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性平;味甘;歸脾、肺經。

功效健脾潤肺,止咳,調經。治脾虛勞倦、洩瀉,肺勞咳痰帶血,眩暈潮熱,盜汗自汗,月經不調,帶下。

土人參別名假人參、參仔葉、東洋參、紫人參,屬馬齒莧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根與人參相似而得名。歷史上采收其根作藥用,根為滋補強壯藥,補中益氣,潤肺生津。葉消腫解毒,治療瘡癤腫。近幾年,采收其粗壯的脆嫩莖葉當蔬菜食用,頗受消費者歡迎。土人參原產美州南部,在西非、拉美均有栽培,早已成為大眾蔬菜。在我國中部、南部和台灣地區的一些庭院中均有栽培或野生。

土人參本為觀賞植物,莖葉粗壯、脆嫩、青綠,內含高鉀、低鈉,每100 克鮮葉中含硒達6.2 微克,是不可多得的保健佳蔬。它既可做湯或炒食,也可與雞、魚、肉混合做湯菜食用。

食味近似木耳菜、脆嫩爽口,味道清香,具有補中益氣、潤肺、生津和通乳汁之功效,食後能增強體質,防治流感、疲勞、暈船等。其肉質根也可食,並具滋補強壯作用。

土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歸經:甘平。

《滇南本草》:「甘,寒。」

《福建民間草藥》:「苦,平。」

《南寧市藥物誌》:」甘,平,無毒。」

入脾、肺二經

功能主治

具清熱解毒功效,對氣虛乏力,脾虛洩瀉,肺燥咳嗽,神經衰弱等有一定療效。大補元氣,生津安神,強心。治氣血虛損,虛勞多汗,虛脫衰竭,血壓降低。

潤肺止咳,治肺癆、燥熱咳嗽。

健脾補虛,治脾虛勞倦、洩瀉。

清熱斂汗,治眩暈潮熱,盜汗自汗。

調經止帶,治婦女月經不調,白帶。

名家論述

《滇南本草》:補虛損癆疾,婦人服之補血。

《南寧市藥物誌》:潤肺止咳。治燥熱咳嗽及病後虛弱。

《四川中藥志》:補氣血,充乳汁,助消化,生津止渴。治咳痰帶血。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補中益氣,潤肺生津,涼血消腫。治病後體虛,勞傷咳嗽,遺尿,月經不調,癤腫。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滋補強壯。治頭暈,耳鳴,目眩,婦女帶下,肺結核咳嗽,潮熱盜汗。

土人參的選方


治乳汁稀少:鮮土人參葉,用油炒當菜食。

治癰療:鮮土人參葉,和紅糖搗爛敷患處。

治虛勞咳嗽:土洋參、隔山撬、通花根、冰糖。燉雞服。(《四川中藥志》)

治多尿症:土高麗參二至三兩,金櫻根二兩。共煎服,日二、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治盜汗、自汗:土高麗參二兩,豬肚一個。燉服。(《閩東本草》)

治勞倦乏力:土人參五錢至一兩,或加墨魚乾一隻。酒水燉服。(《福建中草藥》)

治脾虛洩瀉:土人參五錢至一兩,大棗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土人參的治病附方

治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鮮翻白草干全草或根一至二兩,濃煎,一日分二至三次服。(《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治瘧疾寒熱及無名腫毒:翻白草根五、七個,煎酒服之。(《綱目》)

治肺癰:鮮翻白草根一兩,老鼠刺根、杜瓜根各五錢。加水煎成半碗,飯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治咳嗽:翻白草根。煮豬肺食。(《湖南藥物誌》)

治痰喘:翻白草全草。煮冰糖服。(《湖南藥物誌》)

治吐血不止:翻白草。每用五、七科,嚼咀,水二鐘,煎一鐘,空心服。(《綱目》)

治崩中下血:湖雞腿根一兩,搗碎,酒二盞,煎一盞服。(《瀕湖集簡方》)

治大便下血:翻白草根-兩五錢,豬大腸不拘量。加水同燉,去渣,取湯及腸同服。(《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治創傷出血:新翻白草葉。揉碎敷傷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治血友病:鮮翻白草二至三兩。煎湯服,每天一劑。同時將鮮草搗爛,外敷出血處。(江蘇《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治脾胃虛弱白帶:翻白草配浮萍參、雞屎籐(雞矢籐)、隔山撬(隔山消)、糯米草根、土茯苓、苦蕎頭(金蕎麥)、仙鶴草。水煎服。(《成都中草藥》)

治腮腺炎:翻白草干根,用燒酒磨汁塗患處。(《江西民間草藥驗方》)

治療毒初起,不拘已或未成:韶白草十科,酒煎服。(《綱目》)

治臁瘡潰爛:翻白草(洗)。每用一握,煎湯盆盛,圍住熏洗效。(《保壽堂經驗方》)

治渾身疥癬:翻白草。每用一握,煎水洗之。(《綱目》)

土人參怎麼吃

土人參是一種優質、營養、保健、清潔無污染、食用安全的高檔綠色蔬菜。也是近年來新興起的一種葉菜類蔬菜。土人參嫩莖葉品質脆嫩、爽滑可口,可炒食或做湯。肉質根可涼拌,宜與肉類燉湯,藥膳兩用。

蠔油姜絲土人參


土人參250克,在沸水中煮沸3分鐘,過冷水,起油鍋加入姜絲、土人參炒半分鐘,再加入蠔油,調味即可。

姜絲蒜茸土人參

土人參嫩莖、嫩葉,在沸水中焯片刻,過冷水,起油鍋加入蒜茸、姜絲,再加入土人參炒,調味即可。

土人參排骨湯

排骨煮熟後,加入土人參,調味即可。

涼拌土人參根

肉質根去表質,撕成絲狀,依個人口味,加入少許醋、白砂糖、芝麻、鹽及辣椒絲等拌勻,調味即可。 5、土人參根燉排骨 肉質根、排骨,加入枸杞適量,加水燉熟,調味即可。

土人參的注意事項

服用人參,應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漸增加份量,日子久了自然見功效,切忌一開始便大量服用。一般普通生曬參園參每日3克為佳,西洋參每日也不要超過5克。

怎麼辨別土人參的好壞?

以支大、蘆長、皮細、色嫩黃、紋細密、飽滿、漿水足、無破傷者為好。

土人參是滋補的野菜


土人參其實大名櫨蘭

土人參的模樣一點都不土。它的葉子顏色濃綠油潤,略帶肉感,植株長大一點後,從底部長出一根根細長的花序梗,淡粉紫色的五瓣小花搖曳其間,很有小清新的風情。櫨蘭這一別名因此得來。

這種植物之所以叫土人參,是因為根部膨大,有分叉,狀似人參,與此相關的別名還有假人參、參草、土高麗參和紫人參等。

又叫申時花和煮飯花

它的別名真多,又比如申時花和煮飯花,因為它的花大約下午三點左右開放,申時指下午三點到五點這一時段,根據觀察,夏日晴天傍晚六點鐘時,花瓣還處於綻放狀態,如此看來,煮飯花或許更貼切一些。

易栽培,有野菜品性

也許大家會驚呼:這不就是我們家花盆裡那株不知名的植物嘛!

土人參是馬齒莧科土人參屬植物,和馬齒莧同科不同屬,栽培容易、有野菜品性,較耐乾旱和幾乎無病蟲害、易於管理等是它們的共同點。在植物園的某些地方,曾見過路旁扎根石頭縫裡的土人參,無人照管也長得很好。

用種子繁殖土人參很方便,出芽溫度需在15度左右或以上,也可扦插繁殖。今年我種的土人參旁邊有一個空盆,土人參的蒴果成熟之後裂開,細小的黑種子有一部分飛濺到這片土地,結果不勞而獲長出一大盆野菜。土人參性喜溫暖,這個季節想試種的話,無論播種還是扦插,都來得及。若為種菜而非賞花計,長出的花穗可盡早摘除,以免浪費營養。

吃法和馬齒莧相同

土人參的葉子可湯可炒可涼拌,口感嫩滑,沒有馬齒莧的酸味。總的說來優點很多,一定要找個缺點的話,就是沒什麼味道。按照「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的烹飪原則,將葉子焯水後涼拌,通過不同調料的選擇搭配,可以讓它吃起來味道更豐富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