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柿石(別名:胃柿石症)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胃柿石症狀

胃石易發生於胃大部切除術迷走神經切斷術、胃輕癱綜合征患者,似與這部分病人胃運動功能紊亂有關。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型。病程在6個月以內為急性,超過6個月為慢性,急性者多見。急性型在大量吃柿子、山楂等1~2h即出現症狀,半數以上病人有上腹部疼痛脹滿、噁心、嘔吐,一般嘔吐量不多,可有嘔咖啡色或血性物,而大量嘔血少見。體格檢查有30%病例觸及上腹部滑行性包塊。由於胃石對局部黏膜造成的刺激和損傷,常並發胃潰瘍、胃黏膜糜爛、幽門梗阻、腸梗阻,偶有穿孔及腹膜炎。 胃石患者的臨床症狀和體征與胃石的大小、形態、性質及對人體消化、運動功能影響程度等因素有關。病人可以完全無任何症狀,也可以有上腹不適、食慾不振、口臭、噁心、嘔吐或不同程度的腹脹腹痛等。體查時常於上腹部可觸及移動性包塊,一般無明顯壓痛。

胃柿石病因

植物性胃石主要由各種未消化的植物成分組成,包括鞣酸、纖維素、果膠、膠質等。胃柿石症是最常見的植物性結石。本病在產柿地區和柿熟季節的發病率較高。未成熟柿子的鞣質含量較高,因此食入不成熟柿子更容易患胃柿石症症。

胃柿石診斷

診斷

患者有進食柿子、山楂、黑棗史,吃後不久出現胃部症狀,包括反覆上腹痛、嘔吐、黑便等,應警惕胃石,可經胃鏡及X線檢查而確診。

鑒別診斷

慢性胃柿石症患者,因病程較長,症狀常與慢性胃炎、潰瘍病或胃癌相似,但通過X線鋇劑造影或胃鏡檢查很容易與上述疾病相鑒別。

胃柿石治療

胃柿石西醫治療

胃石治療的方法頗多,根據胃石的性質、病人的生理病理狀況和醫院的設備條件等具體情況而決定採用哪種治療措施。

1、內科藥物治療選用中西藥物,以改變患者胃的內環境,使胃石鬆軟、溶解、變小,提高胃動力功能,促進其自然排出。植物性胃石,應用碳酸氫鈉治療的歷史悠久,口服常用量為每次3~4g,3次/d,7~10天為1療程。也可同時加服等量的發泡劑,加強療效,縮短療程。有人主張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胃蛋白酶或胰蛋白酶0.5~1g,也可用糜蛋白酶(α-糜蛋白酶)5~10mg溶於50~100ml水中口服或從胃管中注入,也有加用乙酰半胱氨酸(acetylcysteine)0.5g溶於生理鹽水50ml從胃管中注入,連續2~3天,以消化胃石的某些成分,使胃石結構解體、溶化排出。對胃運動功能欠佳患者,可用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多潘立酮或西沙必利,促進胃蠕動以利排石。此外,有報告加用番木瓜酶(papain)50mg或纖維素酶(cellulase)5mg溶於1000ml水中,連服2天也可見效者。

2、手法碎石療法對於無明顯症狀和無併發症的胃石患者,如柿石、山楂胃石等,可以試行腹外按摩壓擠,使胃結塊破碎變成小塊狀,然後進行洗胃或給予瀉劑,加快結塊排出。

3、X線下網套碎石法早年曾用金屬導線製成一網套插入胃管中,在鋇劑顯示胃石時讓套網套住並拉緊導線切割胃石。反覆操作使其切成碎塊自然排出。也可在此基礎上加服碳酸氫鈉、甲氧氯普胺(胃復安)等促進排石。

胃柿石中醫治療

中醫中藥治療胃石是我國傳統的內科治療方法之一。中國醫學認為胃石發病機制屬於食積不化、蘊結於胃,故以消積化滯、軟堅散結、和胃健脾、行氣活血之法,常 使用散結排石湯。組方主要藥物為厚樸、積實、神曲、麥芽、雞內金、檳榔、三稜、莪術、桃仁、丹參等,水煮服,2~3次/d,連服5~7天,並隨證酌情加 減。例如腹痛者加元胡、白芍、甘草;嘔吐者加半夏、竹茹;大便潛血者加白芨、炒大黃;體虛者加黨參、太子參;便秘者加大黃或番瀉葉等。無論是西藥或中藥治 療,用藥時間應在3餐之間或空腹服用,有利於藥物與胃石充分作用,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