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的功效與作用


性溫 ;味辛、苦;歸肺、肝、脾經。

功效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煨木香實腸止瀉。用於洩瀉腹痛。

禁忌 陰虛津液不足者慎服。

木香來源於菊科植物川木香、雲木香(廣木香)、土木香(祁木香)、藏木香的乾燥根。木香主要分川木香和雲木香。

木香是一種重要的中草藥植物。傳統中醫藥學稱木香主治中寒氣滯、嘔吐洩瀉、裡急後重。含多種芳香揮發油,具有行氣止痛、溫中和胃、解痙降壓和抗菌作用。以香氣濃郁者為佳,生用或煨用。

雲木香原產印度,20世紀40年代引入我國雲南栽培,50年代由雲南引入四川栽培。現雲南、四川為其主要產區,湖北、陝西等省也有栽培。川木香主產四川。土木香主產於河北省安國市。藏木香主產於西藏。

觀賞作用:室內的盆栽植物有許多,例如碰碰香、菊花等,如果家裡條件允許,種植木香也是可以的。

木香圖片

木香藥材


木香原植物


木香的功效與作用

(一)木香的藥理作用

解痙。

其對豚鼠腸痙攣有直接的鬆弛作用。對乙酰膽鹼、組胺引起的平滑肌痙攣有對抗作用。其解痙作用類似罌粟鹼而較弱。

行氣止痛。

擅長於調中宣滯,適用於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食少嘔吐。

理氣疏肝。

用於肝膽氣滯引起的脅痛。

健脾消滯。

可調胃腸滯氣。治療腹痛、腹瀉、裡急後重。

止吐。

本品對急性胃腸炎的嘔吐,神經性呃逆,均有作用。

鎮痛。

對消化道炎症,潰瘍性疼痛、有明顯的止痛效果。

降壓作用。

所含內酯類化合物50mg/kg、木香烴內酯35mg/kg、二氫木香烴內酯65mg/kg及二氫木香內酯60mg/kg靜脈注射,對麻醉 狗均有降壓作用;去內酯部分的油10mg/kg及12-甲氧基二氫木香烴內酯25mg/kg降壓作用更強, 主要由於直接擴張血管及抑制心臟的作用。

抑制平滑肌。

以上各成分1——10μg/ml濃度對離體兔十二指腸有弛緩作用,對豚鼠離體回 腸有對抗乙酰膽鹼、組胺、氯化鋇的作用,而以去內酯油的鬆弛作用最強,在內酯成分中以二氫木香烴內酯解痙作用最強, 與罌粟相似;各部分對乙酰膽鹼及組胺噴霧豚鼠所致的支氣管痙攣均有解痙作用。

對呼吸系統的作用。

豚鼠離體氣管與肺灌流實驗證明,木香水提液、醇提液、揮發油及總生物鹼能對抗組胺與乙酰膽鹼對氣管與支氣管的致痙作用。揮發油中所含總內酯、木香內酯、二氫木香內酯等內酯成分以及去內酯揮發油均能對抗組胺、乙酰膽鹼與氯化鋇引起的支氣管收縮作用,其中以二氫木香內酯作用較強。


溫中和胃。

如《本草綱目》曰:「木香乃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臨床多用於脾胃氣虛,運化無力所致的嘔吐、腹瀉等證。

對心血管的作用。

低濃度的木香揮發油及從揮發油中分離出的各種內酯部分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豚鼠與兔離體心臟的活動,對離體蛙心也有抑製作用。小劑量的水提液與醇提液能興奮在體蛙心與犬心,大劑量則有抑製作用。雲木香鹼1-2mg靜脈注射能興奮在體貓心,對心室的興奮作用比心房明顯。

抗菌作用。

揮發油1:3000濃度能抑制鏈球菌、金黃色與白色葡萄的生長,對大腸桿菌與白喉桿菌作用微弱;總生物鹼無抗菌作用。本品煎劑除對副傷寒甲桿菌有輕微抑製作用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7種致病菌無效。另有報道,煎劑對許蘭氏黃癬菌及其蒙古變種等10種真菌有抑製作用。

用於治療腹痛。

由於能行腸胃滯氣,所以消化不良或蟲積等所致的腹滿脹痛,均可應用。對消化不良,可用木香醒脾開胃止痛。有食積,嘔吐、下瀉者,配山楂、麥芽、陳皮等,方如木香順氣丸。如腹痛由蟲積所致,則在驅蟲方劑內加入木香一味,對減輕腹痛有幫助。

用於治療痢疾洩瀉。

對兼有裡急後重、腹部脹悶者更適宜。一般認為煨用較好,但不經煨用者也有效。

對腸道的作用。

木香水提液、揮發油和總生物鹼對小鼠離體小腸先有輕度興奮作用,隨後緊張性與節律性明顯降低。對乙酰膽鹼、組胺與氯化鋇所致腸肌痙攣有對抗作用。小劑量煎劑對離體小腸的作用無一定規律性,大劑量則呈抑製作用。揮發油亦可抑制離體兔小腸運動,使其節律變慢,收縮不規則。去內酯揮發油、總內酯以及木香內酯、二氫木香內酯揮發油與二氫木香內酯作用較強。

(二)功效主治

行氣調中。本品味辛苦,性溫,辛散溫通,苦降,其味辛香走竄,可升可降。入脾、肝、胃經,脾主升,胃主降,肝主疏洩,而調暢氣機。故本品能行氣調中,用於中焦氣滯之證,行脾胃氣滯,而行氣止痛,脾主運化,胃主受納,二者升清,降濁,相輔相成,並依靠肝的疏洩調氣機的功能。由於風寒等外邪侵入,或飲食不節,或七情所傷,而致脾胃的失降,運化功能及肝的疏洩功能失職,氣機升降失常,氣行不暢,阻於中焦,出現脘腹攻痛或竄痛,痞脹,悶滿,食慾不振等症,本品辛香走竄,溫通苦洩,疏通氣機.行氣通腑,通則不痛,為行氣調中的佳品。

活血通絡。本品辛散溫通,其色赤,故入血分、可活血散瘀。脾統血,主四肢、肝藏血,主筋,故可活血通絡,用於風寒痺痛,血瘀疼痛等證。對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氣血運行不暢而出現的瘀血痛經,閉經,腹痛,跌打損傷,以及風寒濕邪客於經脈,留滯於筋骨關節,氣血瘀滯的關節痺痛等證,可活血行瘀,通絡而止痛,因其性溫,從寒邪內侵者最為適宜。


利尿通淋。《神農本草經》日木香:「主邪氣,辟毒疫,主淋露。」木香味辛性溫、辛散行氣,性溫可通,有理氣通淋之功。用於氣淋之證最宜。氣滯淋證多由濕熱內阻,氣滯不通所致,小便澀滯,臍下脹滿疼痛特甚,舌苔薄白,脈象沉弦,治用木香理氣通淋,氣行滯消,小便自通。

辟毒消惡。如《神農本草經》曰:「木香,辟毒疫。」《本草經集注》曰: 「消惡氣。」治瘴氣,如感受山嵐霧露濕熱郁蒸之毒氣後,表現寒熱交作,神志昏迷,或聲音啞,治用木香有御瘴霧,消惡氣之效。《本草從新》曰:「木香殺鬼物,循瘴霧,去腋臭。」

消癖化癓。《藥物論》曰:「木香消痃癖瘕塊,脹瘴.逐諸壅氣上衝煩悶。「癓多由七情內損,飲食不節,內傷生冷,寒凝氣結,氣滯血澀;氣機失宣,氣聚不散而為氣瘕,症見:胸脅或臍腹氣聚成塊,脹急疼痛,或大或小,或左或右,或防於飲食,或得暖氣矢氣則舒,舌苔薄白,脈象沉弦。治用木香行氣消瘕,如《景岳全書·瘕瘕類》曰:「行氣之法,大有權宜。如氣實則壅滯,宜破而行之,氣閉則留蓄,宜利而行之;熱則乾涸,宜寒而行之,氣寒則凝結,宜溫而行之,此散氣治瘕之在法也。」

理氣止痛。木香是理氣止痛的最常用藥。以脾胃為主,全消化系統各臟器之疼痛均可使用。木香所含之揮發油、內酯和生物鹼具有較強的舒張平滑肌痙攣的作用,尤其對消化系統疼痛的效果較好,對食管、賁門、胃、十二指腸、腸道、膽管、肝管、胰管的痙攣性疼痛和功能紊亂之脹氣,均有治療效果,並且是主要的中藥,中醫辨證不論實證、虛證都能使用。

本品對氣管、輸尿管、膀胱、子宮之平滑肌痙攣也有舒張作用,對這些病症引起的疼痛臨床也可使用。對心臟血管平滑肌痙攣引起的胸悶也有治療效果。

鑒別應用。木香和紅木香,均為辛苦溫香,均可行氣止痛,但木香行氣力強,且作用廣泛,並有健脾消食之功。而紅木香兼有活血通絡止痛之功。其主治有異,藥名近似。

配伍應用

配砂仁,行氣和中。砂仁辛散溫通,芳香理氣,善理脾胃之氣滯,為醒脾和胃之良藥,紅木香可行氣調中止痛,二藥合用,行氣之力俱增,並可醒脾;止痛,故可用於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嘔吐少食等證,可行氣和中。

配紅花,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紅花辛散溫通,入血分,可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紅木香入血分可活血通絡止痛,二藥合用,又秉紅木香之芳香,走竄之性,其可破血活血,通絡止痛,故對於瘀血瘕瘕痞塊,難產死胎,血滯閉經腹痛,跌打損傷等,活血力強,使經脈通,滯血行,腫痛自消。

方劑制劑

驗方選(《福建民間草藥》) :南五味子根。用法:水煎成半碗,溫服,日二次。

驗方選(《本草綱目拾遺》) :紫金皮、獨活、赤芍、白芷、菖蒲。用法:蔥頭煎濃如膏,調敷,藥到立止,如神。主治:雷頭風腫孺。

(三)木香的性味歸經


【性味】 辛苦,溫。

1《本經》:"味辛,溫。"

2《湯液本草》:"氣熱,味辛苦,無毒。"

【歸經】 入肺、肝、脾經。

1《本草衍義補遺》:"行肝經。"

2《雷公炮製藥性解》:"人心、肺、肝、脾、胃、膀胱六經。"

【功能主治】 行氣止痛,溫中和胃。治中寒氣滯,胸腹脹痛,嘔吐,洩瀉,下痢裡急後重,寒疝。

1《本經》:"主邪氣,辟毒疫,強志,主淋露。"

2《別錄》:"療氣劣、肌中偏寒;主氣不足,消毒,(治)溫瘧,行藥之精。"

3《本草經集注》:"療毒腫,消惡氣。"

4《藥性論》:"治女人血氣刺心心痛不可忍,末,酒服之。治幾種心痛,積年冷氣,痃癬症塊,脹痛,逐諸壅氣上衝煩悶。治霍亂吐瀉,心腹癘刺。"

5《日華子本草》:"治心腹一切氣,止瀉,霍亂,痢疾,安胎,健脾消食。療羸劣,膀胱冷痛,嘔逆反胃。"

6王好古:"治衝脈為病,逆氣裡急。主脬滲小便秘。"

7《本草通玄》:"理疝氣。"

木香附方

治一切走注,氣痛不和:廣木香,溫水磨濃汁,入熱酒調服。(《簡便單方》)

治內釣腹痛:木香、乳香、沒藥各五分。水煎服之。(《阮氏小兒方》)

治一切氣,攻刺腹脅脹滿,大便不利:木香三(二)兩,枳殼二兩(麩炒微黃,去瓤),川大黃四兩(銼碎,微炒),牽牛子四兩(微炒),訶黎勒皮三兩。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生薑湯下三十丸。(《聖惠方》木香丸)

治一切沉積水氣,兩脅刺痛,中滿不能食,頭目眩者,可用茶調散,次服本方:木香、檳榔、青皮、陳皮、廣茂(燒)、黃連(麩炒)各一兩,黃柏、大黃各三兩,香附子(炒)、牽牛各四兩。上為細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生薑湯送下。(《儒門事親》木香檳榔丸)


治腸胃虛弱,冷熱不調,洩瀉煩渴,米谷不化,腹脹腸鳴,胸膈痞悶,脅肋脹滿;或下痢膿血,裡急後重,夜起頻並,不思飲食;或小便不利,肢體怠惰,漸即瘦弱:黃連(去蘆、須)二十兩(用茱萸十兩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見火)四兩八錢八分。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濃煎米飲下,空心日三服。(《局方》大香連丸)

治下痢膿血,裡急後重,日夜無度:芍葯一兩,當歸五錢,大黃、黃芩、黃連、木香各一錢半,檳榔一錢。為末。每服三、五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未止,再服,不後重則止。(《紊問病機保命集》導氣湯)

治寒疝,以及偏墜小腸疝痛:川楝子三錢,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錢,淡吳茱萸一錢。長流水煎服。(《醫方簡義》導氣湯)

治霍亂轉筋:木瓜汁一盞,木香一錢匕。上二味,以熱酒調下,不拘時。(《聖濟總錄》)

治小兒陽明經風熱濕氣相搏,陰莖無故腫或痛縮:廣木香、枳殼(麩炒)二錢半,實甘草二錢。水煎服。(《曾氏小兒方》)

治腋臭:好醋浸青木香,置腋下夾之。(《必效方》)

治惡蛇虺傷:青木香不拘多少,煎水服。(《袖珍方》)

木香的食用方法

木香順氣丸

成分:木香、砂仁、香附(醋制)、檳榔、甘草、陳皮、厚樸(制)、枳殼(炒)、蒼朮(炒)、青皮(炒)。

適應症:行氣化濕,健脾和胃。用於脘腹脹痛,噁心,噯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禁忌:尚不明確。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注意事項:

(1)孕婦慎用。

(2)忌生冷油膩食物。

(3)本藥宜空腹用溫開水送服。

(4)本藥為香燥之品組成,如遇口乾舌燥,手心足心發熱感的陰液虧損者慎用。

(5)本藥對氣機郁滯,肝氣犯胃的胃痛竄走者效果好,不適用於其他證侯的胃痛。

(6)服藥三天症狀無改善,或出現胃痛加重或其他症狀時,應去醫院就診。

(7)長期服用應向醫師咨詢。

(8)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9)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0)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1)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木香檳榔丸

【主要成份】木香、檳榔、枳殼(炒)、陳皮、青皮(醋炒)、香附(醋制)、三稜(醋炙)、莪術(醋炙)、黃連、黃柏(酒炒)、大黃、牽牛子(炒)、芒硝。

【性 狀】本品為灰棕色的水丸;味苦、微鹹。

【簡介/商品功效】行氣導滯,瀉熱通便。用於濕熱內停,赤白痢疾,裡急後重,胃腸積滯,脘腹脹痛,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半袋(3g)—1袋(6g),一日2次—3次。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禁 忌】孕婦禁用。

【注意事項】

(1)寒濕內蘊胃痛、痢疾及冷積便秘者慎用。

(2)年老體弱及脾胃虛弱者慎用。

(3)忌食辛辣油膩、酸性及不易消化食物。

大棗木香粥


【原料】木香6克,粳米30-60克,大棗20枚,白糖適量。

【製作】將大棗去核,浸泡後連水同粳米煮粥,粥將熟時加木香再煮片刻,放入白糖調勻即可。

【用法】每日2-3次,溫服。

【療效】健脾和胃,燥濕止瀉。適用於小兒脾虛腹脹洩瀉。

【注意事項】小兒疳積,胃腸積滯者不宜用。

陳皮木香雞

配方:陳皮6克,木香6克,仔雞肉100克,蘑菇30克,姜5克,蔥5克,鹽5克,素油30克。

製作:

(1)把木香、陳皮烘乾,打成細粉;仔雞肉洗淨,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蘑菇發透;去蒂根一切兩半;姜切片,蔥切段。

(2)把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燒六成熟時,下入姜、蔥爆香,隨即下入雞肉、蘑菇、鹽、藥粉,再加清水50毫升,用文火煲15分鐘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吃雞肉50克。

功效:健脾胃。慢性肝炎脾胃虛弱者食用。

大棗木香湯

原料:大棗10個,木香10克,清水適量。

做法:將大棗洗淨去核,放鍋中,加適量清水煎煮30分鐘,再放木香煮5分鐘即可。

功效:大棗補中益氣,養心安神;木香疏肝、理氣、止痛,健脾消滯。二者合用,健脾理氣。

應用:適宜慢性肝病屬脾虛肝郁者服用。

雙香燉豬大腸


主料:豬大腸250克。

輔料:海參10克,木香10克,沉香5克。

調料:鹽2克,醬油10克,大蔥5克,姜3克,味精1克。

做法:

(1)將海參泡發,洗淨切片。

(2)將沉香、木香一同裝入紗布袋中。

(3)豬大腸洗淨,切細。

(4)鍋內加水適量,放入大腸,煮沸去沫。

(5)加蔥、姜煮至腸將熟。

(6)放海參、藥袋,煮至大腸極軟。

(7)再加適量鹽、醬油調味稍煮即成。

養生功效:

(1)本品具有行氣養血、潤腸通便之功效。

(2)適於氣滯兼津虧便秘者食用。

木香的副作用

木香對於陰虛津液不足者慎服,更多的副作用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而定,不同體質和疾病都可能有不同的反應,有句古話,是藥三分毒,因此在服用木香時,需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副作用】

(一)傳統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二)臨床觀察

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也沒有明顯副作用。陰虛內熱病人多用、久用使人口乾和生內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5錢: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或密汁塗。

【注意】

陰虛津液不足者慎服。

《本草經疏》:"肺虛有熱者,慎毋犯之。元氣虛脫及陰虛內熱,諸病有熱,心痛屬火者禁用。"

《藥性纂要》:「若陰虛血燥而內熱,如咳嗽吐血者,雖氣滯不可用也。」

《藥性通考》:「過服洩真氣,畏火,體弱氣虛者禁用。」

《得配本草》:"臟腑燥熱,胃氣虛弱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