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黃的功效與作用


性寒;味甘;歸心、肝經。

功效清熱豁痰,涼心定驚。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迷,小兒痰熱驚癇、抽搐、夜啼。

禁忌灰指甲、鵝掌風等皮膚病患者忌服;孕婦禁用。

天竺黃,為大的竹子,被寄生的竹黃蜂咬傷後,創口流溢出分泌物,液汁貯積於竹腔節間,經乾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這個塊狀物質地輕而鬆脆易碎,表面呈乳白或灰白色或者灰藍色相雜,輕輕一壓即成粉末,手感潤滑細膩、吸收力特強。

天竺黃俗稱竹類植物體內的結石。《本草綱目》中對此曾有記載,專家也證明天竺黃有清熱豁痰,涼心定驚之功效。  

主產於雲南麻栗坡、西雙版納,廣東廣寧、陽江、四會、環集,廣西桂平。

天竺黃又叫竹黃、淡竹黃、竹三七、血三七、竹參、赤糰子、竹赤糰子、竹赤斑菌、淡菊花、

天竺黃圖片

天竺黃的功效

【性味】 甘,寒。

【歸經】 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 清熱豁痰,涼心定驚。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迷,小兒痰熱驚癇、抽搐、夜啼。

小兒驚風,中風癲癇,熱病神昏

本品清化熱痰,清心定驚之功與竹瀝相似而無寒滑之弊。治小兒痰熱驚風,常配麝香、膽南星、辰砂等,如抱龍丸(《小兒藥證直訣》);治中風痰壅、痰熱癲癇等,常配黃連、菖蒲、郁金等;治熱病神昏譫語,可配牛黃、連翹、竹葉捲心等。

痰熱咳喘

用本品以清熱化痰,常配瓜蔞、貝母、桑白皮等藥用。

清熱豁痰

用於熱病神昏譫語、痰涎壅盛者,可與犀角、牛黃、羚羊角研末沖服。

中風痰迷不語,可與牛黃、麝香、蠍尾研末沖服。

安神定驚

用於小兒驚風,症見抽搐,身熱昏睡,喉中痰鳴,痰熱盛者,可與黃連、殭蠶、硃砂、青黛、麝香研末沖服;痰盛者,可與膽星等同用。

用於小兒驚風夜啼,可與蟬蛻、殭蠶、郁金、山梔、甘草研末沖服。

天竺黃的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

真菌竹黃水煎提取物能使離體蛙心收縮力減弱,心率變慢,1×10/-2g濃度作用更強烈。對離體兔耳血管有直接擴張作用,表現為灌流量增加,尤其是血管處於攣縮狀態時此作用更明顯。小鼠由背部皮下注入真菌竹黃水煎提取物3.0g/kg,對組胺所致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有非常顯著的抑製作用。靜注0.5g/kg該提取物能降低麻醉兔血壓,其機制可能與影響心排血量和使小動脈擴張,外周阻力減低有關。

對心血管及血漿復鈣時間的影響

2×10/-1g濃度可顯著延長血漿復鈣時間,在血凝實驗中,該藥能延長凝血時間,可能與復鈣時間延長有關。

鎮痛抗炎作用

真菌竹黃水煎提取物2-3.1g/kg皮下注射,對小鼠醋酸刺激性疼痛有較好的鎮痛作用。從竹黃中提取物的結晶物Ⅲ號(竹菌甲素),以100mg/kg灌胃,能顯著提高小鼠熱板法痛閾,其作用優於吲哚美辛(消炎痛),與杜冷丁(10mg/kg)相似;能顯著降低醋酸所致扭體反應的次數,亦能顯著降低蛋清所致的足跖腫用程度。

其他作用

真菌竹黃多糖SB1及SB2經藥理初步試驗,對肝炎具有一定療效。

毒性

真菌竹黃水煎提取物15g/kg給小鼠灌胃,72h內小鼠活動自如,飲食正常,無不良反應;給雄性小鼠靜注的LD50為6.471g/kg。

天竺黃的配伍及治病驗方


(一)天竺黃配伍應用

配半夏曲:天竺黃甘寒,清熱豁痰,涼心定驚;半夏曲性溫,燥濕化痰,健脾和胃。天竺黃突出一個清字,半夏曲側重一個燥字,二藥伍用,一清一燥,相互促進,清熱除濕、化痰止咳的力量增強,主治濕熱內蘊,症見咳嗽吐痰不爽,嘔惡,胸悶胸痛,夜寐不安者。天竺黃、半夏曲伍用,最宜用之於小兒痰熱交熾、消化不良,或痰風將作、目睛呆滯之際。

配膽星:膽南星清熱化痰,熄風定驚,適用於痰熱驚風抽搐及中風、癲狂等證;天竺黃清熱化痰,清心定驚,用於痰熱驚搐、中風痰壅等證。二藥配伍,相須使用,主治痰熱閉阻清竅、高熱神昏譫語、驚癇等證。

配石菖蒲:石菖蒲開竅寧神,化濕和胃,用於濕濁蒙蔽清竅所致的神志昏亂;天竺黃清熱化痰,清心定驚,用於痰熱驚搐等證。二藥配伍,天竺黃以清為主,菖蒲以開為主。一清一開,相輔相佐,一寒一溫,相互補充,用治熱病神昏、中風痰熱壅盛等證,療效大增。

配白殭蠶  白殭蠶熄風止痙,祛風止痛,解毒散結,用於肝風內動與痰熱壅盛所致的抽搐驚癇等;天竺黃清熱化痰,用於痰熱驚搐、中風痰壅。白殭蠶辛開,熄風止痙力強;天竺黃寒清,清熱化痰力勝。二藥配伍,用治風熱痰喘、驚癇抽搐。

配硃砂:硃砂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用於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神不安、胸中煩熱、驚悸不眠等證,天竺黃清熱化痰,硃砂秉寒降之氣,天竺黃具清化之質,二藥配伍,用治痰熱驚風,效果甚佳。

(二)天竺黃的附方


治傷風溫疫,身熱昏睡,氣粗,風熱痰塞壅嗽,驚風潮搐,中暑,亦治室女白帶:天竺黃一兩,雄黃(水飛)一錢,硃砂、麝香(各別研)半兩,天南星四兩(臘月釀牛膽中,陰乾百日,如無,只將生者去皮臍,炒干用)。上為細末,煮甘草水和丸,皂子大,溫水化下服之。百日小兒,每丸分作三、四服,五歲一、二丸,大人 三、五丸。伏暑用鹽少許,嚼一、二丸,新水送下;臘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藥尤佳。(《小兒藥證直訣》抱龍丸)

治小兒急驚風:青黛、輕粉各一錢,牽牛末五錢,天竺黃二錢。上為末,白麵糊丸,如小豆大,(每)二十丸,薄荷湯下。(《小兒藥證直訣》利驚丸)

治鼻衄不止:天竺黃、川芎各一分,防己半兩。上三味搗研為散。每服一錢匕,新汲水凋下。肺損吐血用藥二錢匕,生面一錢匕,水調下,並食後服。(《聖濟總錄》天竺黃散)

清肺化痰湯(《郭中元方》)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板藍根20克,黃芩10克,浙貝母10克,橘紅10克,天竺黃15克,玄參12克,炒苦杏仁10克,白前10 克,魚腥草15克,蘆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輕者,日服1劑,2次服,重者,每日2劑,日服46次。

蜂龍湯(《丁金元方》)治療小兒哮喘。蜂房6克,地龍10克,桔梗6克,紫蘇子12克,白果10克,百部10克,天竺黃3克,訶子6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治諸般瘋狂癲癇,痰迷心竅等症 川郁金一兩.天竺黃一兩,雄黃五錢,白礬三錢。上為細末,用不落水豬心血,搗勻為丸,如桂圓肉大。每日以石菖蒲五分煎湯調送一丸。藥用硃砂為衣。(《春腳集》抱膽丸)

治小兒天吊多涎,搐搦,發歇不定 天竺黃、硃砂(各細研)、干全蠍(微炒)、白附子(炮製)各一分。上為末,同研勻,以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淡竹瀝研下二丸。量兒大小。臨時加減。(《普濟方》)

治天行時疫,不及周時之症 天竹黃二兩,人中黃二兩,殭蠶一兩,全蠍(去鉤)一兩,防風二兩,荊芥一兩,當門麝香一錢。以上各研細末,水發為丸,椒核大。男婦每服二十粒,十歲以外十二粒,孩子六粒。薑湯送下,孕婦忌服。(《春腳集》急救時疫良方)

治小兒痰涎上壅,喘嗽不休 牛膽南星一兩,半夏(湯泡,去皮,薑汁制)、白附子(湯泡,去皮、臍)各五錢,天竺黃三錢,天麻、防風各二錢,硃砂一錢(另研,水飛),上為末,甘草膏為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空心薄荷、淡薑湯化下。(《證治準繩》膽星天竺丸)

治哮喘即發 陳皮一錢,半夏(制)、竹黃各一錢五分,麻黃(先煎去沫)七分,紫蘇子六分,沉香(研末沖藥)四分,細辛五分,炙甘草六分,加生薑二片煎。(《不知醫必要》麻黃蘇子湯)

治小兒疳積 雄黃(研,水飛)、天竺黃各二錢,牽牛末一錢。上同再研,麵糊為丸,粟米大。每服二至五丸,食後,薄荷湯下。大者加丸數。(《小兒藥證直訣》牛黃丸)

摻口瘡 天竺黃、月石各等分,冰片少許。為末摻之。(《景岳全書》)

天竺黃的副作用


用藥禁忌

灰指甲、鵝掌風等皮膚病患者忌服。

孕婦禁用。服藥期間忌食蘿蔔、酸辣。

天竺黃用藥鑒別

(一)天竺黃用藥鑒別

天竺黃與竹黃

二藥同名,但為不同之藥。竹黃(天竺黃)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黃蜂咬洞後,而於竹節間貯積的傷流液,經乾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質,功效清熱豁痰,涼心定驚,治熱病神昏譫語、中風痰迷不語、小兒驚風抽搐、癲癇;竹黃為肉痤菌科真菌竹黃的子座,功效鎮咳化痰,治中風、小兒驚風、胃氣痛。

天竺黃與竹瀝

天竺黃,豁痰利竅,鎮驚安神之藥也。李時珍日:「其氣味功用,與竹瀝大同小異。」竹瀝性速,直通經絡,而有寒滑之功;天竺黃性緩,清空解熱,更有定驚安神之妙。


(二)中藥天竺黃的真偽辨別

天竺黃又稱竹黃、竹膏,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黃蜂咬洞後,而於竹節間貯積的流液,經乾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質。本品自然產出者很少,大多採用火燒竹林的方法,使竹暴熱後,竹瀝溢在節間凝固而成,然後剖取晾乾。主產於雲南、兩廣等地。其性寒,味甘,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鉀、硅質等,具有清熱豁痰、涼心定驚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神昏譫語、中風痰迷不語、小兒驚風抽搐、癲癇等症,為豁痰利竅、鎮驚安神之效藥。有用硅酸鹽凝膠為基礎而合成的天竺黃亦可藥用。但在市場上,有在天竺黃中摻入礦物製成的偽品,使用時注意鑒別。

真品天竺黃

外觀為不規則多角形的塊狀或片狀物,表面乳白色、灰白色或灰藍色相雜,略帶光澤;斷面光亮,稍顯粉性,觸之有滑手感,質輕,鬆脆,易破碎;嘗之味甘有涼感,舔之粘舌。其吸水力極強,置於水中有氣泡產生,不溶於水。

摻偽品製品

外觀的形狀與真品差不多,但表面具有光澤,斷面發烏,無粉性和滑感,質地較重,不易破碎;口嘗舌舔不具有上述特徵,而且無吸濕性。

《本草匯言》載:「天竺黃,豁痰利竅,鎮驚安神之藥也。李氏曰,其氣味功用,與竹瀝大同小異。第竹瀝性速,直通經絡,而有寒滑之功;竹黃性緩,清空解熱,而更有定驚安神之妙。故前古治小兒驚風天吊,夜啼不眠,客忤痢瘧,及傷風痰閉,發熱氣促,入抱龍丸,治嬰科驚痰要劑。如大人中風,失音不語,入風痰藥中,亦屢奏效。」而摻偽製成的所謂天竺黃已不具備真品天竺黃的功效,所摻的礦物質甚至會引發不良反應,故不可藥用,使用時要注意仔細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