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蛋白血症Ⅴ型(別名:內源性和外源性高脂血症,熱卡誘導的高脂血症,脂肪和糖誘導的高脂血症)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高脂蛋白血症Ⅴ型症狀

皮膚表現為發疹性黃瘤,動脈硬化發生率情況尚不清楚,可能發生肝脾腫大,腹絞痛,高尿酸血症和高糖血症,血清混濁或牛奶狀,甘油三酯持續增高,而膽固醇水平正常或略高,VLDLS和乳糜微粒增高,應做糖耐量試驗和尿酸水平測定。

 

高脂蛋白血症Ⅴ型病因

(一)發病原因

乳糜微粒和VLDLS增加所致的高脂蛋白血症,是高脂蛋白血症Ⅰ型和Ⅳ型的結合型。

(二)發病機制

肝臟內源性甘油三酯合成增加,也有外源性乳糜微粒血症,一些病人脂蛋白酶水平降低。

高脂蛋白血症Ⅴ型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血清檢查的特徵性即可診斷。

高脂蛋白血症Ⅴ型治療

高脂蛋白血症Ⅴ型西醫治療

決定性的因素是通過嚴格控制熱卡攝入和酗酒,使體重減至正常範圍。

飲食:糖類應減至12g/d,脂肪攝入不超過總熱量的35%或70g/d,膽固醇含量不超過300~500g/d,飲食主要由蛋白成分組成。

藥物:主要應用煙酸衍生物如3-pyridylmethand 1.5g/d,水劑是氯貝丁酯(安妥明)類藥物。

預後

控制飲食,發疹性黃瘤迅速消退,不接受治療的病人可發生冠脈硬化性心臟病,復發性胰腺炎常見。

高脂蛋白血症Ⅴ型中醫治療

(1)痰濁中阻:

治法:燥濕化痰,健脾和胃。

方藥:二陳湯加味。方中半夏、取其辛溫性燥,善能燥濕化痰,且可降逆和胃止嘔;橘紅、理氣燥濕使氣順而痰消;佐以茯苓健脾滲濕,俾濕去脾旺,痰無由生;生薑降逆化飲,既可制半夏之毒,且能助半夏、橘紅行氣消痰;復用少許烏梅收斂肺氣,與半夏相伍,有散有收,相反相成,使痰法而不傷正。使以甘草調和諸藥,加萊菔子、瓜蔞、昆布以增強化痰祛濕之功。

如頭暈重者加白朮、天麻;胸悶心悸明顯加菖蒲、遠志。

(2)肝郁脾虛: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營。

方藥:逍遙散加減。方中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當歸白芍養血柔肝。尤其當歸之芳香可以行氣,味甘可以緩急,更是肝鬱血虛之要藥。白朮、茯苓健脾去濕,使運化有權,氣血有源。炙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加郁金、香附以加強疏肝解郁之功。

眩暈者加菊花、代赭石;腹脹重者加萊菔子、枳殼;大便乾燥者加生大黃。

(3)肝腎虧虛型:

治法:滋腎養肝,內清虛熱。

方藥:杞菊地黃丸加味。方中熟地滋腎陰、益精髓是為君藥。山茱萸酸溫滋腎益肝,山藥滋腎補脾,共成三陰並補以收治腎治本之功。以澤瀉閾熟地而瀉腎降濁;丹皮配山茱萸以瀉肝火,茯苓配山藥而滲脾濕,此所謂“三瀉”,枸杞、菊花以養陰平肝,滋水明目,加黃芩以清內熱。

眩暈重者加寄生、生赭石;乏力、倦怠、脘腹痞悶者加黃芪、茯苓、炒萊菔子。視物昏花者加茺蔚子、青葙子;肢體麻木、疼痛者加丹參、炒桑枝、桃仁。

(4)氣滯血瘀:

治法:活血法瘀,行氣止痛。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方中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而養血,四逆散行氣和血而舒肝理氣。桔梗開肺氣載藥上行,合枳殼則升降上焦之氣而寬胸,尤以牛膝通利血脈,引血下行,互相配合,使血活氣行,瘀化熱清而肝郁亦解,諸證自愈。加山楂增強其降脂作用。

胸中痛甚者加瓜蔞、薤白;性情急躁者加郁金、黃芩;脅下痞塊者加鱉甲、水蛭;大便乾燥者加生大黃。

中藥

(1)降脂靈片:滋腎平肝,降低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一次4~6片,一日3次,主治高血壓與高血脂症,冠心病。

(2)降醇靈片:瀉肝火、明目。藥理研究有降低血清膽固醇作用。一次4粒,一日3次。

(3)月見草油膠丸:降血脂,抗心律不齊,一次1.5~2g,一日2次。

針灸

1.體針:取大沖、內關、足三里、三陰交,均雙側。施平補平瀉手法,每日針刺一次。或取足三里按子午流注納子法按時開穴,用1.5寸毫針。針刺得氣後,平補平瀉手法,留針15分鐘。

2.耳針:取肝、脾、腎、腦點、內分泌、神門,用橡皮膏將王不留行籽粘上,每次按揉穴位3~5分鐘每日按壓三次,每隔3日按壓對側穴位。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