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竇血栓(別名:海綿竇血栓形成)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海綿竇血栓症狀

同在原發病灶所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狀以外,加上膿毒病的轉移性感染引起的症狀,特別是在發病早期,能發現對側眼外直肌的麻痺,成為鑒別診斷的徵象。

一、局部症狀

1.由於靜脈回流障礙可發生眼球突出,球結膜及眼瞼水腫,淤血,鼻根部水腫及耳後乳突水腫等,眼底可見視網膜靜脈擴張,紆曲,視網膜水腫,出血,甚至有輕度視乳頭水腫,繼而發生視神經萎縮。

2.由於竇內神經受壓迫可引起,瞳孔散大,直接,間接光反應消失,眼外肌麻痺,眼球固定,角膜知覺消失以及三叉神經第一支分佈區的疼痛等。

上述靜脈回流受阻及顱神經受累的症狀,可因疾病的繼續發展而於數日內迅速擴延至對側。

二、全身症狀

病情急,來勢兇猛,有頭痛,噁心,嘔吐,表情淡漠或昏迷,因乳頭導靜脈充盈擴張而致耳後乳突部水腫,為海綿竇血栓的特有體征。

海綿竇血栓病因

本病除顱內感染直接播散外,主要為眼眶,面部,口腔,咽喉,耳,鼻,及副鼻竇等處的化膿性病灶蔓延而來,亦可由全身傳染病的遷徒性感染所致,此外與體質虛弱,心功能不全及外傷等有關。

引起海綿竇血栓的原因可以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感染性:顧名思義,是由發生在頭皮,顏面,鼻竇,眼,咽,耳等部位的感染,經靜脈回流蔓延至海綿竇而引起的。

非感染性:可能是因為頭面部外傷,身體其他部位腫瘤或結核轉移而發病的。

海綿竇血栓診斷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症狀表現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

鑒別診斷

1.眶蜂窩組織炎:常單側發病,眼球固定多不完全,瞳孔間接對光反應消失者甚少,同時全身症狀亦較輕。

2.眶內腫瘤:眶內腫瘤繼發感染時,與海綿竇血栓形成相似,但此種感染症狀常發生於眼球突出之後,可根據病史加以鑒別。

海綿竇血栓治療

海綿竇血栓西醫治療

1.特效治療由於CST是致命性疾病,早期確診和及時治療非常重要。與腦靜脈竇血栓形成通常採用抗凝、溶栓和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不同,CST作為感 染性疾病,早期應聯合用藥,如能獲得病原體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可再對原方案進行優化;但由於血培養陽性率很低,通常可採用大劑量廣譜抗生素。某些三 代頭孢菌素、萘夫西林、甲氧西林和萬古黴素等穿透性較好,氨基糖甘類則較差。國外的許多CST病例報道證實為肺炎鏈球菌感染,青黴素族有效,可用三代頭孢 類如頭孢塞肟鈉(成人6g/d)或頭孢曲松鈉(成人2~4g/d)等。抗生素應用療程可依據患者的臨床反應及神經影像學動態變化而定,一般不應少於4周。

在一份9例膿毒性CST病例報道中,5例(55.6%)被證實為真菌感染,原發性感染灶均為鼻竇炎,其中接合菌(Zygomycete)3例、曲霉 屬(Aspergillus)1例以及未確定的真菌1例,均經鼻竇活檢證實。儘管病因明確,並進行了抗真菌治療,5例中仍有3例死亡。

抗凝治療應謹慎應用。最近報道的1例CST引起中腦環池非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例,因應用低分子肝素(2mg/kg?d)治療海綿竇血栓,1周後出現顱內大量出血。

2.對症治療針對顱內壓增高和腦水腫可應用脫水和降顱壓治療,還應注意維持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等。

海綿竇血栓中醫治療

本病治療以清熱祛邪為主,根據不同證情,分別用瀉火、活血、解郁之法。對虛中挾實的陰虛陽亢之證,又當以滋陰潛陽為法。可同時配合其他療法,以提高療效。

(一)辨證選方

1.熱毒熾盛

治法: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方藥:仙方活命飲(《外科發揮》)加減。金銀花,蒲公英,天花粉,當歸尾,赤芍,白芷,防風,浙貝母,制乳香,制沒藥,甘草。兼惡寒者,加荊芥、薄荷;口渴煩躁者,加生石膏、黃連;大便秘者,加大黃。

2.熱毒內陷

治法:清營解毒開竅。

方藥:清營湯(《溫病條辨》)加減。犀角或水牛角先煎),生地,丹參,黃連,金銀花,連翹,梔子,丹皮,甘草。亦可同時配服安宮牛黃丸。

3.肝郁化熱

治法:疏肝解郁,清熱降火

方藥:丹梔逍遙散(《內科摘要》)加減。丹皮,梔子,當歸,赤芍,柴胡,茯苓,龍膽草,夏枯草,丹參。黑睛生翳者,加防風,金銀花。

4.陰虛陽亢

治法:滋陰潛陽。

方藥:耳聾左慈丸(《醫宗己任編》)加減。熟地,生地,丹皮,山茱萸,茯苓,女貞子,玄參,麥冬,磁石,牡蠣,石決明。頭昏心悸者,加炒棗仁、茯神;雙手震顫者,加鉤籐、珍珠母。

(二)其他療法

1.熱敷法:用蔥蔸、艾葉適量,搗爛炒熱,布包熱敷患處。用於突起睛高,熱毒壅滯之證。

2.吹鼻法:硃砂,蟾酥,芽皂,白礬,細辛。共為細未,吹鼻。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