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的功效與作用


性溫;味辛;歸胃、脾、腎經。

功效溫中,暖腎,降逆。治呃逆,嘔吐,反胃,瀉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疾。

禁忌熱病及陰虛內熱者忌服。

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屬落葉灌木,屬於著名的庭園花木,花序碩大、開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習性強健,栽培簡易,因而在園林中廣泛栽培應用。丁香原產於我國東北北部至西南地區,現在仍有許多野生種,如小葉丁香、毛葉丁香、裂葉丁香、紅丁香、遼東丁香等,均可移植栽培。丁香是雅俗共賞的觀賞植物,開時芳菲滿目,清香遠溢。露植在庭院、園圃,用盆栽擺設在書室、廳堂,或者作為切花插瓶,都會令人感到風采秀麗,清艷宜人。

古代詩人多以丁香寫愁。因為丁香花多成簇開放,好似結。稱之為「丁結,百結花」。

丁香是哈爾濱市、呼和浩特市、西寧市、石嘴山市的市花.

藥用丁香主治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疝氣、癬症等。除了藥用,丁香還主要用於肉類、糕點、醃製食品、炒貨、蜜餞、飲料的製作。

在食用方面,丁香因香氣馥郁,味辛辣,常用於食品(特別是肉食及麵包之類)調味,在歐洲和美國是聖誕食品特有的調味劑,在我國常作為烹製風味菜餚、滷菜及醬醃菜的輔料。


丁香的作用

丁香品種很多,真正藥用的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一般的觀賞花木丁香為木犀科植物,要予以區別),以花蕾和果實入藥。人們把未開放的花蕾稱為公丁香或雄丁香,而把未成熟的果實稱為母丁香或雌丁香,其用法與用量基本相同。通常使用的是公丁香。公丁香的花蕾開始呈白色,漸次變綠色,最後呈鮮紅色時可採集。將採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曬乾即成。以粒大花未開、香氣強烈,且能沉於水中者為佳。

中醫認為,丁香味辛、性溫,具有溫中降逆、補腎助陽的作用。它還是一味很好的溫胃藥,對由寒邪引起的胃痛、嘔吐、呃逆、腹痛、洩瀉以及婦女寒性痛經等,均有良好的療效,它還可緩解腹部脹氣,增強消化能力,減輕噁心嘔吐,尤其是孕婦害喜症狀。丁香含有丁香油,對於致病性真菌及葡萄球菌、痢疾和大腸桿菌等有抑製作用,也可作外用,對體癬及足癬都有很好的療效。

在古代,丁香常作為香口之藥。唐代宮廷詩人宋之問為了掩蓋自己的口臭,經常口含丁香,希望取悅武則天的笑料就是一例。取丁香1—2粒含口中治療口臭的方法現今仍可用之,且療效甚佳,口臭者不妨一試。

主要含揮發油丁香油等成分。

【藥理作用】

(一)對消化系統的影響

抗胃潰瘍:可抑制大鼠實驗性胃潰瘍形成。丁香揮發油和丁香酚可使胃黏液分泌顯著增加,而酸度不增加。丁香酚可能是抗潰瘍的活性成分。

健胃:可緩解腹部脹氣,增強消化能力,減輕噁心嘔吐。

抑制腸興奮:其水煎劑能抑制離體兔腸自發性收縮,並能對抗乙酰膽鹼、組胺等對離體腸管的興奮作用。

抗腹瀉:其水提物和丁香酚能拮抗番瀉葉或蓖麻油引起的大腸性腹瀉與腸腔積液。


(二)麻醉、鎮痛、解熱、抗炎

麻醉:丁香酚對幼小對蝦、鯉魚等有麻醉作用。丁香酚可抑制大鼠迷走神經A、B、c纖維的復合動作電位,這可能是丁香制止牙齒的機制之一。丁香酚能阻斷牛蛙坐骨神經傳遞,但不影響肌突觸後膜反應,顯示了選擇性麻醉神經纖維的作用。

兔靜脈注射丁香酚雖可產生麻醉作用和抗驚厥作用,但能抑制呼吸和降低血壓。因此,臨床上丁香酚只作局部麻醉使用,而不作全身麻醉使用。

鎮痛:小鼠灌服其水煎劑具有鎮痛作用。

解熱:兔口服丁香酚有解熱作用,並強於乙酰氨基酚。其作用機制是通過腦內PG合成而產生解熱作用。

抗炎:小鼠灌服丁香醚提物和水提物都能抑制耳殼腫脹和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鼠灌服能抑制實驗性足跖腫脹。

其鎮痛、解熱、抗炎的機制可能與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環氧化酶和脂氧化酶的活性有關。

(三)抗聚抗凝抗血栓形成

抗聚 :丁香酚和乙酰丁香酚能抑制花生四烯酸誘導的兔和人血小板聚集和全血聚集,並抑制ATP釋放。其抗聚的機制為抑制血小板內TXB的合成。

抗凝:小鼠灌服其水提物可延長血漿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Ⅷ因子時間,縮短凝血酶原消耗時間和V因子時間。

抗血栓形成:小鼠灌服其水提物可延長電刺激頸動脈的血栓形成時間。

(四)抗病原體

抗菌、抗病毒:丁香油和丁香酚有廣譜的抗菌作用。丁香中的鞣花單寧有抗單純皰疹病毒作用。

抗真菌:其水煎劑或乙醇浸出液有廣譜的抗真菌作用,或殺死作用。丁香酚對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隱球菌有顯著的殺滅作用。

殺滅寄生蟲:其水提物能殺死犬和豬蛔蟲。丁香油的作用較水煎劑的作用強。

殺滅滴蟲:丁香油、丁香酚和乙酰丁香酚對毛滴蟲具有很強的殺死作用。


(五)醒酒

丁香花香氣襲人,具有醒酒的作用。《本草綱目》載:「丁香殺酒毒」。清代詩人鄒升恆在《丁香和韻》中也有句云:「傍簷結密人難折,拂座香多酒易醒。」說的是丁香樹高茂密,柔枝交抱,難以拆分;濃郁的香氣拂面而過,使多喝了酒的人酒醒神清。

(六)溫中降逆。

本品辛溫,入脾胃二經,能溫中散寒,善於降逆,黼療營寒嘔吐,呃逆之要藥。

(七)暖腎壯陽。

本品性溫,入腎經。《日華子本草》載: 「療腎氣,壯陽,暖腰膝。」故有暖腎壯陽之功效,常用於陽萎、陰冷、奔豚、腰腿冷痛等證。

(八)行氣止痛。

本品味辛,氣芳香,辛能行氣止痛,常用胸痺痛、脘腹痛、少腹痛、疝氣痛。丁香是麻醉止痛比較好的中藥。

(九)醒神開竅。

本品辛香,性溫。辛能行散,溫勝寒濕,芳香開竅,化濕辟穢。《本草再新》謂其:「開九竅,舒郁氣。」故有醒神開竅之功。可用於濕濁之邪,阻蔽清竅,擾亂神明引起神志錯亂,痰聲漉漉,噁心嘔吐,舌苔白膩,脈沉滑等症。

(十)其他。

(1)抑制平滑肌:丁香油、丁香酚和乙酰丁香酚和丁香酚水溶液均能抑制血管平滑肌、腸平滑肌、豚鼠氣管平滑肌、離體子宮平滑肌的收縮。

(2)其氨水提物能增強胰島素活性。

(3)其中的鞣花單寧能降低血液中的尿素濃度。

(4)丁香酚為一種睪酮一5α-還原酶抑制劑,可用於防治脫髮。

丁香的功效

【性味】 辛,溫。

《開寶本草》:"味辛,溫,無毒。"

《綱目》:"辛,熱。"

【歸經】 入胃、脾、腎經

《湯液本草》:"入手太陰,足陽明、少陰經。"

《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肺、脾、胃、腎四經。"


【功能主治】 溫中,暖腎,降逆。治呃逆,嘔吐,反胃,瀉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疾。

《藥性論》:"治冷氣腹痛。"

《海藥本草》:"主風疳匿,骨槽勞臭。治氣,烏髭發,殺蟲,療五痔,辟惡去邪。治奶頭花,止五色毒痢,正氣,止心腹痛。"

《日華子本草》:"治口氣,反胃,療腎氣,奔豚氣,陰痛,壯陽,暖腰膝,殺酒毒,消痃癖,除冷勞。"

《開寶本草》:"溫脾胃,止霍亂。(治)壅脹,風毒諸腫,齒疳匿。"

《本草蒙筌》:"止氣忒、氣逆。"

《綱目》:"治虛噦,小兒吐瀉,痘瘡胃虛灰白不發。"

《本草正》:"溫中快氣。治上焦呃逆,除胃寒瀉痢,七情五郁。"

《本草匯》:"療胸痺、陰痛,暖陰戶。"

《醫林纂要》:"補肝、潤命門,暖胃、去中寒,瀉肺、散風濕。"

《本草再新》:"開九竅,舒郁氣,去風,行水。"

《藥材學》:"治慢性消化不良,胃腸充氣及子宮疝痛。"

丁香配伍應用

配五味子:五味子苦酸,平降肝經氣火。二藥合用,主治奔豚,其病機在開在腎,皆所相宜。

配柿蒂、乾薑 :柿蒂下逆氣。乾薑補中陽,三藥合用,胃寒去,逆氣平,胃虛復.則呃逆自止。胸痞亦除。

配五味子,再伍以莪術(別名廣茂),溫腎散寒,平降沖逆,散結消瘀,舉三治一,非此莫效。」

配黃連、乳汁 《本草綱目》:「葛洪《抱朴子》雲,凡百病在目者,以雞舌香、黃連、乳汁煎注之,皆愈。」黃連清火瀉火,乳汁補肝明目,三藥合用,標本兼顧,氣血同治,亦補亦瀉,故治百病在目者,以其目為精明之府,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也,目生百疾,三藥合用,皆主治之。

配柿蒂: 和中降逆,溫腎助陽,治虛寒呃逆最效,兩藥相合無主輔之分,有相佐之效而其他補助腎陽方中,亦多用之。是為佳對。


丁香方劑制劑

順氣湯(《衛生家寶》) 。

本品49粒,柿蒂27個水煎,每日l劑,分2次服。治呃逆神驗。

紅豆丸(《醫宗必讀》) 。

本品、胡椒、砂仁、紅豆各21粒。上為末,薑汁糊丸,皂角子大,每服l丸,以大棗l枚,去核填藥,面裹煨熟,去面細嚼,白湯下,每日3服。治嘔逆膈氣,反胃吐食。

丁香茯苓湯(《楊氏家藏方》) 。

本品、茯苓、木香、附子、半夏、陳皮、肉桂各6克,乾薑l0克,縮砂仁3克,姜棗。水煎,分2次服,治久積陳寒,流滯腸胃.嘔吐痰沫,或有酸水。

丁香散(《太平聖惠方》) 。

本品、枇杷葉各6克,青皮、茯苓、人參、桂心、半夏各12克,姜、棗,水煎,每日l劑,分2次食前服,治膈氣嘔逆,不能下食,脾胃氣弱,四肢乏力。

丁香柿蒂湯(《症因脈治》) 。

本品、柿蒂各6克,黨參3克,生薑5片,水煎每日l劑,分2次溫服,治久病體虛,胃中虛寒所致之呃逆、嘔吐、口淡、食少、脘悶胸痞,舌淡,苔白,脈沉遲等症。

丁香附方

治突然心氣痛:丁香末,以酒送服3克,即效。

治婦女崩中:丁香62克,加酒二升,煎成一升,分次服下。

治鼻息肉:用棉把研好的丁香末裹好,塞在鼻子內。

唇舌生瘡:丁香研為細末,用棉裹好含在嘴裡。

治乳房脹痛:丁香末以水送服一匙。


腸梗阻:丁香30-60克,研成細末,以酒精調和後敷在肚臍上。

治足癬:丁香15克。加入70%酒精至100毫升,浸48小時後去渣,每日外搽患處3次。

治魂疰方(《本草匯言》) :本品3克,膽星、半夏、茯苓各6克,上為末,每早晚服3克,燈心湯下,泊鬼疰,身似痛非痛,似癢非癢,似寒非寒,似熱非熱,似醒非醒,形神默默,語言懶出,病名鬼疰,此心胃有伏痰所致。

治傷寒咳噫不昌,及噦逆不定(《簡要濟眾方》) :本品一兩,干柿蒂一兩。焙乾,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煎人參湯下,無時服。

治小兒吐逆(《百一選方》):本品、半夏(生用)各一兩。同研為細末,薑汁和丸,如綠豆大。薑湯下三、二十丸。

治朝食暮吐(《摘元方》) :本品二十五個研末,甘蔗汁、薑汁和丸,蓮子大,噙咽之。

治霍亂、止吐(《干金翼方》):本品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頓服之。用水煮之亦佳。

治久心痛不止(《聖惠方》) :本品半兩,桂心一兩,搗細。羅為散。每於食前,以熱酒調下一錢。

治癰疽惡肉(怪證奇方》) :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藥護之。

治食蟹致傷(《證治要訣》) :丁香末,薑湯服五分。

治鼻中瘛肉(《聖惠方》) :本品綿裹納之。

感應丸(《大同方劑學》) :本品45克,木香75 克,豆蔻20枚,巴豆(去心膜,研除油淨如面j 70枚,乾薑(炮)30克,杏仁(別研極爛)140枚,百草霜60 克。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外,余4味搗為細末,與前 3味同拌研細。用好蠟180克,焙化棉濾。更以好酒1升,於銀器內煮蠟數沸,頃出候冷,去酒去蠟,用清油30克於銚內,熬令末散香熟,次下前已酒煮蠟,就鍋內乘熱拌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20—30丸。

治體癬、手癬(《經驗方》) :5%本品煎液擦患處。

丁香的副作用


【副作用】

(一)傳統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二)毒理試驗

LD50:

腹腔注射其煎劑的LD50為l.8g/kg。丁香油小鼠灌服的LD50為1.6g/kg。丁香酚小鼠口服的LD50為3g/kg,大鼠的為2.68g/kg。

毒性反應:

小鼠灌服其水提物l20g(生藥)/kg,不引起死亡。中毒症狀為呼吸抑制,後肢無力,翻正反射消失。給犬口服丁香油2g/kg可發生嘔吐,口服5g/kg可發生嘔吐而死亡。丁香酚有醌甲基化合物和苯氧自由基,是其在肝細胞中的中間代謝產物。此二物與細胞蛋白共價鍵結合而產生細胞毒作用。

病理檢查:

口服丁香油死亡犬,鏡檢肝腎有瘀血、濁腫,部分肝細胞壞死,心肌濁腫。說明煎劑的毒性很小。丁香油有一定的毒性反應。

(三)臨床觀察

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水煎服也沒有明顯副作用。 曾有報道丁香油、丁香酚局部使用,偶然有個別人發生過敏反應。

丁香油是什麼

丁香油,為植物丁香的乾燥花蕾經蒸餾所得的揮發油。丁香枝蒸餾的丁香油用制殺菌藥、香料、漱口劑、牙痛的局部麻醉藥、合成香草醛,還可作增香劑和增強劑。還可用於烹調、香煙添加劑、焚香的添加劑、制茶等。可作為藥用,中藥飲片「丁香」、「雞舌香」、「公丁香」即為桃金娘科丁香的花蕾,性溫,味辛。香氣馥郁,味辛辣,常用於食品調味。

丁香油可以防腐,抗菌和止痛,很適合用來預防疾病和發炎,丁香本身是一種香料,,因此在烹飪時經常被添加到菜裡,雖然最為人知的是它能快速治療牙痛,但是在消化問題,及肌肉疼痛上,也同樣具有療效。他能治療氣喘,反胃,鼻竇炎,並且可作為鎮定劑。丁香是一種很強烈的精油,一向被拿來消毒手術用具。未經稀釋前,請勿塗抹到皮膚上。

丁香油分類


丁香油按作用可以分為

食用丁香油:用於烹調調香,可直接食用。

藥用丁香油:可內服外擦,用法請遵醫囑。

香料用丁香精油:用於香熏療法,濃度很高,食用可致命,請勿嘗試!嚴格來說丁香油又可分為丁香葉油、丁香莖油、丁香花蕾油。在香料工業中,一般說丁香油大都為丁香葉油。

丁香油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 味辛;甘;性熱。

【歸經】 歸脾;胃;腎經。

【功能主治】 暖胃;降逆;濕腎。主胃寒痛脹;呃逆;吐瀉;痺痛;疝痛;口臭;牙痛。

【用法用量】 內服:以少許滴入湯劑中或和酒飲。外用:塗擦。

【附方】

治胃寒呃逆嘔吐甚者:丁香油,擦透中院。

治受寒胃痛:丁香油好酒和服。

暖丹田,除水瀉:丁香油塗暖臍膏貼。

散膨痞:丁香油塗臍。

治痺痛:丁香油擦痛處。

治口臭:丁香油揩牙。

解蟹毒:丁香油一滴,同薑湯服。

治蟲蛀牙痛(非炎症性牙痛):丁香油少許,蘸以小棉球,嵌入蛀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