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膽囊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急性膽囊炎症狀

1、突發性右上腹持續性絞痛,向右肩胛下區放射,伴有噁心,嘔吐。

2、發冷,發熱,納差,腹脹。

3、10%病人可有輕度黃疸。

4、過去曾有類似病史,脂餐飲食易誘發,膽囊結石引起者,夜間發病為一特點。

5、右上腹肌緊張,壓痛或反跳痛,莫菲(Murphy)征陽性,30%-50%病人可觸及腫大膽囊有壓痛。

急性膽囊炎病因

膽汁滯留(30%):

這是引起急性膽囊炎的一個先驅的、基本的因素,其原因大致可分為兩類:

機械性梗阻:一般認為急性膽囊炎患者90%以上有結石嵌頓於膽囊頸或膽囊管,導致膽汁滯留;有作者認為,即使手術或屍檢時膽囊內無結石發現,也不能證明在病變早期無結石存在,而可能結石已被排至膽總管。除結石外,膽囊管與膽總管連接部亦可因角度較小,膽囊管本身過於曲折、畸形,或異常血管、周圍炎症粘連、蛔蟲鑽入,以及腫大淋巴結壓迫等造成梗阻和膽汁滯留。功能性障礙研究證實,膽道肌肉、神經功能紊亂,膽囊的正常排空活動受阻,可造成一時性的膽汁滯留。當腹內臟器有病變時,如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闌尾炎或腎周圍炎等,內臟神經受到病理性刺激衝動傳至大腦皮質,引起皮質的功能紊亂,從而反射性地導致膽囊管括約肌和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功能紊亂而造成痙攣,致使整個膽道系統膽汁滯留。膽囊內長期膽汁滯留和濃縮,可刺激膽囊黏膜,引起炎性病變,加上細菌感染,即可形成急性膽囊炎。

細菌感染(30%):

引起急性膽囊炎的細菌大約70%為大腸埃希桿菌,其他的有克雷白桿菌、梭狀芽孢桿菌、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鏈球菌,還有肺炎球菌等。約50%急性膽囊炎病人膽汁細菌培養陽性。細菌入侵的路徑一般多經膽汁或淋巴管,有時也可以經腸道逆行入膽道或血源性播散。總之,細菌到達膽囊的路徑很多。

其他原因(10%):

臨床上有少數病例既無膽汁滯留亦無細菌感染而為其他的原因。主要見於創傷和胰液反流。創傷包括外科手術、灼傷等可導致急性膽囊炎。在創傷時,由於疼痛、發熱、脫水、情緒緊張等可使膽汁黏稠度增加,排空減慢。此外,當胰、膽管共通管梗阻時,反流胰液中的胰蛋白酶被膽汁激活,與膽汁酸結合,也可激活磷酸脂酶,使卵磷脂轉為溶血卵磷脂,這兩者作用於膽囊壁,產生損害。

急性膽囊炎診斷

診斷

對有右上腹突發性疼痛,並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發熱,噁心,嘔吐,體檢右上腹壓痛和肌衛,Murphy征陽性,白細胞計數增高,B超示膽囊壁水腫,即可確診為本病,如以往有膽絞痛病史,則診斷更可肯定。

需要指出的是,15%~20%的病例其臨床表現較輕,或症狀發生後隨即有所緩解,但實際病情仍在進展時,可增加診斷上的困難。

十二指腸引流試驗對急性膽囊炎的診斷幫助不大,反而會促使膽囊收縮而加重腹痛,引起膽石嵌頓,故在病程急性期,十二指腸引流應視為禁忌。

鑒別診斷

1、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多數病人有潰瘍病史,其腹痛程度較劇烈,呈連續的刀割樣痛,有時可致患者於休克狀態,腹壁強直顯著,常呈“板樣”,壓痛,反跳痛明顯;腸鳴音消失;腹部X線檢查可發現膈下有游離氣體,惟少數病例無典型潰瘍病史,穿孔較小或慢性穿孔者病狀不典型,可造成診斷上的困難。

2、急性胰腺炎:腹痛多位於上腹正中或偏左,體征不如急性膽囊炎明顯,Murphy征陰性;血清澱粉酶升高幅度顯著;B超顯示胰腺腫大,邊界不清等而無急性膽囊炎徵象;CT檢查對診斷急性胰腺炎較B超更為可靠,因為B超常因腹部脹氣而胰腺顯示不清。

3、高位急性闌尾炎:其轉移性腹痛,腹壁壓痛,腹肌強直均可局限於右上腹,易誤診為急性膽囊炎,但B超無急性膽囊炎徵象及Rovsing(羅符苯)征陽性(按左下腹可引起闌尾部位的疼痛)有助於鑒別,此外,膽囊炎的反覆發作史,疼痛的特點,對鑒別診斷也有參考價值。

4、急性腸梗阻的絞痛多位於下腹部,常伴有腸鳴音亢進,“金屬音”或氣過水聲,腹痛無放射性,腹肌亦不緊張,X線檢查可見腹部有液平面。

5、右腎結石發熱少見,患者多伴有腰背痛,放射至會陰部,腎區有叩擊痛,有肉眼血尿或顯微鏡下血尿,X線腹部平片可顯示陽性結石,B超可見腎結石或伴腎盂擴張。

6、右側大葉性肺炎和胸膜炎患者也可有右上腹痛,壓痛和肌衛而與急性膽囊炎相混,但該病早期多有高熱,咳嗽,胸痛等症狀,胸部檢查肺呼吸音減低,可聞及囉音或胸膜摩擦音,X線胸片有助於診斷。

7、冠狀動脈病變:心絞痛時疼痛常可涉及上腹正中或右上腹,若誤診為急性膽囊炎而行麻醉或手術,有時可立即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凡50歲以上患者有腹痛症狀而同時有心動過速,心律不齊或高血壓者,必須作心電圖檢查,以資鑒別。

8、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重症黃疸型肝炎可有類似膽囊炎的右上腹痛和肌衛,發熱,白細胞計數增高及黃疸,但肝炎患者常有食慾不振,疲乏無力,低熱等前驅症狀;體檢常可發現肝區普遍觸痛,白細胞一般不增加,肝功能明顯異常,一般不難鑒別。

急性膽囊炎治療

急性膽囊炎西醫治療

對症狀較輕微的急性單純性膽囊炎,可考慮先用非手術療法控制炎症,待進一步查明病情後進行擇期手術。對較重的急性化膿性或壞疽性膽囊炎或膽囊穿孔,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但必須作好術前準備,包括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的失調,以及應用抗生素等。非手術療法對大多數(約80~85%)早期急性膽囊炎的病人有效。

1、非手術療法

此法包括解痙鎮痛,抗生素的應用,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以及全身的支持療法。在非手術療法治療期間,必須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症狀和體征有發展,應及時改為手術治療。特別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病情變化較快,更應注意。據統計約1/4的急性膽囊炎病人將發展成膽囊壞疽或穿孔。對於急性非結石性膽囊炎病人,由於病情發展較快,一般不採用非手術療法,宜在作好術前準備後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關於急性膽囊炎應用抗生素的問題,由於膽囊管已阻塞,抗生素不能隨膽汁進入膽囊,對膽囊內的感染不能起到預期的控制作用,膽囊炎症的屜和併發症的發生與否,並不受抗生系應用的影響。但是抗生素的應用可在血中達到一定的藥物治療濃度,可減少膽囊炎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以及能有效地減少手術後感染性併發症的發生。對發熱和白細胞計數較高者,特別是對一些老年人,或伴有糖尿病和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等有高度感染易感性的病人,全身抗生素的應用仍非常必要。一般應用於廣譜抗生素,如慶大黴素、氯黴素、先鋒黴素或氨苄青黴素等,並常聯合應用。

2、手術治療

目前對於手術時機的選擇還存在著爭論,一般認為應採用早期手術。早期手術不等於急診手術,而是病人在入院後經過一段時期的非手術治療和術前準備,並同時應用B超和同位素檢查進一步確定診斷後,在發病時間不超過72小時的前提下進行手術。早期手術並不增加手術的死亡率和併發症率。對非手術治療有效的病人可採用延期手術(或稱晚期手術),一般在6個星期之後進行。

手術方法有兩種,一種為膽囊切除術,在急性期膽囊周圍組織水腫,解剖關係常不清楚,操作必須細心,此免誤傷膽管和鄰近重要組織。有條件時,應用術中膽管造影以發現膽管結石和可能存在的膽管畸形。另一種手術為膽囊造口術,主要應用於一些老年病人,一般情況較差或伴有嚴重的心肺疾病,估計不能耐受膽囊切除手術者,有時在急性期膽囊周圍解剖不清而致手術操作困難者,也可先作膽囊造口術。膽囊造口手術可在局麻下進行,其目的是採用簡單的方法引流膽囊炎症,使病人渡過危險期,待其情況穩定後,一般於膽囊造口術後3個月,再作膽囊切除以根治病灶。對膽囊炎併發急性膽管炎者,除作膽囊切除術外,還須同時作膽總管切開探查和T管引流。

急性膽囊炎中醫治療

1、膿毒證

【治則】清熱解毒。

【方藥】清營湯加減。方中犀角清心、涼血、解毒,生地清營涼血;元參、麥冬養陰清熱;銀花、連翹、黃連、竹葉清熱解毒以透邪熱

濕熱重者加茵陳、黃芩;腑實便秘可加大黃、枳實;神昏譫語者可服安宮牛黃丸;出現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者加服獨參湯補氣固脫以救急

2、血瘀證

【治則】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方藥】膈下逐瘀湯加減。方中五靈脂主入肝經血分,能通利血脈。散瘀止痛;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活血祛瘀止痛;香附、元胡、烏藥,枳殼疏肝行氣止痛,故行氣止痛作用較強;丹皮、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熱盛者加銀花、連翹;噁心嘔吐者加竹茹、黃連;濕重者加厚樸、蒼朮;腑實便秘者加生大黃

3、濕熱證

【治則】疏肝利膽,清熱利濕

【方藥】大柴胡湯合茵陳蒿湯加減。方中柴胡疏肝利膽;茵陳善清利濕熱、退黃疸;梔子、黃芩清熱化濕;大黃、枳實通腑瀉熱;半夏辛開苦降、有助清化濕熱;芍葯緩急止痛

右脅下痛劇加川楝子、元胡;右脅下觸及包塊、壓痛拒按者加桃仁、赤芍;噁心嘔吐者加竹茹、旋復花

4、氣滯證

【治則】疏肝解郁,理氣止痛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味。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陳皮、枳殼、川芎、香附助柴胡行氣疏肝、和血止痛,使肝氣條達,血脈通暢而痛止。白芍養陰柔肝,合甘草可緩急止痛。噁心、嘔吐者可加旋復花、代赭石;伴黃疸者加茵陳;合併膽石症者可加金錢草、海金砂

臨床常見證型為上述四種,但又可相互交織、互相演變。治療上應注重清、利、疏、通,因濕熱不清,邪毒不除,不利膽疏肝則濕熱難消,不通腑瀉下邪毒從何而去。對膽絞痛劇烈者,通腑瀉下為其首要,瀉而痛減。體質佳者可重用大黃。在此基礎上融匯變通,隨證施治,乃可取得良效。且清利濕熱宜早宜盡,若清利不及時徹底,恐濕熱壅盛,釀成膿毒證的危候。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