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疾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胃腸疾病症狀

一、胃炎:

急性胃炎表現為上腹不適、疼痛、厭食和噁心、嘔吐、黑糞。慢性胃炎病程遷延,大多無明顯症狀和體征,一般僅見飯後飽脹、泛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狀。確診主要依賴胃鏡檢查和胃粘膜活組織檢查。

二、腸炎:

急性腸炎是由於食進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如過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腸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變。其病理表現為胃腸道粘膜的充血、水腫、粘液分泌增多,有時伴有出血及糜爛。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

三、胃潰瘍:

胃潰瘍的臨床表現有3個特徵:1慢性過程。少則幾年,多則10餘年或更長。2週期性。病程中常出現發作期與緩解期交替出現。3節律性:疼痛表現為餐後痛,餐後半小時疼痛開始,至下一次餐前消失,週而復始。胃潰瘍的症狀主要表現為腹痛;伴或不伴嘔吐、噁心、反酸、噯氣等症狀。但也有不少病人以胃潰瘍的各種併發症如穿孔、出血、幽門梗阻而為首發症狀。

四、十二指腸潰瘍:

疼痛是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突出症狀。至少90%的病例有疼痛表現。一些病人沒有疼痛,然而感覺上腹不適。少數病人可以完全沒有症狀,即所謂無症狀性潰瘍病。約有10%的病人,第一個提示潰瘍病的徵象是嘔血、黑糞或二者兼有。極少數病人,潰瘍病的首發症狀是急性穿孔。

胃腸疾病病因

病因:

一、胃炎(50%)

1、現已明確Hp感染為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的病因,有人將其稱為Hp相關性胃炎。但其他物理性、化學性及生物性有害因素長期反覆作用於易感人體也可引起本病。沙門菌、嗜鹽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可導致急性胃炎。

2、年齡愈大,胃黏膜功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損傷。

3、過冷、過熱的食物和飲料,濃茶、咖啡、烈酒、刺激性調味品、過於粗糙的食物、藥物(特別是非甾體類消炎藥如何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均可刺激胃粘膜,破壞粘膜屏障。

胃內異物或胃石、胃區放射治療均可作為外源性刺激,導致本病。情緒波動、應激狀態及體內各種因素引起的變態反應可作為內源性刺激而致病。

二、腸炎(30%)

1、病毒性腸炎:

病毒性腸炎見於犬瘟熱病毒、犬細小病毒、犬貓冠狀病毒等引起的腸炎。在病毒性腸炎中,輪狀病毒是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因,而諾瓦克病毒是成人和大齡兒童流行性病毒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因。

2、細菌性腸炎:

細菌性腸炎見大腸桿菌、沙門菌、耶爾森菌(引起小腸結腸炎)、毛樣產芽胞桿菌、空腸彎曲桿菌、梭菌(犬出血性胃腸炎)等引起的腸炎。細菌性腸炎的致病菌以痢疾桿菌最常見,其次為空腸彎曲菌和沙門菌。

3、真菌性腸炎:

真菌性腸炎見組織胞漿菌、藻狀菌、曲黴菌、白念珠菌等引起的腸炎。真菌性腸炎以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最多。

4、寄生蟲性腸:

寄生蟲性腸炎見鞭毛蟲、球蟲、弓形蟲、蛔蟲、鉤蟲等引起的腸炎。寄生蟲引起的腸炎以溶組織內阿米巴較為常見。

5、飲食導致的腸炎:

污染或腐敗變質食物、刺激性化學物質、某些重金屬中毒,以及某些變態反應等都能引起腸炎。

6、抗生素導致的腸炎:

濫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調,或出現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腸炎。

三、胃潰瘍(10%):

1、遺傳因素 胃潰瘍有時有家族史,尤其兒童潰瘍患者有家族史者可占25%~60%。另外A型血的人比其他血型的人易患此病。

2、化學因素 長期飲用酒精或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等藥物易致此病發生,此外長期吸煙和飲用濃茶似亦有一定關係。

3、生活因素 潰瘍病患者在有些職業如司機和醫生等人當中似乎更為多見,可能與飲食欠規律有關。工作過於勞累也可誘發本病發生。

四、十二指腸潰瘍(10%)

十二指腸潰瘍的致病因素比較複雜,在過去20餘年的時間裡,十二指腸潰瘍被認為是一種多因素所致的疾病。或多種有害對黏膜的破壞超過其抵禦損傷和修復的能力。直到近期,十二指腸潰瘍仍被認為是一種終生疾病。不過近來這種認為多種生物和環境因素僅對易感者發生有害作用的看法已逐漸被以下認識所取代。

胃腸疾病診斷

一、胃炎:

1、急性胃炎:臨床可分為單純性、糜爛性、腐蝕性和化膿性,以單純性最為常見。

2、慢性胃炎:本病十分常見,約占接受胃鏡檢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於女性,隨年齡增長髮病率逐漸增高。

3、手術後反流性胃炎:胃手術後病人上腹部燒灼樣疼痛、噁心、嘔吐混雜膽汁的食物。

4、膽汁返流性胃炎:由於膽汁返流入胃所引起的上腹痛、嘔吐膽汁、腹脹、體重減輕等一系列表現的綜合征。

二、腸炎:

因病原不同而異。一般應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初步加以判斷。進一步確診需依賴實驗室檢查。細菌性腸炎可作嘔吐物及大便培養,獲得病原菌即可確診。有些病原菌如沙門菌感染可作血培養。病毒性腸炎可用電子顯微鏡、免疫電鏡、免疫螢光及血清學檢查如補體結合試驗、酶聯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檢查病毒的抗原和抗體。寄生蟲性腸炎可直接鏡檢,尋找病原體及其蟲卵。真菌性腸炎可從大便中直接塗片,在顯微鏡下檢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養。

三、胃潰瘍:

胃鏡檢查發現胃潰瘍。

四、十二指腸潰瘍:

線鋇餐檢查見十二指腸龕影可作為十二指腸潰瘍診斷依據。內鏡檢查是最重要的診斷方法,活檢胃竇黏膜組織可作HP檢查。胃酸測定在診斷胃素瘤有意義,但對十二指腸潰瘍的診斷作用不大。

胃腸疾病治療

胃腸疾病西醫治療

一、胃炎:

急性胃炎

1、一般治療:盡量臥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電解質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如果持續嘔吐或明顯脫水,則需靜脈補充5%—10%葡萄糖鹽水及其他相關電解質。鼓勵攝人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晶,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

2、對症治療:必要時可注射止吐藥: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痙藥:如顛茄8n堪11次,1日3次。止瀉藥:如思密達每次1袋,1日2-3次。

3、抗菌治療:抗菌素對本病的治療作用是有爭議的。對於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菌素,如黃連素0、3g口服,1日3次或慶大黴素8萬u口服,1日3次等。但應防止抗菌素濫用。

慢性胃炎

尚無特效療法,一般主張無症狀者無需進行治療。若有症狀可參考下列方法進行治療:

1、避免引起急性胃炎的因素,如戒除煙酒避免服用對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及藥物如NSAID等。

2、飲食治療 原則與潰瘍病相似,多次少餐,軟食為主,避免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更重要的是根據病人的飲食習慣和多年經驗,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食譜。

3、藥物治療 Hp相關性胃炎需進行根除Hp的治療。而其他慢性胃炎尚無特效療法,大多不能使胃炎逆轉,因此主要是對症治療。

二、腸炎:

病毒性腸炎一般不需病原治療,可自愈。腸毒素性細菌性腸炎一般也不應用抗菌藥。侵襲性細菌性腸炎,最好根據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患細菌性痢疾時,因痢疾桿菌對常用抗菌藥廣泛耐藥,一般可選用復方磺胺甲基異唑(復方新諾明)、吡哌酸、慶大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空腸彎曲菌腸炎可用紅黴素、慶大黴素、氯黴素等治療。耶爾森氏小腸結腸炎桿菌腸炎一般應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復方磺胺甲基異唑、四環素、氯黴素等。沙門氏菌腸炎輕型病人可不用抗菌藥,重型病人可用氯黴素或復方磺胺甲基異唑。侵襲性大腸桿菌性腸炎用新黴素、粘菌素和慶大黴素等治療,可獲良好效果。阿米巴痢疾、雅爾氏鞭毛蟲和滴蟲引起的腸炎,可用甲硝噠唑(滅滴靈)治療。血吸蟲病可用吡奎酮治療。白色念珠菌腸炎以制黴菌素口服,療效較好。伴有全身性真菌感染者,則需應用二性黴素B治療。

三、胃潰瘍:

1、一般治療 隨著對胃潰瘍發病機制的研究,一般治療已顯得日益重要。其中飲食和生活規律的調節是重要方面。包括停止吸煙、飲酒、嚼食檳榔等刺激性強的食物,飲食三餐有規律、有節制。對於生活工作學習緊張的病人,注意休息和勞逸結合甚至臥床休息都是必要的。

2、藥物治療 根據胃潰瘍的發病機制及藥物作用特點分成:抗酸制劑、壁細胞各種受體阻斷劑、黏膜保護劑及抗幽門螺桿菌抗生素4大類。

四、十二指腸潰瘍

治療十二指腸潰瘍病的目的有:緩解症狀;促進潰瘍癒合;預防併發症;預防復發。所有無併發症的十二指腸潰瘍病病人均應首先採用內科治療,只有在內科治療無效的頑固性潰瘍病人或發生併發症,如穿孔和梗阻的病人,才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內科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包括應用降低胃內酸度的藥物、增強黏膜抵抗力的藥物和根除Hp的藥物;消除有害的環境因素,特別是避免應用水楊酸鹽和停止吸煙;減少精神應激;休息。

胃腸疾病中醫治療

具體療法參考詳細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