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腦癱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新生兒腦癱症狀

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則可 診斷為重症腦損傷,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統疾病。

2、身體發硬,這是肌張力亢進的症狀,在一個月時即可見到。如果持續4個月以上,可診斷為腦癱。

3、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的形態發育的客觀指標,腦損傷兒往往有頭圍異常。

4、固定姿勢:往往是由於腦損傷使肌張力異常所致,如角弓反張、蛙位、倒U字形姿勢等。在生後一個月 就可見到。

5、體重增加不良、哺乳無力。

6、斜視:3-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

新生兒腦癱病因

新生兒腦癱的原因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產前原因,二是產時原因,最後就是產後原因。

1、產前因素包括父母吸煙,酗酒等不良嗜好造成的影響,或者一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綜合症以及過多服用避孕藥等都是產前腦癱的發病原因。

2、在生產時也有很大可能造成嬰兒腦癱發病,嬰兒在出生的時候如果大腦受到創傷,或者在分娩的時候大腦缺氧,或者生產時女性在高孕次或者有過死胎史,流產史以及宮內感染的情況,都是造成腦癱發病的原因。

3、在產後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會導致小兒腦癱發病,比如小兒黃疸病等都會造成腦癱發病。所以預防腦癱夫妻要注意婚檢,排出不良因素的潛在危害,在孕前也要進行相關的檢查,排除可能造成腦癱的疾病,保證安全的孕育。

新生兒腦癱診斷

鑒別診斷

與進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樞性癱瘓及正常小兒一過性運動發育障礙相鑒別。

1、單純型遺傳性痙攣性截癱 有家族史,兒童期起病,進展緩慢,表現為雙下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征( ),可有弓形足畸形。

2、複雜型遺傳性痙攣性截癱 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病情進展較快,可有上述雙下肢錐體束征、視神經萎縮、括約肌功能障礙等,如Behr綜合征。

3、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 也稱Louis-Barr綜合征,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呈進行性病程,除共濟失調、錐體外系症狀外,可有眼結膜毛細血管擴張、甲胎蛋白顯著增高等特徵性表現,免疫功能低下常並發支氣管炎和肺炎等。

4、顱內佔位性病變 如頭痛、嘔吐及視盤水腫等顱壓增高症,可有定位體征,CT/MRI可鑒別;腦炎後遺症有腦炎史,智力減退、易激惹、興奮、躁動及癇性發作等。

5、嬰兒肌營養不良、糖原貯積病等可有進行性肌萎縮和肌無力,進行性肌萎縮伴舌體肥大、肝脾及心臟增大應考慮糖原貯積病。

新生兒腦癱治療

新生兒腦癱西醫治療

1、心理療法。小兒的年齡比較小,但是同時也是可以進行心理治療的。患兒多有情緒障礙,行為異常,認知損害。針對腦癱患兒的心理障礙,在綜合治療中尊重患者,認真傾聽和理解、安慰、鼓勵患兒,在矯治肢體功能障礙的同時,激發患兒的積極參與性,提高治療訓練效果也是腦癱治療方法,改善患兒心理狀態的健康教育,積極與患兒交流,逐漸克服患兒的偏執,依賴心理,建立獨立、自信、堅強、向上的信心,培養其自理能力,使其適應社會。

2、理學療法:腦癱患兒進行理療,如電針、肌興奮治療儀、水療、冷熱敷等。主要目的是調節功能,緩解固縮,刺激低下的肌張力,促進循環,維持和擴大關節活動度,增加肌力,從而改善平衡和步態。

3、使用矯形器具:在腦癱患兒的訓練中,支具的應用很重要,如年幼的固縮性腦癱患兒,因其下肢小腿後側肌群痙攣,使足後跟不能落地、踝關節不穩定、扁平足也較多見,可使用足踝矯形支具。

4、運動療法:據固縮性腦癱的臨床分型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包括粗大運動精細運動、平衡能力和協調性的訓練。服困難的信心,使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態,為將來回歸社會打好基礎。

新生兒腦癱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