同。後者經常可用手牽拉提出,而乳腺癌所致的乳頭回縮不可能被拉出,而且凹陷的乳頭下或周圍可捫及腫塊。

2乳頭的濕疹樣改變:最初為乳頭瘙癢,乳頭上皮增厚、脫屑、滲液,逐漸出現糜爛,糜爛而反覆結痂、剁脫,乳暈皮膚剝脫後出現紅色肉芽,乳頭可慢慢變平,最後消失。

(6)乳頭溢液:乳頭溢液伴腫塊者,乳腺癌所佔的比例較大。溢液可以是無色、乳白色、淡黃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樣、血樣、漿液性或膿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間隔時間也不一致。

(7)區域淋巴結腫大:

1腋淋巴結轉移:最為常見,轉移灶較小時,淋巴結不腫大,或腫大不明顯,較難觸及。轉移病變一般是累及胸肌外側淋巴結,觸之多較硬,不規則,活動度欠佳,晚期可侵。

2鎖骨上淋巴結:轉移淋巴結多位於左側鎖骨上窩或右側鎖骨上窩,病灶較硬,一般較小。

3內乳淋巴結:轉移常不顯著,術前無確診的方法,只有腫瘤生於乳房內半部時,則在超根治於手術時才能發現。

4上肢水腫由腋窩淋巴結廣泛轉移:觸診可觸到腋窩或鎖骨上有固定、融合腫大的轉移淋巴結。

(8)遠處轉移表現:乳腺癌可經血液或淋巴途徑發生遠方轉移,好發部位以肺、胸膜、骨、肝、腦及軟組織較多見。

浸潤性乳腺癌病因

乳腺癌的病因學是多因素的,涉及飲食、生育和激素失衡等。流行病學資料表明,乳腺癌是經濟發達國家的一種"富貴病",與西方國家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表現為進食富於動物脂肪和蛋白質的高熱量飲食,同時又缺乏體力活動。以這種方式長期生活的國家和地區(北美洲、北歐洲和澳大利亞)乳腺癌的發病率,目前處於新增患者70~90例/100,000人/年的一個高平台相,近年來隨著的工業化程度的提高使富裕國家乳腺癌的發病率和致死率也有了顯著的上升。除乳腺癌外,西方國家的生活方式還是前列腺癌、結腸/ 直腸癌和子宮內膜癌等的發病高危因子。已經證實,特殊環境的暴露(如輻射、酒精和外源性激素等)在乳腺癌的發病過程中也有一定作用,但相對危險係數低。較之其他腫瘤,乳腺癌常顯示家族叢聚特點。兩種高外顯性基因(BRCA1/2)與乳腺癌發病密切相關。同時也可推測,在乳腺癌的遺傳易感性方面,多基因相互間的作用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浸潤性乳腺癌診斷

診斷

乳腺癌的診斷方法很多,常用的是乳腺鉬靶片,最準確是病理診斷,一般先行影像檢查,如有懷疑再進行病理檢查,隨著西醫的病理結果與中醫證型密切關係的深入研究,乳腺的中醫診斷也不可輕視,診斷的最終目的是治療,中西醫聯合診斷會對合理的中西醫綜合治療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1、乳腺癌的診斷方法-西醫影像檢查

乳腺癌的早期檢出影像檢查占重要地位。

1超聲檢查:乳腺腫塊內微小鈣化,邊緣&ldquo毛刺&rdquo征,縱橫比大於 1 ,癌的可能性最大,通過半定量法和彩色撲獲技術觀察癌腫血流峰值流速,彩色像素平均密度,血管平均密度對鑒別良,惡性腫瘤有很大幫助,穿入型血管和MVD對診斷乳癌有較高敏感性。

2MRI檢查 :採用順磁對比劑強化再行MIP重建對乳癌的顯示率為 1 0 0 %,MRS強烈提示乳癌組織內膽鹼水平增高,水 /脂肪比率明顯大於正常組織,是診斷乳癌重要標準。

3CT檢查:薄層掃瞄能發現直徑 0 .2cm癌灶,乳癌增高的相關參數和MVD密切相關,較好顯示轉移淋巴結情況。

4X線檢查:對乳癌鈣化灶的檢出最具優勢,X線數字攝影有助CAD,MWA和CMRP技術能提高判定乳癌的可靠性。

5紅外熱像圖:通過數字化定量系統對乳癌熱區溫度量化分析,標定病變中心與周圍組織溫差,判斷腫塊良,惡性。

6微創影像:對缺乏影像特徵的微小病灶開展超聲引導活檢,3D CE PDU改善超聲呈像CT引導下活檢定性。

2、西醫診斷乳腺癌方法的評價

綜合評價針吸細胞學檢查,癌細胞DNA 含量分析,癌胚抗原檢測和乳腺鉬靶片在診斷乳腺癌中的作用針吸細胞學檢查診斷符合率最高,為85.35 %流式細胞術測定細胞DNA 含量的假陽性率最高,為34.20 % 鉬靶X 攝片的假陰性率最高,為44.54 % 而4項指標聯合診斷使乳腺癌診斷符合率提高到92.35 %,假陽性率降至1.96 %,假陰性率降至5.93 %,4項指標聯合診斷可以明顯提高乳腺癌的正確診斷率,並有助於早期診斷。

乳腺針吸細胞病理學不僅對乳腺疾病診斷有重要適用價值,而且對乳腺癌早期診斷及分型診斷有重要價值,特別對鑒別乳腺增生及乳腺纖維腺瘤有否癌變有重要指導意義,穿刺成功率高達100%,早期診斷率16.9%,總診斷準確率高達 98.6%,乳腺針吸細胞病理學具有創傷小,簡單快速,安全可靠,經濟實用,結果準確等優點,各項技術指標明顯高於傳統診斷方法,是目前任何方法無法取代的,有較高推廣實用價值。

3、中醫證型與西醫病理的相關性

研究肝郁痰凝型乳腺癌的鉬靶X線影像特點,探討其病理基礎,例肝郁痰凝型乳腺癌中,乳腺類型以緻密型及混合型居多(占78%),異常血管征及透環征出現頻率較高(占80%以上),腋淋巴結轉移出現頻率偏低(占12%)。

浸潤性乳腺癌治療

浸潤性乳腺癌西醫治療

乳腺癌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內分泌治療和分子靶向治療。在科學和人文結合的現代乳腺癌治療新理念指導下,乳腺癌的治療趨勢包括保留乳房和腋窩的微創手術、更為精確的立體定向放療和選擇性更好的靶向藥物治療。現代醫學需要脫離傳統的經驗醫學模式而遵照循證醫學證據。基於國際上大規模的臨床研究和薈萃分析結果,目前在乳腺癌治療領域國際上有影響力並被臨床普遍接受的有歐洲的St. Gallen早期乳癌治療專家共識和美國國家癌症網(NCCN)治療指南。

一、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一直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目前的手術方式正在朝著縮小切除範圍的方向發展。包括保乳術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

1、保乳術:可手術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具有安全切緣的保乳術加術後放療,療效與全乳切除相當,但患者形體良好,患者本人和家人的生活質量大不一樣,治療指南並不強調一定要保乳,但醫生應該提供患者和家人選擇保留乳房的機會。針對局部腫瘤較大的患者還可以進行新輔助化療後使腫瘤降期保乳。

2、前哨淋巴結活檢術:以往乳腺癌手術,在切除乳房的同時或即使保留乳房,都要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前哨淋巴結沒有轉移,就可以不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前哨淋巴結活檢預測腋窩淋巴結陽性的準確率可達90-98%,而假陰性率可以控制在5-10%,同時由於手術創傷小,術後上肢水腫的發生率<1%,目前在美國已經成為常規的處理。

二、放療

乳腺癌術後的輔助放療的適應證及治療原則如下:  

1、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後的輔助放療:

照射部位:胸壁和鎖骨上下淋巴結區域,所有患者;

腋窩:腋窩淋巴結未清掃或清掃不徹底的患者;

內乳:不做常規放療。 

2、乳腺癌保乳術後的輔助放療:所有保乳手術患者,包括浸潤性癌、原位癌早期浸潤和原位癌的患者,均應予術後放療。但對於年齡≥70歲,T1N0M0且ER陽性的患者可考慮術後單純內分泌治療,不做術後放療。  

照射部位:全乳腺,所有患者;

鎖骨上下區:T3、T4患者或腋窩淋巴結轉移數≥4個的患者;

腋窩:腋窩淋巴結未清掃或前哨淋巴結活檢陽性未做腋窩清掃的患者;

內乳:不做常規放療。

三、化療

乳腺癌的化療藥物從20世紀70年代的環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到80年代的蒽環類藥物阿黴素、表阿黴素,再到90年代的紫杉類藥物紫杉醇、多西紫杉醇的問世,已經成為乳腺癌治療中重要的治療方式,無論在乳腺癌的術前新輔助、術後的輔助治療還是復發轉移患者的解救治療中都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蒽環類和紫杉類仍然是乳腺癌治療中非常重要的兩大類藥。其他常用乳腺癌化療藥物還有:長春瑞濱、吉西他濱、卡培他濱、鉑類、烷化劑、氨甲喋呤等。

四、內分泌治療

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是腫瘤內分泌治療中研究歷史最久、最成熟,也是最有成效的。最主要的包括雌激素拮抗劑(如三苯氧胺)和芳香化酶抑制劑(現在常用的為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劑,如來曲唑、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三苯氧胺既可以應用在絕經前女性也可以應用在絕經後的女性,但對於絕經後的女性,芳香化酶抑制劑的療效更好。另外還有可以代替手術和放療的藥物去勢藥物(如諾雷德),在絕經前(包括圍絕經期)的患者應用或與三苯氧胺、芳香化酶抑制劑聯用。

五、生物治療

生物免疫細胞治療是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而不是傳統的化學藥品來殺傷腫瘤細胞的,因此該技術綠色、安全、無毒副作用,適用於癌症各階段的治療。生物免疫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後的新型腫瘤治療技術,也是目前比較成熟、運用廣泛的生物治療,這種治療方式可以直接殺傷腫瘤細胞,防復發和轉移,提高自身免疫力,提高生活質量。近幾年來,臨床上常常採用生物免疫治療,增強機體的免疫反應,達到控制腫瘤生長、殺滅體內殘存的瘤細胞和防止腫瘤復發的目的。生物技術將是未來腫瘤治療的“主角”。

生物免疫治療的最大優勢在於對患體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因為其抗癌的原料是取自患者本身。通過對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提取,通過體外培植,強化其抗癌活性,再回注患體,從而實現抑制治療癌症。這種療法不存在常規療法的生物排斥性,因為患者自身的細胞,最適合在患者體內進行活動。並且在治療癌症的同時,還能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防止癌細胞的轉移或者其他嚴重的併發症,並且減少復發的風險。

生物反應調節劑(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s,BRM)又名生物調節劑,是免疫治療劑的新術語。凡某一類物質主要通過免疫系統直接或間接增強機體的抗腫瘤效應,並對腫瘤有治療效果的藥劑或方法,都可稱為生物反應調節劑。

這些BRM藥物包括對機體免疫功能有增強作用、調節作用及能恢復、重建免疫功能的藥物,多種細胞因子如淋巴因子、單核因子、腫瘤生長抑制因子和胸腺因子等;免疫活性細胞如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細胞因子激活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等。

另外,某些中藥、多糖類,皂甘類及微量元素也能促進免疫功能,均可以作為生物調節劑。 國家批准的皂甘類BRM藥物其中效果突出的是人參皂甘rh2。其主成分是從人參中提取出來的一種抗癌的活性小分子,能阻斷癌細胞DNA,抑制癌細胞增殖,誘導癌細胞分化,控制腫瘤的活動。而且對體質虛弱的病人有更明顯的效果,可提升抗病能力,提升生活質量。同時,基本無毒副作用,可作為其他治療的最佳的藥物選擇。

浸潤性乳腺癌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