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的功效與作用


性寒;味苦;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

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禁忌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者禁服。

黃芩出自《吳普本草》,黃芩,二月生,赤黃葉,兩兩四四相值,莖空,中或方員,高三、四尺,四月花紅赤,五月實黑,根黃。二月至九月采。

黃芩,以根入藥,併入選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有清熱燥濕,涼血安胎,解毒功效。黃芩的臨床應用抗菌比黃連還好,而且不產生抗藥性。

黃芩臨床應用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在仍然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要藥,被稱為「中藥抗生素」。

黃芩的功效

(一)黃芩的功效

黃芩味苦,性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藥對》:黃芩,得厚樸、黃連止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蠣令人有子;得黃芪、白蘞、赤小豆療鼠瘺。

《本草圖經》:張仲景治傷寒心下痞滿,瀉心湯四方皆用黃芩,以其主諸熱,利小腸故也。又太陽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黃芩黃連湯;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黃芩。

《醫學啟源》:黃芩,治肺中濕熱,療上熱目中腫赤,瘀血壟盛,必用之藥。洩肺中火邪上逆於隔上,補膀胱之寒水不足,乃滋其化源。

《本經》:主諸熱黃疸,腸僻,洩利,逐水,下血閉,(治)惡瘡,疽蝕,火瘍。

《別錄》:療痰熱,胃中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女子血閉,淋露下血,小兒腹痛。

《滇南本草》:上行瀉肺火,下行瀉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調經清熱,胎有火熱不安,清胎熱,除六經實火實熱。

《綱目》:治風熱濕熱頭疼,奔豚熱痛,火咳,肺痿喉,諸失血。

《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氣,定喘嗽,止失血,退往來寒熱,風熱濕熱,頭痛,解瘟疫,清咽,療肺痿肺癰,乳癰發背,尤法肌表之熱,故治斑疹、鼠瘺,瘡瘍、赤眼;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

《 科學的民間藥草》:外洗創口,有防腐作用。

(二)黃芩的禁忌


《本草經疏》:脾肺虛熱者忌之。凡中寒作洩,中寒腹痛,肝腎虛而少腹痛,血虛腹痛,脾虛洩瀉,腎虛溏瀉,脾虛水腫,血枯經閉,氣虛小水不利,肺受寒邪喘咳,及血虛胎不安,陰虛淋露,法並禁用。

黃芩的作用

抗菌

黃芩對多種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致病性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

抗病毒

黃芩能夠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抗炎

黃芩素、黃芩甘能夠抑制急性炎症反應。抑制炎症模型滲出腫脹、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抑制大鼠佐劑性關節炎。

(1)機制:抑制炎性介質產生、釋放。

(2)抑制組胺釋放

(3)抗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前列腺素E(PGE)、白細胞三烯(LT)的生成,減輕炎性介質擴張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白細胞的趨化作用。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黃芩能夠抑制免疫反應:尤其對I型變態反應(過敏反應)作用顯著。黃芩能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因為黃芩甘,提高巨噬細胞、NK細胞功能。

清熱解毒

研究表明,黃芩有解熱的性質。黃芩有解毒作用,與所含的葡萄糖醛酸有關。

保肝、利膽

中醫認為,黃芩清肝膽,保肝,與抗氧自由基損傷有關。

鎮靜

黃芩對中樞抑制,能夠起到鎮靜的作用。

對血液系統影響

黃芩對血液系統作用複雜,黃芩素等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抗凝血,能抑制凝血酶誘導的纖維蛋白產生。

抗變態反應

在抗變態反應方面,黃芩甙元較甙作用強。黃芩此種抗變態反應,不產生過敏反應,此外它對平滑肌本身,也有直接的鬆弛作用。黃芩甙元及黃芩甙均能抑制過敏性之浮腫及炎症,二者能耳毛細血管的通透性。

降低血壓

黃芩酊劑、浸劑、煎劑、醇或水提取物、黃芩甙均可引起降壓作用。浸劑口服能降低正常及慢性腎性高血壓,酊劑可使神經性高血壓回至正常。

利尿作用

在急性利尿實驗中,黃芩甙元作用最強,漢黃芩素次之。黃芩醇提取物及煎劑亦有利尿作用。

對血糖血脂的影響

黃芩能夠降低血脂,能使血糖輕度上升。

解痙作用

黃芩可消除強直性痙攣的症狀。

安胎作用

黃芩有清熱安胎作用,可用於胎動不安,常與白朮、竹茹等配合應用。

治療一些疾病的作用

(1)治療急慢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感染、肺間質炎等各種呼吸道疾病。也能用於肺結核病。

(2)治療急慢性腸炎、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

(3)治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肺炎、支氣管哮喘等。

(4)治療急慢性肝炎、肝病,轉氨酶、膽紅素升高,以及慢性膽囊炎、膽石症,也用於免

(5)疫性肝病。

(6)治療各種免疫性、過敏性疾病,如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結締組織病。

(7)治療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等皮膚過敏性疾病,以及過敏性紫癜。臨床還常用於治療高血壓、尿路感染、腎盂腎炎、前列腺炎、及皮膚、眼睛的各種炎症。

(8)黃芩炭治療各種出血。黃芩傳統用於妊娠惡阻和保胎,也為現代臨床所常用。

抗癌作用

黃芩能夠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癌細胞的產生和擴散。

黃芩的衍生品


(一)黃芩片

黃芩片是純中藥製劑,其有效成分是黃芩。方中藥物是臨床上常用的中藥,常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細菌性痢疾等。方中藥物共奏清熱解毒的功效。方中藥物治療效果顯著,針對性強,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選用。

服用時間

需要根據病情和藥性而定。一般來說,滋補藥宜在飯前服。驅蟲藥和瀉下藥,大多在空腹時服。健胃藥和對胃腸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宜在飯後服。治瘧藥宜在發作前1-2小時服。安眠藥物則應在睡前服。其它藥物一般也宜在飯後服,總之無論飯前或飯後服藥,均應略有間隔,如飯前、後1小時左右,以免影響療效。

服用方法

口服。一次1-2片,一日3-4次。方中藥物具有一定的寒性,飯前服用可能會引起胃腸道不適,建議飯後服用,避免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副作用

方中藥物是臨床上常用的中藥,治療效果顯著,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選用。但方中藥物具有一定的寒性,飯前服用可能會引起胃腸道不適,建議飯後服用,避免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二)黃芩茶


黃芩茶,主要原料野生黃芩,采自京西海拔700米以上生態涵養地區。其茶特點:湯色金黃明亮,晶瑩清澈,口感爽滑,潤喉回甘,且極耐沖泡。黃芩莖葉具有鎮靜調壓作用,適合血壓高、失眠體弱人群晚間飲用,長期飲用有安神、平心,改善睡眠質量,預防神經衰弱,調節血壓等保健作用,是養生保健之佳品茶飲。

功能

清熱燥濕,解毒;抗炎抗變態反應,降壓、利尿,利膽解痙,鎮靜。

用途

熱病煩躁;濕熱瀉痢、黃疸;熱淋;目赤腫痛;癰腫疔瘡;肺炎;肝炎;腎炎。

用法

準備黃芩6g,綠茶3g,將黃芩用200ml水煎沸後,沖泡綠茶5~10分鐘即可,沖飲至味淡。也可直接沖泡飲用。

適用人群

(1)需要改善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

(2)需要保肝利膽,解酒解毒的人群;

(3)需要美容養顏,減肥瘦身的人群;

(4)需要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的人群;

(5)需要改善胃腸不佳,長期便秘的人群;

(6)需要改善胃腸不佳,長期便秘的人群;

(7)需要改善失眠多夢,神經衰弱的人群;

(8)需要抗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人群;

(9)需要防輻射,減壓健腦增強記憶力的人群。

黃芩的服用方法


(一)藥膳

黃芩蒸豬腰

配方

豬腰2個,黃芩12克,調料適量。

製作

(1)將豬腰切開去筋膜,洗去血水切成片,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鐘。

(2)將豬腰與黃芩共置瓷器內,酌加調料,隔水用旺火蒸至豬腰熟透,去黃芩,分2次食用,5日為l療程。

功效

補腎清熱,安胎。適用於血熱之先兆流產。

胡連黃芩粥

配方

胡黃連、黃苓各1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作

(1)將胡黃連、黃芩擇淨,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 10分鐘後,水煎取汁。

(2)粳米入藥汁中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

功效

清熱燥濕。適用於肝膽濕熱型血脂異常。

(二)黃芩的附方

治小兒心熱驚啼:黃芩(去黑心)、人參各一分。搗羅為散。每服一字匕,竹葉湯調下,不拘時候服。(《聖濟總錄》黃芩散)

瀉肺火,降膈上熱痰:片子黃芩,炒,為末,糊丸,或蒸餅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治慢性氣管炎:黃芩、葶藶子各等分,共為細末,糖衣為片,每片含生藥0.3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治上呼吸道感染,腸炎:黃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時,過濾殘渣,再加二倍水浸泡兩次,合併濾液,用20%明礬液倒入浸液中,調節pH為3.5(每100公斤黃芩,需明礬6~8公斤),產生黃色沉澱,靜置四小時,棄去上層清液,將沉澱物裝入布袋中加水過濾,烘乾,粉碎,造粒打片。每次服二至三片。(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治少陽頭痛及太陽頭痛,不拘偏正:片黃芩,酒浸透,曬乾為末。每服一錢,茶、酒任下。(《蘭室秘藏》小清空膏)

治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黃芩三兩,芍葯二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傷寒論》黃芩湯)

治淋,亦主下血:黃芩四兩,細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治火丹:杵黃芩末,水調敷之。((G陰沸驗方))

治崩中下血:黃芩,為細末。每服一錢,燒秤錘淬酒調下。(《本事方》)

治婦人四十九歲已後,天癸卻行,或過多不止:黃芩心枝條者二兩(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日進二服。(《瑞竹堂經驗方》芩心丸)

安胎:白朮、黃芩、炒曲。上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治肝熱生翳,不拘大Z』bJL:黃芩一兩,淡豉三兩,為末。每服三錢,以熱豬肝襄吃,溫揚送下,日二撮。忌酒,面。((衛生家寶方))

治眉眶痛,屬風熱與痰:黃芩(酒漫,炒)、白芷。上為末,茶清調二錢。((丹溪心法))

治灸瘡血出:酒炒黃芩二錢。為末,酒服。((怪證奇方》)

治痔瘡:黃芩、紫草、關黃柏、蒲公英、紫花地丁、牡丹皮、薑黃、丹參,根據醫囑量,每天晚上一帖。(《民間方》)

治產後血渴,飲水不止:黃芩(新瓦上焙乾)、麥門冬(去心)各半兩。上件,細切。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倘氏家藏方)

治富貴手:黃芩6g,苦參12g,干地黃24g。將上三味加水煎熬,去渣取汁。口服。飯前空腹服用,1日3次。方中以黃芩清熱燥濕,解毒消腫。(三物黃芩湯 (《千金方》)  

治協熱下利:葛根半斤(15g),甘草二兩炙(6g),黃芩三兩(9g),黃連三兩(9g)。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方中重用葛根甘辛而平,既能解表退熱,又能升發脾胃清陽之氣而止下利,為君藥。臣以黃芩、黃連清熱燥濕,厚腸止利。(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    

治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吐不止,煩悶,心下痞硬,或心下滿痛,大便不解或下利,舌苔黃:柴胡12 黃芩9 白芍9 法夏9 生薑15 枳實9 大黃6 大棗5枚。方中柴胡、黃芩和解少陽。(大柴胡湯(《金匱要略》)  

治吐血衄血,或發或止,皆心臟積熱所致:黃芩一兩(去心中黑腐),搗細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不計時候,和滓溫服。(《聖惠方》黃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