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爐的功效與作用


性平;味辛;歸肺、大腸、肝經。

功效祛風化濕,止血消瘀。治咳嗽,哮喘,痢疾,洩瀉;吐血,咯血,便血,經閉,疳積,風濕骨痛,跌打損傷。

禁忌脾胃虛弱者慎用。

天香爐又名金香爐,系野牡丹科野牡丹屬常綠灌木。枝條有伏貼或稍伏貼的鱗片狀毛。主脈5一7條。花大,粉紅色,盛開時有3一5朵,聚生於枝頂,甚似牡丹花,故有野牡丹、假牡丹之稱。果實稍肉質,不開裂,密生伏貼的鱗片狀毛。天香爐生長於我國南方地區農村的山坡、野地,以莖枝人藥。為保存藥用資源,採集時應保留其根,以利翌年生長。中醫認為,天香爐味苦、澀,性平,具有祛風化濕、散淤止痛的效能。


天香爐是什麼

【名稱】天香爐

【別名】紫金種、大香爐、天吊香、仰天盅、細金香爐、小金鐘、蜂窩草、山牡丹、金石榴、七星附地、化痰草、紫金鐘、向天石榴、九盞燈、葫蘆草、細架金石榴、小朝天罐、九里堂根、小紅參、七孔蓮、小留行、竹葉地丁、小號王不留行、朝天石榴、紫花蛇舌草、金香爐、仰天鐘

【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金錦香的全草或根。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全草,或去掉地上部分,留根,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直立草本或亞灌木,高20-60cm。莖四稜形,具緊貼的糙伏毛。葉對生;葉柄短或幾無,被糙伏毛;葉片堅紙質,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5cm,寬3-15mm,先端爭尖,基部鈍圓或幾圓形,全緣,兩面被糙伏毛,基出脈3-5條。頭狀花序頂生,有花2-8朵,葉狀總苞2-6個,無花梗;萼管長約6mm,通常帶紅色,無毛或具1-5枚刺毛突起,裂片,三角形狀披針形,與萼管等長,具緣毛,各裂片間外緣具緣毛,各裂片間外級具一刺毛突起;花瓣4,淡紫紅色或粉紅色,倒卵形,長約1cm,具緣毛;雄蕊8,常偏向一側,花絲與花藥等長,花藥頂部具長喙,喙長為花藥的1/2,藥隔基部微膨大呈盤狀;子房半下位,4室,近球形,先端有剛毛16條。蒴果紫紅色,卵狀球形,4縱裂,宿存萼壇狀,長約6mm,直徑約4mm,外面無毛或具1-5個刺毛突起。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100m以下的荒山草坡、路旁、田地邊或疏林向陽處。

資源分佈:分佈於長江以南有台灣、廣西、貴州等地。

【入藥部分】

為野牡丹科植物金錦香的全草或根。

【化學成分】

全草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

【藥理作用】

金錦香煎劑用試管稀釋法,1:8-1:4對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製作用。

【鑒別】

取本品粉末約2g,加甲醇10ml,回流半小時,濾過,濾液分作2份:1.一份中加入少許鎂和鹽酸數滴,呈粉紅色(檢查黃酮)2.另一份中加茚三酮試劑數滴,加熱呈紫紅色。(檢查氨基酸)


【主治用法】

急性細菌性痢疾、腸炎、闌尾炎,每用干品1-2兩,水煎服。

治齒槽膿腫、於其他藥物配伍,煎水含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克;搗汁,浸酒或研末。外用:研末調敷,煎水洗或漱口。

【和合宜忌】脾胃虛弱者慎用。

天香爐的功效與作用

(一)功能主治

祛風化濕,止血消瘀。治咳嗽,哮喘,痢疾,洩瀉;吐血,咯血,便血,經閉,疳積,風濕骨痛,跌打損傷。

《生草藥性備要》:"治痢去痰;牙痛煲水含;通經捶汁開酒服。"

《嶺南採藥錄》:"止痛,去蛇毒,理瘡瘍。"

《陸川本草》:"去腐止血。治口腔炎,小兒頭上熱氣瘡,咳血。"

《南寧市藥物誌》:"去瘀生新,止痛收斂。治內外出血,疳積,牙疳,牙痛,咳嗽。"

《廣西中藥志》:"治紅白痢疾,熱瀉。"

《四川中藥志》:"祛風濕,止咳嗽。治風濕骨痛,小兒百日咳,蜂窩瘡。"

《泉州本草》:"主跌打損傷,婦人經閉,產後瘀血作痛,亦治胸胃氣痛,白濁。"

《嶺南草藥志》:"化濕消滯,解熱鎮痛。"

《閩東本草》:"治脫肛便血。"


止血消瘀:天香爐味辛,性平偏溫,辛散行血,性溫可通。故有止血消瘀之效。如《南寧市藥物誌》曰:「去瘀生新,止痛收斂,治內外出血。」

清熱化濕天香爐具有清熱化濕之效,如《廣西中藥志》曰:「治紅白痢疾,熱瀉。」多由外感暑濕疫毒和飲食不潔,或過食生冷,外邪與食滯交阻腸腑,大腸傳導功能失職,濕熱相搏,氣血凝滯,臟腑脈絡受損,乃致痢下膿廊。症見:腹痛下痢、赤多白少,裡急後重,兼有肛門灼熱,小溲短赤,舌苔黃膩,脈象滑數。治用天香爐清熱化濕,用於濕熱痢疾最為適宜。

止咳平喘:天香爐味辛平,具有止咳平喘之功。由於外感風寒、風熱之邪,從口鼻皮毛而入。肺合皮毛,開竅於鼻,肺衛受邪,於肺氣壅遏不宣,清肅之令失常,所致的咳嗽,痰喘等用之為適宜。

祛風通痺:天香爐味辛性平偏溫,辛散祛風,溫通血脈,可用於風濕痺痛。由於衛氣不固,腠理空疏,又因勞累之後,汗出當風或涉水冒寒,坐臥濕地等,以致風寒濕邪乘虛侵入,發為風寒濕痺。症見:關節酸痛,或部分肌肉重著麻木,肢體拘緊等。治用天香爐祛風通痺。如《四川中藥志》曰:「祛風濕,治風濕骨痛。」

鑒別應用:天香爐與雞血籐皆為辛溫活血藥,但二者作用有別:雞血籐味甘,有補血功效,治血瘀兼血虛證最為相宜。天香爐辛散行血,以祛瘀生新為長,善治血瘀閉經,跌打損傷。

(二)天香爐的性味歸經

【性味】 辛,平。

1《生草藥性備要》:"味淡辛,性溫。"

2《嶺南採藥錄》:"味微辛,性平。"

3《南寧市藥物誌》:"甘微澀,平。"

4《泉州本草》:"味辛酸而澀,性溫,無毒。"

【歸經】 入肺、大腸、肝經。

1《廣西中藥志》:"入肺、脾、大腸三經。"

2《泉州本草》:"入心,肝、肺、胃諸經。"

天香爐配伍應用


配川芎:川芎,入肝經,能溫通血脈,辛散氣滯,為「血中氣藥」,有活血行氣功效。天香爐辛散溫通,氣血流行,血脈暢通,活血消瘀。二藥伍用,相輔相助,活血消瘀作用增強,適用於血瘀閉經,產後瘀阻腹痛及跌打損傷瘀腫作痛。

配乳香:乳香,入心、肝經血分,可溫通血脈,苦洩血瘀,辛散氣滯。用於血瘀氣滯胃腹疼痛,癰疽腫毒,外傷瘀腫,有活血行氣,止痛作用。天香爐辛散,血行,血瘀則消,故有消瘀止痛之效。二藥伍用,相輔相助,消瘀止痛力量倍增。適用於血瘀氣滯所致胃烷疼痛、腹痛、外傷瘀腫疼痛等。

配藕節:藕節,甘澀性平,入肺、胃二經。有收斂止血作用,兼能消瘀血,故止血而不留瘀。天香爐味辛性平,具有活血止血之效。二藥伍用,止血作用增強,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點,適用於各種出血證。

配三七:三七甘微苦性溫,為止血要藥,且有散瘀活血之功,對瘀血腫痛。有顯著消腫止痛作用。天香爐以散瘀止血為長,與三七相配,相使為用,散瘀止血力量倍增,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點,宜用於各種出血證,但以兼有瘀滯者,尤為適宜。

配黃連:黃連與天香爐,皆有燥化濕濁之功。黃連味苦,苦降洩火,天香爐味辛,辛散行氣。二藥伍用,辛苦配對,一以燥濕清熱,一以化濕行氣,同收辛開苦降之效,使濕除火降,清氣得升而濁氣得降。用於濕熱痢疾尤為適宜。

天香爐附方

治赤白痢,洩瀉:金石榴全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湖南藥物誌》)

治吐血:鮮金錦香一兩,當歸二錢。水煎服。(《泉州本草》)

治便血、下痢:金錦香、木槿花。燉服。一方以金錦香一兩,冰糖五錢,開水適量沖燉服。(《閩東本草》)

治脫肛:金錦香二至五錢,水煎服。(《閩東本草》)

治月經不調:金錦香干根一至二兩,益母草三錢,水煎調酒、糖服。(《福建中草藥》)

治跌打損傷:鮮金錦香一兩,搗絞汁泡溫酒服。(《泉州本草》)

治久傷胸悶痛:金錦香全草五錢至一兩,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治風寒咳嗽:金錦香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誌》)

治小兒疳積:天香爐、山地粘等分。為末,每服五分,蒸瘦豬肉服。(《廣西中藥志》)

治風火牙痛:蜂窩草燉豬肉服。(《四川中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