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的功效與作用


性微溫;味甘;歸肝、腎經。

功效養血滋陰,補精益髓。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及腎陰不足,潮熱、盜汗、遺精、消渴等證。

禁忌傷寒不宜用,脾虛痰多氣鬱之人慎服。

熟地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又名熟地黃或伏地,經加工炮製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陳皮為輔料經反覆蒸曬,至內外色黑油潤,質地柔軟粘膩。切片用,或炒炭用。熟地是一種上好中藥材,具有補血滋陰功效,可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症,亦可用於腎陰不足的潮熱骨蒸、盜汗、遺精、消渴等症,是虛證類非處方藥藥品六味地黃丸主要成分之一。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主要用於補血滋潤;益精填髓。主治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漏崩不止;肝腎陰虧;潮熱盜汗;遺精陽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軟;耳鳴耳聾;頭目昏花;鬚髮早白;消渴;便秘;腎虛喘促。

各家論述

《珍珠囊》:「大補血虛不足,通血脈,益氣力。」

《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日,黑鬚發,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經候不調,胎產百病。」

《本草從新》:「滋腎水,封填骨髓,利血脈,補益真陰,聰耳明目,黑髮烏須。又能補脾陰,止久瀉,治勞傷風痺,陰虧發熱,乾咳痰嗽,氣短喘促,胃中空虛覺餒,痘證心虛無膿,病後脛股酸痛,產後臍腹急疼,感證陰虧,無汗便閉,諸種動血,一切肝腎陰虧,虛損百病,為壯水之主藥。」

《本草綱目》:「熟地黃填骨髓,生精血,補五臟、通血脈,利耳目,黑鬚發。」

《醫學啟源》:「虛損血衰之人須用,善黑鬚發。」

《主治秘要》:「其用有五:益腎水真陰一也,和產後氣血二也,去臍腹急痛三也,養陰退陽四也,壯水之源五也。」

張元素:「熟地黃補腎,血衰者須用之,又臍下痛,屬腎經,非熟地黃不能除,乃通腎之藥也。」

熟地的作用


補腎

對於補腎,熟地有很大的功效,它是六味地黃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古人謂之「大補五臟真陰」。如果用山藥、山茱萸等合用,可以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盜汗遺精等,用知母、黃柏等一起服用對陰虛骨蒸潮熱的患者有作用。

強心利尿

熟地具有強心利尿的作用,特別對於一些心臟衰弱者而言,使用熟地能夠起到強心的作用。如配合木通則利尿作用加強。

抗衰老

經研究發現,熟地能夠有效地防止細胞過早的老化,加強細胞的運作能力,能使人延緩衰老,是抗衰老的最佳藥物之一。

降低高血壓

熟地對心血管系統有著很大的影響,酒熟地黃及蒸熟地黃都有顯著的降壓作用,收縮壓和舒張壓均顯著下降。

骨髓造血

通過將熟地黃水煎劑,給失血性貧血小鼠灌服每隻0.5g,每日1次,連續10日,可促進貧血動物紅細胞、血紅蛋白的恢復,加快多能造血干細胞、骨髓紅系造血祖細胞的增殖、分化作用。

養血補虛

熟地甘溫質潤,補陰益精以生血,為養血補虛之要藥。常與當歸、白芍、川芎同用,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及月經不調、崩中漏下等;若心血虛心悸怔忡,可與遠志、酸棗仁等安神藥同用;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虛血寒、少腹冷痛者,可與阿膠、艾葉等補血止血、溫經散寒藥同用。

增強免疫力

經過中醫論證,常使用熟地能夠增強機體免疫力,從而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具有不錯的強身健體之效。

肝腎陰虛諸證

熟地質潤入腎,善滋補腎陰,填精益髓,為補腎陰之要藥。古人謂之「大補五臟真陰」。能夠治療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遺精、盜汗、耳鳴、耳聾及消渴等。

調節體內異常激素

用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 給予大鼠造成陰虛模型並給予熟地黃水煎劑3ml(70%濃度)灌胃,共6日,對甲亢型陰虛大鼠的體重改變,24小時飲水量及尿量、血漿T3、甲狀腺素(T4)及醛固酮(AD)濃度有顯著改善,即T3濃度降低,T4濃度升高,並趨於正常,說明熟地黃不僅能改善陰虛症狀,並能調節異常的甲狀腺激素狀態。

抑制血栓

熟地黃能顯著抑制肝臟出血性壞死灶及單純性壞死。對高脂食物引起的高脂血症,脂肪肝及大鼠內毒素引起的肝靜脈出血症,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認為對纖溶酶原的激活作用,是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機制。

熟地的中藥配伍


用熟地黃配伍的方子有很多,下面就來想大家介紹幾種最常見的配伍方子:

六味地黃丸(原名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由熟地黃、山英肉、干山藥、澤瀉、牡丹皮、白獲荃組成。功效滋陰補腎。主治腎陰不足的病證。

都氣丸(《醫宗己任編》) :即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故又稱七味都氣丸。功效滋腎納氣。主治腎陰虛而氣喘,面赤呢逆者,用以納氣平喘。

祀菊地黃丸(《醫級》):即地黃丸加祀子、菊花。主治腎陰虛而眼花歧視,或枯澀疼痛者,用以養肝明目。

麥味地黃丸(《醫級》):即六味地黃丸加麥冬、五味子,又名鋤長壽丸。主治陰虛喘咳帶血,潮熱盜汗,夢遺滑精者。用以滋陰創獅止遺。

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鑒》):即地黃丸加知母、黃柏。功效滋陰降火。主治陰虛火旺,骨蒸潮熱,盜汗夢遺,尺脈有力者。

明目地黃丸:即六味地黃丸加當歸、白芍、拘祀子、菊花、白羨黎、石決明組成。功效明目,滋補肝腎,清散風熱。主治眼乾澀痛廣視物模糊,夜盲,以及陰虛陽亢的。

歸芍地黃丸:即六味地黃丸加當歸、白芍組成。功效養血柔肝。主治肝血不足的病證。

左歸飲(《景岳全書》):由熟地、山藥、祀子、山茱英、獲荃、炙甘草組成。功效養陰補腎。主治腰酸遺洩、盜汗、舌燥咽干、口渴欲飲、舌光紅、脈細數等真陰不足的病證。

大補陰丸(原名大補丸)(《丹溪心法》): 由熟地黃、龜版、知母、黃柏,加豬脊髓蒸熟,煉蜜為丸。功效滋陰降火。主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的病證。

虎潛丸(《丹溪心法》):由熟地黃、龜版、虎骨、知母、黃柏、鎖陽、白芍、乾薑、陳皮組成。功效滋陰降火,強壯筋骨。主治腰膝酸楚、筋骨萎軟、腿足瘦弱、步履不便、舌紅少苔、脈細弱等肝腎陰虧的病證。

熟地的副作用


功效再強大的藥物,都是有副作用的。所以,我們在食用熟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其擁有的副作用,判斷自身是否適合服用。

熟地的副作用主要為一點,即是過敏反應。因為熟地中含多種糖類物質,因其用酒制,偶有病人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腹瀉、腹痛、疲乏、心悸、面部癢、圓形風團、頸部向軀幹及四肢蔓延,皮疹高出皮膚表面,散在分佈。所以,我們一定要對症治療,應用抗過敏藥物。

熟地的食用方法


地黃飲

材料:

熟地黃15克。

做法:

水煎30~60分鐘,取汁,一日內分2~3次溫服。主治腰膝酸軟、遺精崩漏、目眩耳鳴之症。

八珍湯

材料:

熟地黃15克,當歸、白朮各10克,茯苓、白芍葯各8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人參3克,生薑6克,大棗3克。

做法:

將以上藥物一同放入砂鍋,水煎30分鐘,取汁即可。每日1劑,分2次溫服。

特點:

此湯具有補益氣血的作用,主治面色蒼白、頭暈目眩、食慾減退、心悸怔忡等症。

首烏地黃粥

材料:

熟地黃15克,制何首烏(炮製後的何首烏)10 克,粳米100克,白糖15克。

做法:

先將熟地黃、何首烏放入砂鍋中,水煎取汁,然後用藥汁熬煮粳米,出鍋前調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三才燉雞湯

材料:熟地黃30克,人參10克,天門冬20克,大棗10克,生薑2克,母雞500克,食鹽、味精各2克,蔥段、薑片各5 克。

做法:

一同放入雞腹中,加水燉煮,直至肉爛即可。

熟地燉牛肉

材料:

熟地黃30克,牛肉250克,當歸15克,黃芪30克,大棗10克,白芍10克,生薑5克,料酒、醬油各6毫升,食鹽、味精各1克。

做法:

將幾味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燉至肉爛即可食用。

熟地茶

材料:

熟地黃、麥冬各10克,酸棗仁15克,遠志5克。

做法: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粗末包入紗布中,把布包置於保溫杯內,以適量沸水沖泡,加蓋悶20分鐘,即可飲用。

熟地酒

材料:

熟地黃100克,胡麻仁50克,薏苡仁20克,低度白酒800毫升。

做法:

將上述三味藥物研磨後包入紗布中,然後把紗布包置於玻璃瓶內,密封浸泡15日後即可。每日早晚各飲用一小杯(約10 毫升)。

熟地豬蹄煲

材料:

豬蹄500克,油菜100克,蔥段、薑片各10克,藥包1個(內裝熟地20克,酸棗仁10克),料酒10克,精鹽3克,味精1克,胡椒粉0.5克,清湯1000克,芝麻油5克。

做法:

(1)油菜從中間順長剖開。豬蹄治淨,從中間順骨縫劈開,再從關節處斬成塊,下入沸水鍋中焯透撈出。

(2)沙鍋內放入清湯、料酒,下入藥包燒開,下入豬蹄塊、蔥段、薑片燒開,煲至豬蹄熟爛,揀出蔥、姜、藥包用。

(3)下入油菜、精鹽燒開,燉至熟爛,加味精、胡椒粉,淋入芝麻油即成。

熟地羊肉湯

材料:

羊肉(瘦)700克、熟地黃30克、當歸15克、黃芪30克、棗(干)10克、姜10克。

做法:

(1)將洗淨的羊肉切成小塊,用開水焯一下,除去血沫。

(2)羊肉塊放入盛有適量清水的鍋內,放入生薑、熟地黃、當歸、黃芪,用文火煲三個小時左右。

(3)放入大棗,加入糖、鹽、雞精、味精,攪拌均勻,再用文火煮十五分鐘左右即可。

巴戟熟地酒

材料:

巴戟天60g、熟地黃45g、枸杞子30g、制附子20g、甘菊花60g、蜀椒30g、醇酒1500ml。

做法:

(1)將上述6味藥材一起搗為粗末,放入乾淨的器皿中。

(2)倒入醇酒浸泡,密封。

(3)3 、5日後開取,過濾去渣用。

熟地的注意事項


熟地的禁忌

炮製煎煮不可見銅鐵器

《雷公炮製藥性解》云:「採得生地黃,去白皮,磁鍋上柳木甑蒸之,攤令氣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銅鐵,令人腎消,並白髮,男損營,女損衛也。」熟地黃炮製不可見銅鐵,煎煮亦不可用鐵鍋、鐵壺。《藥鑒》:「若犯鐵器,令人腎消。」貯藏應如《本草從新》言,「味甘如飴,須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潤也」。

服食忌蘿蔔、三白、諸血等

《本草品彙精要》記載:忌蘿蔔、蔥白、韭白、薤白。《要藥分劑》云「忌萊菔、蔥、蒜、諸血」。蓋萊菔子降氣,三白辛竄走氣,影響地黃的滋補作用。諸血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膩太過,故宜禁之。

傷寒家不宜用

傷寒之病,邪從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補。如《神農本草經百種錄》言:「又仲景《傷寒》一百十三方,惟復脈用地黃。蓋傷寒之病,邪從外入,最忌滋滯。即使用補,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劑。否則邪氣向裡,必有遺害。今人一見所現之證,稍涉虛象,便以六味湯為常用之品,殺人如麻,可勝長歎。」

脾虛痰多氣鬱之人慎服

熟地黃味甘,性尤滋膩,脾虛痰多氣鬱者慎用。《本草從新》云:「按熟地黃性滯,痰多、氣鬱之人,能窒礙胸膈,用宜斟酌。」《本草征要》云:「熟者性滯,若痰多氣鬱之人,能窒礙胸膈,當斟酌用之。」《本草通玄》言「熟地性滯,痰多者,恐其泥膈,宜薑汁炒之,以制其滯。更須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納氣歸腎,又能疏地黃之滯,此用藥之權衡也」。

生地和熟地的區別

地黃可分為生地和熟地兩種,《本草綱目》載:「地黃生則大寒,而涼血,血熱者需用之,熟則微溫,而補腎,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陰虛,宜用熟地黃,女子多血熱,宜用生地黃。」。尤其是熟地,藥用「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利耳目、黑鬚發、通血脈」,確係祛病延年之佳品。

(1)生地黃甘,苦,寒,歸心,肝,腎經,功用:清熱滋陰,涼血止血,養陰生津。

(2)熟地黃甘,微苦,微溫,歸心,肝,腎經.功用:補血調經,滋陰補腎。

熟地黃是生地黃用黃酒拌悶,曬蒸的複製品,所以功效有別,生的多用於清熱滋陰,熟的多用於養血補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