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別名:胃癉)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急性胃炎症狀

多發群體

有近期服用NSAID史、嚴重疾病狀態或大量飲酒患者,如發生嘔血和(或)黑便,應考慮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的可能,確診有賴急診胃鏡檢查。

據研究,對服用NSAID(特別是傳統的NSAID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患者或進行機械通氣的危重患者進行胃鏡檢查,多數可發現胃黏膜急性糜爛出血性的表現,糞便隱血試驗亦多呈陽性反應。據統計在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由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所致者約占10%~25%,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之一。

疾病症狀

常有飲食不當,酗酒、服刺激性藥物等誘因。隨後出現上腹痛、食慾不振、噯氣、噁心、嘔吐。因食物中毒而致病者多伴有急性腸炎,出現臍固疼痛、腹瀉、發熱、失水、甚至休克。亦可伴上消化道出血。體驗發現上腹部及臍周壓痛,腸鳴音亢進,偶可發熱,注意有無脫水甚至休克表現。

多數急性胃炎患者症狀輕微(如上腹不適或隱痛)或無症狀,或症狀被原發病掩蓋,且多數患者亦不發生有臨床意義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多以突然發生嘔血和(或)黑糞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狀而引起注意,常為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

急性胃炎病因

化學因素(20%):

阿司匹林等藥物干擾胃黏膜上皮細胞合成硫糖蛋白,使胃黏液減少,脂蛋白膜的保護作用減弱,以致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和出血等病理過程,前列腺素合成受抑制,胃黏膜的修復亦受到影響。

生物因素(15%):

細菌及其毒素。常見致病菌為沙門菌、嗜鹽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常見毒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毒素桿菌毒素,尤其是前者較為常見。進食污染細菌或毒素的食物數小時後即可發生胃炎或同時合併腸炎此即急性胃腸炎。葡萄球菌及其毒素攝入後亦可合併腸炎,且發病更快。近年因病毒感染而引起本病者漸多。

物理因素(20%):

過冷、過熱的食物和飲料,濃茶、咖啡、烈酒、刺激性調味品、過於粗糙的食物均可刺激胃黏膜,破壞黏膜屏障。

精神、神經因素(10%):

精神、神經功能失調,各種急重症的危急狀態,以及機體的變態(過敏)反應均可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症損害。

胃內異物或胃石、胃區放射治療(5%):

均可作為外源性刺激,導致本病。

急性胃炎診斷

診斷

可以根據臨床表現及體征作出診斷,酌情做血常規及急診胃鏡檢查。胃鏡檢查可見胃粘膜出血和糜爛性病變。胃鏡檢查可在出血後24-48小時內進行。

鑒別診斷

應和早期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嚇炎,急性胰腺炎等鑒別,內鏡檢查有助於診斷和鑒別診斷。

急性胃炎治療

急性胃炎西醫治療  

1、一般治療:盡量臥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電解質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如果持續嘔吐或明顯脫水,則需靜脈補充5%-10%葡萄糖鹽水及其他相關電解質。鼓勵攝人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晶,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   

2、對症治療:必要時可注射止吐藥: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痙藥:如顛茄8n堪11次,1日3次。止瀉藥:如思密達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療:抗菌素對本病的治療作用是有爭議的。對於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菌素,如黃連素0.3g口服,1日3次或慶大黴素8萬u口服,1日3次等。

急性胃炎中醫治療  

 急性胃炎多屬中醫胃脘痛、胃痞、嘔吐等病證範疇。根據本病的病因、臨床症狀及舌脈表現,臨床上中醫多按食滯胃脘型、暑濕犯胃型、寒邪犯胃型、胃熱熾盛型、肝郁氣滯型對急性胃炎進行辨證施治。

1、食滯胃脘型   

主症:胃脘脹滿,疼痛拒按,或嘔吐酸腐及不消化食物,吐後痛減,食後加重,噯氣反酸,大便不爽,舌質淡紅,苔厚膩,脈滑實。   

治則:消食導滯,和胃降逆。   

方藥:保和丸加減:神曲、山楂、萊菔子、陳皮、茯苓、連翹、半夏。   

2、暑濕犯胃型  

主症:胃脘痞滿,脹悶不舒,按之腹軟而痛,納差食減,口乾而膩,頭身沉重,肢軟乏力,小便黃熱,大便滯而不爽,或兼見發熱惡寒,舌質紅,苔白黃而膩,脈濡細或濡數。

治則:解暑和胃,化濕止痛。   

方藥:藿香正氣散加減:藿香、半夏、大腹皮、紫蘇、半夏、白芷、陳皮、茯苓、白朮、厚樸、生薑、大棗。   

3、寒邪犯胃型   

主症:胃痛捽髮,痛無休止,得溫則減,遇寒加重,多有受涼或飲食生冷病史,或伴見嘔吐清水,畏寒怕冷,手足不溫,喜食熱飲,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沉遲。  

治則:溫中散寒,和胃止痛。   

方藥:良附丸合桂枝湯加減:高良姜、香附、桂枝、炒白芍、炙甘草、姜半夏、蓽茇、生薑。   

4、胃熱熾盛型   

主症:胃脘疼痛,脹滿,痛處灼熱感,口乾而苦,噁心嘔吐,吐出物為胃內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飲食喜冷惡熱,大便干結,尿黃,舌質紅,苔黃厚或黃膩,脈弦滑。   

治則:清熱止痛,降逆通便。   

方藥: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黃連、黃芩。   

5、肝郁氣滯型   

主症:胃脘脹滿,攻撐作痛,痛及兩脅,情志不暢時更甚,或嘔吐吞酸,噯氣頻作,飲食減少,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   

治則: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方藥:四逆散合小半夏湯加減:醋柴胡、炒白芍、炒枳殼、生甘草、姜半夏、鮮生薑、元胡、炒川楝子。

預後

本病是一種限性的病理過程,病程短,去除致病因素後可以自愈,故除個別由於大出血偶爾可造成嚴重後果外,即使不經治療,一般預後良好。

(僅供參考,詳細請詢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