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短時間失去知覺。
抽搐:抽搐是不隨意運動的表現,是神經-肌肉疾病的病理現象,表現為橫 紋肌的不隨意收縮。
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的狀態。
面色蒼白蒼:臉色是由於臉部毛細血管充盈不足而引起的。
其他的症狀還有:疲勞、舌咬傷、失水、創傷、焦慮、劇痛、恐懼等。
由於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原因引起心搏出量急驟降低所致,特別常見於房室傳導阻滯,室性陣發性心動過速等。
這是一種常見的昏厥,(1)由於迷走神經張力增高,(2)體位性暈厥,多在臥位轉成直立時發生,(3)頸動脈竇過敏性昏厥。
在排尿時或排尿後突然發生,多見於男性,尤易於夜間起床排尿或蹩尿過長時出現。
由於顱內外腦血管病變或血管運動中樞本身受損引致的昏厥。
常見於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或伴有肺氣腫者,失血失水性昏厥,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失血失水,有效循環量急驟減低所致,高山適應浪和低血糖性昏厥,系由於吸入空氣中氧含量和血糖含量不夠所致。
診斷
一、病史特點
1、除向患者直接瞭解病史外,亦需請目睹者提供當時情況,包括詢問昏厥前的情況,有無先兆等;昏厥時意識障礙的程度和持續時間的長短,以及當時的面色,脈搏,有無尿失禁及肢體抽動等;和意識恢復後的主觀不適等。
2、注意昏厥發作的誘因,如單純性昏厥常有悲哀,恐懼,焦慮,暈針,見血,創傷,劇痛,悶熱,疲勞等刺激因素;心源性昏厥多見於運動過度或用藥不當;還要注意有否排尿,便,咳嗽,失血失水等誘因。
3、注意發作時的體位及頭位,直立性低血壓性昏厥多發生於從臥位轉為立位時,頸動脈竇過敏性昏厥多發生於頭位突然轉動等。
4、注意昏厥發作時的速度和時間,如反射性昏厥一般起病略緩,時間短暫;心源性昏厥一般起病突然,時間長短不一;腦源性昏厥一般起病較緩慢,時間長短不一。
5、注意昏厥發生時的臨床表現,一般突然意識喪失,摔倒,面色蒼白,四肢發涼,無抽搐,無外傷及舌咬傷和尿失禁。
二、查體
應特別注意檢查心血管系統,如有無心臟瓣膜病,心律紊亂,不同體位的血壓,脈搏有無異常,頸部動脈搏動是否減弱和異常雜音等。
鑒別診斷
1.失神發作(癲癇小發作),主要表現為發作性短暫意識障礙,突然失神,持物落地,無明顯誘因和先兆,一般不倒地和無發作後的乏力感,腦電圖檢查有助於鑒別診斷。
2.猝倒症,主要表現為-種突發的-過性全身肌張力降低,軟癱倒地,不伴有眼黑,意識障礙和出冷汗等,常在大笑時發病,病發後亦無任何不適。
3.眩暈,主要表現為自身或外物旋轉感,因站立不隱常就地臥倒,伴有噁心,嘔吐和眼震,一般無意識障礙,一次持續數十分鐘,數小時或數天後逐漸好轉。
4.休克,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脈細弱,出冷汗,血壓明顯下降或測不到,早期意識清楚為其特點。
急救方法
發生昏厥,不要驚慌,應先讓病人躺下,取頭低腳高姿勢的臥位,解開衣領和腰帶,注意保暖和安靜。針刺人中、內關穴,同時餵服熱茶或糖水。一般經過以上處理,病人很快恢復知覺。若大出血、心臟病引起的昏厥,應立即送醫院急救。
昏厥西醫治療
昏厥發作能迅速好轉,便可因突然倒地而致外傷,故重點在於病因治療和預防發作。
(一)昏厥發作時的處理。使病人立即低頭平臥位,解開衣領和褲帶,片刻後常可自行清醒。如意識恢復較慢,血壓過低,心動過緩者可試行針刺人中諸穴, 一次肌注苯鉀酸鈉咖啡因0.25克或阿托品0.5毫克。必要時吸氧等。如仍屬無效時,應注意排除其它各類嚴重器質性昏厥的可能性。
(二)病因治療。如病因已查明,應盡早進行病因治療,這是根治昏厥的最有效措施,如有明確誘因者盡量避免之。
昏厥中醫治療
氣厥
證候:由於情志刺激而誘發突然昏僕,不省人事,呼吸氣粗,口噤握拳,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脈沉有力或沉弦。
治法:順氣開郁。
主方:五磨飲子
加減:兼見肝陽偏亢者加鉤籐、石決明、磁石;睡眼不寧者,加酸棗仁、遠志;痰多者加膽星、貝母、竹瀝。
血厥
證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面紅目赤,口唇 紫黑,舌紅或紫暗。脈學弦。
治法:活血順氣。
主方:通瘀煎
加減:兼見急躁易怒,少寐多夢者,加鉤籐、石決明、龍膽草、丹皮、菖蒲;兼眩暈頭痛者,加菊花、珍珠母、枸杞子。
暑厥
證候:卒在昏倒,氣喘不語,身支厥,冷汗不止,面色潮紅或蒼白,口渴尿少,舌紅而干,脈洪數或虛數,而大。
治法:清暑開竅,益氣生津。
主方:白虎加人參湯。
加減:挾濕為患者,加白虎、蒼朮湯。
痰厥
證候:突然暈僕,不省人事,喉間痰聲漉漉作響或吐涎沫,呼吸氣粗,四肢厥冷,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行氣豁痰。
主方:導痰湯。
加減:痰氣壅盛者,加蘇子、白介子;痰濕化熱,見口乾便秘,苔黃膩滑數者,加黃芩、梔子、瓜蔞仁。
食厥
證候:暴飲過食突然昏厥,胸悶氣窒,脘腹脹滿疼痛,舌苔黃膩,脈滑。
治法:和中消導。
主方:神術散。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