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急性胰腺炎症狀

1、症狀

(1)腹痛:急性胰腺炎多數為突然發病,表現為劇烈的上腹痛,並多向肩背部放射,病人自覺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帶感”,腹痛的位置與病變的部位有關,如胰頭的病變重者,腹痛以右上腹為主,並向右肩放射;病變在胰尾者,則腹痛以左上腹為重,並向左肩放射,疼痛強度與病變程度多相一致,若為水腫性胰腺炎,腹痛多為持續性伴有陣發加重,採用針刺或注入解痙藥物而能使腹痛緩解;若為出血性胰腺炎,則腹痛十分劇烈,常伴有休克,採用一般的止痛方法難以止痛。

(2)噁心嘔吐:發病之初即出現,其特點是嘔吐後不能使腹痛緩解,嘔吐的頻度亦與病變的嚴重程度相一致,水腫性胰腺炎中,不僅有噁心,還常嘔吐1~3次不等;在出血性胰腺炎時,則嘔吐劇烈或為持續性頻頻乾嘔。

(3)全身症狀:可有發熱,黃疸等,發熱程度與病變嚴重程度多一致,水腫性胰腺炎,可不發熱或僅有輕度發熱;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則可出現高熱,若發熱不退,則可能有併發症出現,如胰腺膿腫等,黃疸的發生,可能為並發膽道疾病或為腫大的胰頭壓迫膽總管所致。

這兩種原因引起的黃疸需要結合病史,實驗室檢查等加以鑒別。

有極少數患者發病非常急驟,可能無明顯症狀或出現症狀不久,即發生休克或死亡,稱為猝死型或暴發性胰腺炎。

2、體征

(1)全身體征:

1體位:多平臥或側位,但喜靜臥。

2血壓,脈搏,呼吸:在水腫性胰腺炎時,多無明顯變化,但在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時,可有血壓下降,脈搏及呼吸加快,甚至出現休克,值得提出的是,在急性出血壞死胰腺炎時,可以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綜合征,需要根據病史,實驗室檢查等方法,做到早期診斷與治療。

3舌苔:舌質多淡紅,伴有感染時多紅或紫紅;舌苔多薄白或白膩,嚴重病例則黃膩或黃燥。

(2)腹部體征:

1視診:腹部多平坦,但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可因腸麻痺而出現腹脹,並發胰腺囊腫或膿腫時,可有局限性隆起。

2觸診:壓痛,反跳痛與肌緊張可因病變程度和部位不同而各異,一般情況下,多在上腹部有程度不同的壓痛,但壓痛部位與病變部位有關,病變在胰頭者,壓痛在右上腹;病變在胰尾者,壓痛在左上腹;病變累及全胰腺者,全上腹有壓痛,若出血壞死性胰腺炎,腹腔滲液多時,常為全腹的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

急性胰腺炎時,也常在上腹部發現腫塊,腫塊的原因可能有:A.脹大的膽囊,位於右上腹膽囊區;B.腫大的胰頭,位於右上腹,但位置較深;C.胰腺囊腫或膿腫,多為圓形的囊性腫物;D.水腫的發炎組織,如大網膜,腸管或小網膜囊內的積液。

3叩診:有腸脹氣時,叩診呈鼓音,若腹腔有滲液時,則叩診呈濁音,並可測出移動性濁音。

4聽診:腸音多減弱,當出現腸麻痺時,可呈“安靜腹”。

急性胰腺炎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有關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臨床上不僅要求作出胰腺炎的診斷,還要對其病情發展,併發症和預後作出評估。

急性胰腺炎病因

梗阻因素(25%):

由於膽道蛔蟲、乏特壺腹部結石嵌頓、十二指腸乳頭縮窄等導致膽汁反流。如膽管下端明顯梗阻,膽道內壓力甚高,高壓的膽汁逆流胰管,造成胰腺腺泡破裂,胰酶進入胰腺間質而發生胰腺炎。

酒精因素(20%):

長期飲酒者容易發生胰腺炎,在此基礎上,當某次大量飲酒和暴食的情況下,促進胰酶的大量分泌,致使胰腺管內壓力驟然上升,引起胰腺泡破裂,胰酶進入腺泡之間的間質而促發急性胰腺炎。酒精與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同時攝入,不僅胰酶分泌增加,同時又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這時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酯釋出遊離脂肪酸而損害胰腺。

血管因素(20%):

胰腺的小動、靜脈急性栓塞、梗阻,發生胰腺急性血循環障礙而導致急性胰腺炎;另一個因素是建立在胰管梗阻的基礎上,當胰管梗阻後,胰管內高壓,則將胰酶被動性的“滲入”間質。由於胰酶的刺激則引起間質中的淋巴管、靜脈、動脈栓塞,繼而胰腺發生缺血壞死。

外傷(15%):

胰腺外傷使胰腺管破裂、胰腺液外溢以及外傷後血液供應不足,導致發生急性重型胰腺炎。

感染因素(15%):

急性胰腺炎可以發生各種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病毒或細菌是通過血液或淋巴進入胰腺組織,而引起胰腺炎。一般情況下這種感染均為單純水腫性胰腺炎,發生出血壞死性胰腺炎者較少。

急性胰腺炎診斷

診斷標準:

1、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如上腹痛或噁心嘔吐,伴有上腹部壓痛或腹膜刺激征。

2、血清,尿液或腹腔穿刺液有胰酶含量增加。

3、圖像檢查(超聲,CT)顯示有胰腺炎症或手術所見或屍解病理檢查證實有胰腺炎病變。

4、能除外其他類似臨床表現的病變。

鑒別診斷

急性胰腺炎的正確診斷率近年來有顯著提高,但在非典型的病例中,往往易與其他急性腹部疾患相混淆,故應隨時提高警惕,現將鑒別要點略述如下。

1、急性膽囊炎,膽石病:急性膽囊炎的腹痛較急性胰腺炎輕,其疼痛部位為右上腹部膽囊區,並向右胸及右肩部放射,血尿澱粉酶正常或稍高;如伴有膽道結石,其腹痛程度較為劇烈,且往往伴有寒戰,高熱及黃疸。

2、膽道蛔蟲病:膽道蛔蟲病發病突然,多數為兒童及青年,開始在上腹部劍突下偏右方,呈劇烈的陣發性絞痛,患者往往自述有向上“鑽頂感”,疼痛發作時,輾轉不安,大汗,手足冷,痛後如常人,其特點為“症狀嚴重,體征輕微”(症狀與體征相矛盾),血尿澱粉酶正常,但在膽道蛔蟲合併胰腺炎時,澱粉酶可升高。

3、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潰瘍病穿孔為突然發生的上腹部劇烈疼痛,很快擴散至全腹部,腹壁呈板狀強直,腸音消失,肝濁音縮小或消失,腹平片有氣腹存在,更可能幫助明確診斷。

4、急性腎絞痛:有時應與左側腎結石或左輸尿管結石相鑒別,腎絞痛為陣發性絞痛,間歇期可有脹痛,以腰部為重,並向腹股溝部與睪丸部放射,如有血尿,尿頻,尿急,則更有助於鑒別。

5、冠心病或心肌梗死:在急性胰腺炎時,腹痛可反射性放射至心前區或產生各種各樣的心電圖改變,往往相混淆,然而,冠心病患者可有冠心病史,胸前區有壓迫感,腹部體征不明顯等,須仔細鑒別。

急性胰腺炎治療

急性胰腺炎有反覆發作的趨勢,預防措施包括去除病因和避免誘因,例如戒酒,不暴飲暴食,治療高脂血症等。膽石症在急性胰腺炎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有急性胰腺炎發作病史的膽石症病人應擇期行膽囊切除和膽總管探查術。

急性胰腺炎西醫治療

急性胰腺炎的治療迄今仍是一個難題。非手術治療怎樣才能做到合理的補充血容量,減少併發症等,手術治療時機怎樣掌握,手術怎樣實施方為合理。關於急性胰腺炎的非手術治療和/或手術治療已探討了幾十年。隨著對急性胰腺炎變理變化的深入瞭解,迄今對其治療已有較為明確的意義:急性水腫型胰腺炎以姑息治療為主,而出血壞死型胰腺炎應根據情況予以治療。前者在急性胰腺中約占 80~90%,後者約占10~20%。但急性水腫性胰腺炎與出血壞死性胰腺炎之間的界限是不能迥然分開的。急性水腫性胰腺炎可以轉化為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據統計約有10%左右可以轉化。因此,對急性水腫性胰腺炎在非手術治療的過程中,需嚴密觀察其病程的衍變。

急性水腫性胰腺炎與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的治療觀點已比較一致。但對胰腺局限性壞死的治療觀點尚有所爭議。一種意見認為應手術引流,另一種意見認為 可以採取姑息治療。從一些文獻報道和我們治療中的體會,我們認為對這一類型的胰腺炎亦應手術“清創”。理由是:一方面壞死是不可逆的,而壞死組織難以吸 收,即使可以吸收病程亦很長,長期毒素吸收臨床症狀如持續腹痛、發燒等經久不退,另一方面在壞死組織中的毒性物質,如血管活性肽、彈力蛋白、磷脂酶A等將 引起胰腺進行性自我消化,病變可能繼續擴大,則將導致全身中毒症狀進一步加重,以至出現多器官功能損害而致衰竭。非手術治療的一些方法,亦是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的術前準備。

一、非手術療法

急性胰腺炎的非手術療法合理,應用則大部分急性水腫型胰腺炎可以治療,同時也為出血壞死型胰腺炎做了較好的術前準備,非手術療法包括:防治休克,改善微循環、解痙、止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營養支持,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加強重症監護的一些措施等。

急性胰腺炎非手術治療主要措施如下:

(一)抗休克

1、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

2、解痙、止痛、維持電解質、酸鹼平衡

(二)控制炎症發展

1、抑制胰液分泌:禁食、鼻胃管減壓;藥物:抗膽鹼能藥物、高血糖素等;抑制RNA,DNA合成:5-Fu、Sandotatin;低溫胰腺照射。

2、胰酶的抑制:抑肽酶、阿托品、黃豆胰蛋白酶抑制劑;抗蛇毒抗毒素善得定(Sandostatin)。

3、皮質類固醇。

(三)阻斷併發症

1、抗生素

2、胰島素

3、抗酸

4、肝素,纖維蛋白溶酶

5、低分子右旋糖酐

6、加壓素

(四)支持及監護

1、ICU監護及肺、腎的保護。

2、營養支持為試用階段,用於重型胰腺炎。

二、手術治療

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內科治療往往無效,死亡率甚高,倖存者很少。外科治療的作用已被充分肯定。手術的目的、手術原則已基本上取得較為一致的意見。 但對手術的時機,手術的方式意見不一,甚至有明顯的分岐。問題主要是集中在早期施行規則的胰腺切除,抑或延期施行局限性壞死胰腺病灶清除等,相信通過臨床 不斷的實踐,將會得到一個較為合理而統一的論點。

綜合當前對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手術方法包括:胰包膜切開減壓術;胰腺壞死組織清創術;規則性胰腺切除術;腹部開放堵塞術;腹部安裝拉鏈術等。以上手術方法怎樣作用?何時使用?若掌握得當,不僅僅是病人少受痛若,死亡率亦可減低。

(一)手術指征及時機

1、手術時機直接影響到治療的效果。早期手術和延期手術問題有不少爭議。早期手術是指發病後2周內者,而2周後手術為延期手術。早期或延期手術必須 以病情變化為出發點:如全身中毒感染、腹部體征、休克、胰腺破壞程度、MOF是否存在等。因此,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的手術時機,早期、延期,一般情況下 是根據胰腺病理變化的進程而定的。在治療過程中出現。

(1)外科急腹症的表現;

(2)無法排除其他威脅生命的急腹症,均應予以積極準備下手術探查。

2、早期(或過早)手術的弊端:壞死的胰腺與非壞死的胰腺,由於時間短病理變化的界限尚未明確的分出,術中對壞死的範圍和深度難以判斷,若充分的清 除壞死組織往往很困難,清除(或切除)過少,病變仍在繼續進行,有時需第二次手術,切除過多則增加了創傷。因此許多學者支持延期手術。Becker等指 出: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發病3~6周胰腺的病變方能局限,全身的反應終止,若能將手術推遲至2周後進行,則治癒率可高達85%。而早期手術者(2周 內),由於常需再次或多次手術,死亡率達40%,從實踐中已認識到:無法阻斷胰腺的自身消化和壞死的病程,術後殘餘胰腺繼續壞死和繼發感染。現已基本上取 得一致意見,不宜早期手術探查。在術前對病人進行大力支持療法,抗感染、TPN、防治心肺併發症,糾正水、電解質平衡及酸、鹼平衡,以度過全身反應的劇烈期。

3、延期手術的優點:壞死和非壞死區分界明顯,手術的難度以及手術的危險性均降低;病變已局限化,手術範圍縮小,針對性強,創傷小;手術方法簡單合理,可按清創術的方法清除壞死組織,以至可以避免再次手術;手術效果明顯改善,術後的併發症和死亡率均大為降低。

這裡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延期手術,不能無限制延,因等待的時間過長,胰腺壞死區液化、繼發感染則有可能向全身擴散而出現敗血症、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 因此,對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除觀察全身的反應外,應使用超聲、CT和增強CT檢查,以觀察胰腺病變的發展狀況。延期於術在時間上並非一成不變,個體差異 可以很大,必須根據具體情況作出正確的抉擇,和合理的變更。

(二)胰包膜切開術

胰包膜切開術是指將胰腺包膜切開或予以相應的剝離,並鬆動胰床,又在胰腺周圍和腹膜後置引流管。胰腺水腫、出血壞死,則胰腺組織實質的張力增大,而 胰腺包膜無彈性,緊緊地包於其上似“箍狀”,無回讓的餘地,造成了胰腺實質壓力性缺血,壞死將進行性加重,將胰包膜切開或部分剝脫以達到減壓之目的,改善 了血循環,從而使壞死不再進行性擴展與加重。

(三)胰腺規則性切除術

胰腺規則性切除是根據壞死的範圍,作胰腺的不同部位切除,如胰尾、胰體、次全及全切除。切除的界限應達到胰腺的正常組織。有時胰腺切除應連同胰外受侵組織一併清除,並相應做附加手術。

自1963年Watts首先報道用全胰腺切除術治療暴發性胰腺炎的成功經驗後,在歐洲刮起了一陣熱風。Hollender和Alexandre等為 代表,積極的推崇施行規則性胰腺切除,以至作較為典型的腹全切及胃、十二指腸切除術。他們認為若壞死超過50%行胰部分切除,超過75%則全胰切除。 Hollender等的手術結果表明,由於手術的侵襲性太大,胰部分切除死亡率為35%,胰十二指腸切除的死亡率高達67%,Alexandre行胰全切 除術20例,死亡率為60%。少數存活病例除胰腺的內外分泌無功能外,尚有其他一些併發症。Aldridge的15例胰切除的經驗,14例次全切除,1例 全切除,其中5例(33%)死亡,存活的其中40%並發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15例病人行胰切除後相繼出現44例次併發症。絕大多數病人需再次或多次手術治療。從收集的文獻看,胰腺規則性切除,用於治療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死亡率是很高的,達40~100% 。

通過一些死亡的經驗總結:手術過分地強調徹底性,它不是膽囊切除、胃切除、闌尾切除術那樣的單純。原因是,病理變化是進行性出血、壞死、消化、感染 界限不清交錯存在;切除部分胰腺後殘留部分的病變仍然可以進行發展;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的病因並未被切除,進入血循的毒性物質亦未去除;在一個重危的病人身 上而且是在感染灶內手術,不僅僅是創傷大,而且更多的毒性物質由於操作而進入血循,因此死亡率是高的。

(四)胰腺壞死組織清除術

胰腺壞死組織清除術是採用鈍性鉗夾法或用吸引器吸除法,將壞死組織清除,並在胰床、小網膜囊、雙膈下以至雙側盆腔置管引流。經過動態CT及CT增強 掃瞄,確定診斷後實施手術。Beger自1982年以來推崇此術式,1985年報道205例壞死性胰腺炎治療的狀況,205例中79例為局限性壞 死,126例為廣泛性壞死。138例經細菌檢查證明40.4%已有感染。該組總的死亡率為24.4%,其中50例行壞死組織清除和小網膜囊及腹膜後間隙灌 洗引流者死亡率為6.0%。Larvin等使用本法治療,死亡率為21%。胰腺壞死組織清除時要注意:胰腺壞死組織有無血管通過,若有血管通過時,要仔細 分解以免術中發生大出血,並將血管予以處理,否則由於浸泡在壞死組織中,將發生不可制止的大出血;清除壞死組織不必強求過度徹底,殘留的少許壞死物可以經 引流管排除,若在術中強行分離、撕拉則斷面容易發生出血;腸系膜根部(在胰頭、體交界處)的壞死組織,決不可強行分離、解割。在其旁置引流,任其自行分解後排出。

從上述的臨床資料和胰腺壞死的病理基礎來看,胰腺壞死組織清除術的手術有較為合理、簡便易行、損傷性小、併發症少、死亡率低等優越性。若再輔以持續 性局部灌洗,則可使激活的胰酶、血管活性物質、膿液、壞死組織、毒素不斷的引出體外,進一步增加了手術的療效,是值得推廣應用的。

(五)腹部開放堵塞和安裝拉鏈術

鑒於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的病理變化是進行性,則尚無一種術式可一次性徹底治療本症,針對於此而倡而了腹腔開放堵塞術。其方法是打開小網膜囊後充分游離胰腺,並清除壞死組織,於暴露的橫結腸系膜、大血管上、胃後壁上蓋以非粘性多孔紗布保護,再用鹽水紗布堵塞。腹壁可以疏鬆縫合;亦可採用“三明治”式 技術,將聚丙烯(Marlx)網片覆蓋於暴露的內臟或網膜上,再縫於切口雙側筋膜邊緣,外覆透明手術粘貼巾,吸引管置於兩層之間;每次換藥時去掉粘貼巾, 切開網膜片入腹,手術結束時縫合網片,外覆透明粘貼巾,又恢復了“三明治式”結構。以上兩種方法各有其利弊。亦有人提出若干種關腹方法,原則是要簡單,便 於再次換藥,防止混合感染。

1、換藥(再次手術):在手術室無菌條件下實施,每隔48小時換藥1次,每次換藥均要清除壞死灶。Bradley報道28例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用此法治療,死亡率為10.7%,Pemberton的死亡率為18%。

2、安置拉鏈術,其法大體上與腹部開放堵塞相同,不同之處是在2腹壁安裝尼龍拉鏈關閉腹腔(在其下放置聚乙烯薄膜隔離內臟)。這樣換藥時簡單易行,拉開拉鏈即可換藥。但要很好的掌握適應症方可使用,並非每一例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均能使用。

3、三口造瘺術(胃、空腸、膽囊),過去在出血壞死性胰腺炎者,認為是常規的附加手術。由於TPN的使用,以及對膽道情況的瞭解,應根據不同的病情,再考慮是否應用。

(六)低溫和冷凍外科治療急性重型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發病基礎是胰腺細胞進行性壞死以及酶的自身消化,低溫可以降低代謝速度和酶的催化能力。當胰腺的溫度降至8~10℃時可抑制酶的分泌 (外分泌),降至0~4℃時則發生不可逆性抑制。冷凍外科(cryosurgery)治療急性胰腺炎已應用於臨床,收到了一定的療效。通過冷探頭 (-160~-196℃)的接觸,以破壞急性胰腺炎產生的炎症組織及胰酶,抑制自身消化達到治療的作用。它不同於冷凍治療腫瘤,它不要求破壞全部組織細 胞,只需抑制絕大部分胰腺細胞所產生的酶蛋白,對其起一滅活作用,阻斷自身消化。

1、急性胰腺炎的直接降溫療法:開始是通過手術在小網膜囊內放置帶冷液循環系統的球囊,由球囊直接對胰腺接觸降溫。相繼又出現通過腹腔鏡直接放置球 囊進行胰腺降溫。蘇聯學者用冷凍治療機對狗的正常胰腺進行試驗,在100~37℃的不同溫度下,觀察冷凍對胰腺外分泌的影響。在35℃、25℃、15℃ 時,胰腺的結構與胰島功能無明顯變化,但胰腺外分泌受抑制。在5~15℃時腺泡組織被破壞,後由含有胰島結構的結締組織代替。在-20℃則出現胰腺急性水 腫、間質性出血壞死、內外分泌功能均遭破壞。當胰腺溫度維持在31℃時效果較好。

2、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冷凍外科治療:此法系用超低溫探頭(-140℃以下)直接冷凍出血壞死的胰腺組織,有人造成狗的出血壞死性胰腺炎,進行冷凍試 驗,用-195.8℃冷探頭進行全胰腺冷凍,10~15秒內形成5×3cm2的破壞區,經治療的10條狗僅1例死亡。1989年蘇聯學者報道15例病人冷 凍的結果:出血壞死性胰腺炎2例;脂肪壞死性胰腺炎12例;化膿性胰腺炎1例。與壞死灶相對應,分3~5個點進行冷凍,探頭-195℃,時間為1~2分 鐘。並根據病情的需要對伴有胰頭水腫引起黃疸時,加作膽囊造瘺術。在15例病人中僅死亡1例。

相反,亦有人的實驗與此相反,經冷凍後胰酶的活性反而增加。追其原因可能是冷凍區邊緣的部分細胞,在酶蛋白沒有變性的情況下,細胞膜破裂使其釋放入血液。但在急性胰腺炎時冷凍產生的血清酶活性的升高,與其對酶活性的抑製作用相比是微小的。

3、局限性胰腺壞死及胰周滲出:重型胰腺炎不僅胰腺自身有不同程度的壞死,而且胰周亦有大量的炎性滲出,同時伴有上腹部肌緊、壓痛、體溫升高、白細 胞增高等,經B超或CT檢查則見胰腺影像增大,有散在或局限性壞死區,在胰周圍有較多的滲出。但壞死的胰腺及周圍滲出是否有感染,對其治療有迥然不同的觀 點。若無感染可採取姑息方法治療,滲液可以逐漸吸收,胰腺小的壞死區亦可被吸收。若有感染則應予以相應的手術治療。

因此,對感染存在與否的鑒別甚為重要。可採取CT導向下對胰腺進行穿刺抽出壞死組織及液體進行鑒別。通過抽出物的性狀、濃度、塗片、細菌培養,以決 定區域性壞死及滲出液有無感染。但細菌培養不可能立即得到陽性或陰性的結果。此時應根據穿刺液的性狀、腹膜炎的嚴重程度如腹膜炎局限於上腹抑或全腹,以及 體溫、血象的變化,以判斷感染與否。有時抽出物很難以判斷,為更慎重起見,可在全身大力支持下,合理應用抗菌素下對胰腺進行多次穿刺(CT導向),以決定 區域性胰腺壞死及周圍炎性滲出有無感染。

總之,雖有局限性區域性胰腺壞死,又有滲出,若無感染,而全身中毒症狀又不十分嚴重者,不需急於手術。若有感染則應予以相應的手術治療。這一觀點與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的診斷一旦建立,立即手術有所不同。但必須認真、仔細地加強臨床觀察。

急性胰腺炎中醫治療

中醫辨證論治 對於本病的辨證分型,目前臨床尚缺乏統一標準,文獻報道頗不一致。臨床大體可分為肝膽鬱結、肝膽濕熱、熱毒內結等3型。

1、肝膽鬱結:膽腑不利,氣機阻滯,肝失疏洩,脾失健運而發病。常見於急性水腫型胰腺炎早期。證見腹痛時作,痛連胸脅,腹脹嘔惡,口苦納呆,苔薄脈弦。治則:疏肝利膽解郁。方選柴胡疏肝散,常用藥物有:柴胡、芍葯、香附、黃芩、虎杖、青皮、郁金等。

2、肝膽濕熱:肝膽疏洩不利,濕熱內生,蘊結不散,熏蒸肝膽而發病。證見腹痛發熱、黃疸、口苦、尿黃、便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則:清熱化濕,疏肝利膽。方選大柴胡湯,常用藥物有:柴胡、大黃、黃芩、山梔、半夏、蒲公英、川樸等。

3、熱毒內結:肝膽濕熱不散,熱從火化,火毒內生,即可腐肉成膿,又可耗氣動血、甚至陰陽離決。

證見高熱不退,腹痛拒按,持續不解,腹肌強直,口乾唇燥,面目紅赤,或全身深黃,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燥黃或灰黑,脈細數。熱入營血者可見皮膚瘀斑,齒齦出血等。熱陷心包者可見神志昏迷,或譫妄狂躁。傷陰損陽,陰陽離決者,可見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治則:清熱瀉火解毒。方用黃連解毒湯加味,常用藥物有:黃連、黃芩、生地、丹皮、山梔等。大便秘結、腹痛拒按者,可加大承氣湯。熱入營血者可加清營湯。熱陷心包者,可加安宮牛黃丸。亡陰亡陽者,可用參附湯、參脈散、獨參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