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的功效與作用


性微溫;味辛;歸肺、胃經。

功效發汗解暑,行水散濕,溫胃調中。治夏月感寒飲冷,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胸痞腹痛,嘔吐腹瀉,水腫,腳氣。

禁忌表虛者忌服。

香薷又稱香戎、蜜蜂草,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帶花全草,,果實成熟後割取全草,曬乾,切段生用。 其味辛,性微溫,具有發汗解暑、行水散濕、溫胃調中之功效,適用於夏季感冒,惡寒發熱,頭痛無汗,或兼有腹痛吐瀉,小便不利等症。李時珍《本草綱目》載:「世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藥,然暑有乘涼飲冷,致陽氣為陰邪所遏,遂病頭痛發熱惡寒,煩躁口渴,或吐或瀉,或霍亂者,宜用此藥。」現代藥理研究也證實,香薷的主要成分為香薷二醇、甾醇、酚性物質和黃酮甙等,有發汗解熱、幫助消化、促進胃腸蠕動及利小便等作用。

香薷別名:香菜、香茅、香絨、石香茅、石香薷、香茸、紫花香茅、蜜蜂草、香薷、細葉香薷、小香薷、小葉香薷、香草、滿山香、青香薷、香茹草、土香薷、土香草、石艾、七星劍

香薷的功效

功用主治

發汗解暑,行水散濕,溫胃調中。 治夏月感寒飲冷,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胸痞腹痛,嘔吐腹瀉,水腫,腳氣。

《別錄》: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

孟詵:去熱風,卒轉筋,可煮汁頓服。 又干末止鼻衄,以水服之。

《日華子本草》:下氣,除煩熱,療嘔逆冷氣。

《履巉巖本草》:截四時傷寒.

《本草衍義補遺》:治傷暑,利小便。

《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頭疼,暑瀉肚腸疼痛,暑熱咳嗽,發汗,溫胃,和中。

汪穎《食物本草》:夏月煮飲代茶,可無熱病,調中溫胃;含汁漱口,去臭氣。

《綱目》:主腳氣寒熱。  

發汗解表

用於暑濕感冒,多因夏季乘涼、飲冷或外感風寒所致,常與藿香、杏仁配伍。

祛暑化濕

用於寒濕穢濁傷及脾胃引起的嘔吐、腹瀉、腹痛等證,可與白朮、白扁豆、厚樸等同用。

利水消腫

用於水腫、小便不利,取其發越陽氣,通利水濕的作用,目前多用於夏季的急性腎小球腎炎引起的水腫。

性味

辛,微溫。

《別錄》:味辛,微溫。

孟詵:溫。

《滇南本草》:性溫,味苦辛。

《本草匯言》:味辛甘,性溫,無毒。

歸經

入肺、胃經。

《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胃二經。

《本草經疏》:入足陽明、太陰,手少陰經。

《本草經解》:入足少陽膽經,手太陰肺經,手陽陰大腸經。

香薷的作用

抗病毒作用

海州香薷水煎劑1:20 濃度時對病毒ECHO11 株有抑製作用。

抑菌作用

本品揮發油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用平板打孔法測定時,濃度在1:200-1 :1000的抑菌圈直徑均為9mm。其水煎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菌作用,用平板打孔法測定,當濃度為1:1.25時抑菌圈的直徑為15mm,濃度為1:1.25-1:0.16時抑菌圈直徑均為9mm。石香薷揮發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傷寒桿菌等有較強抑製作用。

對離體腸平滑肌的作用

香薷揮發油對小鼠、大鼠、豚鼠和家兔的離體迴腸自發性收縮活性皆有較強的直接抑製作用,但對不同種屬的動物的敏感性不同,相比之下,對豚鼠和家兔迴腸的抑製作用較強,半數有效量分別為3.6和7.6μg/ml,而對大鼠和小鼠的作用稍弱,半數有效量為14.2和35.1μg/ml。對豚鼠迴腸因雞蛋清所引起的過敏性收縮和氯化鋇所致的過敏性收縮均有對抗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其揮發油對病原微生物有較強的抑殺作用.實驗表明: 香薷揮發油對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滅活能力,滅活濃度1:1000~1:2 000;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傷寒桿菌、弗氏痢疾桿菌、白喉桿菌、腦膜炎雙球菌、卡他球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濃度1:4 000~1:25 600.1:2 000香薷油同75%酒精在處理污水雜菌時有相近似的滅菌能力,6分鐘滅菌率分別為99.2%,99.36%;香薷油的抑菌強度(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弗氏痢疾桿菌)高於碘液,但比夫喃西林及新潔爾滅為弱.香薷煎劑(1:20)在體外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病毒株和孤兒病毒(ECHO11)也有顯著抑製作用。

鎮靜、鎮痛、解痙

江香薷、青香薷揮發油有明顯的鎮靜、鎮痛、解痙作用。海州香薷的作用較弱。石香薷、江香薷、青香薷揮發油對家兔離體迴腸的自發活動具有抑製作用,能對抗組胺引起的迴腸平滑肌的收縮,對迴腸過敏性收縮也有抑製作用。

抑制炎症

香薷飲對蛋清性足腫脹和耳部炎症均有顯著的抑製作用。

鎮咳祛痰

石香薷揮發油對小鼠有鎮咳和祛痰作用。

利尿

石香薷揮發油有促進腎臟血管擴張充血,濾過壓增大,而有利尿作用。

【臨床應用】

治療夏季感冒的頭痛、腸胃不舒。

治療腸炎菌痢腹痛腹瀉、噁心嘔吐。

治療高脂血症。

【劑量與用法】

藥典劑量:3~9g。

臨床常用劑量:3~9g。

大劑量:香薷藥質很輕,一般不大劑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入丸、散吞服。

香薷的選方


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滯,內感風冷,外受寒邪,憎寒壯熱,身體疼痛,肢節倦怠,霍亂嘔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時傷寒頭痛:香薷(去土)二兩,甘草(炙)半兩,白扁豆(炒)、厚樸(去皮,薑汁炒)、茯神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入鹽點服。(《局方》香薷湯)

治霍亂吐利,四肢煩疼,冷汗出,多渴:香薷二兩,蓼子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二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渣溫服,日三。(《聖濟總錄》香薷湯)

治霍亂腹痛吐痢:生香薷(切)一升,小蒜一升(碎),厚樸六兩(炙),生薑十兩。上四味切,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三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須溫。(《救急方》香薷湯)

治暴水風水氣,水腫,或瘡中水,通身皆腫:干香薷一斤,白朮七兩。上二味搗術下篩;濃煮香薷取汁,和術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極良。夏取花、葉合用亦佳。忌青魚、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僧深集方》香薷術丸)

治舌上忽出血如鑽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肘後方》)

傷暑(暑天臥濕當風,或生冷不節,頭痛發熱,轉筋,乾嘔,四肢發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樸(薑汁炙過)、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銼散。每服五錢,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後服下。連進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飲"。方中的扁豆,可用黃連(薑汁炒)代替。

水腫:香薷五十斤,銼入鍋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濃煎,濃到可以捏丸時,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藥量可以逐日加一點以小便能暢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葉一斤,水一鬥,熬爛,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朮末七兩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此方名"深師薷術丸"。

心煩脅痛。用香薷搗搗汁一、二升服。

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沖服一錢。

香薷怎麼吃

香薷茶


原料:香薷10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泡飲,沖飲至味淡。

功能:發汗解暑,行水散濕。

用途:中暑頭疼;暑瀉肚腸疼痛;暑熱咳嗽;水腫;腳氣。

香薷飲


材料:

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厚樸5克,白砂糖20克

做法:

將香薷、厚樸剪碎,白扁豆炒黃搗碎,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蓋嚴溫浸1小養生功效:解表清暑,健脾利濕。適用於防治暑濕感冒、空調病。

茵陳香蘆茶


材料:

茵陳蒿25克,香薷25克,蘆根40克

做法:

將茵陳、香薷、蘆根加水煎湯,去渣取汁。養生功效:清熱行濕,利尿消黃。適用於黃疸型肝炎。

薄荷香茶


材料:薄荷4克,香薷3克,淡竹葉3克,車前草5克

做法:

(1)先將香薷、淡竹葉、車前草去除雜物,清水洗淨。

(2)把香薷、淡竹葉、車前草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煎沸5分鐘,然後,再放入洗淨的薄荷,再煎5分鐘即可。養生功效:清暑清熱、利尿。

益氣鵪鶉蛋


主料:

鴨掌350克輔料:鵪鶉蛋200克,櫻桃5克,油菜100克,香薷2克,蝦仁70克,豬肉(瘦)70克,荸薺35克,雞蛋清30克調料:澱粉(玉米)20克,味精2克,料酒15克,胡椒粉1克,鹽5克,香油1克

做法:

(1)將櫻桃洗淨,去核,搗碎;

(2)在鴨掌正面蘸少許生粉;

(3)將蝦漿70克、肉末70克、荸薺35克、蛋白1個混勻後抹在鴨掌上;

(4)將鴨掌排放在一深碟內,將鵪鶉蛋打開;

(5)逐個排放在鴨掌上,抹上漿,沾上香菜及櫻桃末;

(6)碟子放在蒸籠內用中火蒸8分鐘;

(7)將味精、酒、香油、胡椒粉、鹽、高湯煮滾;

(8)加生粉水勾芡後淋在鴨掌上,用青菜灼熟伴邊。

益氣鵪鶉蛋的製作要訣:蝦將:蝦洗淨,去殼,剁茸,加入適量蔥、薑汁調勻即可。

香薷粥


香薷5克,粳米50克,綠豆50克,白糖適量。先取香薷加適量水煎沸,去渣留汁備用。後將米與豆加水同煮粥,熟時加入香薷藥汁再煮沸即可。一天內分2-3次涼食或溫食,可防治夏季輕度感冒,能清暑熱。

香薷配伍應用

【配伍應用】

配白朮

本品辛而微溫,上能宣肺氣、開腠理、達皮毛,下能通三焦、利水道,有徹上徹下之力;白朮甘溫,功專健脾運濕,安定中州,二者相伍配對,以香薷宣上導下.通利水濕為主,輔之以白朮燥濕行水,合為宣散安中,利水消腫之良劑。用於脾虛兼挾風邪犯肺所致的通身悉腫、小便不利之病症。多用治急性腎炎浮腫。

配藿香

本品辛溫芳香,為發汗解表之上品,又能化濕和中,故有「夏月麻黃」之稱;藿香辛溫而不燥,化濕又能發表,善治暑濕為患,兼有醒脾之功。二藥配用,治夏令感冒挾濕,症見發熱惡寒、胸悶、嘔吐、腹痛等證。

配杏仁

本品發汗解表,入肺、胃經,佐杏仁之苦降,助香薷開洩肺氣,以逐暑濕之邪,香薷性剛強,杏仁性柔潤,二藥合用,剛柔相濟,尤宜治夏季風寒感冒表實證。

配白扁豆

本品辛微溫而芳香,有發汗解暑之功;扁豆健脾化濕和中,有「消暑」之效。二藥配用。治暑令感寒吐瀉,外感內濕,症見身熱無汗、頭痛、口渴、吐瀉腹痛的夏令傷暑症。  

配厚樸

香薷辛溫苦,有和中化濕之功;厚樸辛苦溫,有除濕寬腸之用,二藥配用,性味從辛、從燥、從苦組成,而能消食積、散痰濕,對有濕有滯有積者適宜,可治夏季暑濕洩瀉、霍亂腹痛吐利。


【臨床體會】

關於治療感冒

本品原屬辛溫解表藥。對於夏季受涼飲冷引起的感冒,全身不舒,頭痛,汗不出,泛泛欲吐,腹痛腹瀉,香薷最為適宜。香薷香氣較濃,古人認為香薷有「徹上徹下之功」,上治頭痛,下治腹痛,並能發汗,這與香薷揮發油具有鎮痛和解痙作用有關。    香薷可製作香囊,冬春季節感冒流行時可作預防之用,夏天時可以開胃增食,尤其適用於小兒和老人。    

關於治療胃腸炎

其對於輕的胃腸道炎症,功能紊亂,有胃不舒、噁心、食慾不香、輕度腹痛腹瀉、舌苔白膩,尤其是夏天多食生冷食品所引起的,香薷有調節胃腸功能的作用,宜與黃連等清熱解毒藥同用。    

關於利尿消腫

本品有利水功效,有利尿作用,但自古以來並不用於慢性腎病水腫。那麼,香薷治療什麼樣的水腫病呢?    

本品與麻黃相似,既治表證,又治水腫。如:1既有上呼吸道感染,又有腎病水腫之急性腎炎,如《本草綱目》薷術丸,但這方面目前臨床已經很少使用;2夏季感冒後小便很少,但並不浮腫,這既要解表,又要補充水分和利尿,這是香薷利水化濕的適應證。    

《本草正義》上有一段論述,可作參考:「散水腫者,水溢於膚表,本宜發表以開鬼門,且肺氣開洩,清肅之令順其下降之常而小溲自暢,水腫自消。香薷達表通陽,又能利水,故治腫甚捷,此與麻黃治表亦能消腫之理無二。」

香薷的副作用


傳統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臨床觀察無毒

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也沒有明顯副作用。

宜忌

表虛者忌服。

《本草從新》:無表邪者戒之。

《得配本草》:火盛氣虛,陰虛有熱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