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性寒;味甘、苦;歸心、肝、腎經。

功效清熱、生津、潤燥、滑腸、破瘀、生新、止痛、調經、金瘡瘀、涼血、止血。

禁忌脾胃有濕邪及陽虛者忌服;忌蘿蔔、蔥白、韭自、薤白。

生地也叫生地黃,來源於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的新鮮或乾燥的塊根。秋季採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干,並內部變黑,捏成團狀,為生地黃。

不少人對生地比較陌生,但提起千古著名的補腎良-六味地黃丸,大家就會非常熟悉,六味地黃丸由生地為主所制的。李時珍對生地黃的評價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輕身不老。」

生地分為:鮮地黃、生地黃、熟地黃,通常我們說的生地一般指生地黃。


生地的功效

性味歸經:生地甘、苦,寒。歸心、肝、腎經。

保健作用: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生地黃:性寒,功能涼血清熱、滋陰補腎、生津止渴,常用於治療熱入營血、骨蒸癆熱、咽喉燥痛、痰中帶血等症。

清熱涼血。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營血分之熱而涼血。用於溫熱病之高熱、口渴、舌紅絳,處方如清營湯。另外,本品通過涼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於血熱的各種出血症。

養陰生津。本品質潤多液能養陰,味甘性寒能生津,有養陰潤燥生津作用。用於溫熱病後期、邪熱傷津者。另外,取本品滋陰清熱作用,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的口乾口渴、頭暈目眩,處方如六味地黃丸。消渴病屬熱盛傷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療。

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熟地黃: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用於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眩暈,耳鳴,鬚髮早白。

生地的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生地黃具有抗輻射、保肝、降低血,糖、強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等作用,可應用於多種病症。

具有清熱涼血功效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壯熱神昏,口乾舌絳。如清營湯。

治溫病後期,餘熱未盡,陰液已傷,夜熱早涼,舌紅脈數者,如青蒿鱉甲湯。

可用於治溫熱病熱入營血,血熱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養陰生津功效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治溫病傷陰,腸燥便秘,如增液湯。

藥用時煎服,10~30g,鮮品用量加倍,或以鮮品搗汁入藥。

年老體衰。生地用於防治老年病,已有很長的歷史,受到歷代醫家的重視。它具有補而不膩的特徵,對老人陰、血、津液之耗兼有熱象者,可謂首選之品。

生地的藥理作用

調節免疫功能

能明顯提高淋巴細胞DNA和蛋白質的合成,對活性淋巴細胞的白細胞介素一2(IL-2)的產生有明顯的增強作用,使低下的細胞免疫功能增強,能保護由於使用了環磷酰胺和地塞米松而引起免疫抑制的機體。其有效成分為多糖類。

也有報道地黃和生地為主的增液湯能使亢進的體液免疫下降,具有免疫抑製作用。其有效成分為甾醇類。

對垂體一腎上腺和甲狀腺

對腎上腺皮質網狀帶的萎縮有保護作用。生地、知母、甘草單用或同用均能使受地塞米松抑制的血漿皮質醇濃度升高,起到防止由於長期服用類固醇激素而引起皮質萎縮的作用,與類固醇激素同用,能減少該類激素的副作用,並能延緩肝細胞對皮質醇的分解代謝。在腎上腺皮質的保護方面,生地作用強於知母、甘草。

生地能顯著改善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陰虛患者交感腎上腺素能神經興奮的症狀,使血漿cAMP含量正常。但對T3、T4無影響。

抗炎和降溫

生地、玄參能擴張血管,減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抑制血管內皮炎症,抑制大鼠實驗性關節滑膜腫脹炎症。

生地能抑制體溫中樞,具有較好的降低體溫的功效。

生地與玄參、麥冬、知母、石斛、竹葉、蘆根、龜甲、鱉甲能使處於亢進狀態的代謝功能和過高的內分泌功能所引起的陰虛內熱的病情恢復正常,從而改善了畏熱的感覺和症狀。

強心、降壓和利尿

生地有強心作用,對衰弱的心臟更為明顯。

地黃對麻醉犬有降低血壓、改善腎功能、降低腎陛高血壓的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升高cAMP,使cGMP/cAMP的比值降低而引起血壓下降有關。並有弱的利尿作用,其利尿機制與強心和擴張腎血管有關,其有效成分為梓醇甘及其衍生物。

保肝、降糖、補血

地黃煎劑對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的肝臟有保護作用,能防止肝糖原減少。

關於地黃對家兔、大鼠血糖的影響有3種報道,無變化、降低和升高者都有。

地黃具有刺激骨髓,增加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的作用。

促凝血和促進腺體分泌

生地所含的黏液質,能促進唾液腺、胃腺、腸腺分泌增強,使唾液、胃液、腸液分泌增多,有促進家兔血液凝固的作用。

抗輻射、抗腫瘤、抗衰老

生地能使大鼠鈷60照射所致的血小板傷害減輕,具有一定的抗輻射作用。

地黃有一定的抗腫瘤功效,六味地黃湯能使實驗陛化學物質引起的小鼠胃癌發生率顯著下降,並能延長荷瘤小鼠的存活時間。

生地能清除超氧自由基和羥自由基,能降低過氧脂質的含量,因而有抗衰老的功效。

生地的食用方法

(一)生地煲排骨湯

原料:鮮生地三兩、排骨二兩

調料:黃酒半兩、白糖、鹽

做法:1、排骨切塊焯水備用,鮮生地洗淨後切塊;2、適量水放入陶瓷鍋中燒開,放入排骨、黃酒、白糖煲滾,慢火煲約半小時,再放入生地煲一刻鐘,下鹽調味即可。

(二 )生地炒肉片

原料:鮮生地五兩、瘦肉二兩

調料:白糖、黃酒、鹽適量

做法:1、鮮生地切片備用,瘦肉切薄片,加入適量鹽、味精、料酒、水澱粉上漿備用;2、鍋中火燒熱,倒適量油,油溫三成熱下肉片滑炒至嫩熟,將生地片放入鍋內大火翻炒,加入適量料酒、白糖、鹽、水,再略炒蓋好鍋蓋中火燒3分鐘即可。

(三)女貞子生地燉豬脊骨

材料:女貞子30克,生地黃20克(或熟地黃30克)(中藥房均有售),豬脊骨500克,豬瘦肉250克,生薑3片。

烹製:藥材分別洗淨,稍浸泡;豬脊骨洗淨,用刀背敲裂。一起與豬瘦肉、生薑放進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2小時,下鹽便可。供3人~4人用。

價格:女貞子0.6元,生地黃1.1元(熟地黃1.5元),豬脊骨15元,豬瘦肉4.5元,主材料合計21元左右。

功效:養陰補肝 滋腎生發。女貞子為補陰類藥材,能補肝腎、鬚髮早白等,配養陰涼血的生地黃燉豬脊骨,養陰補肝、滋腎生發,還輔助治療夏日煩熱所致失眠、頭暈目眩、腰膝酸痛等

(四)生地黃雞

主要原料:烏雞1只,生地黃250克,飴糖150克

製作方法:將烏雞除去內臟,洗淨,再將生地黃切成細絲與飴糖和勻,放入雞腹中縫固,上屜蒸熟,不加五味調料,單食其肉。

效用:健胃益精髓,止盜汗。適宜於因腎精虧虛而引起的腰背疼痛、不能久立、乏力少氣、身重盜汗、食少等症。

(五)生地百合瘦肉湯

原料:

豬瘦肉100克,百合30克,生地萸20克,大蔥、生薑、精鹽、味精適量。

製作過程:

1.將百合、生地萸分別洗淨放入沙鍋內,加清水適量浸泡半小時。

2.豬瘦肉洗淨、切塊,與生薑片、蔥段一同放入沙鍋裡。

3.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45分鐘,加入食鹽、味精調味食用。

功能解析:

生地具有涼血滋陰的功效;百合具有抗癌、增強免疫功能、鎮靜催眠、抗疲勞等功效;用生地、百合煲的湯有養心除煩、寧心安神之功效。適用於秋季心臟病屬心陰不足、心神不安所致的心悸、胸悶、煩躁易怒、臥床不安等。

(六)百合生地粥治咽炎

百合50克,生地2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將生地切碎後加水煮汁,去渣,以汁煮百合、粳米成粥,加白糖服食(百合也可用市售百合粉25克代替)。  

本品具有養陰潤肺、清熱利咽的功效。適用於肺胃陰傷、燥熱上犯咽喉而見咽喉微痛微癢、乾咳聲嘶的慢性咽喉炎症。

健康小貼士:生地性寒而滯,脾虛濕滯腹滿便溏者,不宜使用。

生地和熟地的區別

中藥地黃為玄參科植物的根莖,曬乾即成生地,將生地以砂仁、酒、陳皮為輔料,反覆蒸曬至顏色變黑,質地柔軟即為熟地。生地與熟地藥理作用是不同的,切不可將兩藥互相替用。

外形區別:  

生地黃:多呈不規則的團快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段稍細,長6~12cm,直徑3~6cm,有的較細,長條狀,稍扁而彎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棕黑或烏黑色,有光澤,具粘性。味微甜。[3]

熟地黃:為不規則的塊片、碎塊,大小、厚薄不一。表面烏黑色,有光澤,粘性大。質柔軟而帶韌性,不易折斷,端面烏黑色,有光澤、味甜。

藥效區別

生地黃:性寒,功能涼血清熱、滋陰補腎、生津止渴,常用於治療熱入營血、骨蒸癆熱、咽喉燥痛、痰中帶血等症。由生地為主所制的六味地黃丸,就是千古著名的補腎良方,臨床還常用於慢性腎炎、高血壓、神經衰弱、肺結核等病的治療。

熟地黃:性溫,其功用也發生變化,為補血要藥。配伍當歸、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湯」,常用於治療血虛症。熟地配白芍能養肝,配柏子仁養心,配龍眼肉能養脾,配麻黃則通血脈。但熟地滋膩滯脾,有礙消化,故脾虛者少食,腹滿便溏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