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的功效與作用


性寒,有毒。;味苦甘;歸脾、肺、腎經。

功效瀉水飲,破積聚。通二便。治水腫脹滿,留飲,結胸,痢癇,噎膈,症瘕積聚,二便不通。

禁忌氣虛、陰傷、脾胃衰弱者及孕婦忌服。

甘遂是什麼

甘遂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快根,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於中國大陸的甘肅、山西、陝西、寧夏、河南等地,多生在低山坡、荒坡、沙地、田邊和路旁等,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別名:主田、重澤、甘稿、陵稿、甘澤、苦澤、白澤、鬼丑、陵澤、腫手花根、九頭獅子草、化骨丹、腫手花、頭痛花、貓兒眼。

入藥部位:塊根。

形態:多年生草本。莖直立。葉互生,線狀披針形。總花序頂生,杯狀聚傘花序。蒴果近球形。

採集保存:春季開花前或秋末莖葉枯萎後採挖.除去外皮,曬乾。生用或醋制用。

甘遂,行善走洩下行,善逐水濕,作用猛烈,堪稱洩水聖藥。

生甘遂作用較強,毒性也較大,煨甘遂瀉下作用較弱,毒性也較小,用醋炙後,可減緩其瀉下作用和降低其毒性。本品反甘草,與甘草同用則毒性增強。

甘遂的功效

【性味】

苦甘,寒,有毒。

《本經》:味苦,寒。

《別錄》:甘,大寒,有毒。

《吳普本草》:神農、桐君:苦,有毒。

【歸經】

歸肺、腎、大腸經。

《得配本草》:入足少陰經氣分。

《本草新編》:入胃、脾、膀胱、大、小腸五經。

【功效主治】

瀉水逐飲;破積通便。主水腫;腹水;留飲結胸;癲癇;喘咳;大小便不通。用於水腫脹滿,胸腹積水,痰飲積聚,氣逆喘咳,二便不利。

《本經》:主大腹疝瘕,腹滿,面目浮腫,留飲宿食,破癥堅積聚,利水谷道。

《別錄》:下五水,散膀胱留熱,皮中痞,熱氣腫滿。

《綱目》:瀉腎經及隧道水濕,腳氣,陰囊腫墜,痰迷癲癇,噎膈痞塞。

《藥性論》:能瀉十二種水疾,治心腹堅滿,下水,去痰水,主皮膚浮腫。

峻下瀉水

水腫為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其制在脾。甘遂味苦能降瀉,根藥主下沉,歸肺、脾、腎諸經皆與水液氣化調節相關,故功專行水而為瀉水除濕峻品,《珍珠囊》謂「乃洩水之聖藥」。常用於水濕壅盛以致的水腫脹滿,二便不通,形證俱實者。

滌痰逐飲

水之所停,凝則為痰飲,逆則為腫脹。痰飲為患,主要責之在肺脾等髒。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甘遂味苦性寒,降洩除熱,入脾肺諸經則可制其痰源,理其痰器。《本草衍義》稱「專於行水,攻決為用」;《藥性論》言「能去痰水」,故為滌痰逐飲之要藥。

消腫散結

本品味苦而甘,性寒有毒。苦能降洩燥濕,寒能清熱瀉火,有毒則可攻毒。故本品研末調敷外用,有消腫散結之功,可用於瘡毒痛胂諸證。《本草從新》曰:「有治水腫及腫毒者,以甘遂末敷腫處,濃煎甘草湯服之,其腫立消。」

緩急止痛

善洩經隧水濕而通脈絡;又兼甘味,更可緩解痙攣拘急。故外用貼敷患處,有緩急止痛之功,尤對痰濕阻滯經絡,導致肢體麻木重著麗痛者適宜。《本草綱目》載其治「麻木疼痛,搗餅貼之」 有效。

解治蛇毒

本品苦寒有毒,既能瀉火解毒,又能以毒攻毒。故用本品研末外敷,可治毒蛇咬傷。《本草品彙精要》講:「甘遂,解蛇毒。」

甘遂的作用


瀉下和利尿

甘遂能刺激腸管,促進腸蠕動,增加腸液,加速腸內容物的推進而產生瀉下作用。小鼠口服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後,約有半數發生明顯的瀉下作用。提取浸膏後的殘渣或甘遂的水煎劑則無瀉下作用。瀉下的成分可能是樹脂。在瀉下的同時,並有利尿功效。

免疫抑制

甘遂粗製劑小鼠腹腔注射,可使胸腺重量減輕、脾臟增大,明顯抑制小鼠抗SRBS抗體的產生,明顯抑制SRBS誘導的遲髮型超敏反應,中度抑制PHA(植物血球凝集素)和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轉化。

引產

甘遂屬於滑利攻下藥物。多有通氣利尿下瀉的作用,可通過刺激腸道及消化系統,可興奮子宮並引起反射性的收縮,使胎兒著床不穩而引起流產、早產。

本品乙醇提取物有終止妊娠的作用,引起死胎。甘遂引產的機制可能是損害胎盤,妨害了胎仔的循環系統,使胎盤膜發生變性、壞死,並使子宮平滑肌收縮,導致流產。

(1)抗小白鼠早孕作用:選妊娠鼠隨機分成5組,每組9-10只,於妊娠第6天開始按每日廳20、15、10及5mg肌肉注射,每日1次,連注4天,對照組給予同等量生理鹽水(加適量乙醇)。於第l0天剖檢子宮,按胚珠大小及色澤等判斷其是否為正常妊娠,並計算各組妊娠成功率。實驗結果表明,對照組妊娠成功率90%,實驗組雖稍低,但統計上無差別。

(2)甘遂對小白鼠中期妊娠的中止作用:取妊娠第l0天小鼠於乙醚麻醉下剖檢子宮,選胚胎生長正常的小鼠,縫合腹腔後繼續飼養。於妊娠第l2天隨機分組,並開始給藥。藥物給藥次數及途徑皆同上一實驗。給藥期間,有小部分曾發生陰道流血。於妊娠第16天處死剖檢,觀察胚胎生長情況。實驗表明,給藥組胚胎大小不整齊,色多暗紅。部分胎兒死亡,色蒼白而形較小。其中部分胚胎已經與宮內膜脫離且液化。死組存活胎兒身長小於1.5cm,但對照組胎兒身長≥1.5cm,給藥組死胎率顯著高於對照組。

(3)甘遂對家兔中期妊娠的影響:取雌性大白兔,體重3.1-4.0kg,與雄性兔交配後查陰道有精子者為妊娠第1天。於第l2天開始給藥。給藥組8只,甘遂提取液臨用時以生理鹽水500倍稀釋,按5mg/kg緩緩靜脈注射。對照組兩隻,不給藥物。對照組2只及給藥組3只家兔皆於第一次給藥(2-6小時)後剖檢。另5只給藥次數及剖檢時間根據實驗按排進行。結果表明,甘遂提取液對家兔中期妊娠有明顯的中止作用。

(4)甘遂對子宮收縮的影響:正常成熟雌性大、小白鼠,妊娠7-10天及11-15天大白鼠,妊娠6-9天及9-14天小白鼠;正常雌性成熟家兔,實驗前皮下注射雌二醇2ug/次/天,連續2天。動物處死後立即剖取子宮角,剪取一側子宮角中間一段(2cm)。按Magnus法描記子宮曲線,另一側置40℃台氏液中保存。藥物每次於25ml台氏液中加入甘遂提取液加入0.2ml,無水乙醇0.2ml作對照,腦垂體後葉注射液(10u/ml)1滴;前列腺素E2 15ug,實驗結果表明,甘遂對各類動物不同生理狀態(包括早孕,中期妊娠及正常者)的離體子宮的作用很不恆定,多數情況是抑制收縮或無影響;有時亦能加強收縮。但這些作用皆與乙醇引起者相似,而腦垂體後時則幾乎使全部子宮皆發生收縮。實驗還表明,甘遂可明顯減弱前列腺素E2的子宮收縮作用。

鎮痛作用

甘遂萜酯A、B對小鼠扭體法有鎮痛作用,並有毒性。

炮製對甘遂刺激性的影響

以醋炒、甘草制、豆腐制均可降低甘遂的刺激濃度分別為0.48、3.9、2.75、2.25μg/5μl。

其他作用

生甘遂小量能使離體蛙心收縮力增強,但不改變其頻率,大量則抑制。

甘遂治病驗方


水腫氣喘用甘遂、大戟各30克,慢火炙後,共研末。每取6 克,加水半碗,煎開幾次.待溫服下。

耳卒聾閉用甘遂半寸.棉裹插耳內,口中嚼少許甘草。

麻木疼痛用甘遂60克、蓖麻子仁120克、樟腦30克.共搗作餅.貼患處。

腳氣腫痛甘遂15克.木鱉子仁四個,共研為末。每取12克.放入豬腎中.濕紙包好煨熟.空心吃.米湯送下。

【附方】

治卒腫滿,身面皆洪大:甘遂一分,粉之,豬腎一枚,分為七臠,入甘遂於中,以火炙之令熟。日一食,至四,五,當覺腹脅鳴,小便利。(《補缺肘後方》)

治水腫腹滿:牽牛子半兩(生用),甘遂(微炒)一錢。上二味粗搗篩,分作二服。每服,水一盞,煎至五分,放溫細呷,不計時。(《聖濟總錄》二氣湯)

治卒身面浮腫,上氣喘息:甘遂半兩(煨令微黃),蒜瓣半兩(煨熟,研),黑豆半兩(炒熱)。上藥除蒜外,搗羅為末,用蒜並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木通湯下十丸,日二服。(《聖惠方》甘遂丸)

治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裡來和,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粳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納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且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傷寒論》十棗湯)

治病者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雖利,心下續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葯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炙)。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藥汁煎取八合,頓服之。(《金匱要略》甘遂半夏湯)

治風熱喘促,悶亂不安,俗謂之馬脾風者:辰砂二錢半,輕粉半錢,甘遂一錢半(面襄煮,焙乾)。上為細末,每服一字,用溫漿水少許,上滴油一小點,抄藥在上,沉下去,卻以漿水灌之。(《田氏保嬰集》無價散)

治風痰迷心癲癇,及婦人心風血邪:甘遂二錢,為末,以豬心取三管血,和藥,入豬心內,縛定,紙裹煨熟,取末,入辰砂末一錢,分作四丸。每服-丸,將心煎湯調下,大便下惡物為效,不下再服。(《濟生方》遂心丹)

治膈氣哽噎:甘遂(面煨)五錢,南木香一錢,為末,壯者一錢,弱者五分,水酒調下。(《怪證奇方》)

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者,此為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大黃四兩,甘遂二兩,阿膠二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其血當下。(《金匱要略》大黃甘遂湯)

治宿食結於腸間,不能下行,大便多日不通。其證或因飲食過度,或因恣食生冷,或因寒火凝結,或因吐瀉既久,胃氣沖氣,皆上逆不下降:生赭石二兩(軋細),朴硝五錢,乾薑二錢,甘遂錢半(軋細藥汁送服)。熱多者,去幹姜;寒多者,酌加乾薑數錢;嘔多者,可先用赭石一兩,乾薑半錢煎服,以止其嘔吐。嘔吐止後,再按原方煎湯,送甘遂末服之。(《醫學衷中參西錄》)

治二便不通:甘遂末以生麵糊調,敷臍中及丹田內,仍艾灸三壯,飲甘草湯,以通為度。(《聖惠方》)

治小便轉脬:甘遂末一錢,豬苓湯調下。(《衛生雜興》)

治麻木疼痛:甘遂二兩,蓖麻仁四兩,樟腦一兩。搗作餅貼之,內飲甘草(湯)。(《摘元方》萬靈膏)

治消渴:甘遂半兩(用麩炒透裡黃褐色),黃連(去須)一兩。上件為細末,水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湯下,不拘時候。忌甘草三日。(《楊氏家藏方》縮水丸)

治偏腫:茴香、甘遂。上二味,各等分,為末。酒調二錢,食前服之。(《儒門事親》)

治腳氣腫痛,腎臟風氣,攻注下部瘡癢:甘遂半兩,木鱉子四個。為末,豬腰子一個,去皮膜,切片,用藥四錢,摻在內,涅紙包,煨熟,空心食之,米飲下,服後須伸兩足,大便行後,吃白粥二、三日為妙。(《本事方》)

【配伍應用】


配甘草 ,「十八反」曰:甘遂反甘草。然現代藥理研究,尚未就此定論,正反結果,皆有報導。況二藥伍用,古有方證。《金匱要略》甘遂半夏湯,即為二藥相配之例,取其相反相成而具下水去飲,攻破利導之效。《醫宗必讀》講:「仲景治心下留飲,與甘草同行,取其相反而立功也。」

配牽牛子逐水洩熱通便。牽牛子性清降,走氣遭,通三焦,瀉水利尿。二藥相須,則逐水通便之力大增,使水熱壅實之邪由二便分消。故《聖濟總錄》二氣湯以此二藥為方,專治水腫腹滿,二便不通等證。

配大黃瀉熱逐水散結。大黃氣味俱厚,長於瀉實熱不通。二藥配合,相須相使,既大增攻破散結之功,又倍添逐水瀉熱之效,為治水熱內壅,水飲結胸等證的常用對藥。

配芫花、大戟攻逐水飲。大戟善洩臟腑水濕,芫花善消痰癖水飲。三藥合用,其逐水飲、除積聚、消腫滿之功甚著,經隧、臟腑、胸脅等積水皆能攻逐,故《聖濟總錄》名此為「三聖散」。

配白芥子祛痰逐飲。白芥子辛溫走散,專入肺經,善治皮裡膜外及胸膈痰涎。二藥合用,則能祛逐停於胸膈,肋間之痰涎水飲,相得益彰。

配硃砂逐痰定癲。硃砂專入心經,質重可鎮怯,有鎮心神、治驚癇之功,二藥相合,善治風痰閉竅,癲癇驚狂,如《濟生方》遂心丹,以二藥為伍,共奏逐痰定癲之效。

配芒硝逐水破結。芒硝成寒,善能軟堅散結瀉熱,二藥伍用,能破固結,逐水飲,瀉實熱,對水熱互結,結胸腑實之證,尤為相宜。

【臨床體會】


關於治療腹水

對於腎功能正常的腹水病人,制甘遂能引起水瀉,尿量也同時增多,對於頑固的肝硬化腹水或腹腔腫瘤腹水,制甘遂9g水煎服,只有部分病人大小便增多而減少腹圍,部分病人不一定能使大便和尿量增多。生甘遂的作用強烈,0.5g吞服,病人即有劇烈的腹痛和水瀉,能取得一時之效。 對心源性腹水、腎源性腹水,一般不用甘遂治療,以免藥物對心、腎的毒性作用加重心腎功能衰竭。對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腹水辨證為脾腎兩虛證者,沒必要使用瀉藥。 對於常見的浮腫和腹水,現臨床大多使用西藥利尿藥,已經很少使用中藥峻瀉劑。只有在西藥出現耐藥失效時才會用中藥利尿。

關於治療腸梗阻

腹腔晚期腫瘤引起的腸梗阻,已經失去了手術的機會,用了大黃、芒硝,大便仍然不通,加甘遂為大陷胸湯,宜再加理氣和胃藥,如木香、厚樸、大腹皮、半夏等,以減輕胃腸道反應。 對於非腫瘤的腸梗阻,現臨床大多手術治療。手術後再以中藥調理。 急性胰腺炎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在大柴胡湯基礎上加甘遂以瀉下,控制炎症,並使胰液、膽汁、腸液、炎症滲出液等迅速排出體外,即保守治療是有可能獲得成功的。但必須在嚴密觀察之下進行,並隨時做好手術準備。

關於治療積液

胸膜轉移性癌症,有頑固的胸腔積液;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合併膝關節滑囊積液,病程時間長,曾經反覆穿刺,滑膜增厚,積液很難吸收。對這些用了蠲飲的中藥治療無效,才可以考慮使用峻瀉藥,如甘遂、商陸等,內服和外敷可同時進行。 在治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的復方白芥子泥外敷藥中,有少量制甘遂,用以增效。

甘遂的副作用


甘遂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根毒性較大。對皮膚和粘膜有刺激作用,食用過量出現腹痛、下瀉、嘔吐、脫水、嚴重時呼吸困難、循環衰竭而死亡。小鼠口服10—50g/kg生甘遂或炙甘遂的乙醇浸膏,半數動物有明顯腹瀉,生甘遂作用強,毒性也大,58只小鼠服藥後死亡11只。熱水提取物有劇瀉作用。

甘遂的毒理作用類似巴豆酸和斑蝥素,對腸黏膜有強烈刺激作用,引起炎症充血及蠕動增強,並有凝聚、溶解紅細胞及麻痺呼吸和血管運動中樞的作用。

甘遂中毒的潛伏期為0.5~2小時,中毒表現為: 腹痛、峻瀉、裡急後重,或出現霍亂樣米湯狀大便,嘔心、劇烈嘔吐, 脫水,頭痛、頭暈,心悸,血壓下降,呼吸困難,脈搏細弱,最後因呼吸麻痺而死亡。

傳統文獻

《本草綱目》:有毒。

毒理試驗

LD50 :本品醇浸物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0.346g/kg。甘遂萜酯A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30mg/kg。

病理損害:本品每天10mg/mg兔靜注連續一周後,檢查心、肝、腎有中毒性病理改變,並有很強的溶血作用。

本品有胚胎毒性,能引起死胎和流產,但對存活的胎仔無致畸作用,對母鼠再受孕也無影響。

臨床觀察

甘遂有毒,屬峻瀉劑。制甘遂常規劑量水煎服,即能引起劇烈腹痛腹瀉,甚至噁心嘔吐反應。生甘遂末少量吞服,其反應更為強烈。對腎病患者,有可能加重腎臟病變。

宜忌配伍

瓜蒂為之使,惡遠志,反甘草。(《本草經集注》)。

凡氣虛、陰傷、脾胃虛弱,久病形衰及孕婦等皆當忌用。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0.5-1克。外用:適量,研末調敷。內服宜用炮製品。

0.5~1.5g,炮製後多入丸散用,粉劑每次0.3~0.6g,最多0.9~1.5g,裝入膠囊內吞服,否則易發生噁心、嘔吐。也可用水煎(常用量1.5~3g),但效果一般不理想,有時用到4~12g也不一定有瀉下作用。現代實驗已證實甘遂的有效成分難溶於水,故前人不以甘遂入湯劑是有科學根據的。  

炮製方法

甘遂:揀去雜質,用水漂淨,撈出,曬乾。

醋甘遂:取淨甘遂,用醋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乾,(每甘遂100斤,用醋30-50斤)。

煮甘遂:取淨甘遂與豆腐同放銅鍋內,加水煮透,取出,除去豆腐,曬至八成干,切碎曬乾。(每甘遂100斤,用豆腐50斤)。

煨甘遂:取淨甘遂置鍋內,加入麥麩同炒至焦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每甘遂100斤,用麥麩30-40斤)。

土製:先將細土炒熱,加入甘遂用微火炒至膨脹發黃時,篩去黃土即得。

《雷公炮炙論》:採得(甘遂)後,去莖,於槐砧上細銼,用生甘草湯,小蕎苨自然汁二味,攪浸三日,其水如墨汁,更漉出,用東流水淘六、七次,令水清為度,漉出,於土器中熬令脆用之。

《本草匯言》:甘遂用甘草水浸三日,曬乾,再以面裹煨熟用。

甘遂半夏湯

【處方】甘遂3克 半夏9克(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芍葯15克 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治留飲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後雖自覺輕快,但心下仍然堅滿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以蜜100毫升和藥汁,煎取200毫升,頓服之。

甘遂半夏湯的運用思路

【方藥歌訣】  甘遂半夏湯芍草,加蜜煎煮效果好,主治下利續堅滿,藥用相反效果高。

【學用導讀】  運用甘遂半夏湯主治病證,因方中既用甘遂又用甘草,所以臨證應當權衡病變證機而謹慎用之。

【中醫辨證】  大腸飲結證:下利膠結不暢,雖利後反覺舒服,但心下仍堅滿,按之似有物,腸間瀝瀝有水聲,或便結不通,苔滑膩,脈沉滑或伏。

用方思路:正確使用甘遂半夏湯,以主治大腸飲結證為基礎方,以主治胸中水結證為臨床擴大應用。

病變證機:邪熱內結,濁飲內生,熱飲相搏,以此而演變為大腸飲結病理病證。

審證要點:根據利下膠結不爽,心下堅滿,按之似有物,舌質淡,苔滑,脈緊或弦為用方審證要點。

【西醫辨病】  腸結核,腸粘連,骨結核,肺結核,結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腹壁脂肪增多症,慢性腸炎等。

【衷中參西】  合理運用甘遂半夏湯指導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無論是治療消化疾病,還是治療泌尿疾病等,都必須符合甘遂半夏湯主治病變證機與審證要點,以此才能取得治療效果。臨證選用甘遂半夏湯治療西醫疾病還可用於:乳糜尿,慢性前列腺炎,腎積水,慢性腎炎等。

【中醫治法】  攻逐水飲,潔淨腸腑。

【方藥西用】  具有強心利尿、促進腸胃蠕動、抗菌、抗炎、抗病毒、抗結核、增強機體免疫能力等作用。

製作方法

【處方用藥】  甘遂大者,三枚(5g)  半夏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十二枚(8g)  芍葯五枚(15g)  甘草炙,如指大一枚(3g)

隨證加減用藥:若大便不暢者,加大黃、芒硝,以瀉下通便;若胃脘痞硬者,加桂枝、萊菔子,以通陽下氣;若腸鳴明顯者,加茯苓、澤瀉,以滲利水濕等。

【煎服方法】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藥汁煎服八合。頓服之。(現代研究甘遂主要成分難溶於水,故可煮余藥,沖服甘遂末。)

【方證研究】  水飲下注,膠結不解,則下利膠結不暢;水飲壅滯,濁氣不降,則利後心下堅滿不除,或心下堅滿按之似有物;水飲逆亂腸間,則腸間瀝瀝有水聲,或便結不通;苔滑膩,脈沉滑或伏均為大腸飲結之征。其治當攻逐水飲,潔淨腸腑。

方中甘遂降逆,攻逐飲邪,善行腸間經隧之飲邪。半夏醒脾燥濕,化飲降逆,宣暢氣機。芍葯補血益陰緩急。甘草益氣和中。蜜性甘緩,益氣和中,緩和甘遂與甘草之相反,並調和諸藥。

【使用禁忌】 脾胃虛弱證,慎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