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的功效與作用


性寒;味苦;歸肝經。

功效涼血活血,祛瘀,通經。用於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經閉瘀阻、關節痺痛、跌扑腫痛。涼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於熱證出血、經閉腹痛、跌打損傷。配烏賊骨止血力更強。

禁忌脾胃虛寒及無瘀滯者慎服。

茜草,別名蒨草、血見愁、地蘇木、活血丹、土丹參、紅內消等。茜草為人類最早使用的紅色染料之一,古文獻中早有記述,多年生攀援草本,生於山坡路旁、溝沿、田邊、灌叢及林緣,春、秋季採挖。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血熱咯血、產後瘀阻腹痛、跌打損傷、風濕痺痛等症。

本品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茜根"。《名醫別錄》中記載:"茜根生喬山川谷,二月、三月采根曝干。"又稱:"苗根生山陰谷中。蔓草木上,莖有刺,實如椒。"《蜀本草》稱本品為染緋草,並描述:"葉如棗葉,頭類下闊。莖葉俱澀,四五葉對生節間,蔓延草木上。根紫赤色,今所在皆有,八月采根。"對照《證類本草》中的"茜根"附圖,可認為即是目前廣泛應用的茜草。

茜草的功效與作用


(一)功效主治

涼血止血:《本草正義》曰:「茜根性寒,所主多血熱失血之症。古今說解,都無異之。《別錄》止血,以血熱湧洩言之。一以清血中之熱,一以通壅積之瘀,斯血循故道而不橫逆。」本鼎味苦、鹹,性寒,功能涼血止血,可用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血崩諸證。

活血祛瘀:本品可用治血熱瘀結之閉經及跌打損傷致瘀滯腫痛諸證。

疏風通絡:《本草經疏》曰「茜根,行血涼血之要藥。主痺,痺者血病,行血軟堅,則痺自愈。」本品可用治熱邪偏勝之痺證。本證多由外感風寒濕邪,侵襲肌表經絡,郁久不解化熱所致。症見:關節灼熱,紅腫疼痛,痛不可近,屈伸不便,活動受限,可涉及一個及多個關節。遇熱則劇,遇寒則疼痛減輕。有發熱、I=1渴、心煩、小便黃熱、苔黃、脈滑數。熱為陽邪,其性屬火;熱搏經脈,瘀阻氣血;痺著不行,而為疼痛。茜草根,苦寒而鹹;苦可燥濕,寒能清熱,鹹可入血;活血祛瘀,疏風通絡;熱清絡通則諸證自除。《本草正義》曰「風痺指血瘀血熱,痺著不行而言。茜草寒涼,入血而能通瘀活絡,是以主之。」

清熱退黃:本品可用治瘀血內結之黃疸證。本證多由病程日久,氣血衰敗,濕濁殘留,瘀血不行所致;或由房勞傷腎,交接後入水而浴,濕熱流入髓藏所致。臨床可見:黃疸色暗而帶黑,或面部黝黑,或額上如煤渣色。身體消瘦,飲食減少,腹部脹滿,甚則膨隆,腹內有痞塊或伴疼痛,或有低熱,午後尤甚,出血妄行,或鼻衄,或尿血,或便血。舌唇紫瘀,脈象沉澀。本型黃疸,為脾腎兩虛,肝膽瘀血不行;僅去濕熱,則百無一效。本品功專活血祛瘀,行血軟堅,消痞散結;用治蓄血發黃,療效為佳。《本草經疏》曰「茜根,行血涼血之要藥。主痺及疸。疸有五,此其為治,蓋指蓄血發黃,而不專於濕熱者也。」

止咳祛痰:茜草根可用治肝火犯肺之咳嗽。本證多由情志抑鬱不舒,肝郁化火,木火刑金,以致肺失清肅,自覺氣逆於喉而作咳嗽。症見:氣逆咳嗽陣作,咳引脅痛,咽喉乾燥,面紅目赤,心煩口苦,常感痰滯咽喉而咯之難出,量少質粘,甚或略血,舌苔薄黃少津,脈象弦數。茜草根,苦寒瀉火,昧酸柔肝;平肝瀉火,柔肝解郁;順肝之性,清肺降逆,則諸征自除。

鑒別應用:茜草根與大薊,二藥性味皆寒涼,歸肝、心二經;功效:涼血止血,活血祛瘀。其不同點在於:茜草根為婦科止血要藥,血熱崩漏尤為多用;因入肺經,故可用治肝火犯肺之咳逆諸證。大薊有清熱利尿功效,可用於熱淋及小便不利證。是為二者同中之異。

(二)茜草的藥理作用

止血作用。

家兔口服適量茜草溫浸液2-4小時內,或腹腔注射同種劑量之茜草液後30-60分鐘均有明顯的促進血液凝固作用。表現為復鈣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及白陶上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縮短。茜草炭口服也能明顯縮短小白鼠尾部出血的時間。茜草還能明顯地糾正肝素所引起的凝血障礙。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在試管內,大葉茜草素對花生四烯酸(AA)和膠原誘導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很強的抑製作用。

升高白細胞作用。

茜草的粗提取物具有升高白細胞的作用。其升高白細胞的有效成分之一為帶芳香環的酚羧酸甙,該有效成分的衍生物茜草雙酯已有人工合成。


鎮咳法痰作用。

氨水噴霧引咳法及酚紅排泌法,分別證明小鼠口服茜草根煎劑75g/kg,有明顯的鎮咳和祛痰作用,但加乙醇沉澱後的濾液則無效。

抗菌作用。

體外試驗表明,茜草根水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對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和部分皮膚真菌也有抑製作用。茜草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抑製作用。

抗癌作用。

茜草根所含的環己肽類化合物RA(rubiaakane)-V10mg/kg, RA-Ⅶ4mg/kg腹腔注射,連續5天,對小鼠淋巴細胞白血病P388均有顯著療效。整體試驗中對小鼠腹水型S180有效。

對尿路結石的作用。

20%茜草(R.finctorum L)制劑餵飼小鼠,能防止實驗性腎和膀胱結石的形成,尤其對碳酸鈣結石的形成有抑製作用。茜草根提取液給大鼠灌服能明顯提高尿液穩定性,降低尿石形成的危險性,且有一定的降尿鈣作用。

對實驗性心肌梗死的治療作用。

持續性結紮大的左冠狀動脈前降支,造成人工心肌梗死模型,靜注用不同方法分離的茜草提取物茜Ⅰ、茜Ⅱ200mg/kg,每4小時l次,共3次,均有降低S-T段的抬高和縮小心肌梗死範圍的作用。其中以茜Ⅱ作用最為明顯。茜草提取物的水溶部分給小鼠腹腔注射可明顯地增加心肌和腦組織中ATP的含量,對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解聚作用。對麻醉大的急性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使心肌損傷範圍減小,損傷程度減輕,能增加冠狀動脈流量。

對平滑肌的作用。

茜草根煎劑能對抗乙酰膽鹼所致的離體兔腸痙攣,有解痙作用。根的水提取物對離體豚鼠子宮有興奮作用。

其他作用。

茜草根溫浸液有擴張蛙踐血管的作用。茜草素與蘆丁相似,能抑制大鼠皮膚結締組織的通透性。

【臨床應用】

治療出血臨床治療支氣管擴張、肺癌之咯血,腎癌、泌尿系結石之血尿,以及齒鼻衄血、月經過多等。

治療白細胞減少症茜草雙酯片可治療腫瘤化療、放療後白細胞減少症。

治療冠心病。

(三)茜草的性味歸經


【性味】 苦,寒。

1《本經》:"味苦,寒。"

2《別錄》:"鹹,平,無毒。"

【歸經】 入心。肝經。

1《綱目》:"手、足厥陰血分。"

2《本草經疏》:"入足厥陰,手、足少陰。"

3《本草新編》:"入脾、胃二經。"

【功能主治】 行血止血,通經活絡,止咳祛痰。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經閉,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瘀滯腫痛,黃疸,慢性氣管炎。

1《本經》:"主寒濕風痺,黃疸,補中。"

2《別錄》:"止血,內崩下血,膀胱不足,踒跌。""主痺及熱中,傷跌折。"

3《藥性論》:"治六極傷心肺,吐血,瀉血。"

4《日華子本草》:"止鼻洪,帶下,產後血暈,乳結,月經不止,腸風痔瘺,排膿;治瘡癤,洩精,尿血,撲損瘀血。"

5《傷寒類要》:"治心癉、煩心,心中熱。"

6《珍珠囊》:"去諸死血。"

7《綱目》:"通經脈,治骨節風痛。活血行血。"

8杜文燮《藥鑒》:"功專活血,治跌扑癰毒,癥瘕,經閉,便血,崩中帶下,痔漏,風痺,臌脹,黃疸,蟲傷。"

9《綱目拾遺》;"《葛祖方》治瘋氣痛,通經下胎,黃疸,瘕痞,蛇傷。"

十《本草撮要》:"療霉毒。"

⑾《現代實用中藥》:"有強壯作用。適用於小兒及孕婦軟骨病。"

茜草配伍應用

配白及:白及性味苦、甘、澀,性微寒;歸肺、肝、胃經;功效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於咯血,吐血及外傷出血。白及能收斂止血,主要用於肺、胃出血之證。茜草根,性味苦、鹹,性寒,歸肝、脾、胃經,功效涼血止血,活血祛瘀;可用治吐血、衄血、尿血、血崩、血滯閉經及跌打損傷。二藥配伍,茜草根以活血祛瘀見長;白及味甘、澀,以澀血為主;二藥一動一靜,一活血一收斂;相須使用,可用治吐血、衄血、尿血、子宮出血。

配烏賊骨:烏賊骨性味鹹、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功效收斂止血,固精止帶;用於崩漏下血,肺胃出血,創傷出血。茜草根,性味苦、威,寒;歸脾、胃、肺經;功效涼血止血,活血祛瘀。二藥配伍,一溫一寒,均可入血;互展其長,各補其短;用治婦女崩漏下血,療效增加。


配當歸: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功效:補血活血、止痛。用於月經不調,閉經,痛經;本品既能補血活血又善止痛,故為婦科調經要藥。茜草根,苦,寒,鹹,歸肝、心、脾、肺經。功效:涼血止血,活血祛瘀;二藥配伍,相須使用;功效:活血止血,補血調經。可用治血滯閉經。水煎黃酒沖服。

配阿膠:阿膠性味甘,平。歸肺、肝、腎經;功效:補血止血,滋陰潤肺。茜草根苦、成,寒;歸脾、胃、肺經。功效:涼血止血,活血祛瘀。二藥配伍,茜草根寒涼,清熱瀉火;阿膠甘,平,滋陰生津;二藥一清一補,用於二便下血兼有熱者,瀉火滋陰,涼血止血,療效大增。

配雞血籐:雞血籐苦,溫,微甘,歸肝經,功效行血補血,舒筋活絡。用於月經不調,經行不暢,痛經,血虛閉經,以及關節酸痛,手足麻木、肢體癱瘓,風濕痺痛等證。本品苦甘性溫,既得活血,又能補血,且有舒筋活絡之功。對上述諸證,無論血瘀,血虛或血虛而兼有瘀滯之證者,皆可使用。茜草根苦、鹹,寒,歸肝經,功效:涼血止血,活血祛瘀,疏風通絡。二藥配伍,雞血籐溫通,茜草根寒通。相須使用,對寒熱錯雜之風濕痺痛諸證,有祛風通絡,舒筋活血之效。

茜草的附方

吐血。用茜根一兩,搗成末。每服二錢,水煎,冷眼,用水調末二錢服亦可。

婦女經閉。用茜根一兩,煎酒服。

盅毒(吐血、下血如豬肝)用茜草根、蓑荷葉各三分,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服。

脫肛。用茜根、石榴皮各一把,加酒一碗,煎至七成,溫服。

治衄血無時:茜草根、艾葉各-兩,烏梅肉(焙乾)半兩。上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烏梅湯下三十丸。(《本事方》茜梅丸)

治風濕痛,關節炎:鮮茜草根四兩,白酒一斤。將茜草根洗淨搗爛,浸入酒內一周,取酒燉溫,空腹飲。第-次要飲到八成醉,然後睡覺,覆被取汗,每天一次。服藥後七天不能下水。(《江蘇驗方草藥選編》)

治蕁麻疹:茜草根五錢,陰地蕨三錢。水煎,加黃酒二兩沖服。(《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預防瘡疹:服茜根汁。治時行瘟毒,瘡痘正發:煎茜草根汁,入酒飲之。(《奇效良方》)

治療瘡:地蘇木,陰乾為末,重者八錢,輕者五錢,好酒煎服;如放黃者,沖酒服:渣罨疔上。(《綱目拾遺》)

跌打損傷:茜草根120克,紅花20克,川芎30克,白酒1000毫升。將上藥置白酒中浸泡7天,每次服30毫升,每日兩次。

慢性腹瀉:茜草、山藥適量,炒黑存性,研為細末,加少許紅糖。每天3次,每次9克,飯前服,一周為一療程。

過敏性紫癜:茜草根30克,生地黃15克,元參12克,牡丹皮10克,防風10克,白芍10克,黃芩10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一劑。

口腔潰瘍:茜草20克,黃連5克。水煎。每日一劑,連服14天。

外傷出血:茜草根、三七適量,研細末,外敷傷處,每日一次。

鼻血不止《本事方》:茜根、艾葉各50克,烏梅肉15克,研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烏梅湯送服五十丸。

慢性氣管炎:茜草20克,浙貝母10克,杏仁10克,麻黃5克,石膏30克,甘草10克。水煎,每日一劑。

茜草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注意】脾胃虛寒及無瘀滯者慎服。

《本草經集注》:"畏鼠姑。"

《本草蒙簽》:"勿犯銅鐵。"

《本草經疏》:"病人雖見血症,若加洩瀉、飲食不進者,勿服。"

《本草正》:"氣虛不攝血及脾寒者勿用。"

《本草匯言》:"精虛血少者,脾虛胃弱者,陰虛火勝者,俱禁用之。"

《本草從新》:"無瘀滯者忌投。"

《本草求真》:"血虛發熱者忌用。"

茜草的食用方法

茜草茵陳茶

出處:《急難重症新方解》

組成:茜草、茵陳、淮山藥各20克,甘草15克,白糖適量。

功能:活血化瘀,清熱利濕。

主治:急性黃疸型病毒性肝炎,症見發燒,食少疲憊,厭油膩,鞏膜、皮膚黃染,尿黃便秘,或伴肝脾腫大,舌紅苔黃,脈弦滑。

製法:上方前四味藥量加大2O倍,共研為末。每次用5O—7O克,置於保溫瓶中,衝入適量沸水,蓋悶20分鐘後,代茶頻頻飲用。飲時取清汁,參加適量糖。逐日1劑。

宜忌:脾胃虛寒、消化不良患者不宜長期飲服。

茜草烏龜湯

原料:烏龜1只,海螵蛸30克,茜草根20克。

做法:將烏龜去殼及內臟,清水洗淨後切成塊。鍋中加入適量水,放入烏龜肉塊、海螵蛸、茜草根,先以大火燒沸,再改用小火煮3小時,調味即可。

藥膳功效:本湯具有滋陰涼血,調經止血的功效。


茜草豬蹄湯

原料:豬蹄2個,茜草20克,大棗10枚。

做法:先用紗布將茜草包裹好。再把豬蹄洗淨剁成小塊,與大棗一起放鍋煮至豬蹄熟爛,除去茜草可食。

藥膳功效:本湯滋陰養血、涼血止血,適用於鼻衄、便血等症。

抗癌章魚湯

主料:章魚800克。

輔料:尋骨風50克,茜草25克。

做法:

(1)將章魚洗淨。

(2)章魚同尋骨風、茜草一起置入鍋內,加水適量,上火熬至魚肉熟爛,去渣即可食用。

養生功效:此湯清熱解毒,活血抗癌,適用於鼻咽癌及其他熱象明顯的癌瘤;鼻咽癌、肝癌、宮頸癌、血癌患者尤為適宜。

茜草酒—(關節疼痛)

(《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配方】鮮茜草根1-2兩,白酒2斤。

【製法】洗淨,浸入2斤好白酒中,7日後可服用。

【主治】關節疼痛。

【用法】每日1次,空腹熱服。第1次喝七、八成醉,蓋被取汗,以後酌減。

茜草預防和治療粒細胞缺乏症

粒細胞缺乏症在臨床發生率較高,部分為原發性粒細胞缺乏症,有些是在甲亢、痛風、各種腫瘤、糖尿病、難治性腎病、狼瘡腎等病治療中因藥物而引起,有些出現在再障等其他血液病中。現代藥理研究認為茜草提取物及人工合成的茜草雙酯,均具有升高白細胞作用。筆者在臨床上應用茜草治療及預防粒細胞缺乏症,療效較好,現總結如下以饗同道。

在免疫抑制劑應用初始,預防為主,以補腎強髓、活血補血為治則,藥用茜草30g、黃芪15g、枸杞子30g、當歸15g,並配合健脾和胃法,選用陳皮、白朮、茯苓、山楂、麥芽等,可減少粒細胞缺乏症的發生率。筆者應用此方藥在免疫抑制劑治療難治性腎病中,均未發生粒細胞減少症,效果較好。

在免疫抑制劑應用後期,或者已經發生粒細胞缺乏、減少症,以補氣活血、溫腎益髓為主,藥用茜草30g(煎濃汁),高麗參5g、菟絲子10g、冬蟲夏草3g、仙鶴草30g,配合健脾和胃法,選用陳皮、白朮、茯苓、山楂、麥芽等。在臨床應用當中,可較快升高粒細胞,同時中藥具有調整免疫穩態作用,對原發病的治療有積極作用,所以茜草可以廣泛應用於粒細胞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