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的功效與作用


性溫;味苦;歸肺經。

功效溫肺,下氣,消痰,止咳。治風寒咳嗽氣喘,虛勞咳吐膿血,喉痺,小便不利。

禁忌有實熱者忌服。

紫菀又名青菀,是一種常見菊科植物,為菊科植物紫菀的乾燥根及根莖,產於中國、日本、俄羅斯,國內主產於河北、內蒙和東北三省,通常生長於潮濕的河邊地帶,是一味著名中藥材。

紫菀為中醫常用的止咳藥,根及根莖曬乾後切片生用或蜜炙用。性味辛甘苦溫,歸肺經。潤肺下氣,消痰止咳。用於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勞嗽咳血。也用於止嗽散等方劑中。《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本草綱目》列入草部隰草類。李時珍曰:「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


紫菀是什麼

【別名】

青菀(《吳普本草》),紫蒨(《別錄》),返魂草根、夜牽牛(《斗門方》),紫菀茸(《本草述》)。

【來源】

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莖。春、秋均可採挖,除去莖葉及泥土,曬乾,或將鬚根編成小辮曬乾,商品稱為"辮紫菀"。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莖短,簇生多數細根,外皮灰褐色。莖直立,上部分枝,表面有溝槽。根生葉叢生,開花時脫落;葉片篦狀長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20—40厘米,寬6—12厘米,先端鈍,基部漸狹,延成長翼狀的葉柄,邊緣具銳齒,兩面疏生小剛毛;莖生葉互生,幾無柄,葉片狹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8—35厘米,寬5—10厘米,先端銳尖,常帶小尖頭,中部以下漸狹縮成一狹長基部。頭狀花序多數,傘房狀排列,直徑2.5—3.5厘米,有長梗,梗上密被剛毛;總苞半球形,苞片3列,長圓狀披針形,綠色微帶紫;舌狀花帶藍紫色,單性,花冠長15—18毫米,先端3淺裂,基部呈管狀,花柱1枚,柱頭2叉;管狀花黃色,長約6毫米,先端5齒裂,雄蕊5,花藥細長,聚合,包圍花柱;子房下位,柱頭2叉,瘦果扁平,一側彎曲,長3毫米,被短毛;冠毛白色或淡褐色,較瘦果長3—4倍。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於山地或河邊草地。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等地。河北、安徽等地有栽培。主產河北、安徽等地。

【性狀】

乾燥的根莖呈圓形的疙瘩頭狀,長約2—6厘米,逕約1.5—3厘米,頂端有莖基及葉柄的殘痕,底部常有一條未除淨的母根,直徑約3毫米,淡灰黃色,纖維性,質稍硬;疙瘩頭下簇生許多鬚根,根長約5—14厘米,多編成辮狀;表面紫紅色或灰紅色,有縱皺紋。質柔韌,不易折斷,斷面灰白色有紫邊。微有香氣,味甜微苦。以根長、色紫、質柔韌、去淨莖苗者為佳。

【化學成份】

根含無羈萜醇、無羈萜、紫菀酮、紫菀皂甙、槲皮素,揮發油中含毛葉醇、乙酸毛葉酯、茴香醚、烴、脂肪酸、芳香族酸等。

【加工炮製】

(1)淨制:除去雜質。

(2)切制: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厚片,乾燥。

(3)炮炙:

1蜜制:取紫菀片,先將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後,加入紫菀中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不粘手,取出,放涼。每紫菀100公斤,用煉蜜25公斤。

2炒制:取紫菀置熱鍋內,用文火炒至老黃色或微焦。

3蒸制:取紫菀淨片,置蒸籠內,蒸約1小時(以上氣後算起)取出,乾燥。

4麩制:先將鍋燒熱,傾入麥麩,待煙起,加入紫菀片,炒至淡黃色,篩去麥麩即可,每紫菀100公斤,用麥麩25公斤。


【紫菀花湯】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二十六。

組成:紫菀(去苗土)1兩,五味子1兩,貝母(去心,炒)2分,天門冬(去心,焙)1兩,升麻1兩。

主治:肺臟虛寒,痰逆咳嗽,胸滿多涕。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枚,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制備方法:上為粗末。

紫菀的功效與作用

(一)功效主治

溫肺,下氣,消痰,止咳。治風寒咳嗽氣喘,虛勞咳吐膿血,喉痺,小便不利。

《本經》:"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痿蹶,安五藏。"

《別錄》:"療咳唾膿血,止喘悸,五勞體虛,補不足,小兒驚癇。"

《藥性論》:"補虛下氣,治胸脅逆氣,勞氣虛熱。"

《唐本草》:"治氣喘,陰痿。"

《日華子本草》:"調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

《本草衍義》:"益肺氣。"

王好古:"主息賁。"

寧原《食鑒本草》:"主肺經虛熱,開喉痺,取惡涎。"

《本草從新》:"專治血痰,為血勞聖藥。又能通利小腸。"

《本草再新》:"潤肺下氣,寒痰及虛喘者宜之。"

溫肺止嗽:本品辛溫散寒,入肺經,可用於風寒束肺,肺氣壅實的咳嗽、氣喘等證。

潤燥止咳:風燥傷肺,肺失清潤,燥證與風寒並見,證屬涼燥。證為乾咳少痰或無痰,咽干鼻燥,並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舌苔薄白而乾等症。可選用紫菀溫肺潤燥止咳。

益氣平喘: 《證治準繩·喘》:「肺虛則少氣而喘。」勞欲,久病肺弱,咳傷肺氣,肺之氣陰不足,以致氣失所主而短氣喘促,氣祛聲低,咳聲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風,或咳嗆痰少質粘,煩熱口於,面潮紅,舌質淡紅,脈軟弱或細數。可選用紫菀益肺氣止咳。《新修本草》:「治氣喘,陰痿。」《本草衍義》:「益肺氣。」


化痰止血:《本草從新》:「專治血痰,為血勞藥。陰虛肺燥,肺陰耗傷。肺失滋潤,脈絡損傷。其證乾咳,咳聲短促,痰中時有血絲,午後手足心熱,或有盜汗,口乾咽燥,胸悶隱痛,舌邊尖紅,脈細數。可選用本品潤肺化痰止血。」

解毒利咽:紫菀苦能清熱,入肺經故能清熱解毒利咽。《諸病源侯論》曰:「喉痺者……風毒客於喉問,氣結蘊積而生熱。」本證多由風熱之邪由口鼻侵襲咽喉,使氣血壅滯,化熱生毒而致,初起咽部乾燥不適,咽痛較輕,或吞嚥時略感咽痛,繼之咽痛明顯。以致吞嚥不利,痛連耳內,蒂丁腫脹下垂,聲嘶,語音重濁,病初可有怕冷、惡寒,頭痛,肢節酸楚。繼之身熱,口渴欲飲,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苔薄黃,脈洪數。可選用本品清熱解毒、利咽消腫。《食鑒本草》:「主肺經虛熱,開喉庳,取惡涎。」

鑒別應用:

紫菀與款冬花均能潤肺下氣,消痰止咳,而且溫潤不燥,寒熱虛實均宜。二藥常相須為用,以治喘咳痰多,或勞嗽咯血等證,但紫菀偏於去痰,款冬花偏於止咳。

(二)藥理作用

抗菌: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霍亂弧菌等有一定抑製作用。

去痰:紫菀皂素能使動物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麻醉兔灌服煎劑1克/公斤,有顯著祛痰作用。作用可維持4小時以上。

鎮咳:從紫菀根部的醇提取物中分離出一種無色針狀結晶對用氨水噴霧引起的小鼠咳嗽有顯著效果。

抗癌:從紫菀中分離出的表無羈萜醇對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本品含皂甙,有強烈的溶血作用,故不宜作注射用。

(三)紫菀的性味歸經

【性味】 苦,溫。

1《本經》:"味苦,溫。"

2《別錄》:"辛,無毒。"

3《藥性論》:"味苦,平。"

4《本草通玄》:"辛甘,微溫。"

【歸經】 入肺經。

1《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肺二經。"

2《本草經疏》:"入手太陰,兼入足陽明。"

紫菀配伍應用


配麥冬:《本草述鉤元》「紫菀、麥冬二味,宜相佐為功,以其皆由心而致於肺,使肺陰下降,可滋真元而益虛勞也,蓋虛勞未有不泣乎血者,有紫菀之和血散結,然後潤劑可以復脈通心。」麥冬甘寒汁多,入肺經,功能清肺養陰,紫菀辛散苦洩,去痰力強,偏於化痰止咳,兩藥合用。適用於肺陰虧損,燥咳痰粘,或勞熱喘咳,也可用於肺勞咳嗽,痰中帶血等症。

配款冬花:紫菀,款冬花都是性溫而不燥,均能化痰止咳平喘,無論寒熱皆宜。款冬花偏入氣分,溫肺化痰而治久病寒咳氣喘;紫菀偏入血分,宣肺化痰而治久病熱咳勞咳。前者偏於止咳,後者偏於去痰,二藥合用,潤肺止咳,適用於久咳,勞嗽而出血者,一般多蜜炙用。

配百部:二藥均溫而不燥,紫菀辛散苦降,百部甘潤苦降。二藥相配,有降氣去痰、潤肺止咳之功效,可用於外感咳嗽或久咳不止,咳痰帶血等症。

配蘇子:蘇子降氣平喘,消痰止嗽,利膈開郁,紫菀溫潤止咳,化痰降氣。二藥配用,一潤一降,止咳平喘,化痰利膈力強,治肺失清肅,痰多氣逆而咳喘,胸悶諸症。

配橘紅:紫菀辛而不燥,潤而不寒,補而不滯。功能化痰降氣,清洩肺熱,潤肺止咳,偏於開散肺氣鬱滯。可用於風熱郁肺之咳嗽,橘紅性較溫燥,氣香,能祛風化痰,對痰多者適用,其化痰作用大於陳皮。二藥配用,潤燥得宜,疏散力強,止嗽化痰。主治氣機不調,痰阻胸膈,咳嗽吐痰,胸悶不舒,寒熱不顯著之咳嗽。

配阿膠:阿膠甘平,補血滋陰,潤肺止血。紫菀蜜炙,潤肺止咳力強,能入肺經血分,而治肺虛咳血。兩藥配伍,滋陰潤肺,止咳止血,用治肺癆咳嗽,痰中帶血或肺癰,肺痿等症。但脾胃虛弱者不宜用。

紫菀附方

治久咳不瘥:紫菀(去蘆頭)、款冬花各一兩,百部半兩。三物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生薑三片,烏梅一個,同煎湯調下,食後、欲臥各一服。(《本草圖經》)

治傷寒後肺痿勞嗽,唾膿血腥臭,連連不止,漸將羸瘦:紫菀一兩,桔梗一兩半(去蘆頭),天門冬一兩(去心),貝母一兩(煨令微黃),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黃一兩半。上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聖惠方》紫菀散)

治小兒咳逆上氣,喉中有聲,不通利:紫菀一兩,杏仁(去皮尖)、細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搗羅為散,二三歲兒,每服半錢匕,米飲調下,日三,更量大小加減。(《聖濟總錄》紫菀散)

治妊娠咳嗽不止,胎動不安:紫菀一兩,桔梗半兩,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錢半,天門冬一兩。上細切,每服三錢。竹茹一塊,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溫服。(《傷寒保命集》紫菀湯)

治吐血、咯血、嗽血:真紫菀、茜根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時。(《雞峰普濟方》紫菀丸)

治婦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華水服三指撮。(《千金方》)

肺傷咳嗽:用紫菀花五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一天服三次。

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過,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產後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沖服。

纏喉風痺:用紫菀根一條,洗淨,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漸愈。

治小兒咳嗽、氣急:紫菀(去苗土)二兩,貝母(去心,洗)、款冬花各一兩。上三味,細銼。每服一線匕,以水七分,煎取四分,去滓,溫服,食後。(《聖濟總錄》紫菀湯)

治小兒咳嗽,聲不出者:紫菀末、杏仁泥等分。入蜜同研,丸芡實大。每服一丸,五味子湯下。(《全幼心鑒》)

治小便不利:紫菀、車前子(布包)各12g。煎服。

治習慣性便秘:紫菀、苦杏仁、當歸、肉蓯蓉各9g。煎服。(13—14方出自《安徽中草藥》)

紫菀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3錢;或入丸、散。

【注意】

有實熱者忌服。

《本草經集注》:"款冬為使。惡天雄、瞿麥、雷丸、遠志。畏茵陳蒿。"

《唐本草》:"惡蒿本。"

《本草正》:"勞傷肺腎、水虧金燥而咳喘者非所宜。"

【臨床體會】

(一)關於治療咳嗽

紫菀是最常用的祛痰止咳藥,使用範圍較寬。不論受涼感冒咳嗽,還是感染發熱咳嗽;急性咳嗽還是慢性咳嗽;外感咳嗽還是內傷咳嗽;虛證咳嗽還是實證咳嗽;有痰咳嗽還是無痰咳嗽等,都能使用。不論對感冒、炎症、間質炎、結核、腫瘤所致的咳嗽,也都能使用。

(二)關於劑量

紫菀藥性溫和,有止咳祛痰效果,但藥力不是很強。一般書上的常用劑量在10g左右。這只能用於感冒咳嗽的輕症。對許多肺支氣管慢性疾病,在復方中可以用至15—30g,甚至更大.水煎服,才能見到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