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菔子的功效與作用


性平;味辛甘;歸肺、胃經。

功效下氣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積氣滯,胸悶腹脹,下痢後重。

禁忌氣虛者慎服。

為十字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萊菔的成熟種子。我國各地均產。夏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乾,搓出種子,除去雜質,再曬乾。生用或炒用,用時搗碎。

萊菔子始載於《唐本草》,俗名蘿蔔。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圃人種萊菔,六月下種,秋采苗,冬掘根,春末抽高苔,開小花,紫碧色;夏初結角,其子大如大麻子,圓長不等,黃赤色,五月亦可再種,其葉有大者如蕪菁,細者如花芥,皆有細柔毛,其根有紅白二色,其狀有長圓二類"。所述即為此種。


萊菔子是什麼

【別名】蘿蔔子(《日華子本草》)。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成熟種子。夏、秋間種子成熟時割取全株,曬乾,搓出種子,除去雜質,曬乾。

【生境分佈】全國各地皆產;主產於河北、河南、浙江、黑龍江等地。

【性狀】乾燥種子呈橢圓形或近卵圓形而稍扁,長約3毫米,寬2.5毫米。表面紅棕色,一側有數條縱溝,一端有種臍,呈褐色圓點狀突起。用放大鏡觀察,全體均有緻密的網紋。質硬,破開後可見黃白色或黃色的種仁;有油性。無臭,味甘,微辛。以粒大、飽滿、油性大者為佳。

【化學成份】種子含脂肪油、揮發油。揮發油內有甲硫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亞油酸、亞麻酸以及芥子酸甘油酯等。尚含有抗菌物質稱萊菔素。

【加工炮製】

淨制,簸去雜質,漂淨泥土,撈出,曬乾,用時搗碎。

炒制,取淨萊菔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鼓起,並有香氣為度,取出,放涼。

萊菔子的功效與作用

(一)功效主治

下氣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積氣滯,胸悶腹脹,下痢後重。

《日華子本草》:"水研服,吐風痰:醋研消腫毒。"

《日用本草》:"治黃疸及皮膚目黃如金色,小水熱赤。"

《滇南本草》:"下氣寬中,消膨脹,降痰,定吼喘,攻腸胃積滯,治痞塊、單腹疼。"

《綱目》:"下氣定喘,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下痢後重,發瘡疹。"

《醫林纂要》:"生用,吐風痰,寬胸膈,托瘡疹;熱用,下氣消痰,攻堅積,療後重。"

《本草再新》:"化痰除風,散邪發汗。"

《隨息居飲食譜》:"治痰嗽,齁喘,氣鼓,頭風,溺閉,及誤服補劑。"

消食化積。胃為水穀之海,「倉廩之官」。主受納,腐熟水谷。胃以通降為順,通降是指降濁,降濁是受納的前提條件。所以,胃失通降,不僅可影響食慾,而且因濁氣在上面發生口臭,脘腹脹悶或疼痛,以使大便秘結等症。如《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說:「濁氣在上,則生臏脹。」若胃氣不僅失於通降,進而形成胃氣上逆,則可出現暖氣酸腐,噁心、嘔吐、呃逆等症。

降氣定喘,用於氣逆喘作。肺為氣之主。《素問· 五臟生成篇》曰:「諸氣者,皆屬於肺。」肺司呼吸,為氣機出入升降之樞,賴其宣肅功能使氣道通暢,呼吸調勻。肺又外合皮毛,內為五臟華蓋,朝百脈而通它髒。肺為嬌髒,不耐邪侵,若外邪侵襲,或它髒病氣上犯,皆可使肺失宣降,肺氣脹滿,壅阻氣道,氣逆而上,發為喘證。證見:氣粗聲高,張口抬肩,搖身擷肚,甚者不能平臥,喘證又為分實喘和虛喘兩類。有邪者為實,因邪壅於肺,宣降失司所致;無邪者屬虛,因肺不主氣,腎不納氣所致。治實喘以祛邪利氣為主;治虛喘,以培補攝納為要。萊菔子長於利氣,其味甘可補,其性平,利氣而不破氣,故實喘,虛喘皆可用之。《本草綱目》曰:「萊菔子之功,長於利氣……下氣定喘。」古醫方中,亦多用萊菔子配伍它藥,治上氣喘作之證。療效甚佳。

消痰止嗽,用於風痰喘嗽之證。風寒襲肺,肺失宣降;脾不健運,聚濕成痰,而致痰濁壅阻氣道,隨逆氣而上,可見痰聲漉漉,喘而胸悶,咳逆息湧,痰多粘膩色白,並兼有嘔心,食少,口粘不渴,苔厚膩,脈滑等。治宜化痰降氣。萊菔子正宗其旨。其性利氣化痰,消食去痰。濕痰去,氣喘平,諸症自愈。《日華子本草》曰:「萊菔子治痰,有推牆倒壁之功。」《本草綱目》曰:「萊菔子…… 生能升,熟能降,升者吐風痰,散風寒,降則定痰喘咳嗽 ……。」


應用

食積氣滯證。本品味辛行散,消食化積之中,尤善行氣消脹。常與山楂、神曲、陳皮同用,治食積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或疼痛,噯氣吞酸,如保和丸(《丹溪心法》);若再配白朮,可攻補兼施,治療食積氣滯兼脾虛者,如大安丸(《丹溪心法》)。

咳喘痰多,胸悶食少。本品既能消食化積,又能降氣化痰,止咳平喘。尤宜治咳喘痰壅,胸悶兼食積者,如《食醫心鏡》單用本品為未服;或與白芥子、蘇子等同用,如三子養親湯(《韓氏醫通》)。

祛黃褐斑。

黃褐斑,中醫稱為「黧黑斑」 、「肝斑」等。此病多因憂思抑鬱引起肝脾不和,進而導致血少不華、氣滯痰阻、污濁之氣上熏於面所致。萊菔子氣味甘辛,有調和脾胃、升降氣機、消食化積之作用,通過「祛痰癖、化積滯、散淤血」而達到祛斑效果。藥理研究表明:萊菔子所含的黃酮類物質是一種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劑,能消除面部色素沉著,還能使面部皮膚滋潤、柔嫩。

方法:萊菔子用文火炒,炒至略焦且聞有香氣時取出,稍冷時去皮取仁,碾碎。飯前衝服,每日2—3次,每次6—9克,1個月為1個療程,可連服2—3個療程。據臨床報道,83位患者曾試用此法,治癒28人(色素沉著全部消退),顯效42人(色素沉著消退50%以上),好轉13人(色素沉著消退50%以下),總有效率達100%。

治老年習慣性便秘。

老年習慣性便秘一般用潤湯通便類藥物治療,但不宜長期使用。人到老年,精血漸衰,臟腑功能減弱,津液虧乏,導致大腸失濡,傳化無力而發便秘,屬「津枯便秘」之列。近年臨床採用單味炒菔子30克煎服,每日1劑,治療老年習慣性便秘獲得滿意效果。

據《本草綱目》記載:炒萊菔子有「下氣定喘,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等功用。另外,炒萊菔子含有豐富的油脂,油脂本身就有養陰益氣,潤腸通便之功能,所以治療老年習慣性便秘會有良效。

(二)萊菔子的作用

萊菔子擅長消食化積、除脹行滯,尤以消面積食滯為特長。凡食積氣滯而見噯腐吞酸,甚至腹脹疼痛者尤為適宜。常配伍山楂、神曲、半夏、陳皮等同用。小兒便秘,用炒萊菔子研極細末,每次取5—9克,加白糖適量沖泡後飲用,較小的嬰幼兒可減量拌奶粉或稀飯食用,發揮潤下通便的作用,易為小兒接受。

萊菔子味辛能行能散,降氣化痰,對肺氣不降之咳喘尤為適宜,常與白芥子、紫蘇子等配伍。

萊菔子可消除「誤服補劑」所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中醫認為,人參不能和萊菔子一起服用。人參補氣易壅滯,萊菔子順氣易化氣,所以藥力容易抵消或發生不良反應。

現代研究發現,萊菔子有降壓及抗炎作用,對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及多種致病性皮膚真菌均有抑做法用。還可用於治療骨質增生、濕疹、小兒疳積、子宮功能性出血等病。


抗菌作用。

萊菔子含抗菌物質,其有效成分為萊菔素,在1毫克/毫升濃度對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即有顯著抑製作用,具可影響各種植物種子發芽。後又從萊菔子中分離出一種油,稱為「Sulforaphen」,l%濃度可對抗鏈球菌,化膿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等生長。有人認為此兩者可能是同一物質。

抗真菌作用。

萊菔子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同心性毛癬菌等六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

對胃腸運動的作用。

實驗表明:萊菔子生品,和經炒、炙的炮製品能使離體兔腸的收縮幅度增高,但對離體兔腸的緊張性無明顯影響;三種製品均能對抗腎上腺素對腸管的抑製作用.萊菔子生品能使豚鼠胃肌條緊張性降低,炒萊菔子和炙萊菔子則使其緊張性先升高後降低.三種製品均能使胃肌條的收縮幅度增高;使胃幽門部環行肌緊張性和收縮幅度增高.炒萊菔子對小鼠小腸有明顯的推進作用;三種制劑對小鼠胃排空均有抑製作用。

降壓作用。

萊菔子水-醇提取液給貓和犬靜脈注射,有非常明顯的降壓作用;浸膏給兔灌胃和腎型高血壓大鼠灌胃,亦有顯著的降壓作用.有報告認為,萊菔子的降壓作用與交感神經無關,大量阿托品或切斷兩側迷走神經不能阻斷萊菔子的降壓作用,其降壓機制與M-膽鹼反應關係不大;普魯卡因可減弱萊菔子的降壓幅度,提示血管內感受器可能與萊菔子的藥理作用有關.實驗證明:萊菔子對腸管平滑肌有鬆弛作用, 並增加狗肢體血流量,說明其有擴張血管作用;椎動脈給藥對兔、貓有降壓作用.因此可以認為該藥除對血管的直接擴張作用而引起降壓外,並能部分地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發揮其降壓作用.亦有實驗表明: 萊菔子注射液對兔急性缺氧性肺動脈高壓和體動脈壓有明顯降低作用;增大萊菔子劑量,可使其降肺、體動脈壓強度加大,與酚妥拉明相比,萊菔子能明顯延長降壓時間。

鑒別應用。

萊菔子和白芥子,兩者均善於消痰以冶痰喘咳嗽。然前者性質和緩,專走臟腑,重在調肺,胃、大腸之氣機,以除脹滿,消食積,寒痰熱痰均可用之;後者辛溫燥烈,主走經絡,利氣機豁痰結,善長治皮裡膜外之痰,且只宜寒痰喘咳,熱痰當忌之。

其它作用。

變種Raphanus sativum L.var major 的提取物,長期飼喂大鼠,能干擾甲狀腺素的合成[注射 I131後,甲狀腺中碘酪胺(Iodotyvamine)的含量低於對照組]。

(三)萊菔子的性味歸經


【性味】 辛甘,平。

1《滇南本草》:"性溫,味辛。"

2《綱目》:"辛甘,平,無毒。"

3《玉楸藥解》:"辛,熱。"

4《醫學衷中參西錄》:"生用味微辛,性子;炒用性溫。"

【歸經】 入肺、胃經。

1《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經。"

2《藥品化義》:"入脾、胃二經。"

3《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萊菔子配伍應用

配白芥子。白芥子辛溫,入肺散寒,利氣豁痰,溫通經絡,散結消腫。主治寒痰壅滯之胸脅痛,咳嗽氣逆痰多及痰核,陰疽,關節酸痛等症;萊菔子甘平,消導食積,祛痰降氣。治痰食互滯之症。兩藥合用,,溫肺豁痰,化積消痰,降氣平喘,治老人氣實,肺寒痰食互滯之症。

配蘇子。蘇子下氣開郁之力優於萊菔子,偏利胸膈。萊菔子消痰破積之力優於蘇子,偏消腹脹。二藥合用,消降兼施,有降氣平喘消食之效,治胸腹脹悶,痰喘食積,舌苔厚膩滿佈者。

配半夏。半夏性味辛苦溫,為脾胃二經主藥,辛開苦降為其長,功能燥濕化痰,和胃消痞,降逆上嘔;萊菔子性味辛開平,亦入脾胃經,降氣除脹為其功,二藥合用,消食化痰,降氣消痞,寬腹利腸,治食積脹滿效佳。

方劑制劑

清金丸(《醫學集成》):蘿h子淘淨、蒸熟,曬研,薑汁浸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嚥下,日三服。主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發者。

三子養親湯(《韓氏醫通》):紫蘇子、白芥子、蘿蔔子。上三味各洗淨,微炒,擊碎,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隨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過。主治:高年咳嗽,氣逆痰痞。

治積年上氣咳嗽,多痰喘促,唾膿血方:萊菔子一合,研,煎湯,食上服之。(《食醫心鏡》)

保和丸(《丹溪心法》):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蘿蔔子。主治:一切食積。

治氣脹氣臌方(《朱氏集驗醫方》):萊菔子,研,以水濾汁,浸縮砂一兩,一夜,炒於,又浸又炒,凡七次,為末。每米飲服一錢。


萊菔子附方

治積年上氣咳嗽,多痰喘促,唾膿血:萊菔子一合,研,煎湯,食上服之。(《食醫心鏡》)

治百日咳:白蘿蔔種子,焙燥,研細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許,一日數回。(《江西中醫藥》(12):1963)

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發者:蘿蔔子淘淨,蒸熟,曬研,薑汁浸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嚥下,日三服。(傅滋《醫學集成》清金丸)

治高年咳嗽,氣逆痰痞:紫蘇子、白芥子、蘿蔔子。上三味各洗淨,微炒,擊碎,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隨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過。(《韓氏醫通》三子養親湯)

治一切食積:山查六兩,神曲二兩,半夏,茯苓各三兩,陳皮、連翹、蘿蔔子各一兩。上為末,炊餅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遠,白湯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治氣脹氣臌:萊菔子,研,以水濾汁,浸縮砂一兩,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為末。每米飲服一錢。(《朱氏集驗醫方》)

治痢疾有積,後重不通:萊菔子五錢,白芍葯三錢,大黃一錢,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脈正宗》)

治風秘氣秘:蘿蔔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莢末二錢服。(《壽域神方》)

治中風口噤:蘿蔔子、牙皂莢各二錢。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

治風頭痛及偏頭痛:萊菔子半兩,生薑汁半合。上相和研極細,絞取汁,入麝香少許,滴鼻中搐入,偏頭痛隨左右用之。(《普濟方》)

治小兒盤腸氣痛:蘿蔔子炒黃,研末。乳香湯服半錢。(《仁齋直指訪》)

治牙疼:蘿蔔子二七粒,去赤皮,細研。以人乳和,左邊牙痛,即於右鼻中點少許,如右邊牙疼,即於左鼻中點之。(《聖惠方》)

治跌打損傷,瘀血脹痛:萊菔子二兩,生研爛,熱酒調敷。(《方脈正宗》)

治脾氣虛,心腹脹滿,胸膈不利,少思飲食:蘿蔔子五兩(炒令熟,搗細羅取末一兩,餘者有油,別爛研如膏),沉香一分,白朮一分,草豆蔻一分(去皮)。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前蘿蔔子末,及別入白 砂糖一錢半,同研令勻。每服一錢,細嚼後以米飲下。其蘿蔔子膏別入草豆蔻末一分,白砂糖三分,拌令勻,每取半棗大,亦細嚼,米飲下,並不計時候服。(《聖 惠方》)

治小兒傷食腹脹:蘿蔔子(炒)、蓬莪術各一兩,胡椒半兩。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黃米大,不拘時候,蘿蔔湯下,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百一選方》褐圓子)


治小兒腹脹:蘿蔔子(炒)、紫蘇梗、干葛(葛根)、陳皮各等分,入甘草少許,煎服。食少加白朮。(《萬氏家抄方》)

治小兒腹脹如鼓,氣急滿悶:蘿蔔子半兩(用巴豆肉一分,拍破,同炒黑色,去巴豆不用,止用蘿蔔子),木香一分。上為細末,用蒸餅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橘皮湯下,食後,日三服。(《葉氏錄驗方》賺氣丸)

治習慣性便秘:萊菔子、當歸各20g,加6倍量水,煎熬2h,共煮兩次,取濾汁加蜂蜜200g,煮沸,每日服200ml。

治痰嗽:苦杏仁(去皮、尖)、蘿蔔子各半兩。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治咳嗽痰喘:萊菔子9g,白果9g,熟地黃18g,陳皮6g,苦杏仁9g。水煎服。(《中藥臨床應用》萊菔白果湯)

(21)治消渴後變成水氣,令作小便出:蘿蔔子三兩(炒令黃),紫蘇子二兩(微炒)。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桑根白皮湯調下二錢,日三四服。(《聖惠方》)

(22)治干腳氣、心腹妨悶,腳膝疼痛:蘿蔔子一兩〔微炒),羌活一兩。上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聖惠方》)

(23)點翳:蘿蔔子一粒,研細去殼,以燈草(燈心草)蘸唾津調點翳上。(《瘍醫大全》)

(24)治小兒口瘡:萊菔子、白芥子、地膚子各10g。共研細末,將食醋煮沸,待溫,和藥末調成膏狀,塗紗布上,貼患兒兩足湧泉穴,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

萊菔子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4.5—9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不良反應:

萊菔子毒性較小。但萊菔素靜注100mg,可引起小鼠死亡。前人認為人參不宜與萊菔子同用,恐其消減人參補虛之功,但服人參而引起脘腹脹滿時,服萊菔子則能使之緩解。實驗研究表明,人參與萊菔子同服,對人參提高小鼠抗疲勞、耐缺氧及抗應激等功效亦未見影響

【和合宣忌】

氣虛者慎服。

「虛弱者服之,氣喘難布息。」(《本草從新》)

使用禁忌

萊菔子服用安全,臨床未見中毒的案例報道。

萊菔子可降氣行滯消食,能耗氣傷正。凡正氣虛損、氣虛下陷、大便溏洩者不宜服用。

萊菔子祛痰作用較好,但只宜用於痰濕盛或寒痰內停者,不可用於感冒痰多咳嗽、肺炎痰多色黃等有明顯感染症狀者。用於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屬脾虛痰濕型或肺寒痰喘型效果較好。

萊菔子的做法大全


萊菔子粥

原料:萊菔子10克,粳米10克。

做法:先將粳米洗淨,用水浸泡1小時。再將萊菔子放入鍋中炒熟。鍋中加入適量水,放入粳米與萊菔子共煮粥。

藥膳功效:本粥健胃消食,化痰下氣,適用於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支氣管哮喘者服用。

萊菔子粳米粥

材料:炒萊菔子10g,粳米50g。

做法:萊菔子水洗過濾、加水煮20分鐘,取汁100ml,加入粳米,再加水350ml,煮為稀粥,每日二次,溫熱服食。

養生功效:下氣化痰,健脾消食,適用於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支氣管哮喘,咳嗽痰多兼消化不良者服食。脾虛便溏者不宜。

萊菔子湯:萊菔子10克,將其放入砂鍋中,水煎30分鐘,取汁,一日分2次溫服。主治飲食過量、多痰氣喘等症。

萊菔飲:萊菔子15克,白芍葯9克,大黃3克,木香1.5克,將諸藥放入砂鍋中,加水煎煮30分鐘,取汁,每日1劑,分2次溫服。主治食積。

萊菔子皂莢飲:萊菔子、芽皂莢各20克,水煎30分鐘,取汁即可。主治中風口噤。

萊菔炒豆芽:萊菔子10克,豆芽菜250克,蔥花、薑末各S 克,醬油、料酒各6毫升,食鹽、味精各2克,炒制。佐餐食用。

萊菔燉豬肚:萊菔子15克、豬肚200克,蔥段、薑片各6克,食鹽、味精各2克,醬油、料酒各6毫升,花椒、大料、桂皮各3 克,燉至豬肚熟爛即可。佐餐食用。

萊菔橄欖茶:萊菔子10克,鮮橄欖10克,將兩味放入杯中,以適量沸水沖泡,加蓋悶20分鐘左右即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