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菌性肺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沙門氏菌性肺炎症狀

常有受寒,勞累等誘因或伴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等基礎疾病,三分之一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數起病較急,多有畏寒,發熱,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狀,發熱常見,多為持續高熱,抗生素治療後熱型可不典型,咳嗽,咳痰甚多,早期為乾咳,漸有咳痰,痰量多少不一,痰液多呈膿性,抗菌治療後發展至上述典型的痰液表現已不多見,少數有咯血和呼吸困難,部分有胸痛,累及胸膜時則呈針刺樣痛,下葉肺炎刺激膈胸膜,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後者易誤診為急腹症,全身症狀有頭痛,肌肉酸痛,乏力,少數出現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胃腸道症狀,重症患者可有嗜睡,意識障礙,驚厥等神經系統症狀。

沙門氏菌性肺炎病因

沙門氏菌病的病原體。屬腸桿菌科,革蘭氏陰性腸道桿菌。已發現的近一千種(或菌株)。按其抗原成分,可分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組。其中與人體疾病有關的主要有甲組的副傷寒甲桿菌,乙組的副傷寒乙桿菌和鼠傷寒桿菌,丙組的副傷寒丙桿菌和豬霍亂桿菌,丁組的傷寒桿菌和腸炎桿菌等。除傷寒桿菌、副傷寒甲桿菌和副傷寒乙桿菌引起人類的疾病外,大多數僅能目引起家畜、鼠類和禽類等動物的疾病,但有時也可污染人類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

沙門氏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生存3-4個月,在自然環境的糞便中可存活1-2個月。沙門氏菌最適繁殖溫度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溫儲存食品是一項重要預防措施。

沙門氏菌性肺炎診斷

少數非感染性病症可有肺炎類似表現,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栓塞,化學氣體吸入,過敏性肺泡炎,藥物性肺炎,放射性肺炎,結締組織疾病累及肺部,肺結核,白血病或其他惡性腫瘤肺內浸潤或轉移等,應注意鑒別,必要時可採用診斷性治療方法以明確診斷。

沙門氏菌性肺炎治療

沙門氏菌性肺炎西醫治療

抗感染治療2~3天後,病情仍無改善甚或惡化,應調換抗感染藥物。已有病原檢查結果時,應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敏感的藥物。無病原學資料可依,則應重新審視肺炎的可能病原,進行新一輪的經驗性治療。輕、中度肺炎總療程可於症狀控制如體溫轉為正常後3~7天結束;病情較重者為1~2周;金葡菌肺炎、免疫抑制患者肺炎,療程宜適當延長,吸入性肺炎或肺膿腫,總療程須數周至數月。

其他治療應根據病情選用,如吸氧、止咳化痰、輸液與抗休克等。

一、一般性治療:

臥床休息,進易消化富蛋白質、電解質,維生素食物,注意水份的補充。高熱者給予物理降溫,必要時給解熱藥物。劇烈胸痛可予芬必得0.3g口服2次/日,或可待因片15mg口服。咳嗽劇烈給咳必清25mg或退嗽100mg口服3次/日,必要時用可待因。

二、促進排痰:

鼓勵病人咳嗽、翻身,或拍背促進排痰。給於祛痰解痙藥,必要時生理鹽水10ml加α--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5mg及少量抗生素,霧化吸入2次/d。

三、抗生素的應用:

病源菌未明確者,可按下列經驗用藥。

(一) 革蘭陽性球菌,用青黴素,頭孢唑林,紅黴素,復方新諾明。革蘭陰性菌或混合感染可用頭孢唑林,阿莫西林,頭孢夫辛等。病情較重選用三代頭孢菌素,b內酰胺類+氨基糖甙類,復方新諾明。

(二) 院內感染:輕、中度可用哌拉西林,頭胞唑林加慶大黴素,頭胞夫辛,頭胞羥唑或頭胞塞肟、頭胞唑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也可用優立新等(β內酰胺類加酶抑制劑的抗生素)。有誤吸史或胸腹大手術者,應加用甲消唑或克林黴素。金葡菌感染可用苯唑西林、耐夫西林或萬古黴素.長期用激素、抗菌素者應用三代頭孢菌素、泰能、環丙沙星等加用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合併黴菌感染加用氟康唑。病原菌確定後,應根據痰培養的藥敏試驗的結果調整抗菌藥物。

四、免疫治療:

免疫球蛋白,轉移因子、胸腺肽等免疫調節劑可輔助治療有一定幫助,綠膿桿菌抗血清,內毒素抗體尚處試驗階段。

五、併發症治療:

合併呼吸衰竭給予氧療及呼吸支持。有電解質紊亂、肝、腎功能損害給予相應治療。膿胸應於引流或外科處理。

沙門氏菌性肺炎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