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肺炎(別名:鏈球菌肺炎,肺炎鏈球菌肺炎)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肺炎球菌肺炎症狀

患者常有受涼淋雨,疲勞,醉酒,精神刺激,病毒感染史,半數病例有數日的上呼吸道感染的先驅症狀,起病多急驟,有高熱,半數伴寒戰,體溫在數小時內可以升到39-40℃,高峰在下午或傍晚,也可呈稽留熱,與脈率相平行,患者感全身肌肉酸痛,患側胸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時加劇,痰少,可帶血絲或呈鐵銹色,胃納銳減,偶有噁心,嘔吐,腹痛或腹瀉,有時誤診為急腹症。

患者呈急病容,面頰緋紅,皮膚乾燥,口角和鼻周可出現單純性皰疹,當肺炎廣泛,通氣/血流比例減低,出現低氧血症,表現為氣急,紫紺,有敗血症者,皮膚和粘膜可有出血點;鞏膜黃染;頸有阻力提示可能累及腦膜,心率增快,有時心律不齊,早期肺部體征無明顯異常,僅有胸廓呼吸運動幅度減小,輕度叩濁,呼吸音減低和胸膜摩擦音,且實變時有典型的體征,如叩濁,語顫增強和支氣管呼吸音,消散期可聞及濕囉音,重症可伴腸脹氣,上腹部壓痛可能由於炎症累及膈胸膜外周,嚴重感染可伴發休克,瀰散性血管內凝血,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和神經症狀,如神志模糊,煩躁不安,嗜睡,譫妄,昏迷等,須密切觀察,積極救治。

當人體對莢膜抗原產生足夠的特異性抗體時,二者結合,在補體參與下,有利於吞噬細胞對細菌的吞噬,發病第5-10天時,發熱可以自行驟降或逐漸減退,使用有效的抗菌藥物可使體溫在1-3天內恢復正常,病人頓覺症狀消失,逐漸恢復健康。

肺炎球菌肺炎病因

勞倦過度(25%):

中醫認為,肺炎球菌肺炎常因勞倦過度、醉後當風等人體正氣不足之時,感受風熱之邪或風寒之邪入裡化熱所致。患者有受涼淋雨、疲勞、醉酒病史。

免疫力低下(45%):

當呼吸道防禦功能削弱,呼吸道受病毒感染,破壞支氣管粘膜的完整性,易誘發細菌感染。常見於受寒、疲勞、飢餓、酒醉、麻醉、昏迷、免疫缺陷病、充血性心衰等情況。

發病機制

肺炎球菌一般通過吸入,經上呼吸道到達肺部。它們停留在細支氣管內增殖並引起炎症過程,開始在肺泡腔內產生大量蛋白質的液體,這種液體起著病菌培養介質的作用,並可幫助病菌向鄰近肺泡擴散,典型的結果是導致大葉性肺炎。

大葉性肺炎的最初階段是充血,特點是大量漿液性滲出物,血管擴張及細菌迅速增殖。下一階段叫做"紅色肝樣變",即實變的肺臟呈肝樣外觀:氣腔充滿多形核細胞,血管充血及紅細胞外滲,因此肉眼檢查呈淡紅色。接著是"灰色肝樣變"期,該期的纖維蛋白集聚與處於不同分解階段的白細胞和紅細胞有關,肺泡腔充滿炎症滲出物。最後階段是以滲出物吸收為特徵的消散期。

肺炎球菌肺炎診斷

診斷

1、突然高熱,呈稽留熱型,伴寒戰等全身中毒症狀。

2、胸痛、咳嗽、咯鐵銹色痰或血痰、呼吸困難等呼吸系統症狀並有肺實變體征。

3、 痰細菌學檢查可作出病原學診斷。

4、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計數,細菌感染者一般升高,病毒感染者一般正常或偏低。

鑒別診斷

一、乾酪性肺炎:急性結核性肺炎臨床表現與肺炎球菌肺炎相似,X線亦有肺實變,但結核病常有低熱乏力,痰中容易找到結核菌,X線顯示病變多在肺尖或鎖骨上下,密度不均,歷久不消散,且可形成空洞和肺內播散,而肺炎球菌肺炎經青黴素治療3-5天,體溫多能恢復正常,肺內炎症也較快吸收。

二、其他病原體引的肺炎:葡萄球菌肺炎和克雷白桿菌肺炎的臨床表現均較嚴重,革蘭陰性桿菌肺炎多見於體弱,心肺慢性疾病或免疫缺損患者,多為院內繼發感染,痰和(或)血的細菌陽性培養是診斷不可缺少的依據,病毒和支原體肺炎一般病情較輕,白細胞常無明顯增加,臨床過程,痰液病原體分離和血液免疫學試驗對診斷有重要意義。

三、急性肺膿腫:早期臨床表現與肺炎球菌肺炎相似,但隨著病程的發展,大量膿臭痰為肺膿腫的特徵,致病菌有金葡球菌,克雷白桿菌及其他革蘭陰性桿菌和厭氧菌,X線顯示膿腔和液平,較易鑒別。

四、肺癌:少數周圍型肺癌X線影像頗似肺部炎症,但一般不發熱或僅有低熱,周圍血白細胞計數不高,痰中找到癌細胞可以確診,肺癌可伴發阻塞性肺炎,經抗生素治療後炎症消退,腫瘤陰影漸趨明顯,或者伴發肺門淋巴結腫大,肺不張,對於有效抗生素治療下炎症久不消散,或者消散後又復出現者,尤其是年齡較大的病人,要注意觀察,有時需X線體層攝片,CT,MRI檢查,痰脫落細胞和纖支鏡檢查等,以免耽誤診斷。

五、其他疾病:肺炎伴有胸痛時,需與滲出性胸膜炎,肺梗塞鑒別,胸腔積液體征和X線有其特徵,肺梗塞有靜脈血栓形成的基礎,咯血較多見,很少出現口角皰疹,下葉肺炎有時出現腹部症狀,應以X線和其他檢查與膈下膿腫,膽囊炎,胰腺炎和闌尾炎等進行鑒別。

肺炎球菌肺炎治療

肺炎球菌肺炎西醫治療

一、抗菌藥物治療

一經診斷應立即開始抗生素治療,不必等待細菌培養結果。對肺炎球菌肺炎,青黴素G為首選。亦可用林可黴素每日2g靜脈滴注;重症患者還可其他頭孢菌 素,如頭孢塞吩,頭孢唑林;氟奎諾酮類藥物,如氧氟沙星;環丙沙星。抗菌藥物療程一般為5-7天,或在退熱後3天停藥。

二、支持療法

病人應臥床休息,注意足夠蛋白質、熱量和維生素等的攝入,觀測呼吸、心率、血壓及尿量,注意可能發生的休克。有明顯胸痛,可給少量止痛劑,如可待因 15mg可予緩解。不用阿斯匹林或其他退熱劑,以免大量出汗,脫水,引起臨床判斷錯誤。鼓勵飲水每日1-2L。中等或重症患者應給氧。

三、併發症的處理

四、感染性休克的治療

預後

雖然青黴素的發現使肺炎球菌性肺炎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但在已知病原菌的社區獲得性肺炎死亡病例中,肺炎球菌肺炎約占85%。本病總死亡率為10%,且治療對疾病最初5天內的死亡率影響很小。預後不良的因素為:年齡過小或過老,特別是1歲以下及60歲以上;血培養陽性;病變範圍超過1葉;周圍血白細胞計數<5000/ml;有其他疾病存在(如肝硬化,心力衰竭,免疫抑制,血內丙種球蛋白缺乏,脾切除或脾功能喪失,尿毒症);某些血清型(尤其是第3和第8型)的病原體以及發生肺外併發症(如腦膜炎或心內膜炎)。

接受治療較早的輕型病人,一般在24~48小時內體溫下降;但病情嚴重的病人,特別是具有上述預後不良病症的病人,往往需4天或4天以上才能退熱。如果臨床症狀逐步改善,而且病因明確,不應改變治療方針。

當病人仍無好轉時,需考慮以下因素:病因診斷錯誤,藥物反應不良,疾病已屬晚期或重複感染,有關的疾病使病人抵抗力低下,非住院病人用藥方法不符要求,致病的肺炎鏈球菌菌株有耐藥性,以及有併發症(如膿胸)而需要引流或有轉移感染灶需加大青黴素劑量(如腦膜炎,心內膜炎,膿毒性關節炎)。

肺炎球菌肺炎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僅供參考,詳細請詢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