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息肉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結腸息肉症狀

1、間斷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帶血,多為鮮紅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見;繼發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裡急後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長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脫出肛門,亦有引致腸套疊外翻脫垂者。

2、少數患者可有腹部悶脹不適,隱痛或腹痛症狀。

結腸息肉病因

目前為止,結腸息肉的病因不清。有些可能與長期炎症刺激或遺傳相關。

結腸息肉的發生與許多因素有關:

1、長期腹瀉,很多病人腸道黏膜容易過敏,例如飲酒、吃辣椒或油膩食物或海鮮後出現腹瀉,有些病人會無原因的出現腹瀉,這樣,腸道黏膜會出現慢性炎症,易導致腸道息肉生長。

2、長期便秘,便秘的病人經常是幾天排便一次,糞便長期在腸道內儲存會產生各種毒素,導致腸黏膜出現慢性炎症,易生長息肉。

3、遺傳,例如家族性息肉病就是一種遺傳疾病。

4、炎症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現息肉。

結腸息肉的發生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具體介紹如下:

生活習慣(20%):

食物中含纖維多息肉的發生就少,反之就多,吸煙也與腺瘤性息肉的密切關係,吸煙史在20年以內者多發生小的腺瘤,而吸煙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發大的腺瘤。

遺傳(20%):

某些多發性息肉的發生與遺傳有關,患者由其父母生殖細胞內遺傳得到有缺陷的抑癌基因APC等位基因,而結腸上皮內的另一個APC等位基因在出生時是正常的,以後當此等位基因發生突變時,則在突變部位發生腺瘤,這種突變稱為體細胞突變(somatic mutation)。

感染(10%):

有報道認為腺瘤性息肉的發生與病毒感染有關。

年齡(10%):

結腸息肉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大而增高。

胚胎異常(5%):

幼年性息肉病多為錯構瘤,可能與胚胎發育異常有關。

結腸息肉診斷

診斷

1、便血或粘液膿血便史。

2、肛診或腸鏡發現息肉。

3、鋇灌腸見多少不一充盈缺損。

鑒別診斷

1、家庭性結腸腺瘤性息肉:又稱家族性結腸息肉病或家族性腺瘤病。

本病屬常染色顯性遺傳性,外顯率為50%,估計每7000—10000新生兒中有1人發病,國內已有多個家系的報告,亦有20%無家族史,可能是基因突變發生的新病例,發病年齡在20歲左右,開始只有少數息肉,以後進行性增加,大小不一,腺瘤無蒂呈半球形,少數有蒂或呈絨毛狀,分佈常密集,排列有時呈串,總數大於100枚,可見於全結腸或直腸,常見症狀是便血,膿血便或腹瀉,有的可腹痛或腹部不適,若不切除病灶,最終都要發展為結腸癌,鋇灌腸和結腸鏡檢查對診斷本病有幫助,還應重視家族成員的檢測,動員其子女,兄弟姐妹,雙親到醫院作系統檢查,及早發現無症狀的患者。

本病一經確診,以早手術為宜,對20歲以下患者,如症狀不明顯可暫不手術;若息肉體積增大,或息肉直徑>2厘米,或息肉已癌變者;腹痛,腹瀉,便血的症狀加劇者,應及時作外科治療,手術方式以全結腸直腸切除或剝脫直腸粘膜至齒線,迴腸經直腸肌管與肛管吻合,必要時末端迴腸作儲袋,若直腸息肉已癌變,應行根治性切除。

2、Gardner綜合征:本病為常染色顯性遺傳病,是一種伴有骨和軟組織腫瘤的腸息肉病,臨床表現與家族性結腸腺瘤性息肉病的特點相同,息肉數目一般<100顆,體積較大,也有高度惡變傾向,但癌變年齡稍晚一些,骨瘤見於頭顱,下顎蝶骨,四肢長骨,軟組織腫瘤有表皮樣囊腫,皮脂囊腫,纖維瘤,硬纖維瘤等,有的同時有甲狀腺或腎上腺腫瘤,90%的患者伴有眼底色素性病變,本病治療原則與家族性息肉病相同。

3、Turcot綜合征:本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較少見,臨床表現除有家族性結腸腺瘤病外,伴有其他臟器的腫瘤,通常是伴有中樞神經系統的腫瘤,如腦或脊髓的膠質細胞瘤或髓母細胞瘤,因此也有膠質瘤息肉病綜合征之稱,結腸腺瘤的癌變率高,常在十幾歲時已發生癌變而導致死亡。

4、Peutz—Jeghers綜合征:又稱黑色素斑一胃腸多發性息肉綜合征,本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40%患者有家族史,多為雙親與子女同胞間有同時發病的,大多見於兒童或青年發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粘膜皮膚黑色素沉著和胃腸道多發性息肉病,色素沉著主要分佈在口唇,頰粘膜和手指,足趾掌面,呈褐色,黑褐色,由於本病息肉廣泛,惡變率相對較低,因而一般予以對症治療,若息肉大或有併發症出血或腸梗阻時,可外科治療,結腸息肉可在內鏡下電灼切除;大息肉可手術,分別切開腸壁摘除息肉,避免日後發生腸套疊,對本病患者,術後仍需長期隨診,因息肉可復發。

5、Cronkhite—Canada綜合征:又稱息肉病—色素沉著—禿髮—指甲萎縮綜合征,本病為獲得性,非家族性的疾病,主要特點有四:

(1)整個胃腸道都有息肉;

(2)外胚層變化,如脫髮,指甲營養不良和色素沉著等;

(3)無息肉病家族史;

(4)成年發病,症狀以腹瀉最常見,見80%以上病例有腹瀉,排便量大,並含脂肪或肉眼血液,大多有體重減輕,其次是腹痛,厭食,乏力,性慾和味覺減退。

結腸息肉治療

結腸息肉西醫治療

1、單個息肉可行切除加病檢同時進行。   

2、多發息肉或息肉較大有惡變徵可經肛門肛窺腸鏡進行病理活檢以除外惡變。   

3、低位或長蒂脫出息肉可用肛窺,直乙鏡,套扎或經肛門直接切除。   

4、廣基或多發息肉可經腹、會陰、骶尾部行腸壁腸段部分切除。   

5、高位息肉可行纖維結腸鏡高頻電切。   

6、息肉有癌變應按腫瘤行根治性切除術。

結腸息肉中醫治療

1、濕熱下注

【證候】大便粘濁帶血,肛門灼熱不適,下墜伴腹痛、腹瀉、腹脹,息肉表面粘著膿性物,糜爛,可有腫物脫出肛外,指診有時可觸及腫物,舌質紅,苔黃或黃白相兼而膩,脈弦滑細

【治法】清熱利濕,理氣止血

【方藥】黃連解毒湯加味。黃連、黃芩、黃柏、梔子、茯苓、地榆炭、大小薊、枳殼。若便秘加炒決明

2、氣滯血瘀

【證候】病久息肉明顯增大,硬而痛,納少,面黯消瘦,脈弦滑,舌質暗,苔白

【治法】理氣活血,化瘀散結

【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生黃芪、全當歸、赤芍、地龍六條,川芎、桃紅、牛膝、穿山甲。腹脹、肛門下墜加枳實、木香

3、脾虛氣滯

【證候】自幼出現便血,時有腫物脫出肛外,腹瀉史較長,腹部隱痛,便血時多時少,倦怠懶言,舌淡苔白,脈細弱無力

【治法】溫中健脾,理氣散瘀

【方藥】良附丸加味。高良姜、制香附、制黃芪、炒枳實。便時帶血加赤石脂、血余炭

4、寒凝結滯

【證候】腹脹痛喜暖,四肢冷而無力,腰膝酸痛,大便清冷,伴面部或下肢浮腫,小便少或清長,舌淡暗苔白,脈沉無力

【治法】溫中散寒,理氣利濕

【方法】金匱腎氣丸加減。熟地、生地、山藥、澤瀉、茯苓、桂枝、制附片、山茱萸、木香。腹痛者加白芍、甘草

其他療法

1、灌腸法

中藥煎劑經肛門灌注於直腸內,保留2~4小時,可對局部直接發揮作用。近些年來常用的灌腸方有復方青白散,藥用青黛、白芷、白芍、白朮、白頭翁、黃柏、薏苡仁等煎湯或研細末用。水煎濃汁50毫升保留灌腸,每日1次。

2、結紮法

中醫治療直腸息肉的常用方法,局部麻醉後在窺鏡下鉗夾息肉蒂部,用粗絲線進行結紮,使其缺血壞死脫落,達到治癒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