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子的功效與作用


性溫;味辛;

功效祛風散寒;溫胃和中;理氣止痛。主脘腹冷痛;寒濕吐瀉;氣滯腹脹;腳氣。

樟木子為樟的乾燥成熟果實,屬於中醫藥材,具有祛風通竅、行氣消滯、止痛消腫的功效,用於主治腹痛吐瀉、心腹冷痛、胃寒氣痛、腳氣浮腫等症狀。


樟木子是什麼

【別名】

樟扣、樟子、樟木蔻、樟樹果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樟的成熟果實。

【采收和儲藏】

11-12月間採摘成熟果實,曬乾。

【原形態】

樟,常綠喬木,高20-30m。樹皮灰褐色或黃褐色,縱裂;小枝淡褐色,光滑;枝和葉均有樟腦味。葉互生,革質,卵狀橢圓形以至卵形,長6-12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鈍或闊楔形,全緣或呈波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或粉白色,無毛,幼葉淡紅色,脈在基部以上3出,脈腋內有隆起的腺體;葉柄長2-3cm。圓錐花序腋生;花小,綠白色或淡黃色,長約2mm;花被6裂,橢圓形,長約2mm,內面密生細柔毛;能育雄蕊9,花藥4室;子房卵形,光滑無毛,花柱短;柱頭頭狀。核果球形,寬約1cm,熟時紫黑色,基部為宿存、擴大的花被管所包圍。花期4-6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栽培或野生於河旁,或生於較為濕潤的平地。

【資源分佈】

分佈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台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果實呈圓球形,直徑約5-8mm,棕黑色至紫黑色,表面皺縮不平,或有光澤,基部有時有宿存的花被管,果皮呈肉質而薄,內含大而黑色的種子1粒。氣極香,味辛辣。

【化學成份】

種子含脂肪油,其中飽和脂肪酸占93%,三飽和酸、二飽和酸、一飽和酸及三不飽和酸甘油酯的摩爾百分比例為80:17: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以水調敷患處。

樟木子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

辛;溫。

【功用主治】

祛風散寒;溫胃和中;理氣止痛。主脘腹冷痛;寒濕吐瀉;氣滯腹脹;腳氣。

《綱目拾遺》:"磨塗腫毒;治中酒、心胃疼皆效。"

《廣西中藥志》:"治嘔吐,水瀉,腹痛。"

《湖南藥物誌》:"利尿,解酒。"

《廣東中藥》Ⅱ:"祛風散寒,行氣止痛,開竅,消腫,祛濕。"

樟木子選方

治頭暈頭痛,嘔吐洩瀉,腹痛:樟木子、千斤拔、牛大力、走馬箭,水煎服。煎水外洗治寒濕腳氣。(《廣東中藥》Ⅱ)

治胃腸炎,胃寒腹痛,食滯,腹脹:樟樹幹果三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治寒濕腳氣方:樟木根1兩、千斤拔1兩、牛大力1兩、走馬箭1兩、清水五碗,煎成一碗服。

(方解)寒濕腳氣、多見腳部浮腫,兼有痛痺。本方用千斤拔補腎腰行氣,去痺痛,牛大力理血,走馬箭通絡舒筋,樟木根祛風行氣,黑老虎辛溫散寒,合為溫散寒濕之劑。

(方歌)寒濕腳氣浮腫痛,樟木根牛大力縱,千斤拔走馬箭根,寒濕痺痛從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