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腫瘤症狀

泌尿道腫瘤

來自腎細胞和過度細胞腫瘤的皮膚轉移癌或在局部轉移(常在手術瘢痕上)或為遠距離轉移,來自腎細胞癌的轉移癌(腎上腺樣瘤),常見於頭部頸部,移行細胞癌則常見於軀幹和四肢。

腎細胞轉移癌為單發性或廣泛性真皮結節,顏色呈肉色,特別是紫色,有明顯的血管分佈,如kaposi肉瘤或化膿性肉芽腫所見,移行細胞癌皮膚轉移癌,通常為一個或多個肉色真皮結節,疣狀丘疹和炎症性斑塊為較少見的皮膚轉移癌。

絕經後卵巢惡性腫瘤

卵巢惡性腫瘤的早期常無症狀,僅因其他原因作婦科檢查偶然發現,一旦出現症狀常表現為腹脹,腹部捫及腫塊及出現腹水等,症狀的輕重取決於以下幾點:

(1)腫瘤的大小,位置,侵犯鄰近器官的程度:如漿液性或黏液性卵巢癌的瘤體可較大;原有的卵巢良性腫瘤發生惡變時腫瘤迅速增大並出現腹水;腫瘤若向周圍組織浸潤或壓迫神經,可引起腹痛,腰痛或下肢疼痛;若壓迫盆腔靜脈可出現下肢水腫;晚期時表現消瘦,嚴重貧血等惡病質徵象。

(2)腫瘤的組織學類型:如功能性腫瘤可產生相應的雌激素或雄激素過多症狀,圍絕經期婦女可出現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等不正常陰道出血,少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持續閉經或不規則出血;而絕經期婦女則有絕經後出血,乳脹,乳房增大等。

精囊惡性腫瘤

1.臨床症狀

血精,間歇性血尿,尿頻,尿液中有稠厚膠樣物,腫塊大時可引起排尿困難,甚至尿瀦留,晚期出現裡急後重和繼發性附睪炎,大便帶血提示腫瘤已侵及直腸。

2.直腸指檢

前列腺上方可觸及不規則紡錘形硬塊,呈囊性或實性,有時與前列腺融合而分界不清。

診斷精囊腫瘤的標準為:

1腫瘤必須局限於精囊內;

2無其他部位的原發腫瘤;

3病理上為乳頭腺瘤,如屬不分化腺瘤應有黏液生成。

顱內腫瘤

1.一般症狀

小兒顱內壓增高可表現為煩躁和易激惹,有的則淡漠或嗜睡,若有意識障礙,脈緩,呼吸減慢,血壓增高說明已進入腦疝前期,需做緊急降顱壓處理,小兒顱內壓代償能力較成人高,顱壓增高出現較晚,一旦失代償則病情急劇惡化,故早期診斷十分重要。

2.嘔吐

約70%~85%的患兒有嘔吐,此為顱內壓增高或後顱窩腫瘤直接刺激延髓嘔吐中樞所致,在部分患兒(約10%~20%)嘔吐是惟一的早期症狀,其中嬰幼兒多見,嘔吐可與頭痛或頭暈伴存,嘔吐並不全為噴射性,以清晨或早餐後多見,常在嘔吐後能立即進食,其後又很快嘔吐,少數患兒可伴有腹痛,早期易誤診為胃腸道疾患。

3.頭痛

70%~75%的患兒有頭痛,幕上腫瘤頭痛多在額部,幕下腫瘤多在枕部,主要是顱內壓增高或腦組織移位引起腦膜,血管或腦神經張力性牽拉所致,頭痛可間歇性或持續性,隨病程的延長有逐漸加重的趨勢,但當視力喪失後多明顯緩解,嬰幼兒不能主訴頭痛,可表現雙手抱頭,抓頭或陣發哭鬧不安,對小兒頭痛應引起重視,因為此年齡期小兒很少有功能性頭痛。

4.視覺障礙

視力減退可由於鞍區腫瘤直接壓迫視傳導通路引起視神經原發性萎縮,更多是因顱內壓增高出現視盤水腫引起的繼發性視神經萎縮,視盤水腫取決於腫瘤的部位,性質及病程,後顱窩腫瘤較大在腦半球者發生早且重,腫瘤惡性程度越高或病程越長,視盤水腫越明顯,兒童視力減退易被家長忽視,故有此主訴者不到40%,早年約有10%的患兒就診時雙目近失明或失明,本組2000例患兒中視盤水腫者占75%,視神經原發萎縮者為8.4%,視野改變者較少,鞍區較大的腫瘤可有雙顳側偏盲;視盤水腫後期可有視野向心性縮小,但小兒視野檢查常不能合作。

5.頭顱增大

頭顱增大及破壺音(McCewen征)陽性,多見於嬰幼兒及較小的兒童,因其顱縫癒合不全或纖維性癒合,顱內壓增高可致顱縫分離頭圍增大,叩診可聞及破壺音,本組頭顱增大者占48.9%,1歲以內的嬰兒也可見前囟膨隆及頭皮靜脈怒張,但不如先天性腦積水者嚴重,腫瘤位於大腦半球凸面者尚可見頭顱局部隆起,外觀不對稱。

6.頸部抵抗或強迫頭位

小兒顱內腫瘤有此表現者多見,第三腦室腫瘤可呈膝胸臥位,後顱窩腫瘤則頭向患側偏斜,以保持腦脊液循環通暢,是一種機體保護性反射,頸部抵抗多見於後顱窩腫瘤,因慢性小腦扁桃體下疝或腫瘤向下生長壓迫和刺激上頸神經根所致,對此類患者要防止枕骨大孔疝的發生,應盡早行腦室穿刺外引流或脫水藥降低顱內壓。

7.癲癇發作

小兒腦腫瘤癲癇發生率較成人低,原因有:小兒幕下腫瘤較多;而且惡性腫瘤多見,腦組織毀損症狀多於刺激症狀,本組有癲癇發作者占10%。

8.發熱

病程中有發熱史是小兒腦瘤的特徵表現,本組發病率為4.1%,這與小兒腦瘤惡性者多及體溫調節中樞不穩定有關。

9.復視及眼球內斜視

多為顱內壓增高引起展神經麻痺所致,可同時出現,多為雙側性。

肺部良性腫瘤 

絕大多數無臨床症狀和體征,常在X線檢查時發現,良性腫瘤可有症狀:咳嗽,聲嘶,肺部感染和咯血等,肺良性腫瘤根據其分類不同症狀也不同。

周圍型良性腫瘤的大小及部位決定其表現,很少引起臨床症狀,60%以上無症狀,僅查體時放射學檢查偶然發現,近90%查體無相關體征,少數病人可因瘤體較大,鄰近支氣管或其他不明原因而有臨床症狀,最常見咳嗽及非特異性胸痛,也可胸悶,咯血絲痰,乏力等。

中心型良性腫瘤的大小及活動度決定其表現,多數病例有明顯的症狀及體征,體積較小的氣管,支氣管腫瘤,多無任何症狀,而較大的腫瘤,因不完全地阻塞氣管,可聞及喘鳴音,如果腫瘤大部或完全地阻塞呼吸道,引起:1支氣管內分泌物的清除受限,可導致反覆發作的肺炎,支氣管炎,肺膿腫等;2通氣受限導致遠端肺不張或肺氣腫,表現為咳嗽,咳痰,胸痛,發熱,喘鳴甚至咯血等症狀。

乳腺腫瘤

乳腺腫瘤腫塊位於外上象限最多見,其次是乳頭、乳暈區和內上象限。因多無自覺症狀,腫塊常是病人在無意中(如洗澡、更衣)發現的。少數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觸痛或刺激和乳頭溢液。腫塊的生長速度較快,侵及周圍組織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變,出現一系列體征。如:腫瘤表面皮膚凹陷;鄰近乳頭的癌腫可將乳頭牽向癌腫方向;乳頭內陷等。癌腫較大者,可使整個乳房組織收縮,腫塊明顯凸出。癌腫繼續增長,形成所謂“桔皮樣”改變。這些都是乳腺腫瘤的重要症狀。

骨腫瘤

良性骨腫瘤生長緩慢,疼痛輕微或不痛。惡性腫瘤呈浸潤性生長,發展迅速,早期出現疼痛並呈進行性加重。後期出現貧血及惡液質,並可發生多處轉移病灶,其中以肺部轉移最多見。

(一)疼痛:是骨腫瘤的一個主要症狀。

(二)腫塊:往往表現在肢體或軀幹的異常隆起。

(三)年齡分佈:人群中因惡性腫瘤死亡者有兩個年齡的高峰。一個為15至20歲,另一個為30至75歲。

(四)部位特徵:某些骨腫瘤有比較特定的好發部位。

肝腫瘤

1、小兒多以不規則局限性肝腫大為最初症狀,腫塊位於右腹或右上腹部,病史中常記述腫瘤生長迅速,有的可達臍下或超越中線,表面光滑,邊緣清楚,硬度中等,略能左右移動,無壓痛,早期除有輕度貧血外,一般情況多良好,晚期則出現黃疸,腹水,發熱,貧血,體重下降,腹壁可見靜脈怒張,並可因腹內巨大腫塊造成呼吸困難,約20%肝母細胞瘤病例有骨質疏鬆,嚴重者可導致多發骨折。

2、很多病人就診時有貧血和血小板增多,尤多見於肝母細胞瘤患兒,肝母細胞瘤患兒的肝功能常正常,但肝細胞癌病例因並發於肝炎或肝硬化,血清膽紅素,鹼性磷酸酶和轉氨酶可能增高,60%~90%肝細胞癌病例和90%以上肝母細胞瘤病例的甲胎蛋白增高,肝母細胞瘤病兒尿內胱硫醚(cystathionine)排泄增多。

3、其他原發性肝腫瘤常見的有海綿狀血管瘤及血管內皮細胞瘤兩種,前者因腫瘤生長可壓迫肝組織,使肝細胞變性,有時腫瘤內有動靜脈短路,可致小兒心力衰竭或因腫瘤破裂出血死亡,小的血管瘤生長慢,可無臨床症狀。

4、血管內皮細胞瘤屬於惡性,肝內有血竇形成,臨床上可有疼痛,高熱及黃疸,病程緩慢,但預後不佳。

5、肝錯構瘤,畸胎瘤及單發或多發肝囊腫等均極少見。

腫瘤病因

我們中國醫療的特色是既有西醫又有中醫。現在發病率高,我國病例數相當龐大,有資料顯示佔全世界病例數的55%。

腫瘤在本質上是基因病。各種環境的和遺傳的致癌因素以協同或序貫的方式引起DNA損害,從而激活原癌基因和(或)滅活腫瘤抑制基因,加上凋亡調節基因和(或)DNA修復基因的改變,繼而引起表達水平的異常,使靶細胞發生轉化。被轉化的細胞先多呈克隆性的增生,經過一個漫長的多階段的演進過程,其中一個克隆相對無限制的擴增,通過附加突變,選擇性地形成具有不同特點的亞克隆(異質化),從而獲得浸潤和轉移的能力(惡性轉化),形成惡性腫瘤。

腫瘤診斷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區別: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生物學特點明顯不同,因而對機體的影響也不同。區別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對於腫瘤的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1)組織分化程度:良性腫瘤分化好,異型性小,與原有組織的形態相似;惡性腫瘤分化不好,異型性大,與原有組織的形態差別大。

(2)核分裂像:良性腫瘤核分裂像無或稀少,不見病理核分裂像;惡性腫瘤核分裂像多見,並可見病理核分裂像。

(3)生長速度:良性腫瘤緩慢;惡性腫瘤較快。

(4)生長方式:良性腫瘤多見膨脹性和外生性生長,前者常有包膜形成,與周圍組織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動;惡性腫瘤為浸潤性和外生性生長,前者無包膜形成,與周圍組織一般分界不清楚,故通常不能推動,後者伴有浸潤性生長。

(5)繼發改變:良性腫瘤很少發生壞死和出血;惡性腫瘤常發生壞死、出血和潰瘍形成。

(6)轉移:良性腫瘤不轉移;惡性腫瘤常有轉移。

(7)復發:良性腫瘤手術後很少復發;惡性腫瘤手術等治療後經常復發。

(8)對機體影響:良性腫瘤較小,主要引起局部壓迫或阻塞,如發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嚴重後果;惡性腫瘤較大,除壓迫,阻塞外,還可以破壞原發處和轉移處的組織,引起壞死出血合併感染,甚至造成惡病質。

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之間有時並無絕對的界限,某些腫瘤的組織形態介於兩者之間,稱為交界性腫瘤。如卵巢交界性漿液性乳頭狀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即使是惡性腫瘤其惡性程度亦各不相同。有些良性腫瘤可發生惡性變化,個別惡性腫瘤也可停止生長甚至消退。如結腸息肉狀腺瘤可惡變為腺癌,個別的惡性腫瘤如惡性黑色素瘤也可由於機體的免疫力增強等原因,可以停止生長甚至完全消退。又如見於少年兒童的神經母細胞瘤的瘤細胞有時能發育為成熟的神經細胞,有時甚至轉移灶的瘤細胞也能發育成熟,使腫瘤停止生長而自愈。但這種情況十分罕見。

腫瘤治療

腫瘤西醫治療

泌尿道腫瘤

早期:早期行全尿道切除術,腫瘤浸潤尿道周圍時可行陰莖部份或全切除及淋巴清掃術。男性後尿道及女性尿道癌須行膀胱及尿道切除並尿流改道術。

晚期:

1.化學治療 :多用於姑息治療,效果不肯定。

2.放射治療: 有外照射和組織內照射,低分期小腫瘤放療滿意,較大的、高分期的後尿道癌放療效果不佳,常見併發症有尿道狹窄、局部壞死、外陰膿腫、放射性盆腔炎等。

絕經後卵巢惡性腫瘤

中藥治療:

惡性卵巢腫瘤目前以綜合治療為主,中醫藥治療是其治療手段之一,而且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中醫藥可以解決手術、放療、化療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有的病人不能行手術、放療、化療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有的病人不能行手術治療,或手術不能把瘤體切淨,或手術後復發、轉移,放、化療毒副作用較大,病人不能耐受。對於這類病人應用中醫藥扶正祛邪辨證論治,可以減輕症狀,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

(一)辨證施治

1.氣血瘀滯型

證候:腹部腫塊,質堅硬,推之不移,按之不散,小腹疼痛,墜脹不適,面色晦黯,形體消瘦,肌膚甲錯,神疲乏力,納呆,二便不暢,舌質黯紫有瘀斑,脈細澀或弦細。多為中晚期病人。

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兼扶正固本。

方藥:自擬方。三稜15g,莪術15g,丹參20g,赤芍15g,川楝子15g,七葉一枝花20g,石見穿30g,元胡15g,烏藥10g,木香10g,黨參15g,黃芪50g,雞內金15g。水煎服,日1劑。

2.痰濕凝聚型

證候:腹部腫塊,腹大(腹水)如懷子狀,腹脹胃滿,身倦無力,納呆,舌質黯淡,苔白膩,脈滑。多為中晚期伴有腹水。

治法:健脾利濕,化痰軟堅。

方藥;蒼附導痰湯加減。蒼朮15g,茯苓15g,半夏10g,附子15g(先煎),膽南星10g,陳皮10g,薏苡仁30g,三稜15g,莪術15g,枳殼15g,香附10g,黃芪40g,黨參15g,絞股藍40g。水煎服,日1劑。

3.濕熱瘀毒型

證候:腹部腫塊,腹脹,口苦咽幹不欲飲,大便乾燥,小便灼熱,或伴有不規則陰道流血,舌質黯紅,或紅紫,苔厚膩或黃膩,脈弦滑或滑數。多見於卵巢癌晚期。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散結。

方藥:五苓散加減。白朮15g,澤瀉15g,豬苓20g,桂枝10g,龍葵15g,半枝蓮20g,白花蛇舌草20g,大腹皮15g,車前子10g,白英15g,瞿麥15g,薏苡仁30g,黃芪30g,莪術10g,水煎服,日1劑。

4.氣陰兩虛型:證候:腹中積塊日久,消瘦睏倦,面蒼神淡,氣短懶言,時有低熱或腹大如鼓,食慾不振,口乾不多飲,舌質紅或淡,少苔,脈弦細或沉細弱。

治法:滋補肝腎,軟堅消症。

方藥:六味地黃丸加味。熟地20g,山藥20g,山萸肉15g,茯苓20g,丹皮15g,澤瀉15g,鱉甲30g,巴戟天10g,補骨脂10g,黨參15g,黃芪30g,女貞子20g,白花蛇舌草20g,龍葵15g,雞內金15g,三稜10g。水煎服,日1劑。

藥物治療:

為主要的輔助治療。因卵巢惡性腫瘤對化療較敏感,即使已廣泛轉移也能取得一定療效。既可用於預防復發,也可用於手術未能全部切除者,患者可獲暫時緩解,甚至長期存活。已無法施行手術的晚期患者,化療可使腫瘤縮小,為以後手術創造條件。

常用藥物有鉑類:順鉑和卡鉑。烷化劑:環磷酰胺、異磷酰胺、塞替派和苯丙氨酸氮芥(美法侖)等。抗代謝藥:氟尿嘧啶。抗瘤抗生素類:放線菌素D、平陽黴素等。抗腫瘤植物成分類:長春新鹼、紫杉醇等。近年來多為聯合應用,並以鉑類藥物為主藥。紫杉醇與卡鉑聯合方案是目前晚期卵巢癌理想的首選方案,臨床有效率可達73%。腹腔內化療能控制腹水,又能使種植病灶縮小或消失。藥物可直接作用於腫瘤,局部濃度明顯高於血漿濃度。

手術治療:手術 一經疑為惡性腫瘤,應盡早剖腹探查。術中先吸取腹水或腹腔沖洗液做細胞學檢查;然後全面探查盆、腹腔,包括橫膈、肝、脾、消化道、腹膜後淋巴結及內生殖器等。對可疑病灶及易發生轉移部位多處取材作組織學檢查。根據探查結果,決定腫瘤分期及手術範圍。

手術範圍:Ⅰa、Ⅰb 期應作全子宮及雙附件切除術。Ⅰc 期及以上同時行大網膜切除術。腫瘤細胞減滅術是指對晚期(Ⅱ期及以上)患者應盡量切除原發病灶及轉移灶,使腫瘤殘餘灶直徑≤2cm,必要時切除部分腸曲,行結腸造瘺、切除膽囊或脾等,現多主張同時常規行腹膜後淋巴結清掃術(包括腹主動脈旁及各組盆腔淋巴結)。

其他治療:放射治療為手術和化療的輔助治療。無性細胞瘤對放療最敏感,即使是晚期病例仍能取得較好療效。顆粒細胞瘤中度敏感,上皮性癌也有一定敏感性。放療主要應用60Co 或直線加速器作外照射,也可在腹腔內灌注放射性核素作內照射,常用32P。卵巢惡性腫瘤的預後與臨床分期、組織學分類及分級、患者年齡及治療方式有關。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預後不如年輕患者。卵巢癌易於復發,應長期予以隨訪和監測。

精囊惡性腫瘤

如腫瘤較大,可考慮雙側精囊連同膀胱、前列腺、甚至直腸(全盆腔切除術)根治性切除術。如腫瘤較小,可行局部切除。有人主張精囊癌的治療,應採用手術,放療及內分泌聯合治療方可提高療效,化療一般無效。

顱內腫瘤

小兒顱內腫瘤以手術切除為主,對多數腫瘤,術後可輔以放射治療。惡性膠質瘤可用化療或免疫治療。

1.手術治療

其原則及目的包括以下幾方面,盡可能行腫瘤全切除;保證術後能緩解顱內高壓;手術應解除或至少部分解除對重要神經結構的壓迫;不能全切除的腫瘤,應盡量多切除以達到充分內減壓為後期放、化療創造條件;對腦脊液循環梗阻者,手術主要目的是解除梗阻,恢復循環通暢;手術可明確腫瘤的組織學類型。小兒腦組織處於發育期,有較強的代償能力,術後神經系統功能損害恢復較成人快。

2.放射治療

小兒髓母細胞瘤、生殖細胞瘤對放療敏感,應列為術後常規輔助治療。其次,各種類型膠質細胞瘤對放療也有一定效果,未能完全切除的腫瘤也應使用。對較良性的顱咽管瘤、星形細胞瘤的放療早年存在爭議,但近來也傾向於術後放療能延緩腫瘤的復發。放療的指征包括:所有顱內惡性腫瘤,不論切除程度如何;手術未能全切除的腫瘤;CT隨訪發現增長較快的腫瘤。對於年齡小於3歲的患兒,應特別考慮放射治療對發育腦組織的長期副作用,可引起放射性腦壞死、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發育遲緩、智商降低等併發症。近來利用高劑量分割照射(hyperfraction radiotherapy,HFRT)、瘤腔間質內放療(interstitial irradiation,Ⅱ)和立體定向放射神經外科(stereotactic,radio-neurosurgery)來提高放療效果減少副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

3.化學治療

化療原則上是用於惡性腫瘤術後,與放療協同進行,復發顱內惡性腫瘤也是化療的指征,對兒童髓母細胞瘤的脊髓內播散種植化療可做首選方法。給藥途徑視藥物的特徵可選擇口服、靜脈、動脈灌注等方式。常用的化療藥物有順鉑、長春新鹼、甲氨蝶啶等。近來,對嬰幼兒採用術後早期化療來延遲放療開始時間,而不影響疾病控制效果的研究及大劑量多元聯合化療後,輔以自體骨髓移植(high dose chemotherapy and autologous bone marrow rescue)來減少化療副作用的研究成為熱點。

肺部良性腫瘤

應手術治療,做開胸探查術,依肺部病灶的形態累及肺臟的範圍,切除原則: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肺組織、盡可能徹底切除病變、盡可能減少術後併發症。故腫瘤位於肺周邊時,應以局部切除及微創手術為主。腫瘤位於氣管、支氣管內時,以袖式切除術為主,如瘤體較大,氣管切除後不能對合者,可在頸部做皮管與之吻合,皮管內終生放置氣管插管。小的中心型良性腫瘤,可借助支氣管鏡、激光等方式切除。根治性手術,如肺葉、全肺切除等,在特殊情況下也可能成為必要的惟一選擇。如術前考慮有良性腫瘤的可能,而術中需切除較多肺組織時,術中應先做冰凍病理活檢,確定為良性腫瘤後,應盡量保留肺組織。肺部良性腫瘤,大多有生長較慢特點,且對肺功能多無影響,如肺功能差或身體其他條件難以承擔開胸手術時,可嚴密觀察。一般情況下保守治療極少有效,對可能或已有併發症者,應盡早手術,以免發生肺實質不可逆的損害。

乳腺腫瘤

乳腺癌(腫瘤)Ⅰ期以手術為主,配合中醫藥、內分泌療法、免疫療法及放化療等療法的綜合治療措施,是目前治療乳腺癌高效低毒的優化方案。

對於乳腺纖維腺瘤,一般均主張應該手術治療,切除腫瘤。

第一、一般腫塊切除之後,醫師都要將其進行快速冰凍切片和普通石臘切片,進而瞭解腫塊的性質,準確地講,這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確診;

第二、手術將腫塊完全切除之後,可以防止腫瘤的繼續增長,同時這對防止腫瘤的癌變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第三、至今為止,對於乳腺纖維腺瘤來說,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以及其它任何中、西藥物治療都沒有可靠的療效,手術被認為才是唯一可信的治療方法;

第四、手術並不像一些病友所擔心的那樣,會遺留下較大的疤痕,並且對乳腺的外形和今後的哺乳造成影響,事實證明,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乳腺纖維瘤手術不僅不影響乳房的外形和哺乳功能,而且在手術方法改進之後,術後也僅僅;

第五、即便已經確診為乳腺纖維腺瘤,在觀望的過程中,腫塊可能會生長加速,如果排除了哺乳、妊娠因素,醫師則要考慮為腫瘤的粘液變或惡性變,到那時切除了乳房,損失會更為慘重;

第六、如果乳腺纖維腺瘤發生在副乳腺中,手術還可以將其一併切除,這樣就可以使兩種疾病都得到了合理的治療。

骨腫瘤

一、良性腫瘤。多以局部刮除植骨或切除為主,如能徹底去除,一般不復發,予後良好。

二、惡性腫瘤。

1.手術切除是治療的主要手段。截肢、關節離斷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由於化療方法的進步,近年來一些學者開始作瘤段切除或全股骨切除,用人工假體置換。採取保留肢體的“局部廣泛切除加功能重建”輔以化療等措施,是  一種可取的方法。

2.化學治療:分全身化療、局部化療,常用的藥物有阿黴素及大劑量氨甲喋呤,但藥物的作用選擇性不強,腫瘤細胞在分裂週期中不同步,都影響化療的效果。

3.局部化療:包括動脈內持續化療及區域灌注,其中以區域灌注效果較好。

4.免疫療法:干擾素其來源有限,還不能廣為應用。

5.放療方法對骨腫瘤的治療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治療。

肝腫瘤

最有效的治療是手術切除病變,良性或惡性腫瘤均可手術切除,約95%病例的病變可做完整切除。手術後4~6周肝組織可迅速修復,此時應複查CT及AFP和B超以作為日後複查的基礎。腫瘤相對的對放療不敏感,聯合應用順鉑與多柔比星(阿黴素)對肝母細胞瘤有效,可使不能切除的腫瘤轉變為能手術切除的病變,並可清除肺轉移灶。

廣泛的良性肝腫瘤不能行肝切除者,目前尚無有效療法。對侵及左、右肝葉的不能切除的血管瘤患兒,對引起心力衰竭的肝血管瘤如不能切除,可做肝動脈結紮。目前主張做肝動脈插管栓塞治療。

腫瘤中醫治療

詳細中醫療法參考具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