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性肝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黃疸性肝炎症狀

黃疸前期

在這階段因個體差異、患者表現複雜多樣易被 誤診,應特別注意,如有的患者表現為上呼吸道炎症,類似感冒。有些患者可伴關節酸痛而被誤認為風濕病。也有少數人有劇烈腹痛而誤認為急腹症。還有少數人可出現等麻疹。此期中末,查體可發現肝區叩擊痛及壓痛,半數以上患者肋緣下可觸及肝臟,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明顯升高,尿膽紅素陽性。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乙肝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M(抗—HBcIgM)陽性。此期患者的血液、大小便 、嘔吐物中均含有大量肝炎病毒,因而有很強的傳染性。

黃疸期

熱退後出現黃疸,常見鞏膜首現黃染,繼而全身皆黃,於數日至2~3周內達頂峰。多數為輕度至中度黃疸。此時消化道症狀加重,肝臟腫大,有壓痛及叩擊痛;少數脾臟腫大,助緣下可觸及。部分病人伴有皮膚瘙癢、心動徐緩、腹痛及皮疹。患者經過數日休息後,噁心減輕、嘔吐消失、食慾逐漸好轉。血液白細胞計數一般正常或稍低,分類計數淋巴細胞偏高,可有少數異常淋巴細胞出現。尿膽紅素、尿膽原陽性(黃疸很深、糞便灰白色者,尿膽原可能暫時陰性)。血清ALT活力顯著升高,常在400u以上,此期持續2~6周或更久。

恢復期

此期黃疸漸退、肝腫大及其他各種症狀均漸消退,食慾恢復正常,但仍感輕度肝區痛。此期持續平均一月。少數病例黃疸顯著,持續數月不消,乏力、肝痛及胃腸症狀不甚明顯,肝功能顯示阻塞性黃疸,ALT僅輕度或中度上升,稱為淤膽性肝炎。併發症:少數病例可並發心肌炎、心包炎、粟粒性病毒性肺炎、胰腺壞死、糖尿病、腦膜腦炎、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炎、急性溶血性貧血、全血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血栓性靜脈炎、腎炎、睪丸炎、丘疹性皮炎、多發性關節炎等中的一種鹹數種。

黃疸性肝炎病因

黃疸性肝炎就是由於肝炎病毒使肝細胞破壞、肝組織破壞重構、膽小管阻塞,導致血中結合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均增高,所引起的皮膚、黏膜和眼球鞏膜等部份發黃的症狀。通常,血液的膽紅素濃度高於2-3mg/dL時,這些部份便會出現肉眼可辨別的顏色。

黃疸性肝炎診斷

一、血象: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稍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多,偶有異常淋巴細胞出現。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可減少。

二、黃疸指數、膽紅素定量試驗均明顯升高。尿檢查膽紅素、尿膽原及尿膽素顯著增加。

三、血清酶測定

1、轉氨酶:谷丙轉氨酶(ALT)及谷草轉氨酶(AST)在肝炎潛伏期、發病初期及隱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於早期診斷。

2、其它酶 γ-谷氨酰轉肽酶(γ-GT)可輕度升高。

四、膽固醇、膽固醇酯、膽鹼脂酶測定 重症肝炎患者膽固醇、膽固醇酯、膽鹼脂酶均可明顯下降,提示預後不良。

五、血清免疫學檢查

1、甲型肝炎:測定抗HAV-IgM對甲型肝炎有早期診斷價值。

2、乙型肝炎:HBV標誌(HBsAg、HBeAg、HBcAg及抗-HBs、抗-HBe、抗-HBc)對判斷有無乙型肝炎感染有重大意義。HBV-DNA、DNA-P及PHSA受體測定,對確定乙型肝炎病人體內有無HBV複製有很大價值。高滴度抗HBc-IgM陽性有利於急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有人用基因工程方法獲得HBsAg的前S1(Pre-S1)和前S2基因。用組織化學及固相放射免疫測定可研究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前S抗原在肝細胞中的定位,在有HBV複製的肝組織中常含有HBsAg的前Sl和前S2。血清中可測定抗-前Sl和抗-前S2,前者於潛伏期即出現,後者在病毒複製終止前出現。故抗-前Sl陽性可作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診斷指標,抗-前S2可為肝炎恢復的指標。

3、丙型肝炎常有賴排除甲型、乙型、戊型及其他病毒(CMV、EBV)而診斷,血清抗HCV-IgM陽性可確診。

4、戊型肝炎確診有賴於血清抗HEV-IgM陽性或免疫電鏡在糞便中見到30~32nm病毒顆粒。

5、丁型肝炎的血清學診斷有賴於血清抗HDV-IgM陽性或HDAg或HDV cDNA雜交陽性;肝組織中HDAg陽性或HDV cDNA雜交陽性可確診。

六、血清蛋白質及氨基酸測定

1、蛋白電泳γ-球蛋白(9~18%) 慢性活動性肝炎時常>26%,肝硬化時γ-球蛋白可>30%。

2、血清蛋白電泳前白蛋白(由肝臟合成) 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值降低者達83~92%隨著病情的恢復而恢復正常。

3、血漿支鏈氨基酸(BCAA)與芳香族氨基酸(AAA)的比值 如比值下降或倒置,則反映肝實質功能障礙,對判斷重症肝炎的預後及考核支鏈氨基酸的療效有參考意義。

黃疸性肝炎治療

黃疸性肝炎西醫治療

1、保證充足的熱量供給,一般每日以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比較適宜。過去提倡的肝炎的高熱量療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高熱量雖能改善臨床症狀,但最終可致脂肪肝,反而會使病情惡化,故弊大於利。

2、碳水化合物,一般可占總熱能的60~70%。過去採用的高糖飲食也要糾正,因為高糖飲食,尤其是過多的葡萄糖、果糖、蔗糖會影響病人食慾,加重胃腸脹氣,使體內脂肪貯存增加,易致肥胖和脂肪肝。碳水化合物供給主要應通過主食。

3、為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應增加蛋白質供給,一般應占總熱能的15%,特別應保證一定數量優質蛋白,如動物性蛋包質、豆製品等的供給。

4、脂肪攝入一般可不加限制,因肝炎病人多有厭油及食慾不振等症狀,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脂肪攝入過多的問題。

5、保證維生素供給。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維生素以及維生素C,對於改善症狀有重要作用。除了選擇富含這些維生素的食物外,也可口服多種維生素制劑。?

6、供給充足的液體。適當多飲果汁、米湯、蜂蜜水、西瓜汁等,可加速毒物排泄及保證肝臟正常代謝功能。

7、注意烹調方法,增進食物色、香、味、形,以促進食慾。忌油煎、炸等及強烈刺激性食品,限制肉湯、雞湯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品,以減輕肝臟負擔。

8、採用少量多餐。

黃疸性肝炎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