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草的功效與作用


性寒;味苦;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用於感冒發熱,咳嗽,扁桃體炎,腮腺炎,腸炎,痢疾,肝炎,食物中毒,農藥中毒;外用治燒燙傷,皮膚濕疹。

禁忌虛寒證忌用。

本品為陵齒蕨科植物鳥蕨的全草或根莖入藥。本草生於山坡路邊、溪溝邊、路旁、岩石縫或草叢中,以陰濕山坡最多。全草全年可采。分佈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北達陝西南部。


金花草是什麼

【藥 名】:金花草

【來 源】:為鱗始蕨科植物烏蕨的全草或根狀莖。

【別 名】:烏韭、雉雞尾、孔雀尾、大葉金花草、小葉野雞尾、蜢蚱參、石青葦、野黃連、水黃連(《峨嵋藥植》)、牙齒芒(《廣州植物誌》)、擎天蕨(《廣西中獸醫藥植》)、雪仙草、掃雪花(《江西民間草藥》)、蜢蚱參(《中國植物誌》)、上樹細辛草、青蕨(《廣西中藥志》)、金花草(《廣東中藥》)、大金花草(《廣西中草藥》)、石發、地柏枝(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雉雞尾、小雞尾草、細葉狼箕、花葉鳳尾草、烏竹、牆柏、細葉鳳凰尾(《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土黃連(《福建中草藥》)

【處方名】:烏韭

【動植物資源分佈】:廣佈長江以南各地。北達陝西南部。

【金花草的使用方法】:

0.5—1兩;解食物中毒,用鮮葉絞汁服;外用適量,鮮草煎水洗患處。

【采收與加工】:

四季可采,夏秋較佳。洗淨,曬乾或鮮用。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秋季采收,洗淨泥沙,曬乾。

【中藥化學成分】:葉含牡荊素(Vitexin)、丁香酸(Syringic acid)、原兒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和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含牡荊素(vitexin)、丁香酸(syringic acid)、原兒茶醛(protocatechu aldehyde)及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鮮品1—2兩,大劑4—8兩)。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注意】:虛寒證忌用。

【考 證】:出自《廣西中藥志》。

金花草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廣西中藥志》:"微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血。治風熱感冒,中暑發痧,洩瀉,痢疾,白濁,白帶,咳嗽,吐血,便血,尿血,牙疳,癰腫。

《峨帽藥植》:"根狀莖:消火退熱。"

《貴州民間方藥集》:"全草:止咳。治傷風感冒;外用治九子瘍,消腫毒。"

《廣西中藥志》:"葉:治熱咳吐血,紅白痢疾,解毒;外治跌打出血,水火燙傷,瘡瘍爛肉等證;根:治亦白痢。"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全草:清熱,解毒,利濕。治流感,感冒,咳嗽,扁桃體炎,腮腺炎,腸炎,痢疾,皮膚濕疹。

清熱解毒,治風熱感冒,中暑發痧、洩瀉、痢疾,癰腫,牙疳。

斂帶除濕,治白濁、白帶。

止咳止血,治咳嗽,吐血,便血,尿血。


金花草附方

治中暑發痧:鮮烏韭葉四兩。搗爛絞汁服。(《福建中草藥》)

治痢疾:鮮烏韭全草、鮮水娛蚣全草各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治肝炎(急性黃疽型和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烏韭全草三兩。水煎汁分三次服,連服十至十五劑。(《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治急性支氣管炎:烏韭鮮葉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治吐血、大便下血、尿血:雪仙草根莖三至五錢(鮮品加倍)。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治白濁、濕熱帶下:烏韭鮮全草一至二兩。搗爛絞汁,調米泔水服。(《福建中草藥》)

治對口瘡:烏韭鮮葉,以蜜或鹽同搗外敷。(《福建中草藥》)

治乳癰:烏韭根莖一兩.水煎,沖黃酒服;鮮葉搗爛敷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治結合膜炎:烏韭全草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治牙疳:雪仙草根莖燒灰存性三錢,冰片一分。共研細末,搽患處。(《江西民間草藥》)

治腳癬糜爛:烏韭全草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藥》)

治跌打損傷:雪仙草根莖三至五錢。酒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治跌打刀傷出血或腫痛,或傷口潰爛:大全花草葉,石仙桃葉,共搗爛敷患處。用大金花草干粉撒布傷口,能止血,生肌,收口。(《廣西中草藥》)

治湯火傷:大金花草葉搗爛或研末,冷開水調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治毒蛇咬傷:烏蕨根莖搗敷並煎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治狂犬咬傷:鮮烏韭根莖五至六兩,用銅器水煎,空腹服,連服數日。服藥期間環境必須安靜。(《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治菜蟲藥(即雷公蘑、黃柴樹根)中毒(輔助治療):烏韭全草五至六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