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荑的功效與作用


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

功效殺蟲,消積。治蟲積腹痛。小兒疳瀉、冷痢,疥癬,惡瘡。

禁忌脾胃虛弱者慎服。

蕪荑是榆科榆屬植物大果榆的種子經加工後的成品。殺蟲消積。用於蟲積腹痛,瀉痢等症。

藥材呈扁平方塊狀。表面棕黃色或棕褐色,有多數孔洞和孔隙,雜有多數纖維及種子。質地鬆脆而粗糙,易起層剝離。具特異的惡騷臭氣。

夏季果實成熟時採集,曬乾,搓去膜翅,取出種子浸於水中,待發酵後,加入榆樹皮面、紅土、菊花末,用溫開水調成糊狀,攤於平板上,切成小方塊,曬乾入藥。


蕪荑的功效與作用

(一)功能主治

殺蟲,消積。治蟲積腹痛。小兒疳瀉、冷痢,疥癬,惡瘡。

《本經》:"主五內邪氣,散皮膚骨節中淫淫溫行毒,去三蟲,化食。"

《別錄》:"逐寸白,散腸中嗢嗢喘息。"

《藥性論》:"能主積冷氣,心腹症痛,除肌膚節中風淫淫如蟲行。"

孟詵:"治熱瘡,搗和豬脂塗。又和白蜜治濕癬。和沙牛酪療一切瘡。長食治五痔。"

《食療本草》:"散腹中氣痛。又和馬酪可治癬。又殺中惡蟲毒。"

《海藥本草》:"治冷痢心氣,殺蟲止痛。又治婦人子宮風虛,孩子疳瀉。"

《日華子本草》:"治腸風痔漏,惡瘡疥癬。"

《醫林纂要》:"瀉肺法風濕,燥脾消寒食,治疸黃,殺蟲去蛔。"

《中國藥植圖鑒》:"祛痰利尿。"

殺蟲消積:本品味苦燥濕殺蟲。《雷公炮製藥性解》:「諸蟲皆因濕雨生,得蕪荑以溫之燥之。而證猶不痊者,未之有也。」可治疥瘡、惡瘡。

散寒止瀉:本品性溫,入脾胃經。功能行氣散寒,殺蟲消積,療疳止痢。《海藥本草》曰:「治冷痢心氣,殺蟲止痛,又治婦人子宮風虛,孩子疳瀉」。臨床可用治疳瀉,冷痢等證。

祛風燥濕:本品辛能行散祛風,苦能燥濕,性溫散寒,風寒濕痺,腸風痔漏等證,均可宜用本品,隨證出入。

鑒別應用:蕪荑與雷丸皆能殺蟲,然蕪荑殺蛔蟲為主,雷丸則偏殺絛蟲。

(二)藥理應用

抗菌作用。蕪荑浸液(1:2)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奧灶盎氏小芽胞癬菌等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

驅蟲作用。蕪荑醇浸提取物在體外對蚯蚓、螞蝗、豬蛔蟲等具有顯著治蟲效力。

久洩,氣多糞少。用鞠荑五兩,搗為還想,加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空心於飯前服三十丸,久服能安神保健。

嬰孩驚風後失聲。用蕪荑、神曲、麥櫱、黃連各一錢,分別炒過,共研為還想,加豬膽汁調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每服十丸,木通湯送下。

蟲牙作痛。作蕪荑仁放蛀齒孔中,很有效。

腹中鱉瘕(平時好酒,血入於酒,則為酒鱉;平時多氣,血凝於氣,則為氣鱉;虛勞痼冷,敗血雜痰,則為血鱉。搖頭掉尾,如蟲之行,上侵人咽,下蝕人肛,或附脅背,或隱胸腹,大則如鱉,小或如錢)。用蕪荑炒過煎湯服,同時服暖胃、益血、理中的藥物乃可治。若服雷丸、錫灰之類,是不會見效的。

(三)蕪荑的性味歸經

【性味】 苦辛,溫。

1《本經》:"味辛,平。"

2《藥性論》:"味苦辛。"

3《海藥本草》:"味辛,溫,無毒。"

【歸經】 入脾、胃經,

1《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脾二經。"

2《玉楸藥解》:"入厥陰肝經。"

3《要藥分劑》:"入脾、胃二經。"

4《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經。"

蕪荑配伍應用

配黃連:蕪荑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功能消疳殺蟲,散寒燥濕,止瀉祛風;黃連大寒大苦,歸心脾肝胃大腸諸經,功可燥濕清熱,二藥配伍,燥濕殺蟲兼能清利濕熱,消疳止瀉。如《聖惠方》蕪荑丸,治久痢不瘥兼有蟲者。

配干漆:二者皆苦辛,性溫,然一偏入肝經能活血通經,祛瘀破瘕,兼可消積滯殺蟲。一偏走脾經燥濕止瀉,又能殺蟲消積,祛風散寒,二藥相須配伍,消積殺蟲力增,兼能活血通經,散寒祛風,故常可用於蟲積駿痛兼冷痢或瘀血阻滯的閉經等證。

方劑制劑

蕪荑散(《仁齋直指方論》):  蕪荑、檳榔、木香,研末,石榴根煎湯送服,功效:治腸中諸蟲。

蕪荑散(《奇效良方》): 蕪荑、雷丸、干漆(搗碎、炒煙盡)細末,溫水調下。功效:治蟲尤咬心痛,苦不可忍,或吐青黃綠水泥沫。或吐蟲出,發有休止。

蕪荑丸(《聖惠方》): 蕪荑、黃連(去須,徽炒),蚺蛇膽,搗羅為末,煉蜜和丸,杏仁湯下之,功效:治久痢不瘥,有蟲,兼下部脫肛。

蘆薈肥兒丸(《醫宗金鑒·幼科心法要訣》): 炒五穀蟲、炒扁豆、炒山藥、炒神曲、生蘆薈、炒胡黃連、姜炒黃連、炒蕪荑、炒銀柴胡、山楂、炒使君子、鍛蝦蠖、煨肉豆蔻、檳榔、炒麥芽、炒鶴虱、水飛硃砂、麝香。為細末,醋糊為丸,米湯送下。作用:治小兒肝疳,面目爪甲皆青,目生眵淚,隱澀難睜,腹大青筋,身體贏瘦,燥渴煩急,糞青如苔。

澤蘭散(《蘇沈良方》): 澤蘭葉、石膏、當歸、赤芍、川芎、炙甘草、蕪荑、干地黃、肉桂、厚樸、桔梗、吳茱萸、卷柏、防風、茯苓、柏子仁、細辛、人參、白朮、白芷、稿本、椒紅、炒乾薑、炮烏頭、黃芪、五味子、白薇、丹參、阿膠珠,為細末,空腹熱酒調下。功效:治婦人產乳百疾,產後血暈,衄血血積,虛勞無子,有子即墮,難產,子死腹中,胎衣不下,婦人血注,遍身生瘡,經候不調,赤白帶下,乳生惡核,咳嗽寒熱等。

蕪荑附方

治脾胃有蟲,食即痛,面黃五色,疼痛無時:蕪荑仁二兩,和面炒令黃色,為末,非時,米飲調二錢匕。(《千金方》)

治大人小兒蛔痛,大痛不可忍,或吐青黃綠水涎沫,或吐蟲出,發有休止:蕪荑、雷丸各半兩,干漆(捶碎,炒煙盡)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水七分盞,調和服,不拘時,甚者不過三服。小兒每服半錢。(《奇效良方》蕪荑散)

治久患脾胃氣洩不止:蕪荑五兩,搗末,以飯丸。每日空心午飯前,各用陳米飲下三十丸,增至四十丸。(《續傳信方》)

治久痢不瘥,有蟲,兼下部脫肛:蕪荑二兩(微炒),黃連一兩(去須,微炒),蚺蛇膽半兩。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杏仁揚下三十丸,日再服。(《聖惠方,蕪荑丸)

治小兒蟲癇,胃寒蟲上,諸證危惡,與癇相似:白蕪荑、干漆(燒存性)等分。為末,米飲調服一字至一錢。(《醫准》)


治下血結陰:蕪荑一兩。搗碎,研令細,用紙裹壓去油,再研為末,用雄豬膽丸梧桐子大。每服九丸,甘草湯下,日五、六服。(《普濟方》蕪荑丸)

治蟲牙作痛:蕪荑仁安蛀孔中及縫中。(《世醫得效方》)

治諸積冷氣:蕪荑一兩(炒),大茴香,木香各五錢。共為末,紅曲打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早服三錢,白湯下。(《本草匯言》)

治小兒疳蟲,療刺腹痛 蕪荑一分,檳榔(銼)二錢,鶴虱(炒)半兩。上三味,為末,豶豬膽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量兒大小加減。(《聖濟總錄》化蟲丸)

治因疳生蟲,五心煩熱 用蕪荑、黃連、神曲(炒)等分,為末,麵糊丸如黍米大,空心米飲下。(《衛生易簡方》)

治小兒蛔蟲動作,多吐清水 蕪荑仁三分,狼牙草半兩,白蘞一分。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空腹以溫酒調下半錢。(《聖惠方》蕪荑仁散)

治驚風後失音 蕪荑(炒)、神曲(炒)、麥芽(炒)、黃連(去毛)各等分。上用豬膽汁糊為丸。木通湯送下;或木香、陳皮、甘草煎湯吞下。(《普濟方》肥兒丸)

治膀胱氣急,宜下氣 蕪荑,搗,和食鹽末。二物等分,以綿裹如棗大,內下部,或下水惡汁並下氣佳。(《外台》)

治痰多咳嗽 大果榆15g,橘紅9g,甘草3g。水煎服,日2次。(《吉林中草藥》〕

治濕癬 用蕪荑為末,和白蜜塗。(《衛生易簡方》)

治唇生白點 蕪荑炒、干漆炒,煙盡。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五分,滾湯調下。(《丹台玉案》)

治牙齒痛 蕪荑仁安蛀孔上,有縫就窒之,立效。(《世醫得效方》)

蕪荑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4.5—9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宜忌配伍

脾胃虛弱者慎服。《本草從新》:「脾胃虛者,雖有積,勿概投。」

肺及脾燥熱禁用。《得配本草》:「脾、肺燥熱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