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結節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甲狀腺結節症狀

結節性甲狀腺腫

結節性甲狀腺腫的女性發病數較男性高。一般都發生在青春期,在流行地區常出現於入學年齡。甲狀腺腫大小不等,形態不同。初期瀰漫性腫大,兩側常對稱,後期形成結節時,雙側常不對稱。結節性甲狀腺腫可伴發囊性變,若並發囊內出血,結節可在短期內迅速增大而引起疼痛。腺體表面一般較平坦,質軟,吞嚥時,腺體隨著喉和氣管上下移動。

結節性甲狀腺腫一般不呈功能上的改變,患者基礎代謝率正常,但當結節較大時,可壓迫氣管、食管、血管、神經等而引起下列各種症狀:

1) 壓迫氣管:比較常見。自一側壓迫,氣管向另一側移位或彎曲,自兩側壓迫,氣管狹窄,呼吸困難,尤其在胸骨後甲狀腺腫時更顯嚴重。氣管壁長期受壓,可導致氣管軟化,引起窒息。

2) 壓迫食管:少見。僅胸骨後甲狀腺腫可能壓迫食管,引起吞嚥時不適感,但不會引起梗阻症狀。

3) 壓迫頸深部大靜脈:可引起頭頸部的血液回流困難。這種情況多見於位於胸廓上口、大的甲狀腺腫,尤其是胸骨後甲狀腺腫。患者面部呈青紫色的浮腫,同時出現頸部和胸前淺表靜脈的明顯擴張。

4) 壓迫喉返神經:可引起聲帶麻痺(多為一側),患者發音嘶啞。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節鏈,可引起Horner綜合征,極為少見。

甲狀腺腺瘤

一般不產生明顯的自覺症狀,往往無意中發現頸前腫物。腫瘤生長緩慢,長期內改變不多。體檢時多見單發性腫塊,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質韌,邊界清楚,無壓痛,可隨吞嚥活動。如腫瘤內突然出血,可見腫塊迅速增大,伴局部疼痛和壓痛,這些症狀可在一周內消失。腫瘤較大可引起壓迫症狀,頸部的X線攝片可以證實。少數病例可發生功能自主性甲狀腺腺瘤,出現甲亢症狀。如果腫瘤持續增大,活動受限或固定,質地變硬,出現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壓迫症狀,要考慮腫瘤惡變可能。

甲狀腺癌

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的初期多無明顯症狀,前者有時可因頸淋巴結腫大而就醫。隨著病情進展,腫塊逐漸增大,質硬,吞嚥時腫塊移動度減低。未分化癌上述症狀發展迅速,並侵犯周圍組織。晚期可產生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頸交感神經節受壓,可產生Horner綜合征。頸叢淺支受侵犯時,病人可有耳、枕、肩等處的疼痛。可有頸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臟器轉移(肺、骨、中樞神經系統等)。髓樣癌除有頸部腫塊外,由於癌腫產生5-羥色胺和降鈣素,病人可出現腹瀉、心悸、臉面潮紅和血鈣降低等症狀。對合併家族史者,應注意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綜合征II型(MEN-II)的可能。

甲狀舌管囊腫

甲狀舌管囊腫(thyroglossal duct )是與甲狀腺發育相關的先天性畸形。胚胎期,甲狀腺是由口底向頸部伸展的甲狀腺舌管下端發生的。本病多見於15歲以下兒童,男性為女性的2倍。表現為在頸前區中線、舌骨下方有直徑1~2cm的圓形腫塊。境界清除,表面光滑,有囊性感,並能隨吞嚥或伸、縮舌而上下移動。

亞急性甲狀腺炎

亞急性甲狀腺炎,又稱De Quervain甲狀腺炎或鉅細胞性甲狀腺炎。結節大小視病變範圍而定,質地常較硬。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有典型的病史,包括起病較急,有發熱、咽痛及顯著甲狀腺區疼痛和壓痛等表現,疼痛常波及患側耳、顳枕部。常有體溫升高、血沉增快。急性期,甲狀腺攝131I率降低,多呈“冷結節”,但是血清T3和T4升高,基礎代謝率略增高,這種分離現象有助於診斷。

甲狀腺惡性淋巴瘤

以中老年女性多見,主要為頸部腫物,腫物增大速度不一致,速度較快者者與甲狀腺未分化癌的臨床症狀相似,可伴有吞嚥困難,如壓迫氣管甚至出現呼吸困難,偶爾侵及喉返神經,引起聲嘶及局部疼痛,部分生長緩慢,與結節性甲狀腺腫和橋本氏病不易區別。

甲狀腺轉移瘤並不多見,據屍檢檢查資料,死於播散性癌症患者的甲狀腺,有4%~24%受累。甲狀腺轉移瘤的來源不外乎三個方面:鄰近結構直接擴散(如咽喉、食管等)、淋巴轉移(常見的主要是乳腺癌)、血行轉移(乳腺癌、肺癌、腎細胞癌、皮膚黑色素瘤、纖維肉瘤、肝及膽道癌、卵巢癌等)。

甲狀腺結節病因

結節性甲狀腺腫

結節性甲狀腺腫是單純性甲狀腺腫的一種,多由瀰漫性甲狀腺腫演變而成,屬於單純性甲狀腺腫。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缺碘:是地方性甲狀腺腫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地區的土壤、水和食物中的碘含量和甲狀腺腫的發病率成反比,碘化食鹽可以預防甲狀腺腫大等事實均可證明缺碘是引起甲狀腺腫的重要原因。另外,機體對甲狀腺激素的需要量增多可引起相對性碘不足,比如生長發育期、懷孕、哺乳、寒冷、感染、創傷和精神刺激等,可加重或誘發甲狀腺腫。

2、致甲狀腺腫物質:蘿蔔族食物含有硫尿類致甲狀腺腫物質,黃豆、白菜中也有某些可以阻止甲狀腺激素合成的物質,引起甲狀腺腫大。土壤、飲水中鈣、鎂、鋅等礦物質含量,對甲狀腺腫的發生也有關係,有的流行地區除了碘以外,也缺少上述各種元素,也有些地區甲狀腺腫的發生率和飲水的硬度成正比。藥物如硫氰化鉀、過氯酸鉀、對氨基水楊酸、硫尿嘧啶類、磺胺類、保泰松、秋水仙素等,可妨礙甲狀腺素合成和釋放,從而引起甲狀腺腫。

3、激素合成障礙:家族性甲狀腺腫的致病原因在於遺傳性酶的缺陷,造成激素合成障礙,如缺乏過氧化酶、脫碘酶,影響甲狀腺素的合成,或缺乏水解酶,使甲狀腺激素從甲狀腺球蛋白分離和釋放入血發生困難,均可導致甲狀腺腫。這種先天性缺陷屬於隱性遺傳。

4、高碘:少見,可呈地方性或散發性分佈,其發病機制為過量攝入的碘導致TPO的功能基因過多佔用,從而影響酪氨酸碘化,碘的有機化過程受阻,甲狀腺代償性腫大。

5、基因突變:此類異常包括甲狀腺球蛋白基因外顯子10的點突變等。

甲狀腺腺瘤

肉眼可見圓形或者橢圓形的實質性腫塊,包膜完整,表面光滑,質韌,大小為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按組織學形態可分為濾泡型、乳頭狀型和混合型三種,他們的共同特點為:多數為單髮結節,包膜完整;腫瘤組織結構與周圍甲狀腺組織顯然不同;腫瘤內部結構具有相對一致性;周圍組織有受壓現象。但是它們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病理表現,如濾泡型腺瘤按其濾泡大小和所含膠質的多少又可以進一步分為胚胎型、胎兒型、膠質型和Hürthle細胞型(嗜酸細胞瘤)。乳頭狀腺瘤較少見(現稱為乳頭型濾泡性腺瘤),多呈囊性,故又稱乳頭狀囊腺瘤。乳頭由單層立方或低柱狀細胞圍繞血管及結締組織束構成。具有乳頭狀結構的甲狀腺腺瘤有較大的惡性傾向,診斷要慎重。凡有包膜浸潤或血管侵犯現象,均應列為乳頭狀腺癌。如具有1-2級乳頭分支、瘤細胞排列整齊,異形核很小,分裂象偶見,且包膜完整,可暫時按乳頭狀腺瘤處理,但是術後需要定期隨訪有無復發或轉移。

甲狀腺癌

甲狀腺惡性腫瘤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但是其相關因素包括許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類:

1、癌基因及生長因子:近代研究表明,許多動物及人類腫瘤的發生與原癌基因序列的過度表達、突變或缺失有關。

2、電離輻射:目前已查明,頭頸部的外放射是甲狀腺的重要致癌因素。

3、遺傳因素:部分甲狀腺髓樣癌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在一些甲狀腺癌患者中,常可詢及家族史

4、缺碘:早在20世紀初,即已有人提出有關缺碘可導致甲狀腺腫瘤的觀點

5、雌激素:近些年的研究提示,雌激素可影響甲狀腺的生長主要是通過促使垂體釋放TSH而作用於甲狀腺,因為當血漿中雌激素水平升高時,TSH水平也升高。至於雌激素是否直接作用甲狀腺,尚不明確。

甲狀舌管囊腫

甲狀舌管囊腫(thyroglossal duct )是與甲狀腺發育相關的先天性畸形。胚胎期,甲狀腺是由口底向頸部伸展的甲狀腺舌管下端發生的。本病多見於15歲以下兒童,男性為女性的2倍。

亞急性甲狀腺炎

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有典型的病史。

甲狀腺惡性淋巴瘤

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是少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占甲狀腺癌的1%~2%,男:女為1:3。大多在橋本甲狀腺炎的基礎上發病,多數為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淋巴瘤中唯一女性發病為主的腫瘤。

甲狀腺轉移瘤並不多見,據屍檢檢查資料,死於播散性癌症患者的甲狀腺,有4%~24%受累。甲狀腺轉移瘤的來源不外乎三個方面:鄰近結構直接擴散(如咽喉、食管等)、淋巴轉移(常見的主要是乳腺癌)、血行轉移(乳腺癌、肺癌、腎細胞癌、皮膚黑色素瘤、纖維肉瘤、肝及膽道癌、卵巢癌等)。

甲狀腺結節診斷

結節性甲狀腺腫

本病診斷要點主要是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功能基本正常。T4正常或者稍低,但是T3可以略高以維持甲狀腺功能正常,甲狀腺131I攝取率常高於正常,但是高峰時間很少提前出現,T3抑制試驗呈可抑制反應。血清高敏感性TSH濃度測定是評價甲狀腺功能的最佳指標,血清TSH常正常。依據吞嚥時隨著喉和氣管上下移動這個特徵,不難診斷;但是如果有炎症或惡變存在,甲狀腺腫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這一特徵則不再出現。有結節的患者應與甲狀腺腫瘤、甲狀腺炎相鑒別;位於甲狀腺峽部的結節或囊腫,可以誤診為甲狀舌管囊腫。胸骨後或胸內甲狀腺腫有時不易與縱膈腫瘤鑒別;與主動脈弓動脈瘤鑒別不難,後者多有搏動。

甲狀腺腺瘤

1)病史 不少病人並無症狀,而在查體時發現。有些病人可有症狀,如短期內迅速增大,則可能是腺瘤囊性變出血所導致,有局部疼痛和壓痛;若過去存在甲狀腺結節,近日突然快速、無痛地增大,應考慮惡變可能。

2)查體 明顯的孤立結節是最重要的體征,結節呈圓形或橢圓形,質地較軟,表面光滑,隨吞嚥上下移動。

3)甲狀腺功能檢查 對於甲狀腺腺瘤,甲狀腺功能可無異常,但是當部分腺瘤呈現自主功能性的時候,TSH被抑制。

4)B超檢查 可以顯示三種基本圖像:囊腫、混合性結節及實質性結節,並提供解剖信息。B超下甲狀腺腺瘤與甲狀腺癌較難鑒別,用於區分的信息主要包括囊實性、回聲、邊界、微鈣化、血流信號等。

5)核素掃瞄 腺瘤在核素掃瞄中多為“冷結節”,有時候易誤診為癌;少數腺瘤具有濃集碘的功能,掃瞄顯示“溫結節”;高功能腺瘤掃瞄時則顯示“熱結節”,可能伴有甲亢現象。

6)細針抽吸穿刺活檢 穿刺活檢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診斷方法,但是有時未能取得適當的組織。

甲狀腺癌

1、甲狀腺功能化驗:主要是促甲狀腺激素(TSH)的測定。TSH降低的高功能性熱結節,極少為惡性,故對其甲亢進行治療更為重要。TSH正常或升高的甲狀腺結節,以及TSH降低情況下的冷結節或溫結節,應對其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如穿刺活檢等)。

2、核素掃瞄:放射性碘或鎝的同位素掃瞄檢查是判斷甲狀腺結節的功能大小的重要手段。ECT檢查的結果包括高功能性(比周圍正常甲狀腺組織的攝取率高)、等功能性或溫結節(與周圍組織攝取率相同)或無功能性結節(比周圍甲狀腺組織攝取率低)。甲狀腺癌一般攝取率較低,高功能結節(“熱結節”)惡變率很低。

3、B超檢查:超聲是發現甲狀腺結節、並初步判斷其良惡性的重要手段,是細針穿刺活檢(FNA)實施可能性的判斷標準,也是效益比最高的檢查手段。歐美指南中均提及超聲下可疑惡變指征,包括:低回聲結節、微鈣化灶、豐富的血流信號、邊界不清晰、結節高度大於寬度、實性結節、以及暈圈缺如。

4、針吸塗片細胞學檢查:針吸活檢包括細針穿刺活檢及粗針穿刺活檢兩種,前者是細胞學檢查,後者是組織學檢查。對於B超發現的可疑惡變的甲狀腺結節,可採用該方法明確診斷。目前一般採用細針抽吸穿刺活檢,診斷的符合率較高。

亞急性甲狀腺炎

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有典型的病史,包括起病較急,有發熱、咽痛及顯著甲狀腺區疼痛和壓痛等表現,疼痛常波及患側耳、顳枕部。常有體溫升高、血沉增快。急性期,甲狀腺攝131I率降低,多呈“冷結節”,但是血清T3和T4升高,基礎代謝率略增高,這種分離現象有助於診斷。

甲狀腺惡性淋巴瘤

以中老年女性多見,主要為頸部腫物,腫物增大速度不一致,速度較快者者與甲狀腺未分化癌的臨床症狀相似,可伴有吞嚥困難,如壓迫氣管甚至出現呼吸困難,偶爾侵及喉返神經,引起聲嘶及局部疼痛;部分生長緩慢,與結節性甲狀腺腫和橋本氏病不易區別。本病的定性診斷主要依靠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及手術活檢,易與以小細胞為主的未分化癌混淆。

甲狀腺轉移瘤並不多見,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及組織學手段。

甲狀腺結節治療

甲狀腺結節西醫治療:

1、硬化診療:診斷確認的良性結節。甲狀腺結節診療怎麼進行?尤其是像自主功能性的甲狀腺結節與腺瘤,甲狀旁腺腺瘤等都可以採納這種辦法進行診療。

2、甲狀腺激素抑制診療:短期內診療一旦無效,那麼對甲狀腺結節的診療則最少要在半年以上。而處在絕經前的婦女則需用較大劑量對TSH加以抑制。如若結節縮小,則可將甲狀腺素減量服用,將 TSH維持在正常的限度。

3、放射診療:自主性功能性/高功能性甲狀腺結節與腺瘤因有濃聚碘的功能,能適當地進行診療。

4、手術治療:關於一些患病時間很長,瘤體很大很硬與有惡變傾向的,也提醒積極手術切除的。要及時盡力採納手術診療,而且作病理切片,確診良、惡性。術後再採納中藥鞏固治療,以防發作。因為手術也只是一種局部的治療辦法,腫瘤生長在身體某一部位,是一個全身疾病的局部現象,對於大部份的腫瘤病人而言,局部治療不能處理疑問,治標而不治本,實踐證明,腫瘤手術後的大量復發和轉移病例足以說明局部治療難以讓腫瘤得到根治。

不同類型甲狀腺結節的治療:

1、單純性結節性甲狀腺腫:一般單純性結節性甲狀腺腫,無論是單結節及多發性結節,如果是溫結節或冷結節都可試用甲狀腺制劑治療。給甲狀腺粉(片)40~80mg,每天分為1~2次口服。或用左甲狀腺素鈉(L-T4)片,每次50~75μg,每天1~2次即可。治療後腫大結節縮小者可繼續使用至完全消失,治療後結節不消失者,應採用切除甲狀腺結節治療,治療期間應觀察甲狀腺功能變化。對熱結節有功能自主性者也應採取手術治療為主,術後也要觀察甲狀腺功能變化。臨床上有切除甲狀腺腺瘤10餘年者,仍然復發,可再次手術治療。

2、冷結節中少數為甲狀腺發育不全:可試用甲狀腺制劑治療4~6個月,如結節縮小,可免於手術治療,如結節不縮小,反而增長迅速,累及周圍組織,應考慮為惡性癌腫,爭取盡快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往往徹底清掃,術後經常有甲狀腺功能減退,必須以甲狀腺激素終身替代治療。並有防止復發的可能性。

結節性甲狀腺腫的治療:

青春期的甲狀腺腫大多可自行消退。對缺碘所導致的甲狀腺腫,現在已經很少用碘化物,取而代之的是適量甲狀腺激素制劑,以抑制過多的內源性TSH分泌,補充內生甲狀腺激素的不足,達到緩解甲狀腺增生的目的,適用於各種病因引起的甲狀腺腫,尤其是病理改變處於發生膠性甲狀腺腫以前,可以有顯著效果。服用過多的碘化物可以導致甲狀腺功能的紊亂。能查明致甲狀腺腫物質,並避免之,自然是十分有用的。

1) 甲狀腺激素:干甲狀腺制劑常用量為每天90-180mg,療程一般3-6個月,停藥後如有復發可以重複治療,以維持基礎代謝率正常範圍,左旋甲狀腺素(優甲樂)對於早期階段的年輕患者,可每天100ug治療,第二個月增加值每天150-200ug,血清TSH濃度測定可以估計甲狀腺受抑制的程度。年齡較大或者長期患多結節性甲狀腺腫的患者在接受左旋甲狀腺素治療前宜進行血清高敏感性TSH濃度測定或TRH興奮實驗,以確定是否存在明顯的功能上自主性,若基礎TSH極低或測不出以及TSH對TRH反應低下或缺如,則提示功能自主性,不宜採用左旋甲狀腺素進行抑制性治療,若能排除功能上自主性,可採用左旋甲狀腺素治療,開始劑量每天不應超過50ug,以後逐漸增加劑量,直至TSH值達到抑制終點值。結節性甲狀腺腫對於左旋甲狀腺素的反應不如瀰漫性甲狀腺腫良好,但是也有一定的抑制其進一步腫大的作用。

2) 碘補充:對單純缺碘者補碘應是合理的,補充後甲狀腺即可見不同程度的回縮。可選用的制劑有復方碘口服液(Lugol液)、碘化鉀、碘油肌注等。目前已很少用。

3) 中醫藥治療:化痰軟堅法:僅見頸部粗大,無特殊自覺症狀者屬於氣鬱痰結證,治宜化痰軟堅,可選用海藻、昆布、浙貝、青皮、海浮石、半夏等。此外,適當進食海帶、海蜇皮等海產或含碘豐富的食物。

4) 手術治療指征:

壓迫氣管、食管或喉返神經引起臨床症狀者;

胸骨後甲狀腺腫;

巨大甲狀腺腫影響生活和工作者;

結節性甲狀腺腫繼發有功能亢進者;

結節性甲狀腺腫懷疑惡變者。

甲狀腺腺瘤的治療:

甲狀腺腺瘤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由於10%左右的腺瘤可發生惡變,且復發後手術更複雜,所以不提倡腺瘤的單純摘除。目前推薦手術切除患側腺葉,並同時探查同側腺體周圍淋巴結,必要時做快速冰凍病理檢查,以防止遺漏癌腫。對於高功能腺瘤,需給予適當的術前準備,以防止術後甲狀腺危象的發生。

甲狀腺癌的治療:

手術治療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種類型甲狀腺癌的基本治療方法,並輔助應用碘131治療、甲狀腺激素及外照射等治療。

1、 手術治療:甲狀腺癌的手術治療包括甲狀腺本身的手術,以及頸淋巴結的清掃。

甲狀腺的切除範圍目前仍有分歧,尚缺乏前瞻性隨即對照試驗結果的依據。但是完全切除腫瘤十分重要,薈萃分析資料提示腫瘤是否完全切除是一項獨立預後因素。另外,廣泛範圍手術的優點是降低局部復發率,主要缺點是手術後近期或長期併發症增加。對高危組病人採取患側腺葉、對側近全切或次全切除術為宜。也可根據腫瘤的臨床特點來設計手術:腺葉+峽部切除術適用於腫瘤直徑小於1cm、明確局限於甲狀腺一葉內的低危組患者,甲狀腺患側全切+峽部切除+對側近全切,適用於腫瘤直徑大於1cm,較廣泛的一側乳頭狀癌伴有淋巴結轉移者,甲狀腺全切除術適用於高度侵襲性的乳頭狀、濾泡狀癌,明顯多灶性,兩側淋巴結腫大,腫瘤侵犯周圍頸部組織或有遠處轉移者。15歲以下或45歲以上病例,淋巴結轉移率較高,可達90%,對該組病例應考慮全甲狀腺切除。

目前對於預防性頸淋巴結清掃的決定非常謹慎。尤其是低危組病人,若手術時未觸及腫大淋巴結,可不作頸淋巴結清掃。如發現腫大淋巴結,可作中央區頸淋巴結清掃或改良頸淋巴結清掃。由於再次手術時行中央區淋巴結清掃易損傷喉返神經及甲狀旁腺,因此有主張首次手術時及時未見腫大淋巴結,也行中央區清掃。對高危組病人,肉眼可見頸淋巴結轉移、腫瘤侵犯至包膜外以及年齡超過60歲者,應作改良頸淋巴結清掃,若疾病分期較晚,頸淋巴結受侵犯廣泛者,則應作傳統淋巴結清掃。

2、 內分泌治療:甲狀腺癌做次全或全切除術後患者應終身服用甲狀腺素片或左旋甲狀腺素鈉片,以預防甲狀腺功能減退及抑制TSH。甲狀腺素片的劑量,應根據TSH水平來調整。一般來講,有殘餘癌或復發高危因素的患者,TSH應維持在0.1mU/L以下,然而復發低危的無病患者TSH應維持在正常下限附近(稍高或稍低於正常值下限),對於有實驗室檢查陽性但無器質性病變(甲狀腺球蛋白陽性、影像學陰性)的低危組患者,TSH應維持在0.1-0.5mU/L,對於長年無病生存的患者,其TSH或許可以維持在正常參考值內。可用左甲狀腺素鈉片(優甲樂),每天75ug-150ug,並定期測定血T4和TSH,根據結果調整藥量。

3、 放射性核素治療(131I治療) :對於乳頭狀癌、濾泡癌,術後應用131碘適合於45歲以上病人、多發性癌灶、局部侵襲性腫瘤及存在遠處轉移者。主要是破壞甲狀腺切除術後殘留的甲狀腺組織,對高危病例有利於減少復發和死亡率。應用131碘治療目的是:1破壞殘留甲狀腺內隱匿微小癌,易於使用核素檢測復發或轉移病灶,3術後隨訪過程中, 增加用狀腺球蛋白作為腫瘤標記物的價值。

4、 體外照射治療(EBRT):主要用於除了乳頭狀癌以外的其他甲狀腺癌。

甲狀舌管囊腫的治療:

治療宜手術切除,需切除一段舌骨以徹底清除囊壁或竇道,並向上分離至舌根部,以免復發。

亞急性甲狀腺炎的治療:

輕者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抗炎藥即可,較重者常用潑尼松及甲狀腺干制劑治療。

甲狀腺惡性淋巴瘤的治療:

對於原發性甲狀腺淋巴瘤的治療已從單一手術發展到手術、 放化療等綜合治療。

甲狀腺轉移瘤並不多見,治療措施主要是原發病的治療。

甲狀腺結節中醫治療:

從癭瘤的病因病機可以看出,痰凝、氣滯、血瘀正是該病辨證論治的關鍵點所在。甲狀腺疾病的病變是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隨著病機的轉化,在不同病變階段具有不同的病機特點。因此在治療上,應根據不同的病機施以相應的治法和用藥。

(1)痰凝:古代醫家認為癭病大多為痰做祟,化痰軟堅,消癭散結類藥物是古代醫家治療癭病的主藥,常用海藻、海帶、昆布、浙貝母、夏枯草、半夏等,如海藻丸、昆布丸、海藻玉壺丹等。《神農本草經》提出海藻“主癭瘤氣”,《本草經疏》中記載昆布“癭堅如石者,非此不除,正鹹能軟堅也”。晉代葛洪的《肘後方》首先談及海藻、昆布治療癭病。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記載了許多特效方藥,如海藻、昆布、羊靨等治療癭瘤。

(2)氣滯:長期憤懣惱怒或憂思過慮,肝氣失於條達,氣滯痰凝壅結頸前而成癭,是癭病的另一重要原因。因而歷代醫家無不以疏肝理氣、消癭散結為治療癭病的另一大法而選方用藥。如《外台秘要》深師蘇子膏療氣癭方、療癭細氣方中所用之陳皮,《外科正宗》活血散癭湯、海藻玉壺湯中所用之青皮,治療“憂鬱傷肝,思慮傷脾”,而“生氣癭肉瘤”的十全流氣飲中更有烏藥、陳皮、香附、木香、青皮等多味疏肝理氣類藥物。

(3)血瘀:痰凝氣滯日久,使血液運行受阻而引起血脈瘀滯,則可致癭腫較硬或有結節,腫塊經久不消。《外科正宗》中的海藻玉壺湯為治療痰結血瘀型癭病的主要方劑。方中當歸、川芎養血活血,與海藻、昆布、青皮、陳皮等理氣化痰藥合用共同起到理氣化痰、活血消癭的作用。

(4)肝火旺盛:痰氣壅結,憂恚鬱怒,氣滯血瘀,郁久極易化火,因此古代醫家多運用龍膽草、黃芩、梔子、夏枯草等苦寒藥物以瀉其火,用以治療肝火旺盛,煩躁易怒,汗出型癭病。如《外台秘要》中5個治癭的方劑和《聖濟總錄》中4個方劑都運用了龍膽草等清肝瀉火的藥物。

(5)陰虛火旺:癭病痰氣鬱結日久化火,火熱耗傷陰精而導致陰虛火旺,其中尤以肝、心兩髒陰虛火旺的病變更為突出。

甲狀腺結節偏方:

驗方一:生黃芪、生首烏、生牡蠣(先煎)、白花蛇舌草,生白朮、山慈菇、露蜂房、生大黃、澤漆,雲茯苓、夏枯草、生山藥、京玄參、半枝蓮、炙鱉甲、生苡仁,制半夏、全當歸、粉丹皮、人中黃、浙貝母、守宮粉(分吞),綠升麻、芋艿丸(分吞)。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驗方二、爵床草,葉下紅,野蓄薇果,狗肝菜,大棗,煎湯代茶飲。

驗方三:海藻、海螺、海蛤粉、海螵蛸、昆布、龍膽草、青木香等分研末制蜜丸(1丸3錢)或片。日服二次,每次一丸。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