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濕疹
(1)皮損呈多形性,經過中常循一定規律,開始為瀰漫性潮紅,以後發展為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常數種皮損同時並存。
(2)病變常為片狀或瀰漫性,無明顯境界。可並發於身體各部,而以頭、面、四肢遠端、陰囊多見。常對稱發病,嚴重者可泛發全身。
(3)經過急劇,炎症明顯,傾向濕潤糜爛,經適當治療後,約2~3周可以治癒,但常易反覆發作。
(4)自覺灼熱及劇烈痛癢。
2、亞急性濕疹
(1)為介於急性與慢性濕疹間的階段,常由於急性濕疹未能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致病程遷徙所致。
(2)皮損較急性濕疹輕,以丘疹、結痂、鱗屑為主,僅有少量水皰及輕度糜爛。
3、慢性濕疹
濕疹的發病,有的僅經急性期或亞急性期,數周後而治癒,但一般常因反覆發作,各期經過可交叉或同時存在。因此在不同的部位可見了各期皮疹同時存在。既有皮膚增厚苔蘚樣變,又可見新起的丘疹水皰或伴有紅腫糜爛、結痂、脫屑等。亦有少數患者開始時急性濕疹的表現不甚明顯,表現為亞急性甚至慢性濕疹者。
1、外界因素:如化學制劑、化妝品、香料、染料、清潔劑、動物毒素、蛋類、魚蝦及牛奶等異性蛋白、花粉、塵埃、細菌感染、日曬、寒冷、搔抓等。
2、體內因素:過敏性體質,代謝、內分泌或消化道功能紊亂,神經精神功能障礙,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病灶感染,腸寄生蟲病,靜脈曲張,多汗,皮膚乾燥等。
3、發病機理:在複雜的體內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基礎上所致的遲發性變態反應。但有些濕疹則與變態反應無關。患者反應性的改變,常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有些還不清楚,尚有待今後研究。
根據臨床表現、病史和實驗室檢查可診斷。
過敏性濕疹西醫治療
1、一般療法:
(1)盡可能追尋病因,隔絕致敏源,避免再刺激。去除病灶,治療全身慢性疾患,如消化不良、腸寄生蟲病、糖尿病、精神神經異常、小腿靜脈曲張等。
(2)注意皮膚衛生,勿用熱水或肥皂清洗皮損,不任用刺激性止癢藥物。
(3)禁食酒類、辛辣刺激性食品,避免魚蝦等易於致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觀察飲食與發病的關係。
(4)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過度緊張。
2、全身療法:
(1)非特異性脫敏治療:急性或亞急性濕疹可用10%葡萄糖酸鈣10ml或10%硫代硫酸鈉10ml靜脈注射,1次/d;或0.25%普魯卡因20ml加維生素C1~2g靜脈注射,1次/d。
(2)糖皮質激素:一般不主張應用,對急性期炎症顯著且泛發者可考慮短期服用,如潑尼松20~40mg/d,見效後可酌情減量以至停用。
(3)免疫調節劑:可選用凍干卡介苗(卡提素)、胸腺素、轉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對慢性濕疹,尤其是老年患者有效。
(4)抗生素:對伴有細菌感染、發熱、淋巴結腫大者,可選用如內服紅黴素、環丙沙星或肌注青黴素等。
3、物理及放射療法 液氮冷凍治療,淺層X線或放射性核素(32P或90Sr)敷貼療法等,可用於病期較久和頑固的慢性局限性濕疹。
過敏性濕疹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