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靜脈瘺(別名:先天性肺血管畸形,Rendu-Osler-Weber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肺動靜脈瘺症狀

1本病多見於青年,分流量小者可無症狀,僅在肺部X線檢查時發現。分流量大者可出現活動後呼吸急促、紫紺,但多在兒童期出現,偶見於新生兒。多數病人從兒童期有紫紺,隨年齡增長逐漸加重並有呼吸困難。

225%患者有驚厥、共濟失調、復視等神經症狀。

335%~50%患者具有家族性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狀,如鼻衄、咯血、血尿、消化道出血。

4肺動靜脈瘺破裂時,患者可出現胸痛並有血胸。

5若瘺較大,於瘺所在部位可聽到收縮期或連續性雜音。

肺動靜脈瘺病因

血管壁肌層發育不良(30%):

這種畸形是由各種不同大小和不等數目的肺動脈和靜脈直接連接。常見者動脈1支、靜脈2支。二者之間不存在毛細血管床。病變血管壁肌層發育不良,缺乏彈力纖維,又因肺動脈壓力促使病變血管進行性擴張。肺動靜脈瘤是一種肺動靜脈分支直接構通類型,表現為血管扭曲、擴張,動脈壁薄,靜脈壁厚,瘤呈囊樣擴大,瘤同分隔,可見血栓。病變可位於肺的任何部位,瘤壁增厚,但某區內皮層減少,變性或鈣化,為導致破裂的原因。

肺部病變(25%):

病變分佈於一側或二側肺,單個或多個,大小可在1mm或累及全肺,常見右側和二側下葉的胸膜下區及右肺中葉。本病約6%伴有Rendu-Osler-Weber綜合征(多發性動靜脈瘺,支氣管擴張或其他畸形,右肺下葉缺如和先天性心臟病)。

 

肺動靜脈瘺診斷

診斷:

在臨床上本病可分為三型,分別是:

Ⅰ型:多發性毛細血管擴張,為瀰漫、多發性,由毛細血管末梢吻合形成,其短路分流量大。

Ⅱ型:肺動脈瘤,由較近中樞的較大血管吻合形成,因壓力因素呈瘤樣擴張,短路分流量更大。

Ⅲ型:肺動脈與左房交通,肺動脈顯著擴大,短路分流量極大,右至左分流量可占肺血流量的80%,常伴肺葉、支氣管異常。

鑒別診斷:

在臨床上,本病還需與以下等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1)肺內轉移瘤

肺動靜脈瘺尤其是多發性的肺動靜脈瘺,其胸部CT顯示肺部有多處的佔位病變,極易誤診為肺內轉移瘤,應根據其病歷還有血氣分析等資料進行辨別,尤其要分清楚兩者在CT上的區別。

(2)肺結核

PAVF與其他類型肺結核的主要鑒別要點有:

(1) 肺結核多有發熱、納差、乏力、盜汗等中毒症狀,而PAVF 則少見。

(2) 活動性肺結核病人血紅細胞沉降率及白細胞多輕至中度升高,而PAVF 一般無明顯變化。

(3) 肺結核病人PPD 試驗多強陽性,而PAVF一般陰性。

 

肺動靜脈瘺治療

肺動靜脈瘺西醫治療

凡有症狀且病變局限的病人,均需手術治療。即使無明顯症狀,但因進行性病變,可發生破裂、出血、細菌性心內膜炎、腦膿腫、栓塞等致死性併發症,因此均應手術治療。除非極小的瘺或瀰漫性累及雙側肺者不宜手術。嬰幼兒症狀不重者,可在兒童期手術。

肺動靜脈瘺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僅供參考,詳細請詢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