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


1. 什麼是「房顫」?

心房顫動 (簡稱房顫),是老年人以及心臟病患者中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眾所周知,正常人的心跳頻率是 60~100 次/分,這是由心臟的「司令部」—竇房結控制的,所以節律體現為正常的竇性心律。但是當某些因素使心房跳動的頻率達到 350~600 次/分,而且極不規則時,心房內各部分肌纖維就不能順序的收縮,而是在極不協調地亂顫,心房便失去了整體有效的機械收縮,從而不能夠幫助心臟內的血液泵到全身,就是「房顫」。

2. 得「房顫」的人多嗎?

房顫的發生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另外還和原有基礎病有關,比如「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等等。國人總的房顫發生率約在 0.77%,而 80 歲以上的人群房顫發生率可達 7.5%。

3. 引起「房顫」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導致房顫的常見原因有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甲狀腺功能亢進、先天性心臟病等。大量飲酒、吸煙會增加房顫的發病風險。其他原因還包括:勞累、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攝入酒精咖啡、嚴重感染及某些藥物的影響等,在我國房顫最常見的原因是高血壓性心臟病。另外,還有一部分房顫患者,沒有上述的一些因素,也找不到其他特殊的原因,稱為孤立性房顫,多見於年輕人。

4.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房顫」?

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年齡越大,得房顫的風險越高,因此,老年人最容易得房顫。另外,一些疾病也容易引起房顫,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患有這些疾病的人群也比較容易得房顫。

5.「房顫」有哪些種類?

房顫可以分為首診房顫、陣髮型房顫、持續型房顫、長期持續性房顫和永久性房顫。

(1)首診房顫:即首次檢測到的房顫,不管其他特點,可以是後面四種的任何一種。

(2)陣發性房顫,可以自行終止。通常認為陣發性房顫指能在 7 天內自行轉復為竇性心律者,一般持續時間小於 48 小時。

(3)持續性房顫,發作後不能自行終止,但可經治療後終止。持續性房顫指一般持續 7 天以上,需要藥物或電擊才能轉復為竇性心律。

(4)長期持續性房顫:持續時間超過 1 年的房顫,通過一定的措施可以署為竇性。

(5)永久性房顫,經治療後也不能終止。即不能轉復為竇性心律或在轉復後 24 小時內復發者。

6.「房顫」會遺傳嗎?

早期有報道顯示房顫具有家族遺傳性,這些家族成員中患房顫的比例顯著高於其他家族。近年來研究發現,這些家族性房顫的患者存在基因的異常,證實了患者的房顫與遺傳有關。也有研究發現父母有房顫病史,其子女發生房顫的幾率也增高,但是遺傳性只佔房顫患者的極小部分,對於絕大多數房顫患者來說,是否會遺傳給下一代,目前還缺乏明確的證據。即使房顫的發生存在遺傳因素,從臨床實踐和現有的資料看,這種因素發揮的作用也是非常弱的,所以一般的房顫患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會遺傳給下一代。

7. 運動可誘發「房顫」嗎?

運動時心肌耗氧量急劇增加,冠脈供血不足往往會誘發房顫的發生,房顫發生後又進一步加重心肌的缺血缺氧,所以房顫患者應避免劇烈的運動,但是適當的運動能增強心肌的儲備功能,從而有利於預防房顫的發生。所以說房顫的患者要適當的運動,適量的運動有利,劇烈的運動則可誘發房顫。

8.「房顫」有哪些症狀呢?

(1)心悸:就是感到心跳紊亂或心跳加快,體力疲乏或者勞累;

(2)眩暈:頭暈眼花或者昏倒;

(3)胸部不適:疼痛、壓迫或者不舒服;

(4)氣短:在輕度體力活動或者休息時感覺呼吸困難;

(5)此外有些病人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9.「房顫」感覺與哪些疾病相似?

房顫的症狀與許多心律失常十分相似,常常難以鑒別,需在心電圖等檢查後才能確診,需與房顫相鑒別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縮,室性心動過速,預激綜合征,房室交接區性心律失常等。

10.「房顫」的危害有哪些?

房顫的危害主要有三個方面:

(1)影響生活質量:患者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等症狀;

(2)增加血栓栓塞的風險:可表現為偏癱(腦卒中)、劇烈腹痛(腸系膜動脈栓塞)及肢體發黑(肢體動脈栓塞)等;房顫時心房有效收縮功能喪失,血流混亂而易形成血栓。若血栓脫落,栓子隨血液循環到全身,可引起腦梗塞或體循環栓塞而致殘、致死。

(3)導致心臟結構發生變化:長期房顫可引起心臟擴大,導致或加重心力衰竭;另外,房顫患者心房有效收縮功能喪失和長期心率過快可導致心動過速性心肌病,也可導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

11. 所有類型的「房顫」看醫生都必須立刻治療嗎?

房顫的治療取決於房顫的類型、症狀及其嚴重程度,同時還要考慮合併存在的心血管疾病、心功能狀態以及患者的年齡、一般狀況。如果是時間較短的陣發性房顫(時間<48 小時),能夠自行終止者,可以繼續觀察一下,同時需要注意原有的其他疾病的治療;當然,如果發作房顫時感覺明顯不適,也是需要看醫生的。而對於其他類型的房顫,持續時間超過 48 小時,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

12. 確診「房顫」應做哪些檢查?

根據臨床症狀和體征可初步診斷為房顫,但確診需要心電圖檢查,心電圖除可以明確診斷外,還能瞭解房撲、房顫時心室率的快慢,對治療有指導意義。但是對於房顫短暫發作難以捕捉到的患者,需要進行動態心電圖等檢查,24 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對陣發性房顫的診斷有幫助,並能瞭解發作時最快和最慢心室率。心臟超聲檢查除能發現心臟結構的變化外,還能瞭解心房內有無附壁血栓存在,也是房顫患者的必要檢查手段。

13.「房顫」治不好嗎?能治療到什麼程度呢?

臨床有很大一部分房顫患者不能完全消除房顫,所以總體來說治療主要有三個目標:(1)控制心室率;(2)控制心臟節律;(3)預防血栓栓塞。

控制心室率是指使心臟實際跳的次數。控制心臟節律是指轉復和維持竇性心律。對於症狀較輕的老年房顫患者,首先要控制心室率其次要抗凝治療,預防血栓栓塞併發症。對於頻繁發作的陣發性房顫,藥物治療可以合用幾種抗心律失常藥物,但不能根治房顫,只能達到減少房顫的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所以對於頻繁發作的陣發性房顫,有條件的大醫院建議行導管射頻消融術從而根除房顫。

14.「房顫」治療的常用藥物有哪些?

治療房顫的藥物種類有很多,因在醫師指導下選擇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藥物主要包括1β受體阻滯劑2鈣通道拮抗劑3洋地黃4胺碘酮等。房顫的藥物選擇要因人而異,需要個體化和針對性。

抗凝治療是預防房顫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但是進行抗凝治療一定要有專科醫生指導,抗凝過度可能導致出血,抗凝強度不夠則沒有起到預防作用。長期應用華法林需檢測國際標準比值(INR),特別是用藥初期,需要反覆抽血化驗,華法林的作用很容易受到其它藥物或飲食的影響,使劑量的調整不好掌握。

對於一些不能耐受華法林的病人可以用阿司匹林或/和氯吡格雷治療。除藥物治療外還可選擇射頻消融術手術治療房顫。

15. 所有「房顫」患者都需要抗凝治療嗎?

一般來說,房顫發作以後,超過 48 小時,即可有血栓形成,因此,目前認為,超過 48 小時的房顫均需要不同程度的抗凝治療。

16. 什麼是「房顫」的導管射頻消融術?

導管射頻消融術,可以理解為使用導管輸送射頻消融的能量來進行的一種手術。通過一種特殊的管子(粗細與普通圓珠筆芯類似),從周圍靜脈血管進入到心臟左心房,,在心房與肺靜脈連接的部位發放高頻電磁波(射頻能量),沿著肺靜脈開口消融一周,射頻能量產生熱量使得周圍心房肌肉組織溫度升高,形成環形的疤痕,把房顫發作時的傳導通路打斷,使之不能傳導至左心房(使之「電路不通」),從而達到治療房顫的目的。

17. 射頻消融術能根治「房顫」嗎?

射頻消融術作為一種治療房顫的新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但手術的效果和術者的技術水平、醫院的設備有很大的關係。在不同的醫療中心,手術成功率差別很大,另外也有一定的復發率。

18. 所有的「房顫」患者都能做導管射頻消融術嗎?

導管消融治療作為一種介入新技術,是有一定的適應症和禁忌症的,並不是所有的房顫患者都能行此手術。具體情況要根據房顫的類型以及患者的一般情況進行判斷。一般來說,對於症狀明顯的陣發性房顫,導管消融可作為一線治療;對於病史較短、藥物治療無效、無明顯器質性心臟病的症狀性持續性房顫,也可以選擇消融治療。近年來,隨著射頻消融技術的發展,房顫的適應症也逐漸變得更加廣泛。

19.「房顫」導管消融術後注意事項有哪些?

導管消融術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改善生活方式,避免劇烈運動、情緒波動等誘發因素。

(2)口服華法林至少三個月。在服藥期間患者需檢查 INR(PT 國際標準比值),使 INR 維持 2.0~2.5 之間。出院後每於服藥後隔日測定 INR,密切門診複查,在門診醫生指導下調整藥物用量。注意有無牙齦出血、皮下淤斑、小便發紅等出血徵象,如有異常,請及時複診。

(3)定期監測血壓、心率,門診定期複查血脂、血糖、肝腎功能、電解質、血常規等並及時調整用藥。

20. 導管消融術治療「房顫」後多久可以恢復?

術後 24 小時可以自由活動,出院休息 2 周後可恢復正常工作,避免吸煙飲酒咖啡刺激性食物,一般三個月左右可以完全康復。

21.「房顫」在家裡突發該怎麼辦?

家裡突發房顫時首先不要緊張,先安靜休息片刻,許多陣發性房顫可以自行轉為竇性心律的,在休息和消除誘因後房顫症狀往往能夠緩解,有些患者在口服硝酸甘油後,症狀往往能減輕,如果房顫持續存在,且患者有明顯的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正規治療。

22. 如何預防「房顫」?

治療原發疾病,如控制好血壓、血糖,防治老慢支急性發作;定期體檢,如有心慌、胸悶等症狀,要及時就醫進行心電圖等必要檢查;要採用積極的生活方式,適當加強鍛煉,調節情緒,控制體重,預防感冒。

23. 患「房顫」後生活注意事項有哪些?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要有規律,不暴飲暴食,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多食富含維生素 C 的食物,如水果、新鮮蔬菜、植物油;少吃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動物油、動物內臟等。適度鍛煉身體,不要過度勞累。保持樂觀的心態,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大喜大悲。同時定期檢查身體,觀察病情變化。

參考文獻

1. 馬長生黃從新張澍. 心房顫動:目前的認識和治療建議—2012[J].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 2012, 16(4): 246-289.

2. 葛均波徐永鍵. 內科學 (第八版)[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3. 馬長生,趙學. 心臟電生理及射頻消融(第 2 版)[M]. 遼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劉婧

該文章由「王剛」獨家授權使用,拒絕其它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