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


1. 什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症狀的臨床綜合征。簡單講,頸椎病就是頸椎退變增生,病變壓迫頸椎周圍的血管、神經、脊髓導致的一大堆症狀。它可不是一個簡單的疾病,而是一系列症狀的統稱喔。 

2. 頸椎病的發病原因和機制是什麼?

頸椎病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其發病原因很多,但綜合起來有四個,包括頸椎的退行性變(頸椎增生,椎間盤突出等)、慢性勞損(最常見到的原因如低頭工作等)、發育性頸椎椎管狹窄(多為先天性)、頸椎的先天性畸形(比較少見,如蝴蝶椎、並椎等)。前兩者是主要原因,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症狀和體征。

3. 頸椎病是不是就是椎間盤突出引起的?

椎間盤突出是頸椎病的常見原因之一,是頸椎退變的一種表現形式(類似於老人的頭髮變白),可以導致脊髓及血管神經壓迫,引起頸椎病,但不是唯一原因,有些患者椎間盤突出很明顯,但常常沒有臨床症狀,也無需特殊治療。

4. 頸椎病是不是就是頸椎骨質增生?

頸椎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病的主要原因,頸椎的骨質增生(骨刺)也是中老年人的一種退變表現形式,是一種自然地老化,本身沒有什麼危害,甚至對於維持椎體穩定還有一定好處,所以不可談起骨刺色變,但骨質增生如果壓迫頸椎周圍的神經血管就可導致頸椎病,那就需要治療了。

5. 頸椎病為什麼這麼常見?

我國頸椎病的發病率正呈不斷上升的趨勢,頸椎病發病率越來越高,隨不同年齡段的增長,其發病率也成倍增加。相關調查也顯示,目前,全國大約有 7%-10% 的人患上了頸椎病。50-60 歲年齡段頸椎病的發病率約 20%-30%;60-70 歲年齡段達 50%。  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頸椎發病的最本質因素是年齡的增長使椎間盤自然老化,由於老年化及生活節奏的加快加劇,發病率逐漸上升。隨著長時間伏案工作以及使用電腦、駕車、用高枕、睡軟床等諸多因素,都使人長時間保持單一姿勢,肌肉韌帶疲勞,從而加速了頸椎疾病的發生。

6. 頸椎病是不是老年人才會發生的?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有統計表明,在 50 歲左右的人群中大約有 25% 的人患過或正患此病,60 歲左右則達 50%。調查顯示,全國大約有 7%-10% 的人患頸椎病,但目前,普遍存在對該病早期重視不夠,不能在出現症狀時自我識別判斷,致使該病發展到晚期可能致人癱瘓等危害。但近年來罹患此病的年輕人有增加趨勢,且工作集中在頭頸部長期處於同一姿勢的人,或頭頸部活動頻繁、從事頸部容易受傷職業者,像是久坐辦公桌的白領階層、電腦操作員、會計、教師、學生等,這些需長期伏案工作的職業,如果姿勢不正確,罹患頸椎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了 4 到 6 倍,所以也不可掉以輕心。

7. 頸椎病與從事的工作有關麼?

頸椎病是中老年專利的傳統正逐漸為現實所改寫, 現代文明的進步,體力勞動逐漸被機器取代,伏案工作的增加及運動量的不足使頸椎病發生率迅速上升,並且明顯趨向低齡化。大量統計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強度不高,但處於坐位,尤其是低頭工作者的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包括家務勞動者、刺繡女工、辦公室人員、打字抄寫者、儀表流水線上的裝配工等。

8. 頸椎病有哪幾種?

頸椎病是一個包括各種病理改變的臨床綜合征,病變複雜,表現繁雜,臨床診斷一般分不同類型診斷。但是,國內頸椎病的分型尚未完全統一,一般可以分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和混合型頸椎病等幾種類型。

9. 頸椎病的常見表現有哪些?

根據臨床表現,醫學上通常將頸椎病分為六類,即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混合性頸椎病。臨床顯示,其中四類頸椎病屬於多發類型:

神經根型:

發病率最高,表現為受累神經根對應區域的神經痛、感覺障礙、麻木,異樣感,活動不靈活。仰頭、咳嗽、噴嚏可加重,就醫時間越早,療效越好,大部分病人可以部分緩解,不需手術治療。

脊髓型:

約10- 15% 病人為此型。當發生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或連接骨關節的韌帶增厚或骨化時,可壓迫脊髓及血管,甚至發生脊髓缺血或壞死。早期為單側或雙側下肢麻木,以後發展為行走困難和大小便功能障礙甚至癱瘓。

交感神經型:

約占 5%。因頸部交感神經受壓產生的症狀。因其分佈廣泛,因此可引起許多器官和系統的症狀。包括頭部症狀:頭暈,頭痛,頸後痛;眼部症狀:眼瞼下垂,視物模糊,甚至失明;心臟症狀:心跳加速或減慢,心口疼;周圍症狀:肢體、頭、頸、面部發麻或疼痛;其他:耳鳴、耳聾等。

椎動脈型:

約占 2%。是由於椎動脈受到外來的壓迫或刺激,引起功能失調,腦部供血不足而產生的一系列症狀。早期症狀一般不明顯,加重到一定程度,在特殊的體位下表現為突然發病,只要頸部向某個方向轉動一下,當即出現眩暈,甚至感到天昏地暗。有時伴有頭疼,噁心嘔吐,耳鳴,視物不清等。

10. 頸椎病為什麼會導致腦供血不足?

導致腦供血不足的多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由於椎基底動脈是腦供血的重要部分,當正常人當頭向一側歪曲或扭動時,其同側的椎動脈受擠壓、使椎動脈的血流減少,但是對側的椎動脈可以代償,從而保證椎-基底動脈血流不受太大的影響。當頸椎出現節段性不穩定和椎間隙狹窄時,可以造成椎動脈扭曲並受到擠壓;椎體邊緣以及鉤椎關節等處的骨贅可以直接壓迫椎動脈或刺激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纖維,使椎動脈痙攣而出現椎動脈血流瞬間變化,導致椎-基底供血不全而常出現眩暈等症狀。

11. 經常落枕是不是頸椎病?

落枕是指人在睡覺或外傷後突感頸部肌肉疼痛,尤以頭頸部轉動時更甚,臨床表現為晨起突感頸後部、上背部疼痛不適,以一側為多,也有兩側俱痛者,或者一側重,一側輕。多數患者可以回想到昨夜睡眠位置欠佳,檢查時頸部肌肉有觸痛。由於疼痛,使頸項活動不靈活,不能自由旋轉,嚴重者俯仰也有困難,甚至頭部強直於異常位置,使頭偏向病側。如果經常落枕,說明頸椎失去穩定性,頸部肌肉勞損明顯,是頸型頸椎病的常見表現。

12. 有哪些症狀提示可能得了頸椎病?

頸椎病的種類頗多,症狀複雜,有時往往只有一個表現, 由於頸椎病容易誤診,如果身體有以下表現,就要想到是不是頸椎出了問題:走路有踩棉花感、經常頸肩部疼痛,頸部不適,上肢麻木放射痛,行走發飄乏力,久治不愈的頭痛或偏頭痛;久治不愈的頭暈;非耳部原因的持續耳鳴或聽力下降;不明原因的心律不齊、類似心絞痛的症狀等。

13. 懷疑頸椎病要做哪些檢查?

頸椎病的檢查包括物理檢查和輔助檢查,物理檢查要經醫生檢查明確有無頸椎病的症狀,包括局部是否有壓痛點、頸椎活動範圍及一些頸椎試驗檢查。此外,為了定位診斷或鑒別診斷,對感覺、運動、反射等神經系統方面的檢查,有時也酌情予以選擇。例如:手部和上肢的感覺障礙分佈區,與受累頸椎椎節定位有直接關係。運動檢查,主要是進行肌張力、肌力、步態等方面的檢查。

輔助檢查有 X 線檢查,磁共振成像,CT,還有脊髓造影、椎動脈造影等。另外,為了鑒別診斷,可根據需要進行腦脊液檢查、肌電圖、腦血流圖等檢查。

14. X 線檢查對頸椎病診斷有什麼意義?

常規的輔助檢查,主要為 X 線檢查,可拍攝頸椎正位、側位、斜位平片等。(1)正位:觀察有無樞環關節脫位、齒狀突骨折或缺失等先天性異常;第七頸椎橫突有無過長,有無頸肋;鉤椎關節及椎間隙有無增寬或變窄。(2)側位:觀察頸椎曲度的改變 、骨贅 、椎間隙變窄、半脫位及椎間孔變小、項韌帶鈣化等。(3)斜位:觀察椎間孔的大小以及鉤椎關節骨質增生的情況。

15. X 片子提示有骨刺是不是就是頸椎病?

正常 40 歲以上的男性,45 歲以上的女性約有 90% 存在頸椎椎體的骨刺。骨刺可能是頸椎失穩及老化的表現,故有 X 線平片的改變如頸椎變直及骨刺出現,不一定伴有臨床症狀,也不能輕易診斷為頸椎病。

16. 頸椎病為什麼要做 CT 和 MRI 檢查?

CT 已用於診斷後縱韌帶骨化、椎管狹窄、脊髓腫瘤等所致的椎管擴大或骨質破壞,測量骨質密度以估計骨質疏鬆的程度。此外,由於橫斷層圖像可以清晰地見到硬膜鞘內外的軟組織和蛛網膜下腔,故能正確地診斷椎間盤突出症、神經纖維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對於頸椎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MRI 對於顯示椎管佔位及壓迫,顯示脊髓信號,判斷預後有更好的效果。

17. 頸椎病如何確診?

頸椎病的診斷一定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根據臨床症狀體征,結合影像學檢查,同時排除相關疾病,才能夠診斷,有時候症狀不典型容易漏診及誤診。切不可主觀臆斷自行診斷,以免耽誤治療。

18. 頸椎病如何治療?

頸椎病的治療方式分為手術方式和非手術方式,多數頸椎病可以採用理療、按摩等非手術方法對症狀進行緩解,而對有些頸椎病如脊髓型頸椎病效果不好,這類頸椎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其他的如正確的生活方式及工作姿勢也是治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9. 頸椎病能治癒嗎?

絕大多數頸椎病通過各種治療方法症狀可以緩解,特別是病情比較單一、診斷比較明確的頸椎病效果較好,但頸椎病畢竟是個退變性疾病,往往症狀會出現反覆,所以一定要注意平時保健,防止復發。

20. 頸椎病可以吃藥治療嗎?

在醫生指導下,急性疼痛期可選擇性應用止痛劑如非甾體藥物布洛芬、塞來昔布、鎮靜劑,伴有眩暈者可選用擴張腦血管、營養神經、增加腦血流量藥物如維生素 B1、B12 等,對症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服用擴血管,改善微循環藥物對於部分頸椎病效果較好。

21. 牽引療法治療頸椎病效果如何?

頸椎牽引是治療頸椎病的主要緩解症狀手段。因為有效的牽引能緩解神經、血管、脊髓的壓迫,並快速緩解頸椎病症狀。 具體的講,頸椎牽引主要是解除頸部肌肉痙攣,緩解疼痛症狀,增大椎間隙和椎間孔,有利於已外突的髓核及纖維環組織復位,緩解和解除神經根受壓與刺激,促進神經根水腫吸收,解除對椎動脈的壓迫,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局部淤血腫脹及增生消退,鬆懈粘連的關節囊,改善和恢復鉤椎關節,調整小關節錯位和椎體滑脫,調整和恢復已被破壞的頸椎內外平衡,恢復頸椎的正常功能。適用於輕度頸椎病、經常落枕、頸椎生理曲度改變患者。

22. 頸椎牽引有什麼注意事項?

(1)牽引角度:一般來說頸部自軀幹縱軸向前前傾約 10°~30°(上頸段、中頸段、下頸段),避免過伸(椎間盤突出除外)。(2)牽引重量:原則上以病人能忍受為宜,根據不同的年齡,選擇不同的牽引重量,一般不超過15kg。(3)牽引時間:一般每日牽引 1-2 次,每次牽引 30 分鐘左右,具體應根據病人體質而定。(4)牽引方式:一般使用坐式間歇牽引,對年老體弱者通常使用臥式間歇牽引。牽引重量可自 3~4 公斤開始,小重量牽引 7 天為一療程。

頸椎牽引對操作方法要求較為嚴格,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23. 頸椎病帶頸托有用嗎?

頸椎病早期帶頸托是有用的,特別對於糾正不良姿勢,特別是長期低頭者,另外對於頸椎不穩,容易落枕的患者有效。對於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因常有扭頭時眩暈,頸托保護可以防止症狀發作。

24. 頸椎病需要手術治療嗎?

頸椎病的治療方式分為手術方式和非手術方式,多數頸椎病可以採用理療、按摩等非手術方法對症狀進行緩解,只有脊髓型、神經根型和椎動脈型頸椎病的患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因為頸椎部位有神經、血管、脊髓等重要組織,一些患者對手術產生恐懼心理。但目前我國治療頸椎病的手術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基本與國際接軌。只要患者到正規大醫院的專科進行手術,手術安全一般是有保障的。

25. 頸椎手術有哪些風險?

頸椎病手術風險較大。頸椎病手術分不同的類型,有微創手術,也有頸椎前路和後路的開放性手術。對於微創手術,很多是在局部麻醉下手術治療,病人是清醒的,一般來說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觸碰到旁邊的神經,患者會及時反饋到醫生;而對於前後路的開放性手術,如椎體融合術、後路開窗手術等,雖然是有神經電位的監視和影像導航技術的發展,但因頸椎裡面的脊髓神經位置高,特別是上位脊髓神經如生命中樞延髓,而裡面的血管,椎動脈和頸內動脈等是供應腦部的血管,不可以隨便結紮,所以一旦有脊髓神經或者是大的動脈血管的損傷,容易出現較大的損傷,所以手術風險相對較大,一般是在三甲醫院開展。

26. 頸椎病患者可以做哪些康復訓練?

絕大多數頸椎病患者通過姿勢調整、特別是睡姿調整、適當休息以及正確的頸肩背部肌肉鍛煉就能恢復健康或是大幅度緩解症狀。每日可自行鍛煉一次。手法由輕漸重,以能忍耐為度,一般 1-2 月即可見效。

(1)頸部運動:頭向前傾十次,向後仰十次,向左傾十次,向右傾十次。然後緩慢搖頭,左轉十次,右轉十次;

(2)搖動上肢:左臂搖動二十次,再右臂搖動二十次;

(3)抓空練指: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可作五十次;

(4)局部按摩:可於頸部尋找壓痛點、硬結點或肌肉繃緊處,在這些反應點上進行揉按、推掐;

27. 頸椎病可以推拿按摩嗎?

頸椎按摩是通過採用適當的按摩手法,刺激人體的特定部位,以改善血液循環,去除炎性介質,提高免疫活性,從而達到預防頸椎病或促使患者頸椎康復目的的治療方法。在頸椎病的保守治療中,頸椎按摩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治療方法。推拿手法可分為鬆解手法和調整手法兩大類,臨床應注意兩類手法的協調使用,切忌盲目強調調整手法的功效,造成意外。本病易復發,可配合自我推拿保健和頸部的功能鍛煉,減少復發率。推拿對頸型、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明顯,椎動脈型療程可較長,脊髓型頸椎病,臨床治療效果不佳且伴有進行性加重時,應考慮手術治療。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進行推拿按摩時一定要注意按摩師的資質,到醫院或正規診所進行治療,不要相信街邊的按摩師,如果治療不當,嚴重的可能會導致癱瘓。

28. 哪些運動有助於緩解頸椎病症狀?

運動是頸椎病的最好治療方法之一,運動能夠增加自身體質、鍛煉肌肉、堅固骨骼,而且能使處於緊張狀態下的肌肉得到鬆弛,從而達到防治頸椎病的效果。較好的運動如太極拳、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放風箏等。太極拳的招式中非常重視站姿及頭、眼、頸和四肢的配合和協調,在打羽毛球的過程中,頭部會隨著羽毛球的運動做前屈、後伸、 左轉、右轉等放鬆性運動,對於長期伏案、埋頭工作的上班族而言,在回接高球時,抬頭看球的動作還可以很好地起到「反向治療」的效果。且向後引臂的回球動作,亦能令頸椎與脊椎處於放鬆狀態,緩解肩膀酸痛,因而能很好地防治頸椎病。

29. 頸椎病有哪些家庭物理療法?

家庭物理療法不僅可以鞏固正規治療的療效,降低治癒後的復發,而且可提高病者對疾病的深入瞭解和增強保健意識,減少經濟開支。最易進行的是溫熱敷和紅外線等理療。熱毛巾、熱水袋、熱水澡等都是進行溫熱敷的便利條件。加熱的石蠟、白熾燈等則是很好的紅外線發射器。此外,熱敷袋、場效應治療儀、小型紅外線輻射燈等也可應用於家庭理療。這些簡易的理療方法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和減輕症狀,有助於鞏固和提高正規治療的效果。

30. 如何預防頸椎病?

要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每當伏案工作過久後,應抬頭遠視幾分鐘,待眼睛疲勞消除後再工作;

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餘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切忌 「高枕無憂」,以生理位為佳,一般講,枕頭高以 8~15 cm 為宜,或按公式計算:(肩寬 - 頭寬)÷ 2;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該文章由「殷浩」獨家授權使用,拒絕其它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