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籐的功效與作用


性涼;味甘;歸肝、心經。

功效清熱平肝,熄風定驚。治小兒驚癇瘈疭,大人血壓偏高,頭暈、目眩,婦人子癇。

禁忌無火者勿服;最能盜氣,虛者勿投。

鉤籐又稱釣籐、鉤丁,為茜草科植物鉤籐或華鉤籐及同屬多種植物的嫩枝條,其變態枝呈鉤狀,成對或單生於葉腋,向下彎曲,故稱為「鉤籐」。每年春、秋季采收帶鉤的嫩枝,剪去無鉤的籐莖,曬乾即可入藥。

鉤籐又名鶯爪風,鉤籐入藥最初的文字記載見於南北朝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但古代醫家認為其氣輕清,故多視為小兒的專用藥,正如陶弘景指出:「療小兒,不入余方。」後世中醫學家不斷拓寬它的應用範圍,現已成為內、兒、婦科的常用藥。

中醫認為,鉤籐性微寒,味甘,入肝、心包經,有清熱、平肝止痙的功效。近年來,鉤籐在臨床上應用得更加廣泛,常借其平肝之力,用於治療高血壓。經藥理實驗證實,鉤籐既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又有明顯的鎮靜作用,但卻不產生嗜睡的副作用。


鉤籐是什麼

【藥材名】鉤籐

【別名】釣籐,吊籐,鉤籐鉤子,釣鉤籐,鶯爪風,嫩鉤鉤,金鉤籐,掛鉤籐,鉤丁,倒掛金鉤,鉤耳

【名稱考證】

鉤籐 (《本草原始》),釣籐(《本草經集注》)、吊籐(陶弘景)、鉤籐鉤子(《小兒藥證直訣》)、釣鉤籐(《滇南本草》)、鶯爪風(《草木便方》)、嫩鉤鉤(《飲片新參》)、金鉤籐(《貴州民間方藥集》)、掛鉤籐(《藥材學》)、鉤丁(《陝西中藥志》)、倒掛金鉤、鉤耳(《湖南藥物誌》)

【來源】為茜草科木質籐本植物鉤籐及華鉤籐的乾燥帶鉤的莖枝。均為野生。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

【藥用部位】鉤籐或華鉤籐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帶鉤枝條。

【功效分類】平肝息風藥

【資源分佈】

1鉤籐分佈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江西、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2華鉤籐分佈湖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鑒別】

1鉤籐。為帶莖的鉤,莖呈圓柱形,長約2—3厘米,直徑約3毫米。表面紅棕色至紫棕色,莖上有環狀的莖節,微凸起,節上對生兩個向下彎曲的勾,形似船錨;亦有僅生單鉤的,對面為凸起的疤痕,鉤大小不一,基部稍寬呈扁圓形,直徑2—3毫米,先端狹尖向內彎曲。通體光滑而堅硬。體輕質堅韌,不易折斷,斷面中問髓部呈黃白色,鬆軟如海綿,外圈堅硬,棕紅色。氣無,味淡。

以雙鉤,莖細,鉤肥狀結實,莖的兩端與鉤剪平(雙平頭)光滑,色紫棕者為佳。

2華鉤籐。性狀與鉤籐基本相似,所不同者,莖呈方柱形,有稜,略粗大。表面灰棕色或灰綠色,鉤的基部稍闊,習慣認為鉤籐的質量比華鉤籐為好。

【加工炮製】

1淨制揀:去雜質,去時、洗淨,曬乾。

2切制: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未切者,用水淋洗,潤軟,切段,乾燥。

3炮炙蒸制:取鉤籐蒸1—2小時,曬乾。

【主要成分】

主要含鉤籐鹼等10多種生物鹼。

【采收儲藏】春、秋采收帶鉤的嫩枝,剪去無鉤的籐莖,曬乾,或置鍋內蒸後再曬乾。

鉤籐的功效與作用


(一)功效主治

清熱平肝,熄風定驚。治小兒驚癇瘈疭,大人血壓偏高,頭暈、目眩,婦人子癇。

《別錄》:"主小兒寒熱,驚癇。"

《藥性論》:"主小兒驚啼,瘈疭熱壅。"

《日華子本草》:"治客忤胎風。"

《綱目》:"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小兒內釣腹痛,發斑疹。"

《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氣寬中。"

《本草述》:"治中風癱瘓,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節攣急。又治遠年痛風癱瘓,筋脈拘急作痛不已者。"

息風止疼:本品味甘、微寒、入心肝二經,善清心包之火,洩肝經之熱而息風定驚止搐。正如《本草綱目》曰:「鉤籐、手、足厥陰藥也。足厥陰主風,手厥陰主火。驚癇眩暈、皆肝風相火之病,鉤籐通心包予肝木,風靜火熄,則諸證自除」。故常用治療厥陰抽搐、小兒急驚、小兒夜啼、婦女子癇、小兒驚風等各種抽搐疾痛。

清熱平肝:鉤籐甘微寒、入肝經,既能清肝熱,又能平肝陽。《藥性賦》曰:「鉤籐甘寒專解痙,功在清熱息肝風」。《本草綱目》:「大人頭旋目眩,平肝風,除心熱」。故臨床常治療肝經有熱的頭暈目眩,頭脹頭痛,風熱頭痛,高血壓,疹出不暢等證。

透疹:鉤籐甘微寒,質輕味薄,輕能透發,寒能解熱。故有透疹之功。小兒麻疹,水痘、風疹疾病,疹出不暢、均可選用。

鑒別應用:鉤籐與菊花、兩藥均能平肝和疏洩風熱之邪,對於肝經風火上炎之頭痛目眩及風熱外感頭痛目赤證,常相伍為用。但鉤籐偏於熄風止痙,菊花偏於疏風洩熱。

臨床應用

用於熱證抽搐。無論小兒或成分的高熱抽搐,都常用鉤籐。小兒急驚風尤為多用,在小兒高熱而有抽搐傾向者,用鉤籐有預防作用,對程度較輕的抽搐也有止痙作用。但對抽搐較重者,鉤籐的止痙作用較弱。又單用效力不甚顯著,須配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蠍,以加強清熱,止痙作用,方如羚角鉤籐湯。

用於肝風暈眩,治高血壓所致的頭暈眩,取其有降血壓的鎮靜作用。對改善肢端麻木感也有一定幫助。常配桑葉、菊花、石決明、白芍等。如肝陽上亢較顯著,兼有面紅目赤、心煩易怒、苔黃、脈弦數,則更配石膏清熱、茯神鎮靜,方入鉤籐散。

(二)藥理作用

鎮靜和抗驚厥。

本品對小鼠有明顯的鎮靜作用而無催眠功效,能抑制小鼠的自主活動,增加戊巴比妥的入睡率。

華鉤籐中所含的柯南因鹼、二氫柯南因鹼、縫子木素甲醚對大鼠腦細胞的3H-5-HT結合率有抑製作用,以柯南因鹼作用最強。這可能是鉤籐臨床用於某些5-HT代謝紊亂所引起的疾病,如更年期、老年期抑鬱症的藥理基礎。

本品醇浸劑皮下注射能防治實驗性豚鼠癲癇的發生。鉤籐注射液有抗電驚厥的作用。本品醇浸劑有一定的對抗戊四氮、戊四唑所致的驚厥作用,且與牛膝同用有明顯的協同作用。


降壓。

本品水煎劑麻醉犬靜注後血壓可明顯降低30%—40%,持續3—4小時以上。鉤籐總鹼也有顯著的降壓作用。並呈現降低-上升-再降低之三相變化。

本品水煎劑灌胃對原發性高血壓和腎陛高血壓均有顯著的降低作用。第8周起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明顯下降。

本品的降壓功效與煎煮時間有關,久煎則降壓作用減弱,以煎20分鐘為宜,證實了鉤籐後下的傳統的合理性。

本品與牛膝同用有明顯的降壓協同作用。證實了中醫認為牛膝引藥下行,引肝火下降的觀點。

本品降壓的機制是多方面的:1鉤籐可抑制高血壓大鼠紋狀體、視丘、海馬區域內的鈣通道而發揮降壓作用;2鉤籐吲哚生物鹼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3二氫柯南因可選擇地阻斷α1腎上腺素能受體,毛鉤籐鹼能抑制幾種興奮劑所致的血管收縮;4鉤籐鹼和異鉤籐鹼對心臟的負性變時變力作用,對血壓也有一定的影響。

對心臟。

(1)對心律的作用:本品可減慢豚鼠離體心房的自發節律,抑制心房的收縮力,並且不被阿托品所阻斷。 可非競爭性地拮抗異丙腎上腺素正性變時作用,其負性變時和變力作用,可能與抑制心肌細胞膜鈣轉運有關。

(2)抗心律失常:鉤籐總鹼對烏頭鹼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和氯化鈣誘發的室顫具有明顯的預防作用。

抗聚抗栓作用。

鉤籐鹼能明顯抑制花生四烯酸、膠原和ADP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對ADP誘導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明顯的解聚作用,並且比阿司匹林略強,與天麻合用抑制聚集的作用增強。鉤籐鹼還能明顯改善紅細胞變形能力。這些可能都是鉤籐防止血栓形成的積極因素。

毒性作用。

小鼠1次腹腔注射之半數致死量:鉤籐煎劑為29.0±0.8克/公斤:鉤籐總鹼為144.2±3.1毫克/公斤:鉤籐鹼為162.3毫克/公斤:總鹼口服為514.6±29.1毫克/公斤。在亞急性毒性方面,家兔每日用鉤籐煎劑灌胃2次,每次5克/公斤(比治療量大2.5倍),連服10天,無中毒症狀。鉤籐鹼50毫克/公斤連續給14天、不引起大鼠內臟的病理改變,劑量加倍,雖肝臟有輕度炎症變化,停藥後即恢復正常;對飲食、體重及外觀行為均無影響。

其他。

(1)平喘:鉤籐總鹼可抑制組胺所致的哮喘,並可防止其窒息死亡。

(2)解痙:鉤籐水煎劑對組胺所致的痙攣有解痙作用。鉤籐鹼對兔離體腸管有抑製作用。

(3)對大鼠離體子宮有興奮作用。

(4)硬毛帽柱木鹼對盆神經電刺激而引起的膀胱痙攣性收縮有強而持久的抑製作用。

(三)鉤籐的性味歸經

【性味】 甘,涼。

1《別錄》:"微寒。"

2《藥性論》:"味甘,平。"

3《蜀本草》:"味苦。"

【歸經】 入肝、心經。

1《綱目》:"手、足厥陰。"

2《本草經疏》:"手少陰、足厥陰經。"

鉤籐配伍應用


配天麻:鉤籐清熱熄風。天麻熄風祛痰、平肝止痙、稍兼溫燥。二藥合用,鉤籐之清能減天麻之燥,平肝熄風、兩無弊害。既治肝風內動,風痰上擾之頭暈目眩,頭重腳輕,走路不穩,手足麻木。

配薄荷:鉤籐甘微寒,清熱平肝、息風止痙、薄荷清熱疏風、透疹、清利咽喉、頭目。鉤籐偏於清,薄荷偏於散。二藥配伍,祛風熱,利咽喉,平肝風,對小兒初起風熱有預防抽搐之效。也可治療風陽上擾之頭脹頭痛,頭暈目眩。鉤籐入煎荊宜後下,不可久煎。

配牛膝:鉤籐甘寒、質輕味薄,清熱平肝,熄風止痙,並能降壓。牛夕苦酸平,補肝腎、強筋骨、活血祛瘀、舒筋通絡、引血下行以降壓。兩藥配用,…清一補,清上補下,平脬熄風。可治頭暈目眩,頭脹頭痛,半身麻木,膝軟乏力。

配全蠍:鉤籐清肝洩熱雨平肝陽,熄風鎮痙,治肌肉跳動,手足抽搐。全蠍熄風止抽,通絡止痛,解毒散結,能弓}各種風藥直達瘸所。對於頻頻抽動,手足震顫、止痛作用均強。二藥合用,清熱熄風,通經止痛。可治肝風內動,頭暈、口眼歪斜、四肢抽搐、煩燥不安等證。

配菊花:鉤籐清洩肝熱而平肝陽,熄風鎮痙。菊花長於平降肝陽,疏散風熱。二藥合用,一疏一清,平降肝陽,清熱祛風。對外感風熱或內傷肝陽上亢引起之頭暈目眩,均可應用。

配紫草:鉤籐質輕味薄、有透發清熱之力。紫草甘寒、涼血活血、解毒透疹。兩藥合用、透疹之力較強。用於疹出不暢。《本草正義》:「瀕潮又謂其發斑疹,則本於錢仲陽之紫草散、方用鉤籐子、紫草茸等分末、溫酒調服。按仲陽之所發斑,即是痘瘡及厝子,非今人時病中之能謂發斑。鉤籐輕能透發,清能解熱,而佐以紫草涼血活血,助其流動,又以酒輔之,能發亦能清火,洵是不亢不卑穩妥之法」。

鉤籐附方

治小兒驚熱:鉤籐一兩,硝石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聖惠方》延齡散)

治小兒驚癇,仰目嚼舌,精神昏悶:鉤籐半兩,龍齒一兩,石膏三分,梔子仁一分,子芩半分,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麥門冬三分(去心,焙)。上藥粗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鉤籐散)

治諸癇啼叫:鉤籐、蟬殼各半兩,黃連(揀淨)、甘草、川大黃(微炮)、天竺黃各一兩。上搗羅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水八分盞,入生薑、薄荷各少許,煎至四分,去滓,溫服。(《普濟方》鉤籐飲子)

治小兒盤腸內釣,啼哭而手足上撒,或彎身如蝦者:鉤籐、枳殼、延胡各五分,甘草三分。水半盅,煎二分服。(《幼科指靠》鉤籐湯)

治高血壓,頭暈目眩,神經性頭痛:鉤籐二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治傷寒頭痛壯熱,鼻衄不止:鉤籐、桑根白皮(銼)、馬牙硝各一兩,梔子仁、甘草(炙)各三分,大黃(銼,炒)、黃芩(去黑心)各一兩半。上七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竹葉三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下生地黃汁一合,攪勻,食後溫服。(《聖濟總錄》鉤籐湯)

治全身麻木:鉤籐莖枝、黑芝麻、紫蘇各七錢。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

治半邊風:鉤籐莖枝、荊芥各四錢,排風籐一兩。煨水服,一日三次。(《貴州草藥》)


治面神經麻痺:鉤籐二兩,鮮何首烏籐四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治胎動不安,孕婦血虛風熱,發為子癇者:鉤籐、人參、當歸、茯神、桑寄生各一錢,桔梗一錢五分。水煎服。(《胎產心法)鉤籐湯)

治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鉤籐根五至八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治關節痛風:鉤籐根半斤,加燒酒適量,浸一天後,分三天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治半身不遂:鉤籐根四兩,五加根皮、楓荷梨根各二兩。水煎去渣,同老鴨一隻燉服。

治精神分裂症(癲癇):鉤籐根一兩,石菖蒲根三錢。水煎服,每日一劑。

治小兒高熱:鉤籐根三至五錢。水煎服。

治妊娠水腫:鉤籐根一兩五錢。水煎去渣,同雞一隻燉服。

治跌打損傷:鉤籐根三兩,水煎服,白酒為引;藥渣搗爛外敷。

鉤籐的副作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不宜久煎)、5—9克;或入散劑。

【注意】

《本草新編》:"最能盜氣,虛者勿投。"

《本草從新》:"無火者勿服。"

鉤籐茶

鉤籐茶之用,重在息風靜火。正如《本草綱目》所說:「鉤籐,手、足厥陰藥也。足厥陰主風,手厥陰主火,驚癇眩運,皆肝風相火之病,鉤籐通心包於肝木,風靜火熄,則諸症自除。」

材料:羅布麻90—180克,鉤籐90—180克,紅棗。

功用:平肝,息風,清熱,和中。


主治:

(1)肝風內動或風熱上擾的眩暈頭痛。

(2)驚癇抽搐。

(3)高血壓,失眠。

(4)預防感冒。

附:對高血壓所引起的頭痛、頭暈、失眠、心悸、耳鳴等均有明顯的療效。它是一味中藥,也是一種性味溫和的保健飲料。

製法:

取羅布麻與鉤籐研成粗末。每取20克,加紅棗10枚(去核),置保溫瓶中,衝入開水,悶泡10分鐘後,代茶頻飲。

宜忌:

陽虛者慎用。

鉤籐蜜茶

材料:

蜂蜜15公克,鉤籐15公克,綠茶茶葉1公克,水600㏄。

做法:

(1)鉤籐洗淨瀝干水份備用。

(2)取一陶鍋,將作法1的鉤籐放入鍋中,加入水600㏄煮約8分鐘。

(3)將作法2的湯汁過濾至碗中,加入蜂蜜與綠茶茶葉,待茶葉泡展開後即可飲用。

天麻鉤籐茶

材料:

天麻5克,鉤籐6克,綠茶10克。

做法:

將天麻、鉤籐洗淨,加水適量煎煮2次,去渣;以其汁液沖泡綠茶蓋嚴浸泡5-10分鐘即可。

鉤籐摻假的識別

鉤籐為茜草科植物鉤籐、大葉鉤籐、毛鉤籐、華鉤籐、或無柄果鉤籐的乾燥帶鉤的莖枝。具有熄風止痙、清熱平肝的功效,用於肝風內動、驚癇抽搐、高熱驚厥、頭痛眩暈等症,是一味較常用中藥。古人認為,「用鉤,取其力銳爾」,「去梗純用嫩鉤,功力十倍」。

據瞭解,現在鉤籐的質量令人擔憂,有些質量達不到藥典規定。摻假現象比較普遍,主要是摻有太多的非藥用部位。摻假嚴重者,非藥用部位可占2/3。具體體現在:一是摻有不帶鉤的莖枝;二是帶鉤的莖枝過長,有的長度可達5—6厘米甚至更長。藥典規定帶鉤的莖枝長度應為2—3厘米。非藥用部位過多會使鉤籐的質量大打折扣,應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