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


1. 什麼是「焦慮」? 

焦慮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情緒反應,是人們預期會出現危險或困難時的一種情緒體驗。當我們做出可能會出現危險或困難的判斷時,它有助於我們做出「戰鬥或逃跑」的準備狀態。適度的焦慮可能使人提高警覺,有利於我們處理所面臨的問題。正常的焦慮情緒是人類成長的動力,但過度的焦慮又會造成負面影響。

2. 焦慮與平常出現的「著急」是一回事嗎?

假如我們把焦慮按照輕重程度畫作一個連續的線條,線條的一端是最嚴重的「病態焦慮」,另一端是「無焦慮」,一般人的「著急」以及「害怕」「驚慌」之類的體驗則位於中間。

當面臨壓力時,我們可能會感到焦慮和擔心,但通常都能自己消化,因為我們明確這些感受的來源,也知道它何時終結。

對另外一部分人而言,焦慮可能會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而且他們不清楚焦慮的原因,也不知道這種感覺還能持續多久,這就是「病態焦慮」了。對他們而言,應付這種焦慮是很困難的事情。

3. 什麼是焦慮症?

焦慮症可以分為急性焦慮障礙(又稱驚恐發作)和慢性焦慮障礙(也就是廣泛性焦慮障礙)兩種,主要症狀為無明確客觀對象的或與客觀事實明顯不符的緊張擔心。由於焦慮症是神經症的一種,在詳細瞭解焦慮症之前,我們需要先瞭解下神經症。

4. 那什麼是神經症?

神經症是一組精神障礙的總稱,包括焦慮症、強迫症、恐怖症、神經衰弱、軀體形式障礙等。它們有一些共同特點:患者有一定的「人格基礎」,也就是說,患者有一些特徵性的性格,不同的性格特點,和神經症下相應的不同診斷相關聯。

神經症的起病,常受到心理、社會、環境因素影響,症狀表現多樣,沒有「器質性病理改變」基礎,也就是說,雖然患者會覺得身體某個或某些部分很不舒服,但是到醫院相應科室做檢查,卻查不出什麼具體的毛病。

此外,患者會感到明顯的痛苦,並主動求治,認為自己是生病了,病情的發生和發展往往是一個比較慢的過程。

5. 焦慮症都有哪些症狀表現?

首先,作為精神症狀,焦慮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焦慮情緒:患者會體驗到無明確對像、內容不固定的擔心、煩躁、恐懼和緊張不安(又稱為「無名焦慮」),或者患者的焦慮體驗與客觀情況嚴重不符(比如只是皮膚發紅就擔心得了破傷風、擔心致命),覺得危險迫在眉睫或大難臨頭。患者明知不存在真正的危險,但卻無法控制自己的不安。

(2)軀體症狀:患者會有出汗、口乾、面色潮紅/蒼白、頭暈、胸悶甚至胸痛、心悸、呼吸急促甚至困難、尿頻尿急、消化不良、便秘、腹瀉等表現。

(3)運動性不安:患者可能有肌肉緊張、坐立不安、顫抖等症狀出現,常伴有頭頸部和腰背部肌肉酸痛,及四肢乏力。

作為一種「綜合征」的急性焦慮障礙(驚恐發作),有如下表現:

1)突如其來的強烈焦慮體驗,迅速到達高峰,一般歷時 5-20 分鐘,極少超過 1 小時,但不久又可突然再發;

2)伴有頻死感或失控感,奔走、驚叫或四處呼救,盡快逃離使自己感到不安的環境;

3)患者往往被送至內科急診處理,發作時意識清晰,事後能回憶當時的情況;

4)發作間歇期,患者除害怕再次發作外,無其他症狀。

6. 焦慮症會帶來哪些問題?

在預期危險和困難的焦慮情緒影響下,患者經常表現出高度的警覺狀態,對常見的細小事件也可能反應激烈,易怒,注意力難以集中,通常還伴有睡眠問題。所以,焦慮症患者往往存在家庭關係衝突問題。

對於一些軀體症狀,患者可能會擔心這是由一些嚴重的疾病引起,而這種思想可能會加重焦慮程度,形成惡性循環。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的焦慮體驗可能會讓患者出現抑鬱情緒,嚴重者甚至患抑鬱症。研究顯示,抑鬱與焦慮障礙的共病率可能在 19.2%-50%。而共病情況下的自殺風險也大大增加。

7. 怎樣診斷焦慮症?

在符合神經症的共同特點(見問題 4)、並明確排除軀體疾病、藥物所致和其他精神障礙的前提下,若:

(1)對於急性焦慮障礙,如果一個月內出現 3 次或以上的發作,或者在首次發作後因害怕再次發作而產生的焦慮持續 1 個月或以上,主觀痛苦明顯;

(2)不明原因、內容不固定的焦慮體驗,或與客觀事實嚴重不符的焦慮體驗,持續時間 6 個月或以上,主觀痛苦明顯,工作生活功能受明顯影響;

出現上述情況,則應該考慮焦慮症,並積極尋求親朋好友的協助,或求助於相關專業機構(如精神心理門診,精神病醫院,心理熱線等等)。

8. 我是不是得了焦慮症?

焦慮症的診斷過程畢竟需要足夠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訓練,而自我篩查則不需要如此專業的流程。

試問下自己下面幾個問題:

(1)你是否常為一些一般人不會焦慮的事而擔心?

(2)你是否不能控制地去擔心?

(3)你是否常為事情焦慮和擔心,但那卻又找不到解決辦法?

(4)你是否常擔心一些很壞的事情會發生在你或身旁的人身上?

(5)你是否在安逸、平靜、平穩的生活中也經常擔心?

如果上述多個問題的回答都是「是」的話,你可能需要去咨詢一下你的醫生,或者與你信任的人共同商議你面臨的困難。

9. 患焦慮症的人多嗎?

一般認為人群中焦慮症患者比例約 2%-7%,部分國家和地區調查結果顯示為約 10%。不過,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去尋求幫助。

10. 哪些人容易患焦慮症?

患焦慮症的女性大約為男性的 2 倍。有一些性格特質的人可能更容易焦慮,如好勝、完美主義、自卑傾向、過度自我關注、道德責任感強、控制欲強等。

另外,兒童和青少年在面對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某些事或物時,可能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如兒童期的分離性焦慮,青少年面對異性時的焦慮。但絕大多數困擾都能隨著長大或向父母朋友傾訴而消失或得到解決。有少數人也可能會因為成長過程中的某些因素而發展為焦慮症。

11. 為什麼會得焦慮症?

焦慮的成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瞭,可能與遺傳、個性特點、不良生活事件、軀體疾病等因素相關。

(1)遺傳:目前尚無確切的證據指向具體的遺傳因素。同時,即使沒有遺傳背景的人在一定程度壓力下也會產生焦慮。

(2)環境:某些情況下,焦慮可以是明顯的原因引起的,當問題消失時,焦慮也隨之消失。

(3)生活經歷:生活上的重大轉變可能使人焦慮,一般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或境況的扭轉而好轉,如懷孕、失業或搬家。

(4)毒品:毒品如安非他明,迷幻劑或搖頭丸都可令人感到焦慮。咖啡因也可能使人緊張。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有慾望便會有焦慮。現實世界往往與人們的期望存在差距,而焦慮水平的高低便取決於其「慾望」的滿足程度。

12. 焦慮的人為什麼身體不舒服?

當我們感受到危險時,身體便會進入「準備戰鬥或逃跑」的狀態。此時,交感神經系統活動明顯增強,體內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上升,於是心跳加速、呼吸加快,便有了心悸、呼吸急促甚至困難、胸痛等表現。

這種「準備戰鬥或逃跑」的狀態需要手臂、腿和胸部等可能部位優先得到血氧供應,這些部位的肌肉收縮力也會相應增強,導致皮膚、手指、腳趾、大腦等部位的血供相對減少,便產生手腳發冷、肌肉緊張疼痛、頭暈目眩等不適。

由於此時的新陳代謝速度加快,身體會消耗更多的能量,便會出汗以維持體溫,而緊張過後,隨之而來的便是疲勞。

13. 焦慮症會傳染嗎?

焦慮症的確有家族聚集表現,可能存在遺傳因素的影響,但目前並無確定的證據證實這種聯繫。可以肯定地說,焦慮症不存在傳染的可能。

不過,因為焦慮症患者在焦慮得到緩解之前,其焦慮情緒、對待困難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可能會對身邊的親人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對未成年子女。

14. 焦慮症不治療有什麼後果?

尚未有資料表明焦慮症能直接對身體造成損害。但是,嚴重的焦慮情緒可能使人的思想和注意力片面的集中於負面的可能或後果,導致正常的工作生活節奏無法維持,可能引發抑鬱,嚴重者有自殺的可能。焦慮緊張情緒也可能帶來失眠、人際緊張、高血壓等問題。

15. 懷孕時得了焦慮症對胎兒有沒有影響?

孕期焦慮現在的確比較常見,就其成因來說,社會心理因素可能佔主導地位,例如孕婦以及雙方家庭過度關心腹中孩子的健康。國外研究顯示,孕期嚴重焦慮對自身和胎兒均可能存在危害,可能引起噁心、早產、流產、產程過長,甚至胎兒畸形等問題。

在應對孕期焦慮方面,家庭成員的心理支持可能最為重要。避免過度關注胎兒健康,遵從醫生指導,定期檢查,注意安撫孕婦情緒。如果焦慮程度較重,可考慮到專業機構尋求幫助,不可自行用藥。

16. 怎樣預防焦慮症?

前面說過,焦慮與生俱來。適度的壓力和焦慮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表現,只有當焦慮超過了某一限度才會影響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焦慮大可泰然應對,待引起焦慮的事件得到解決,焦慮情緒也便自然緩解和消失。所以,我們要做的並不是預防焦慮,而是把自己的焦慮水平盡量控制在合理水平。

(1)維持合理的要求和期望,做事量力而行,避免事事追求完美;

(2)學習欣賞自己的長處、優點和成就;

(3)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處理問題按照輕重緩急,避免急於求成,避免盲目攀比;

(4)嘗試用不同角度看待事情的態度,「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5)面對困擾時,找人傾訴一下;

(6)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營養,適量運動和休閒,避免酗酒和吸毒,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7)可以考慮參加一些互助小組,在發達地區可能更容易獲得這類信息。這個小組可能是由面臨相同或相近問題的人自發組成,大家在一起可以交流所遇到的困難和可能的解決辦法。

17. 哪些辦法可以緩解焦慮?

除問題 15 所描述的策略之外,放鬆訓練可作為緩解焦慮的有效手段之一。放鬆的方法有很多,但並不是每種方法都適合每個人。有人可能喜歡聽音樂的方式放鬆,也有人可能只是一個寧靜的環境就能有用。

(1)深呼吸

嘗試緩慢、溫和的深呼吸。吸氣和呼氣的同時各默念 4 下,維持 4 分鐘或更長,看看心情能否平靜。

(2)肌肉鬆弛法

通過訓練身體肌肉鬆弛,可幫助放鬆身體和情緒,嘗試按順序從頭到腳(或從腳到頭)依次收縮和放鬆肌肉。

(3)意象鬆弛法

也有人稱之為「白日夢」,通過自由想像來達到放鬆的目的。可以想像一副寧靜的村莊暮色圖,或虛構的寧靜而舒適的場景,也可以是真實而安全的地方。總之,想像內容隨心而發。想像過程帶來的感受比畫面本身更為重要。

若需要關於放鬆練習更詳細的資料,不妨在互聯網上尋找一下,若能找到視頻或音像資料則更實用。

18.

焦慮了

是否應該去看醫生?

較輕程度的焦慮可能不需要專業人士的介入和幫助。不過,如果緊張擔心的情緒狀態已經發展到只是一味地在關注可能的後果和風險,讓你沒有辦法專注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建議考慮盡早接受幫助或治療,這樣總比獨自默默承受焦慮的折磨要好。

問題在於,很多受焦慮困擾的人士往往羞於啟齒向人求助,可能他們害怕被人視為「瘋子」。事實上,就重性精神疾病的患病風險來說,是否患有焦慮症並未加大或減少風險。

19.

焦慮

應該去看哪個科?

一般來講,焦慮症的正確就診科室應該是精神科、心理科或心身障礙科,這些部門在所有的精神專科醫院和部分大型綜合醫院都有設立。若精神專科醫院的位置比較偏遠而當地綜合醫院又沒有精神心理科,可以嘗試去當地大型綜合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

20. 焦慮症需要住院嗎?

並不是所有的焦慮症患者都需要住院,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做出最適合你的建議。大多數焦慮症患者可以在門診治療,可能需要定期複診。若出現一些可能危害身體的負面情況(如自殺想法,自傷行為,營養狀況差等)或強烈而持續的焦慮情緒體驗 (如有患者因焦慮而整天在家閉門不出、嚎啕大哭等),醫生可能會建議你短期住院以便迅速控制你的焦慮情緒,當然,最後的決定還是取決於你自己和家人。

21. 焦慮症有哪些治療方法?

焦慮症的治療方法大致分為三類。

(1)自我調節策略(見問題 15、16);

(2)心理治療。在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人員幫助下,心理治療能幫助我們瞭解和接受自己焦慮的原因,通常需要定期進行,可能需要持續數周至數月;

(3)藥物治療。治療焦慮症的常見藥物有三類,最常用的是苯二氮卓類(即通常說的「安定」之類的安眠藥);新型抗抑鬱藥也常被用於緩解焦慮和抑鬱;另外,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可被用於急性焦慮障礙。

22. 焦慮症能治好嗎?

對焦慮症來說,越早診斷、越早治療,預後越好。經過規範治療後,絕大多數患者都能康復,恢復與以前一樣的生活工作節奏。因焦慮症受心理、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焦慮症患者在好轉和穩定後存在復發的可能。

23.

焦慮

可以邊治療邊工作或上學嗎?

較輕程度的焦慮可以在治療的同時維持工作和學習狀態。若焦慮導致明顯的注意力難以集中,睡眠紊亂,處事態度消極等情況時,工作效率會明顯下降,這時可考慮暫時短期休假,並及時接受適當的治療,待工作效率能保持在適度水平時返回學習或工作中。

24. 為什麼醫生給我開藥治療焦慮症?

焦慮症的三類治療方法對焦慮症都有比較好的療效,選擇時主要取決於不同的適用人群、焦慮的不同嚴重程度以及焦慮發展的不同階段。一般性的自我調節策略和放鬆技巧可能不需要專業醫師的協助就能開展;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需要專業人士協助,但在包括許多大城市在內的大部分地區,想要取得專業的心理治療並非易事;所以,目前我們面臨的比較實際的問題是,醫生在給患者提供幫助的時候,需要考慮對治療焦慮症有效、同時患者取得這種服務相對比較容易的建議,這樣,藥物治療便成為目前最普遍採用的方法。

25. 治療焦慮症的藥有什麼副作用?

苯二氮卓類藥物起效很快,主要副作用是過度鎮靜表現,如乏力、睏倦等,與應用在失眠時一樣,不宜長期使用(可參考「失眠症 FAQ」)。所以,這類藥物主要用在焦慮情緒比較嚴重的急性發作階段。新型抗抑鬱藥往往需要 2-4 周或更長時間才能起效,常見副作用主要為用藥初期胃腸道不適以及驟然停藥出現的「撤藥反應」(可參考「抑鬱症 FAQ」)。而β受體阻滯劑臨床上最常用於心血管內科(請參見相關 FAQ),精神心理方面主要常用於急性焦慮障礙。

26. 治焦慮症的藥會上癮嗎?

長期持續服用苯二氮卓類藥物的確會出現藥物療效下降,需要加大劑量才能達到原用藥效果的情況。不過,在短期(不超過一個月)、間斷、遵醫囑用藥的情況下,出現成癮的可能極低(可參考「失眠症 FAQ」)。而抗抑鬱藥則不存在類似安眠藥的風險。

27. 我該選擇哪種藥治療焦慮症?

對焦慮症患者來說,症狀極少表現為單純的焦慮,多數還會出現失眠、抑鬱等問題,少數患者可能還存在軀體疾病方面的風險,故藥物選擇是一個比較綜合的過程,需要以大量專業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建議還是與醫生仔細溝通,切忌在咨詢醫生之前自行購藥服用。

28. 哪些治療焦慮症的藥我不能用?

苯二氮卓類藥物在有些情況下是不建議服用的,詳情參考「失眠症 FAQ」。新型抗抑鬱藥的禁忌症相對較少,主要是部分特殊人群如果必須服用這類藥物的話,必須經過醫生的詳細評估和考慮,對藥物可能帶來的收益和風險進行權衡,比如孕婦、哺乳期婦女、青少年、老年人、肝腎功能不全患者、過敏體質者、軀體疾病等。在處方藥物之前,醫生會對相關的資料進行詢問,以評估用藥的風險。

29. 不焦慮了可以停藥了嗎?

不建議在治療剛收到效果的階段減藥或者停藥。在症狀得到緩解後,部分慢性焦慮障礙患者可能仍需要堅持服用 1-2 年時間抗抑鬱藥物。若難以承受藥物的副反應或其他原因而想減藥或停藥,建議咨詢專科醫生有關事宜,不要自行調整藥物治療方案。

30. 焦慮症有什麼飲食禁忌?

焦慮症患者應避免可能加重緊張情緒,易引起消化不良,易影響睡眠等之類的飲食,如應避免咖啡、濃茶、可樂、油炸食物、高脂肪食物、易脹氣食物等。

另外,酒精和一些毒品也應當盡量避免。雖然它們可能帶來短暫的解脫,但過後可能會感覺到焦慮程度加劇,還可能會使人不再積極去應對問題,而且對身體也有害無益。

31. 怎樣幫助患焦慮症的朋友或親人?

(1)與醫生及相關專業人士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合作關係,當然,這可能需要不少的時間和努力;

(2)記下患者的變化和對治療的反應,也請記下你想向醫生咨詢的問題;

(3)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問,不要害怕提出問題;

(4)可以與其他的照料者做些交流,他們可能有一些有用的經驗或建議;

(5)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忘記照顧你自己,不要忘記留些時間給自己。

該文章由「鄧蘭芳」獨家授權使用,拒絕其它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