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骨刺(別名:骨疣)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膝關節骨刺症狀

骨疣不見得一定會產生症狀,要看是否有壓迫到神經根或是脊椎,如果沒有的話就不會有什麼讓人不適的症狀產生。相反,如果骨刺剛好壓迫到附近的神經根或是壓迫到脊椎,就可能會有身體僵硬不能靈活彎身、疼痛、紅腫、麻痺、關節變形、肌肉無力等症狀。

膝關節骨刺病因

骨疣是脊椎退化過程中所伴隨的一種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脊椎構造也會跟著退化,當骨頭與軟組織接壤的地方因長期承受壓力、拉力、損傷,造成脊椎與脊椎間的軟骨漸漸失去水分與彈性,致使骨骼出現退化性改變,這種骨骼退化性改變就會導致骨質增生,而形成骨疣。另外,反覆活動或不適當的運動,也常會使關節部位的骨骼及軟組織過度磨損,而長出骨刺。

膝關節骨刺診斷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和 實驗室檢查可進行診斷。

鑒別診斷

骨刺

骨質增生的早期多為瘀邪交結,凝而不散,治療應化瘀驅邪,舒筋通絡。可服中藥益桃仁10克,紅花5克,當歸15克,生地黃15克,川芎5克,赤芍10克,三稜10克,莪術10克,威靈仙15克,地龍10克,土鱉蟲5克,烏梢蛇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另用蠍子,蜈蚣各5克研末,每晚服2克,連服1月,病情會明顯好轉,鞏固療效可服六味地黃丸,每日2次,每次10克,連服3個月。如果病人已是骨質增生的後期,則多系肝腎不足,虛中夾實,不足者有陰虛,陽虛之分,夾實者有瘀結,濕熱之別,病情比較複雜。陰虛者表現為口燥便堅,形瘦眩暈,陽虛者肢體畏寒,小便清長,陽痿滑洩,濕熱者多有關節腫脹,關節內有積液,按之波動,屈伸不利。治療以補腎軟堅為主,可用下列中藥: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淮山藥10克,丹參30克,皂角刺10克,穿山甲10克,威靈仙15克,生甘草5克。陰虛者加知母10克,龜板,鱉甲各12克,陽虛者加乾薑10克,附片15克,瘀結者加桃仁10克,紅花5克,濕熱者加蒼朮10克,黃柏10克。

骨疣

骨疣的產生是脊椎因應退化而自行補強的一種現象,一般來說,如果沒有壓迫到神經的話,其實不需過分擔心,隨著年齡增加,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長骨刺的情形,而X光上出現骨刺也不見得就需要接受治療,只有在骨刺壓迫到神經引起其他症狀時,才需要進一步進行益根治。

膝關節骨刺治療

膝關節骨刺中醫治療

對骨刺的治療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原理主要是借助經絡的通路發揮藥物的通經走絡、行滯去瘀、療骨祛濕、舒筋活血、驅風散寒的功能,具有作用持久、治療徹底等方面的優勢。

膝關節骨刺西醫治療

1、西藥的特點是能夠迅速的消炎止痛,但是這類藥物多是激素藥物,長期服用會損害到臟器,且只能起到暫時止疼的效果。

2、針灸理療能夠通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起到疏通經絡、消除局部的水腫和炎症、消炎止痛的作用。

3、牽引可減輕骨刺對局部神經、組織的壓迫而起到暫時緩解疼痛的作用。

4、手術介入,通過手術方法刮除骨刺。

復健治療

治療骨刺也可以采熱敷、超音波、電刺激、頭部牽引術等方法。熱敷是為了增加局部病態組織血液循環,改善肌肉的缺血現象。電刺激與超音波則是為了促進較深部肌肉構造血液循環。頭部牽引則有拉開神經孔、增加局部血液循環與減少關節負擔的作用。

手術治療

當藥物治療或是復健治療 3個月以上,仍無法改善症狀時,就必須進 一步施以手術治療。初期可以進行後減壓手術,將壓迫神經的骨刺移除,這些手術包括椎板切除術、椎間盤切除術及椎體切除術。中期可接受脊椎內固定手術,以內固定氣固定脊椎骨,再加上自體骨移植,以達到骨融合的目的。此外,利用「椎體護架」,可同時達到神經減壓及脊椎矯正的效果。對於長期退化的脊椎,在作手術修復時,可重整變形的脊椎,降低病變處的負荷。而若是關節已經全面性遭到破壞時,就須施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以恢復關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