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脫性皮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剝脫性皮炎症狀

1、急性期:起病急,全身皮膚廣泛性(超過體表2/3面積)潮紅、腫脹、滲液,有大片鱗屑脫落,伴明顯全身症狀,高熱、寒戰等;有眼睛、口腔、陰部等粘膜損害,自覺疼痛。

2、慢性期、皮損暗紅、乾燥,浸潤明顯,上覆糠狀鱗屑,可有頭髮、甲脫落,掌蹠處可呈手套、襪子狀大片脫屑;常伴淺表淋巴結腫大,也可有肝脾腫大。

3、自覺瘙癢,皮膚緊繃感,怕冷感。

4、全身併發症:由於大量脫屑、蛋白質丟失、體質下降,可繼發肺炎、貧血、心力衰竭及敗血症等。

中醫認為本病為風邪所致,因為病人肌膚熱郁,勞則出汗,毛孔張開,風邪乘虛侵襲,化燥傷血,以致血燥凝滯,血不養榮,肌膚失養而脫落。

剝脫性皮炎病因

發病原因:

主要致病因素大致可歸納為四類:藥物過敏、繼發於其他皮膚病、繼發於惡性腫瘤及原因不明。藥物過敏引起的剝脫性皮炎是藥疹中最嚴重的一種,該病急性期發病急驟,嚴重損傷皮膚及粘膜,創面似Ⅱ度燒傷,往往並發感染,繼而損傷肝、腎及肺等臟器,嚴重者可出現休克,危及生命,病死率較高。

剝脫性皮炎診斷

診斷

主要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對原有皮膚病的診斷要根據病史、殘存的皮膚改變﹑以前的皮膚活組織檢查結果及對治療的反應等。有時殘存的毛髮紅糠疹或銀屑病病損有助於發現原有皮膚病。皮膚活檢有助於除外塞札裡氏綜合症(全身瘙癢,陣發性多汗,皮膚增厚,有銀屑病樣或濕疹樣皮損,可能與網狀內皮系統疾病有關)及其它惡性病變。淋巴結腫大明顯時,提示淋巴系統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鑒別

需要和不同類型的藥疹鑒別:

(一)固定型藥疹是最常見的一型常由磺胺制劑、解熱止痛劑或巴比妥類等藥引起。皮疹為類圓形或橢圓形的水腫性紫紅色斑直徑約1~2或3~4cm。常為一個,偶可數個邊界清楚,重者其上發生大皰。停藥後約1周余紅斑消退留灰黑色色素沉著斑,經久不退。如再服該藥常於數分鐘或數小時後,在原藥疹處發癢,繼即出現同樣皮疹並向周圍擴大,以致中央色深,邊緣潮紅也可發生水皰。復發時他處也可出現新的皮疹。隨著復發次數增加皮疹數目也可增加。損害可發生於任何部位,但較多見於口唇口周、龜頭、肛門等皮膚粘膜交界處手足背及軀幹也常發生,可單發或鳳時累及數外。發生於皺襞粘膜處易糜爛產生痛感。一般經7~10日可消退,若已潰爛則癒合較慢重者可伴發熱。

(二)蕁麻疹型藥疹較常見多由青黴素、血清製品(如破傷風或白喉抗毒素)、夫喃唑酮及水楊酸鹽類等引起症狀與急性蕁麻疹相似,可同時伴有血清病樣症狀,如發熱關節疼痛、淋巴結腫大、血管性水腫甚至蛋白尿等若致敏藥物排泄十分緩慢或因生活或工作中不斷接觸微量致敏原(如醫務人員對青黴素過敏,製藥廠工人對某些藥物過敏),可表現為慢性尊麻疹。

(三)麻疹樣或猩紅熱樣藥疹 較常見多由解熱止痛類、巴比妥類、青黴素鏈黴素及磺胺類等藥物引起。發病多突然,常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麻疹樣藥疹為散在或密集、紅色帽針頭至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對稱分佈,可泛發全身以軀幹為多,類似麻疹,嚴重者可伴發小出血點猩紅熱樣藥疹初起為小片紅斑,從面、頸上肢、軀幹向下發展,於2~3日內可遍佈全身並相互融合。達到高潮時,全身遍佈紅斑面部四肢腫脹,酷似猩紅熱的皮疹,尤以皺褶部位及四肢屈側更為明顯本型藥疹患者的皮疹雖鮮明,但全身症狀較麻疹及猩紅熱輕微,無麻疹或猩紅熱的其它症狀白細胞數可升高,少數患者肝功能可有一過性異常。停藥後1一2周病情好轉體溫逐漸下降,皮疹顏色變淡,繼以糠狀或大片脫屑病程一般較短,但若未及時發現病因及停藥,則可向重型藥疹發展。

剝脫性皮炎治療

剝脫性皮炎西醫治療

一般治療

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加強支持療法,少量多次輸血,補充凍干人血漿或人血白蛋白,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輸液時不宜過多過快,防止心臟超負荷。補充B族維生素及大劑量維生素C。防寒保溫,加強護理。

病因治療

嚴密觀察患者全身情況,及時予以治療。尋找致病原因,在紅皮病控制之後,積極治療原發病,以防止復發,再次形成紅皮病。

激素治療

皮質類固醇在紅皮病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重症患者可口服或靜脈滴注,以迅速控制病情發展,尤其是藥物過敏引起者。可縮短病程,提高治癒率,防止併發症。一般採用潑尼松60mg/d,分4次口服,一周後尚不能控制症狀者,增加原來劑量的一半。對急性重症者,可用氫化可的松200~300mg/d靜滴,病情緩解後逐漸減量,減量原則視具體情況而定。施用本療法應注意禁忌證及副作用,同時並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免疫抑制劑

可選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每次1.25~2.5mg,每天2次,每週服3次,連用4~10周;或用環磷酰胺100~200mg溶於生理鹽水10~40ml,靜脈注射,隔天1次。使用本療法應注意監測血象及肝功。

其他

瘙癢嚴重時可內服抗組胺藥或普魯卡因靜脈封閉。另外可用丹參注射注射液40ml加於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500ml,靜脈滴注,每天1次。銀屑病導致者可用阿維A酸及環孢素,維A酸凝凝膠(異維甲酸)對毛髮紅糠疹引起者效果較好。

局部治療

原則為保護、潤澤皮膚,消炎止癢,預防感染,藥用緩和對症為主,禁用刺激性藥物,早期潮紅腫脹明顯,無滲出時,腋下、會陰部可用粉劑。急性期外用藥宜緩和,無刺激性,常用植物油、氧化鋅油劑、硅油乳膏、皮質類固醇乳膏。有滲液時,可用3%硼酸濕敷;亞急性期可用氧化化鋅化鋅油,蓖麻油;脫屑期可用單軟膏,硼酸軟軟膏等。口腔糜爛時可用過氧化化氫(雙氧水)清潔口腔。繼發細菌感染時,加用抗生素乳膏,如百多邦、紅黴素軟膏、氧氟沙星凝膠等。瘙癢劇烈、鱗屑顯著者可行礦泉浴、澱粉浴、米糠浴。

併發症治療

對繼發感染應查明原因(細菌、真菌、病毒),積極有力地選用抗生素或相關藥物,盡快控制感染。對出現的內臟損害和功能障礙狀態應作相應處理。

剝脫性皮炎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