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艾的功效與作用


性微溫;味辛、微苦;歸脾、肝、腎經。

功效祛風消腫,止痛止癢,調經止血。用於偏頭痛,月經不調,崩漏下血,風濕痺痛,瘧疾,痛腫,疥癬,皮膚瘙癢。

五月艾為多年生草本,有時成半灌木狀,全株有香氣。莖高80—150厘米,具稜,多分枝;莖、枝、葉上面及總苞片初時被短柔毛,後脫落無毛,葉背面被蛛絲狀毛。

《孟子》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艾,又稱蘄艾、家艾、艾蒿和五月艾,也叫灸草、野艾,《爾雅》名「冰台」,《本草經集注》謂「醫草」。它是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遍生全國各地,以湖北蘄州產者為佳。農曆五月,是艾生長最旺盛、也是含油量最高的時候,故一般采收艾葉者不會錯過此最佳時節。


艾之名因何而來?李時珍引王安石《字說》云:「艾可疾乂,久而彌善,故字從乂。」那《爾雅》「冰台」之名又是怎麼得來的呢?陸佃《埤雅》云:「《博物誌》言削冰令圓,舉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則得火。則艾名冰台,其以此乎?」原來「冰台」還真和冰有關。李時珍是蘄州人氏,故對蘄艾情有獨鍾。其父李言聞曾著《蘄艾傳》一卷專論蘄艾,並有贊云:「產於山陽,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李時珍對艾葉的功效也有一番精闢論述:「艾葉生則微苦太辛,熟則微辛太苦。生溫熟熱,純陽也。可以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合。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

艾葉在醫療上的用途很多,不勝枚舉。艾葉煎服,對功能性子宮出血、痛經、月經不調等婦科病有良效;煎湯外洗可治療皮膚濕疹瘙癢等症;艾葉搗爛成絨,製成艾條或艾餅,可供中醫灸法之用。

五月艾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五月艾Artemisia indica Willd.的乾燥地上部分。

【采收加工】

夏、秋間枝葉茂盛時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曬乾或陰乾。

【藥材性狀】

本品全長50—100厘米或過之。主莖較粗壯,有縱稜,初被灰白色柔毛,常有分枝。葉互生,長5—8厘米或過之,一至二回羽狀分裂,裂片橢圓形、披針形至線形,全緣或有鋸齒,上面灰綠色,無腺點,近禿淨,下面被白色蛛絲狀毛;質柔韌,不易破碎。氣清香,味苦辛。以葉多、色青綠、香氣濃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

辛、微苦,微溫。歸脾、肝、腎經。祛風消腫,止痛止癢,調經止血。用於偏頭痛,月經不調,崩漏下血,風濕痺痛,瘧疾,痛腫,疥癬,皮膚瘙癢。常用量5—10克;外用適量。

【附註】

取本種的葉片置石臼中,舂成絨狀,用紙捲成圓柱狀粗條,即艾絨。艾絨入藥主供灸劑用。又蘄艾A.argyi Levl. et Vant.的葉亦為加工艾絨的原料。


【功用】

歸脾、肝、腎經。祛風消腫,止痛止癢,調經止血。用於偏頭痛,月經不調,崩漏下血,風濕痺痛,瘧疾,痛腫,疥癬,皮膚瘙癢。常用量5—10克;外用適量。

【性味】

辛、微苦,微溫。

【驗方】

治產後腳痛腳軟方:五月艾4兩、雞骨香2兩,生薑2兩,清水適量,煎水洗腳部。

(方解)五月艾祛風活血,雞骨香行氣舒筋活絡,生薑散寒,煎服外洗,有祛風行氣之效。

(方歌)產後血虛足軟疼,五月艾草顯其能,雞骨香和姜煎洗,祛風行氣效如神。

五月艾的食用方法

五月艾滾鯽魚湯

材料:

鮮艾葉400克、鯽魚1條、豬瘦肉100克、生薑3片。

烹製:

艾葉洗淨,鯽魚宰洗淨,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豬瘦肉洗淨,切塊。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為3—4人用。

母雞艾葉湯

做法:

老母雞1只,艾葉15克。將老母雞洗淨,切塊,同艾葉起煮湯,分2—3次食用。月經期連服2—3劑。

作用:

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於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等。


艾葉甜湯

做法:

艾葉15克,白糖20克,共煮湯飲用。

作用:

經來煩燥,尿赤灼痛,口乾口苦,喜冷水,便秘難下,舌紅苔黃,脈數無力。宜清熱利濕,活血化瘀。

艾葉餅子

做法:

將五月艾葉打成漿,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並有少許的艾葉苦味,吃後齒頰留香。

作用:

有美容功能,是客家婦女坐月子必吃的點心,還可治感冒。

艾葉阿膠粥

做法:

阿膠20克,干艾葉10克,紅糖1大匙。干艾葉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鐘,倒出藥汁。將阿膠搗碎,加入藥汁中煮至完全溶解(邊煮邊攪),加紅糖拌勻。月經期間經量過多時服用。每日2次。

作用:

艾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適用於痛經、小腹冷痛的調理。漢方把艾葉當作止血劑,其能縮短出血、凝血的時間,喝艾葉汁可改善月經量過多或經期過長。阿膠所含的膠蛋白,能幫助血液凝固,故有止血作用;同時又可以加速細胞和血紅蛋白的增長,也有養血的功效。阿膠滋陰補虛、益肺,常用於功能失調型的子宮出血、血虛等症狀。適用血虛體質者。注意,吃太多有的人會腹瀉、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