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別名:diabeticfoot)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糖尿病足症狀

糖尿病足的臨床表現: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表現與五個面病變有關:神經病變、血管病變、生物力學異常、下肢潰瘍形成和感染。

(1) 足部的一般表現:

由於神經病變,患肢皮膚干而無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呈襪套樣改變,腳踩棉絮感;因肢端營養不良,肌肉萎縮,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牽引張力平衡,使骨頭下陷造成趾間關節彎曲,形成弓形足、槌狀趾、雞爪趾等足部畸形。當病人的骨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發生勞損時,病人繼續行走易致骨關節及韌帶損傷,引起多發性骨折及韌帶破裂,形成夏科關節(Charcot)。X線檢查多有骨質破壞,有的小骨碎片脫離骨膜造成死骨影響壞疽癒合。

(2) 缺血的主要表現:

常見皮膚營養不良肌肉萎縮,皮膚乾燥彈性差,靠毛脫離,皮溫下降,有色素沉著,肢端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血管狹窄處可聞血管雜音。最典型的症狀是間歇性跛行,休息痛,下蹲起立困難。當病人患肢皮膚有破損或自發性起水泡後被感染,形成潰瘍、壞疽或壞死。

(3) 糖尿病足潰瘍

可按照病變性質分為神經性潰瘍、缺血性潰瘍和混合性潰瘍。神經性潰瘍:神經病變在病因上起主要作用,血液循環良好。這種足通常是溫暖的,麻木的,乾燥的,痛覺不明顯,足部動脈波動良好。並有神經病變的足可有兩種後果:神經性潰瘍(主要發生在足底)和神經性關節病(Charcot關節)。單純缺血所致的足潰瘍,無神經病變,則很少見。神經-缺血性潰瘍這些患者同時有周圍神經病變和周圍血管病變。足背動脈波動消失。這類患者的足是涼的,可伴有休息時疼痛,足邊緣部有潰瘍和壞疽。

足潰瘍發生的部位多見於前足底,常為反覆遭到機械壓力所致,由於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保護性感覺消失,患者不能感覺這種異常的壓力變化,不能採取一些保護措施,發生潰瘍後並發感染,潰瘍不易癒合,最後發生壞疽。

(4)糖尿病足的分級:

經典的分級法為Wagner分級法:0級:有發生足潰瘍危險的足,皮膚無開放性病灶。1級:表面有潰瘍,臨床上無感染。2級:較深的潰瘍感染病灶,常合併軟組織炎,無膿腫或骨的感染。3級:深度感染,伴有骨組織病變或膿腫。4級:骨質缺損,部分趾、足壞疽。5級:足的大部或全部壞疽。

糖尿病足病因

潰瘍(20%):

糖尿病患者的很多足部併發症起自感覺性神經病變及輕度的自主與運動神經病變。其中感覺神經病變合併過高的機械應力,是引起足部潰瘍和感染的主要始動因素。炎症與組織損害是一定程度的反覆應力作用於一個特定的失去感覺的區域的結果。來自地面、鞋子或其他鄰近足趾的壓力或剪切力導致潰瘍形成,由於缺乏正常的神經保護機制,潰瘍常因骨突的存在而加重。自主神經系統的病變造成皮膚正常排汗調節功能、皮膚溫度調節功能和血運調節能力喪失,導致局部組織柔韌性降低,形成厚的胼胝以及更易破碎和開裂。此外,正常排汗能力的喪失阻斷了局部組織的再水化,造成組織進一步破壞,使得深部組織更易於細菌定植。運動神經病變在糖尿病足的發病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足內在肌的攣縮造成典型的爪狀趾畸形。跖趾關節的過伸也被證明能夠直接增加蹠骨頭下壓力,使得該部位更易形成潰瘍。近趾間關節屈曲造成突起的趾間關節背側與趾尖跖側形成潰瘍的風險增加,而血管病變又使得破壞的組織難以癒合。

感染(30%):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導致皮膚軟組織破壞,造成外源細菌侵入。化學趨向性改變導致白細胞反應效率低下。此外,高血糖、氧分壓降低和營養不良等可共同引發組織水腫、酸積聚、高滲和低效無氧代謝。此類環境適合細菌生長,並阻礙了白細胞的功能。此外,血管疾病可造成抗生素運輸受限,進一步造成細菌清除效率降低,導致局部軟組織感染,甚至骨髓炎的形成。

Charcot關節病(10%):

為漸進性的負重關節破壞性病變。神經創傷學說認為,失去痛覺和本體感覺後足部遭受反覆的機械損傷或是單發的創傷會導致Charcot關節病變,神經血管學說認為,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發的病變區域血供增加導致骨骼吸收和強度減弱,進而,反覆的創傷造成骨破壞與不穩定。

足趾畸形(30%):

運動神經病變導致足內在肌的攣縮,造成典型的爪狀趾畸形。

糖尿病足診斷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

1.症狀:本病初期,病人多有皮膚瘙癢,肢端發涼,感覺遲鈍,水腫,繼之出現雙足襪套式的持續麻木,多數可出現痛覺減退或消失,少數出現患處針刺樣,刀割樣,燒灼樣疼痛,夜間或遇熱時加重,鴨步行走或倚杖而行,有些老年病人伴有嚴重肢體缺血史,如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等。

2.體征:病人下肢及足部皮膚乾燥,光滑,水腫,毳毛脫落,下肢及足部變小,皮膚可見大小不等的散在性水皰,瘀點,瘀斑,色素沉著,肢端發涼,抬高下肢時,雙足發白;下垂時,則呈紫紅色,趾甲變形,增厚,易脆,脫落等,肌肉萎縮,肌張力差,常見足畸形,蹠骨頭下陷,跖趾關節彎曲,呈弓形足槌狀趾,足趾過伸如爪狀,足背動脈閉塞時雙足皮色青紫,搏動極微弱或消失,有時於血管狹窄處可聽到血管雜音,肢端感覺遲鈍消失,音叉震動感消失,跟腱反射極弱或消失。

足部慢性潰瘍時,足跖部,蹠骨頭外形成圓形的穿透性潰瘍,有時出現韌帶撕裂,小骨折,骨質破壞,並有夏科(Charcot)關節,干性壞疽時,全足,足趾乾枯,變小,皮膚光亮,變薄,呈淡紅色,趾尖邊區可見有為數不等的黑點,黑斑,濕性壞疽時,足部發紅,腫脹,皮膚破潰,形成大小,形態深度不等的潰瘍或膿腫,皮膚,血管,神經,骨組織壞死。

3.臨床上根據糖尿病足病變的程度分為6級。

鑒別診斷

需與下肢脈管炎或血管炎,下肢神經病變等鑒別診斷。

真正的脈管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脈管炎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簡稱,是一種四肢中,小動脈慢性閉塞性疾病,其病理變化為中,小動脈血管壁的節段性,非化膿性炎症伴動脈血管腔內血栓形成,管腔閉塞引起肢體遠端缺血而產生疼痛,本病的主要特徵是:(1)本病多發於男性青壯年;(2)肢體特別是足趾發涼,怕冷,麻木和感覺異常是常見的早期症狀;(3)疼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狀,表現為:1間歇性跛行:當病人行走一段路程後,小腿或足部肌肉發生麻木,酸脹,疼痛,抽搐,無力等症狀,如果繼續行走則症狀加重,最後被迫止步,原地站立休息片刻後,疼痛迅速緩解,可繼續行走,但行走後上述症狀又復現,這種症狀稱為間歇性跛行,它是下肢動脈供血不足的典型表現,2靜息痛:動脈缺血嚴重時,患肢疼痛劇烈而持續,休息時疼痛仍不止,徹夜難眠,甚至足趾破潰合併感染,疼痛更為劇烈。

老年人的“脈管炎”: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不是脈管炎,它是全身動脈硬化的一種表現,是中,老年人的常見血管病之一,其病理特點是腹主動脈,髂動脈,股動脈,膕動脈等大中動脈內膜增厚變硬,形成粥樣斑塊及鈣化,以及繼發血栓形成等,導致動脈管腔狹窄或閉塞,表現為與脈管炎類似的下肢缺血症狀,因此常被人們誤認為是脈管炎,也很多中,老年患者出現下肢疼痛,肌肉酸痛無力,不能正常行走(即間歇性跛行)等,常常以為是骨質增生,骨質疏鬆,腰椎間盤突出,風濕病等所至,服用了很多藥物久治不愈,未及時到醫院找專科醫生就診,甚至有些病人因此而延誤了就診時機而被迫截肢。

糖尿病足壞疽與其他壞疽的鑒別要點:壞疽是組織細胞的死亡,病因上常分為循環性壞疽,如動脈粥樣硬化性壞疽,栓塞性壞疽,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雷諾病等引起的壞疽,神經營養性壞疽,糖尿病性壞疽,機械性,物理性,化學性,損傷及感染性壞疽等,糖尿病性足壞疽,單從病理變化及壞疽的性質,程度很難與其他壞疽相區別,尤其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伴發動脈粥樣硬化性壞疽時更難區分,但糖尿病足壞疽患者具有血管病變程度嚴重,病變進展較快,常伴有周圍神經病變及感染等特點,在臨床上還常可遇到足部壞疽久不癒合,檢查時才發現糖尿病的病例,應注意分析壞疽的發生,是伴發病還是合併症,加以區別。

糖尿病足治療

糖尿病足西醫治療           

一旦發生糖尿病足之後,在治療之前應對病情做到盡可能明確的評價:確定病因學;確定類型和程度;體檢或多普勒評價血管通暢情況;檢查分泌物並及時進行細菌和藥敏試驗;評價潰瘍周圍水腫、炎症和壞死情況;X 線檢查有無骨髓炎和皮下氣體;排除全身感染等。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全身治療、局部治療或外科手術。

1.全身治療

一般包括代謝控制、擴血管、活血化瘀、抗生素的應用(如存在感染)。

(1)代謝控制:主要指良好的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佳不利於潰瘍的癒合和感染的控制。糖尿病足潰瘍的發生,尤其是合併感染等所致的應激可進一步升高血糖,一般需換用胰島素治療並盡可能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這是治療糖尿病足的基礎。血糖應控制在11.1mmol/L 以下或盡可能接近正常。

(2)擴血管和活血化瘀,改善組織供血:臨床常採用:1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加丹參10~20ml,靜脈滴注,1 次/d;2山莨菪鹼,一般劑量0.5~1.5mg/kg,輕者口服,重者靜脈滴注;3封閉腰2、3、4 交感神經,解除下肢血管痙攣;4前列腺素E 靜脈注射,具有較好的擴血管作用;5抗血小板藥物如西洛他唑(培達)在抗血小板的同時尚具有良好擴張周圍血管的作用,對糖尿病足潰瘍有良好的輔助治療效果,其他如丹參和川芎等亦可輔用。

(3)神經病變的治療:可應用維生素B 制劑,並應用神經營養藥物改善神經功能。

(4)抗生素的使用:糖尿病足潰瘍常易繼發感染,而使病情迅速惡化,是導致腳壞疽的重要原因,鑒於感染常為多菌株混合感染,且往往合併有厭氧菌感染,一些患者即使存在嚴重的下肢感染,臨床上也可無明顯症狀和血液學感染的特徵。一般在病原菌不明的情況下應給予廣譜抗生素和甲硝唑治療,待細菌和藥敏試驗結果報告之後必要時再調整治療。

(5)高壓氧治療:可改善血循環和下肢缺氧,可試用。

2.局部治療

主要包括局部清創術和創面處理。

(1)清創術:尚有一些爭議,但多數主張進行充分的清創,對感染灶進行切開引流,清創範圍應擴展至有出血的健康組織,切除所有的壞死組織,盡量保護有生命活力的肌腱和韌帶組織;口小腔大的壞疽應擴大切口;多囊膿腫應多個切口,保持引流通暢。小的清創術可床邊進行,但多數情況可能需到手術室在麻醉的情況下進行。局部水皰和血皰的處理應在嚴格消毒的情況下,選用無菌注射器,由水皰低位將其內容物抽出,並在局部塗以2.5%的碘酒以預防感染,局部適當加壓使其乾癟。

(2)創面處理:堅持每天換藥,局部可應用浸有抗生素、胰島素和山莨菪鹼(654-2)的混合液(如5%生理鹽水250~500ml 和人胰島素40U 和慶大黴素24 萬U或其他抗生素和山莨菪鹼(654-2)注射液40mg)進行清洗和濕敷,其中胰島素在局部可改善白細胞的功能、刺激上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生長及蛋白質合成,有利於創口的癒合;局部應用抗生素可增強抗感染的效果;山莨菪鹼(654-2)局部應用能改善血液循環。白天盡量暴露不包紮,夜間為避免損傷可行包紮;可輔用中藥粉去腐生肌,消炎止痛和改善微循環;機械墊襯減輕潰瘍部位負重,臥床休息和使用特製鞋等;另外,周林頻譜儀或燈泡進行局部照射,有利於保持創面乾燥和改善血液循環,每次半小時,每天3~4 次;患肢抬高,有利於減輕局部水腫(任何原因的潰瘍,只要有水腫,潰瘍均不易癒合),必要時輔以利尿劑。近來有報告應用康惠爾糖尿病足系列傷口護理用品(清創膠、滲液吸收貼和潰瘍糊等),有助於清除創面壞死腐爛組織,增強局部組織的滲液吸收,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創面的吸收。

3.外科治療

(1)動脈重建術:是治療大血管阻塞所致肢端缺血或壞疽的重要方法,可使一些患者免於截肢。方法有:1血管搭橋術:血管通暢率約60%,常用的方法是血管旁路轉流術,即在正常供血動脈段與病變血管遠側非狹窄動脈之間架設一段自體或人造血管橋,以改善肢體的遠端供血。2血管內膜切除術:適用於大血管和局限性動脈阻塞和狹窄。3經皮血管腔內成形術:對髂動脈閉塞較好。4血管內激光治療。5帶蒂大網膜移植術常用於脛前、脛後和腓動脈閉塞症。

(2)截肢術:經保守治療無效,為了挽救生命而不得已採取的方法,術前最好作血管造影,以決定截肢平面,在不影響截肢平面癒合的情況下,應盡量保留患肢術後的功能及有利於安裝假肢。

4.骨髓干細胞移植

骨髓干細胞具有定向分化為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細胞的功能,基礎及臨床研究發現將骨髓干細胞移植到缺血的肢體可在局部形成血管內皮細胞,產生新生血管,而不會生成其他不需要的組織。2002 年8 月英國醫學雜誌首先報道了自體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下肢缺血獲得成功。其方法主要如下:在局部麻醉下獲取骨髓,然後進行骨髓干細胞的分離,目前骨髓干細胞的分離已有成熟技術;最後將分離所獲得的骨髓干細胞移植到缺血肢體。該方法適用於所有肢體缺血的糖尿病患者(對非糖尿病患者同樣有效),從早期的間歇性跛行到晚期的足部潰瘍,甚至肢體壞死,一般治療病程越早效果越好,早期治療可以緩解或完全解除間歇性跛行和靜息痛,對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可以促進潰瘍癒合或縮小等。該方法操作比較簡單,療效較肯定,值得臨床進一步觀察和研究。

(二)預後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全球約1.5億糖尿病患者中,有15%~20%的患者可能在其病程中發生足潰瘍或壞疽。糖尿病足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約50%是糖尿病患者。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美國每年有86000患者會因糖尿病失去足或下肢而致殘。糖尿病足潰瘍的治療花費巨大,Holzer對美國700萬糖尿病患者數據庫的健康保險調查提示,兩年中直接用於糖尿病足潰瘍的花費為1600萬美元,平均每個潰瘍的花費為4595美元。中國的糖尿病足病發病率逐年增加的趨勢已日漸明顯,糖尿病足病所帶來的醫學和社會問題已開始受到國內諸多學者的重視。

糖尿病足中醫治療

中醫的辨證施治理論:辨別患者的體質、脈相、氣血、津液和生活習慣,發揮中醫的辨證施治優勢。中醫認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是氣虛、陽衰、寒凝所致。 因此病初期才普遍存在麻、涼、痛表現,氣虛不能帥血,陽衰不能溫煦,寒凝則血液瘀滯不行,久之則肢端壞死而成脫疽。針對這一核心病機,治療必須補氣溫陽通 脈為主,氣盛則帥血有力,陽盛則溫煦肢體,寒散則血脈得通。如肢端出現壞死潰爛,則外用生肌活血之品。

外治法:

一、 糖尿病足的中藥療法一——拂痛外洗法

中藥方:吳茱萸、艾葉、海桐皮各15克,生川烏12克,川斷、獨活、羌活、防風各10克,細辛5克,生蔥4條(全株洗淨)切碎,米酒、米醋各30克,川紅花、當歸尾、荊芥各6克。

煎制方法:將藥液煎成2000毫升,分兩次,每次用1000毫升,藥液不重複使用。

拂痛外洗法一——熏洗法:糖尿病足初期(沒有出現潰瘍的時候使用,用來改善腳部供血不足)測藥液溫度40℃,浸洗患足及下肢20分鐘。水溫下降時,可隨時加溫,使藥液保持溫度。每天2次。根據病情需要,藥湯可浸到踝關節或膝關節以上部位。

拂痛外洗法二-——濕敷法:適用於糖尿病足壞疽者(糖尿病足出現足潰瘍)用消毒紗布7~8層或乾淨軟布數層蘸藥湯,趁熱攤敷在患處,注意不要燙傷,另用一塊消毒紗布不斷地蘸藥湯淋漬患處,持續淋漬20分鐘。

二、糖尿病足的中藥療法二——濕敷治療法

第一步:

將創面的壞死組織進行清理,做法:用碘伏對創面進行消毒,然後生理鹽水洗淨,用消毒後的剪刀將創面清理乾淨,直到露出健康的肉面為止。

第二步:

使用于氏糖疽康成品外敷糖尿病足患處,每天四次,每次三十分鐘,拔毒生肌,改善足部血液循環,期間要注意腐肉和毒液的清理。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