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的功效與作用


性寒;味苦;歸肺經。

功效清肺降氣,化痰止咳。用於肺熱喘咳、痰中帶血,咯血,失音,痔瘺腫痛。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

禁忌虛寒咳喘及脾弱便洩者慎服。

馬兜鈴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或馬兜鈴的乾燥成熟果實。因其形如馬頸下的響鈴而得名。有「南馬兜鈴」「北馬兜鈴」之分。性微寒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用於肺熱咳喘、痰中帶血、腸熱痔血、痔瘡腫痛。

別名:水馬香果、蛇參果、三角草、秋木香罐。

馬兜鈴的功效


馬兜鈴苦,微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的功效。用於肺熱喘咳,痰中帶血,腸熱痔血,痔瘡腫痛。

功能主治

清肺降氣,化痰止咳。用於肺熱喘咳、痰中帶血,咯血,失音,痔瘺腫痛。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

用於肺熱咳喘,可配桑白皮、貝母。亦用於肺陰虛有熱之咳喘,可配阿膠。

1《藥性論》:"主肺氣上急,坐息不得,咳逆連連不可。"

2《日華子本草》:"治痔瘺瘡,以藥於瓶中,燒熏病處。"

3《開寶本草》:"主肺熱咳嗽,痰結喘促,血痔瘺瘡。"

4《珍珠囊》:"利小便。主肺熱,安肺氣,補肺。"

5《本草求原》:"治肺中濕熱,聲音不清,痰喘咳嗽。小兒麻疹內陷,喘滿聲暗,宜加用之。"

6《現代實用中藥》:"治咯血。"

清肺降氣

《本草經疏》曰:「馬兜鈴,入肺除熱,麗使肺氣下降。咳嗽者,氣升之病也,氣降熱降,嗽自平矣。痰結喘促,亦肺熱病也,宜並主之。甄權用以治肺氣上急,坐息不得,咳逆連連不止,潔古用以清肺氣,補肺,去肺中溫熱者,皆除熱降氣散結之力也。」

涼血止血

馬兜鈴味苦性寒,苦降瀉熱,寒能清熱涼血,熱去血自歸經。可用於咯血,痔瘡出血。

利水消腫

肺為水之上源。又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如肺為風邪所襲,氣失宣暢,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以致風遏水阻,風水相搏,流溢於肌膚,發為水腫。治用馬兜鈴辛散宣肺,利尿消腫。如《珍珠囊》:「馬兜鈴,利小便。」《千金方》載「治久水腹如大鼓者,水煮馬兜鈴服之。」

馬兜鈴的作用


止咳作用

從小鼠食道給磷酸可待因60mg/kg、馬兜鈴50%乙醇浸液濃縮液10g/kg(2g/ml)及同體積水,連續給藥3日,於末次給藥1小時恆壓(0.5kg/cm)噴霧濃氨水(25-28%)刺激一定時間後,觀察1分鐘內出現3次典型咳嗽為陽性反應。說明馬兜鈴對電刺激貓喉上神經引咳的自身比較具有明顯鎮咳作用。

平喘作用

離體豚鼠支氣管肺灌流試驗證明1%浸劑可使其舒張,並能對抗毛果芸香鹼、乙酰膽鹼及組胺所致的支氣管痙攣,但不能對抗氯化鋇引起的痙攣。馬兜鈴去乙醇浸液0.5ml(2g/ml)能顯著抑制0.5ml組胺(10g/ml)致痙的豚鼠離休氣管平滑肌,表明具有一定的平喘作用。

祛痰作用

用測定麻醉兔呼吸道粘液分泌的方法證明口服馬兜鈴煎劑(1g/kg)有微弱的祛痰作用,效果不如紫苑及天南星。對正常大鼠血壓的影響:大鼠用烏拉坦腹腔注射輕度麻醉後,仿Kersten法測鼠腳血壓,從食道給馬兜鈴10g/kgx2日,於給藥後1.5小時,測各鼠血壓,結果馬兜鈴對正常大鼠血壓無明顯的降壓作用。

抗炎作用

對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影響:馬兜鈴10g/kg對20ul/只皮內注射組胺(50ug/ml)的所致小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高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對大鼠炎性滲出和增生的影響:馬兜鈴不能抑制由巴豆所致的炎性滲出和增生。對大鼠棉球肉芽腫增生的影響:馬兜鈴對大鼠棉球肉芽腫組織增生無明顯抑製作用。

抗菌作用

體外試驗馬兜鈴水浸劑(1:4)對常見皮膚真菌有一定的抑製作用。鮮北馬兜鈴果實及葉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製作用,果實的作用比葉強,除去鞣質後仍然有效,加熱後抗菌作用減低或喪失,對綠膿桿菌無作用。

降壓作用

馬兜鈴具有溫和而持久的降壓作用,適用於較早期的高血壓病制劑及用法各地不盡相同,療效亦略有差異。

馬兜鈴的治病驗方


治傷寒後肺氣喘促:馬兜鈴一分,木通(銼)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紫蘇莖葉一分。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燈芯十五莖,棗三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日二。(《聖濟總錄》馬兜鈴湯)

治肺臟虛實不調,痰滯咳嗽,面目浮腫,頰赤虛煩:馬兜鈴、麻黃(去節)、五味子(炒)、甘草(炙)各一兩。上搗篩,每服三錢,水盞,入砂糖少許,同煎至六分,食後臨臥去滓溫服。(《普濟方》馬兜鈴湯)

治肺熱咳嗽,氣急喘促:馬兜鈴七枚,桑根白皮(銼)三兩,甘草(炙)二兩,升麻一兩,燈芯一小束。上五味(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溫服,一日三次。(《聖濟總錄》)

治久嗽不愈:用馬兜鈴五錢,蔞仁霜二錢,北五味一錢。俱炒共為末,每服一錢,早晚食後白湯調送。(《本草匯言》)

治血痔諸瘺瘡:用馬兜鈴一兩,甘草五錢,懷生地,於白朮各二兩。作五劑,水煎服。(《本草匯言》)

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水煮馬兜鈴服之。(《千金要方》)

治肺氣熱閉,下為癃閉或為淋澀:用馬兜鈴、懷生地各三錢,生甘草一錢,茯苓、木通、燈芯草各一錢五分。水煎服。(《本草匯言》)

治心痛:大馬兜鈴一個,燈上燒存性,為末,溫酒服。(《摘玄方》)

治瘰疬久不消:用馬兜鈴三錢,當歸、生地各二錢,牡丹皮一錢。日飲一劑,漸消。(《本草匯言》)

治鼻淵:馬兜鈴五錢,麻黃三錢,五味子一錢,甘草一錢,水二鐘,煎一鐘。加黑砂糖少許。臥時溫服即愈。(《外科大成》馬兜鈴散)

治肺氣喘嗽:馬兜鈴二兩(只用裡面子,去卻殼,酥半兩,入碗內拌和勻,慢火炒干),甘草一兩(炙)。二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六分,溫呷,或以藥末含咽津亦得。(《簡要濟眾方》)

治小兒肺虛,氣粗喘促:阿膠一兩五錢(麩炒),鼠粘子(炒香)、甘草(炙)各二錢五分,馬兜鈴五錢(焙),杏仁七個(去皮、尖),糯米一兩(炒)。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後溫服。(《小兒藥證直訣》阿膠散)

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水煮馬兜鈴服之。(《千金方》)

治心痛:大馬兜鈴一個,燈上燒存性,為末,溫酒服。(《摘元方》) 

胃痛:馬兜鈴10克,元胡、海螵蛸各13克。將上藥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次6克,每日3次。

口腔潰瘍:馬兜鈴適量鍛炭,研末。加冰片少許,混勻,醋調敷患處,每日兩次。

刀傷出血:馬兜鈴適量,研極細末,外撒創口。

降血壓:馬兜鈴、菊花、夏枯草、鉤籐各10克,石決明30克。水煎,每日一劑。

痔瘡:馬兜鈴15克,榆20克,槐角、甘草各12克,水煎,熏洗患處,每次15~30分鐘,分早晚各一次。

馬兜鈴的副作用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種子毒性較大。《唐本草》記載:「其根不可多服,吐痢不止」。中毒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便血、尿血及蛋白尿、呼吸抑制、血壓下降等。水煎果實30g,服後10分鐘左右出現噁心、頭暈、氣短,繼則嘔吐逐漸加重,甚者吐血,並有脫水、酸中毒[6,A-12,17]。家畜中毒引起消化器官及腎臟炎症,多尿、血尿、下痢、食慾及反芻消失、知覺鈍麻、嗜睡、瞳孔散大、後軀麻痺、呼吸困難。

美國國家毒理學項目NTP發佈了第12版致癌物報告新增馬兜鈴酸為已知人類致癌物,主要導致泌尿道上皮細胞癌、膀胱癌。因此,盡量不要使用含馬兜鈴的內服藥。

馬兜鈴與腎病變1990年至1992年間,比利時上百名婦女長期服用含有中藥廣防己(Aristolochia fanchi)的減肥藥後,發生間質性腎炎、腎衰竭等個案。引發各國對馬兜鈴腎病變的重視。隨後幾年包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和德國均相繼禁售,中華民國衛生署於2003年也宣告禁用馬兜鈴、青木香、天仙籐、廣防己和關木通等五種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同樣含有馬兜鈴酸的藥材「細辛」則是加強管制、可以避免馬兜鈴酸殘留。

馬兜鈴科中藥雖然具有抗發炎、消腫和利尿止痛的功效,但是近來發現長期服用含馬兜鈴酸者可能造成慢性腎衰竭以及腎小管病變,短期大量使用也可造成急性腎衰竭。

馬兜鈴的宜忌配伍


(一)馬兜鈴和合宜忌

虛寒咳喘及脾虛便洩者慎服。

(二)馬兜鈴的配伍應用

配杏仁,降氣止咳。杏仁降逆平喘止咳,潤腸通便;馬兜鈴清肺熱,降氣而止咳,且瀉大腸熱邪,二藥相伍,宣清並施,有降氣止咳,清熱平嗽之效。用治肺熱喘咳,大便秘結,痔瘡腫痛,均有效驗。

配阿膠,馬兜鈴味苦兼辛,性質寒涼,主入肺、大腸二經。具有清肺降氣之功。因肺與大腸相表裡,清腸熱、腑熱亦清,故馬兜鈴亦能清腸熱。凡肺熱,燥熱咳嗽痰喘。大腸實熱,血痔瘺瘡皆可用之。阿膠甘平質粘,入肝補血,入腎滋陰,長於補肝血,滋腎陰,潤肺燥,還具滋陰降火止血之效。二藥伍用,一清一潤,補清並施,既能滋陰潤燥,又可清熱止咳。主治肺腎陰虛之咳喘,吐血。

配地榆,清熱止血,消痔去痛,地榆苦酸微寒,入肝、大腸二經。具有收斂解毒,涼血止血之功。長於治下焦血熱、便血、血痢、痔瘡下血等。馬兜鈴具有清肺降氣,清腸消痔之效。二藥伍用,相使相助,功效益彰,清熱止血,消痔去痛之作用增強。

配車前子,車前子甘淡滲利,氣寒清熱.性專降洩滑利,具有導濕熱下行從小便出的特點。下入小腸,能泌清濁,通熱閉。上入肺經,能清肺熱,化痰濁。入腎經能強腎益腎。馬兜鈴以清肺降氣為其主要特點,但在清肅之中,又具開洩之性,兼有利水消腫之效。二藥伍用,相使相助,共奏清熱利尿,導熱下行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