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


1. 什麼是胃潰瘍?

胃潰瘍是指胃部的黏膜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都被稱為消化性潰瘍。胃潰瘍一般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多見於中老人年,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的疼痛。我國尚缺乏胃潰瘍發病率的確切數據,最近一項關於上海地區的研究發現胃潰瘍的發病率大約為 6.1%,男女之間的發病率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2. 哪些因素可能會引起胃潰瘍?

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病因很相似,包括:

  • 幽門螺桿菌(Hp)感染;
  • 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糖皮質激素、氯吡格雷等藥物;
  • 胃排空障礙:本身不大可能是原發病因,但可加重幽門螺桿菌感染或非甾體類藥物攝入對胃黏膜的損傷;
  • 燒傷、顱腦損傷等應激狀態都有可能引起胃潰瘍。
除此之外,像吸煙、長期精神緊張、進食無規律等也是消化性潰瘍發生的常見原因。

3. 胃潰瘍會遺傳嗎?

隨著人們對幽門螺桿菌認識的深入,過去認為胃潰瘍與遺傳相關的說法越來越受到質疑,也就是說遺傳因素可能在胃潰瘍的發生中並沒有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沒有直接的證據認為上一代得了胃潰瘍就一定會遺傳給下一代,即使是下一代得了胃潰瘍,也可能是共同的生活方式、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等導致的。

4. 胃潰瘍是如何發生的?

目前針對消化性潰瘍得到廣泛認可的觀點是「無酸,無潰瘍」。針對胃潰瘍的發病過程,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可以把胃的黏膜屏障比作「屋頂」,把胃內的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液比作「酸雨」。當屋頂比較薄弱或者已經漏雨時,即使輕微的酸雨也會腐蝕正常的屋頂漏到屋內。胃潰瘍的發生大多數是由於黏膜的防禦和修復功能發生破壞而引起的。

5.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胃潰瘍?

依據胃潰瘍發生的常見病因,不難推斷出胃潰瘍的易感人群。有研究顯示,胃潰瘍患者中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可高達 70%,在幽門螺桿菌高發的人群中,胃潰瘍的患病率也較高。因其他基礎疾病需要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糖皮質激素以及氯吡格雷等藥物的患者胃潰瘍的發病率也較高。如果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進食沒有規律也容易誘發胃潰瘍。

6. 幽門螺桿菌是什麼?

幽門螺桿菌簡稱 Hp,是主要生長在胃竇部的一種需氧菌,因呈典型的螺旋形或弧形而得名,是引起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性潰瘍最重要的原因。幽門螺桿菌有著較強的傳染性,可以通過口口、接吻、打噴嚏傳染,比如患有慢性胃炎的家長餵給孩子嚼過的食物就可能將自己體內的幽門螺桿菌傳給孩子。

7.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得胃潰瘍嗎?

經常會有人疑問自己體檢查出了幽門螺桿菌陽性,但是並沒有腹痛等胃潰瘍的症狀,那這種情況下怎麼處理呢?我國成人的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大約是 40%~60%,而消化性潰瘍的發病率大約在 17% 左右,因此得了幽門螺桿菌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會發生胃潰瘍,也不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應該根除。

根除幽門螺桿菌有一定的指證。2012 年的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認為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同時有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或胃粘膜萎縮、胃早癌等伴隨疾病或者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PPI),應該及時正規足量的根除 Hp 治療,沒有明顯症狀表現的可以繼續觀察而不必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

8. 胃潰瘍會傳染嗎?

根據胃潰瘍的發病機制,我們可知,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胃潰瘍會通過接吻、共同進食等途徑引起幽門螺桿菌感染,從而增加患胃潰瘍的風險。

不伴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胃潰瘍,因為不會傳染幽門螺桿菌,所以不會將潰瘍傳染給別人,也不會增加患胃潰瘍的風險。

9. 胃潰瘍會發生癌變嗎?

胃潰瘍的癌變指的是在胃潰瘍的基礎上,潰瘍邊緣粘膜上皮因受長期刺激,逐漸發展為不典型增生以致發生癌變。不同研究得到的癌變率差異較大,從 1.1%~7.6% 不等,我國的研究顯示癌變率大約在 2.09%,也就是說 100 個胃潰瘍患者中大約有 2 個人會發生癌變。

10. 得了胃潰瘍有什麼症狀?

上腹痛是胃潰瘍最典型的表現,一般發生在飯後 1 小時以內,可持續 1~2 個小時。與十二指腸潰瘍不同的是,胃潰瘍的夜間痛比較少,進食並不能緩解疼痛,反而會使疼痛加重,抑酸藥(如奧美拉唑、西咪替丁等)效果並不是很好。

另外,胃潰瘍患者腹部還會有壓痛,壓痛的位置一般在劍突與臍之間的正中線或者偏左。除了上腹痛,部分患者還會有反酸、噯氣、燒心、上腹飽脹、噁心、食慾減退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11. 上腹痛一定是胃潰瘍嗎?

上腹痛不一定就是胃潰瘍,還需要與其他有類似表現的疾病進行鑒別。常見的有上腹痛表現的疾病包括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慢性膽囊炎、膽石症、胃癌等。胃鏡檢查可以直觀的區分非潰瘍性消化不良、胃癌和胃潰瘍;慢性膽囊炎和膽石症與進食油膩有關,疼痛常位於右上腹並放射至背部,可通過腹部 B 超進行區分。

12. 如何大致區分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

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可以根據臨床表現進行大致地區分。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一般是發生在兩餐之間或餐前發生,也就是所謂的空腹痛,進食後就會緩解,嚴重的十二指腸潰瘍可發生夜間痛;而胃潰瘍多在餐後 1 個小時內出現,而在下次餐前緩解。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一般位於上腹部偏右,而胃潰瘍多在上腹部正中或偏左。

13. 什麼方法可以確診胃潰瘍?

很多有潰瘍症狀的患者並沒有得胃潰瘍,也有很多的胃潰瘍患者臨床表現並不是很典型,因此單靠胃潰瘍的病史並不能進行確診。在目前的臨床工作中,鋇餐和胃鏡是確診的最重要的兩種檢查方法。胃鏡的準確率高,不僅可以直接對胃粘膜進行觀察,還可以直視下取活檢,很大程度上已經取代鋇餐。

14. 鋇餐和胃鏡檢查在診斷胃潰瘍的過程中有什麼優劣?

鋇餐和胃鏡在胃潰瘍的診斷中各有優勢。鋇餐的價格便宜,一般只有胃鏡的 1/5 左右,但是潰瘍檢出率沒有胃鏡高,對於小的潰瘍容易漏診。胃鏡檢查的優勢在於準確率高,可以對胃、十二指腸黏膜直接觀察、攝影,還可以在直視下取活檢,確定病變性質;與鋇餐相比,劣勢在於價格更貴,患者承受的痛苦要比鋇餐大。

15. 做胃鏡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經常會聽別人說做胃鏡會非常難受,能不做就不做,但是作為一個曾經做過胃鏡檢查的人來說,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胃鏡檢查並沒有那麼不舒服。

一般在做胃鏡檢查之前,需要先喝一支利多卡因(麻醉藥),喝完以後嗓子會發麻,整個檢查過程中一般不會感到疼痛,最大的感覺是噁心,一直想嘔吐。

胃鏡檢查一般在 5~10 分鐘可以完成,大部分人可以耐受。

當然,胃鏡檢查時間及過程是否順利還要取決於行胃鏡檢查的大夫的水平。對於不能耐受的病人可以選擇無痛胃鏡,也就是先進行全身麻醉,再去行胃鏡檢查。

無痛胃鏡多用於需要同時進行胃鏡和腸鏡檢查,所需時間較長的患者。

總之,胃鏡檢查並沒有別人口中所傳的那樣恐怖,懷疑有食管、胃部和十二指腸病變時應及早行胃鏡檢查。

16. 做胃鏡之前為什麼還要做心電圖、驗血等檢查?

行胃鏡檢查時,機體會處於一種應激狀態,有心臟病、貧血或者凝血功能異常的人如果行胃鏡檢查容易發生危險;而有乙肝等傳染病的人做完胃鏡後還需要對鏡子進行特殊消毒,在做胃鏡檢查之前先行心電圖、驗血等檢查是對患者安全的負責。

17. 做胃鏡之前還需要注意什麼?

(1) 做胃鏡前一般需要禁食 6~8 小時,如果上午進行檢查,應該不吃早飯;如果下午進行檢查,早餐可以適當吃些清淡半流質食物,不吃午飯。為了避免嗆咳,胃鏡檢查前應避免飲水;

(2) 做胃鏡之前要放鬆心情,避免過度緊張;

(3) 做胃鏡前要注意取下假牙,避免誤吞、誤吸;

(4) 胃鏡檢查前幾天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18. 做完胃鏡需要注意些什麼?

(1) 做完胃鏡一般在 1~2 小時後可以開始飲水,避免飲用熱水,以溫水為宜。如果檢查過程中有取活檢,那麼開始飲水的時間應該延長。由於咽部的麻藥在完成胃鏡檢查後仍會有效,過早的開始飲水可能引起嗆咳、誤吸,甚至發生危險。

(2) 開始進食時間一般也在 1~2 小時後,胃鏡檢查後可以先進行半流質飲食,避免辛辣刺激,次日一般可以恢復正常飲食。

(3) 胃鏡檢查有取活檢的患者還需要注意大便情況,避免食用生、冷、硬和有刺激性的食物,也要避免吸煙、飲酒、喝濃茶和濃咖啡等刺激胃粘膜的活動。取活檢過程可能會出少量的血,但是一般不造成黑便或者大便帶血,如果胃鏡檢查結束後出現黑便,並且連續幾次大便均為黑便,應及時回醫院就診。

19. 胃潰瘍治療不當會有什麼後果?

胃潰瘍如果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任其發展,有可能發生上消化道出血、胃穿孔、胃出口梗阻以及癌變等併發症。

(1) 上消化道出血:輕者可以表現為黑便,嚴重的可以出現嘔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2) 胃穿孔:遷延不愈的胃潰瘍有可能導致穿孔,表現為全腹的持續性劇烈疼痛;飯後的穿孔更為嚴重;有時穿孔後腐蝕其他器官,導致腹腔內或相鄰臟器的的大出血、嚴重感染,可能導致休克,不及時治療甚至可能死亡。

(3) 胃出口梗阻:反覆的幽門部潰瘍可導致胃通向小腸的出口的梗阻(幽門梗阻),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的飽脹以及嘔吐,嘔吐物常為發酵的宿食。

(4) 胃癌:胃潰瘍長期反覆發生還可能發生癌變,演變成胃癌。

20. 胃潰瘍出現什麼症狀後應警惕胃癌變的可能?

當胃潰瘍出現以下變化時應及早行胃鏡檢查,確定是否發生癌變。

(1) 原有疼痛的規律發生變化,疼痛不再有規律,或者出現持續性鈍痛;

(2) 常規藥物方案效果不明顯甚至無效;

(3) 出現進行性消瘦,短時間內體重下降超過 10 斤;

(4) 近期內開始出現大便隱血、大便帶血甚至嘔血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狀,伴有貧血症狀。

21. 胃潰瘍該如何治療?

胃鏡確診胃潰瘍後應該立即開始治療,大部分的胃潰瘍可以通過服用質子泵抑制劑(PPI)等藥物的方式治癒,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能需要通過手術方式治療。

(1) 一般治療:在潰瘍的活動期,應該注意飲食和休息,放鬆心情,戒煙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2) 抑酸治療:是最主要的措施。目前最主要的抑酸藥物是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PPI)類和西咪替丁等 H2 受體拮抗劑類,PPI 類的治療療程建議 6~8 周,H2 受體拮抗劑類藥物的療程應該高於 8 周。

(3) 根除 Hp:是潰瘍癒合和預防復發的有效措施。

(4) 聯合使用胃黏膜保護劑:可以提高胃潰瘍的癒合質量。

(5) 對於由非甾體類抗炎藥、激素等藥物引起的胃潰瘍建議應立刻就醫,根據醫生的具體分析,決定是否需要停藥立刻停藥。

(6) 應激性潰瘍應該積極治療原發病。

22. 胃潰瘍的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方案有哪些?

目前推薦鉍劑 + PPI + 兩種抗菌藥物組成的四聯療法,抗菌藥物的組成方案有四種:

  • 阿莫西林+克拉黴素;
  • 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
  • 阿莫西林+夫喃唑酮;
  • 四環素+甲硝唑或夫喃唑酮。
質子泵抑制劑(PPI)可以選擇埃索美拉唑、雷貝拉唑、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均為標準劑量;鉍劑一般選擇枸櫞酸鉍鉀。推薦的療程為 10 天或 14 天,不再使用原先 7 天的方案。根除 Hp 的治療應該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23. 胃潰瘍在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隨著抑酸藥物的廣泛應用,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胃潰瘍越來越少。一般認為當患者符合以下情況時應該進行手術治療:

  • 經內科系統治療 3 個月以上仍不癒合或者治癒後短期內又復發;
  • 並發有急性穿孔、急性大出血、幽門梗阻等;
  • 經鋇餐或者胃鏡檢查證實潰瘍直徑較大;
  • 已經發生癌變或者高度懷疑癌變者。

24. 胃潰瘍的手術效果怎麼樣?

目前胃潰瘍手術治療一般是行胃大部切除術,最多的術式是 Billroth I 式吻合術,即將切掉一部分的殘胃直接與十二指腸進行連接;此外,根據具體的情況還可以行 Billroth II 式以及胃空腸 Rouxen-Y 吻合。

大多數胃大部切除術後的病人可以達到較好的恢復水平,沒有明顯的症狀,偶爾可能出現上腹部不適、飽脹、腹瀉等。

也有部分的病人可能出現明顯的併發症或者潰瘍復發,影響正常的工作與生活。

25. 胃潰瘍能不能根治?

胃潰瘍理論上講可以痊癒,但是所需時間可能比較長,治療過程可能比較緩慢,容易反覆。預防潰瘍復發的最主要是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和維持治療互補。維持治療需要長期服藥,有其明確的治療指征。

26. 哪些患者需要進行胃潰瘍的維持治療?

(1) 有復發史的非幽門螺桿菌-非甾體類藥物潰瘍。

(2) 根除幽門螺桿菌後仍復發的潰瘍或幽門螺桿菌難以根除的潰瘍。

(3) 長期服用非甾體類藥物。

(4) 高齡或伴有嚴重疾病對潰瘍及其併發症不能承受者。

27. 胃潰瘍治好後會不會復發?

胃潰瘍治好後仍然會復發,這其中包括:

  • 在潰瘍未完全癒合後中途停藥而引起的復發;
  • 未能根除幽門螺桿菌;
  • 不規律的生活方式;
  • 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激素等藥物。

28. 得了胃潰瘍在飲食上要注意什麼?

胃潰瘍確診後,患者應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選擇細軟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強的食物,戒煙戒酒。可以選擇米粥、雞蛋等食物,避免地瓜、土豆等容易產酸產氣的食物。

29. 胃潰瘍患者除了飲食還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嗎?

潰瘍的復發與情緒有很大的關係,因此保持情緒的穩定有著很重要的作用。除此還應該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減少緊張狀態。

30. 如何預防胃潰瘍的發生?

(1) 及時進行幽門螺桿菌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的胃潰瘍發生和復發的幾率都會增加,因此,有根除指證的應及早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治療。

(2) 避免濫用非甾體類藥物、激素等。

(3) 飲食調整: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

(4) 放鬆心情:保證穩定的情緒,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 黃麗佳

該文章由「張巖」獨家授權使用, 拒絕其他任何形式的轉載

參考文獻:

[1] Li Z, Zou D, Ma X, et al. Epidemiology of peptic ulcer disease: endoscopic results of 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in China[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0, 105(12): 2570-2577.

[2] 王吉耀.《內科學》[M]. 第 2 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8

[3] 陳孝平等.《外科學》[M]. 第 2 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8

[4] 季銳,李延青.《消化性潰瘍病診斷與治療規範建議 (解讀)》[J]. 臨床內科雜誌,2014,31(8):575-576.DOI:10.3969/j.issn.1001-9057.2014.08.029.

[5] 中華消化雜誌編委會. 消化性潰瘍病診斷與治療規範 (2013 年, 深圳)[J]. 中華消化雜誌,2014,34(2):73-76.DOI: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4.02.001.

[6]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全國幽門螺桿,劉文忠,謝勇等. 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 [J]. 中華內科雜誌,2012, 51(10):832-837.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12.10.025.

圖片來源: 正版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