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瀉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急性腹瀉症狀

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病人多表現為噁心、嘔吐在先;繼以腹瀉,每日3—5次甚至數十日不等,大便多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酸痛等症狀。

急性腹瀉病因

1、急性腸疾病

1 急性腸感染;病毒性、細菌性、真菌性、阿米巴性、血吸蟲性等;

2 細菌性食物中毒:由沙門菌、嗜鹽菌、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引起。

2、急性中毒

1 植物性:如毒蕈、桐油;

2 動物性:如河豚、魚膽;

3 化學毒物:如有機磷、砷等。

3、急性全身感染

如敗血症、傷寒或副傷寒、霍亂與副霍亂、流行性感冒、麻疹等。

4、其他

1 變態反應性疾病:如過敏性紫癜、變態反應性腸病;

2 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危象、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性危象;

3 藥物副作用:如利血平、5-氟尿嘧啶、胍乙啶、新斯和明等。

急性腹瀉診斷

腹瀉伴隨下列症狀,有提示診斷的意義:

1、伴重度失水,常見於霍亂或副霍亂、沙門氏菌食物中毒、慢性尿毒症等。

2、伴發熱,可見於急性細菌性痢疾、傷寒或副傷寒、腸結核、結腸癌、小腸惡性淋巴瘤、局限性腸炎、急性血吸蟲病、敗血病、病毒性腸炎、甲狀腺危象等。

3、伴裡急後重,可見於急性痢疾、慢性痢疾急性發作、直腸癌等。

4、伴明顯體重減輕,可見於消化系癌、吸收不良綜合征等。

5、伴皮疹,可見於敗血症、傷寒與副傷寒、麻疹、變態反應性腸病、過敏性紫癜、糙皮病等。

6、伴關節痛或關節腫痛,可見於慢性非特異潰瘍性腸炎、局限性迴腸炎、結締組織病、腸結核、Whipple病等。

7、伴腹部包塊,可見於腸惡性腫瘤、增殖性腸結核、血吸蟲性肉芽腫等。

急性腹瀉治療

急性腹瀉西醫治療

(1) 一般治療:盡量臥床休息,口服葡萄糖一電解質液以補充體液的丟失。如果持續嘔吐或明顯脫水,則需靜脈補充5%—10%葡萄糖鹽水及其他相關電解質。鼓勵攝人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食晶,以防止脫水或治療輕微的脫水。

(2) 對症治療:必要時可注射止吐藥: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嚓25-100mgl日。解痙藥:如顛茄8n堪11次,1日3次。止瀉藥:如思密達每次1袋,1日2-3次。

(3) 抗菌治療:抗菌素對本病的治療作用是有爭議的。對於感染性腹瀉,可適當選用有針對性的抗菌素,如黃連素O.3g口服,1日3次或慶大黴素8萬u口服,1日3次等。但應防止抗菌素濫用。

急性腹瀉中醫治療

(1) 腸胃濕熱:病起急驟,噁心頻發,嘔吐吞酸,腹痛陣作,瀉下急迫,便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口渴欲飲,心煩,尿短赤少,舌苔黃膩,脈淆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化濕,理氣止瀉。

方藥: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車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葉10克、生甘草6克。

(2) 寒濕阻滯:嘔吐清水。噁心,腹瀉如水,腹痛腸鳴並伴有畏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灞。

治法:散寒除濕,和中止瀉。

方藥: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O克、紫蘇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朮10克、陳皮10克、厚樸10克、生薑5克、甘草6克。

中成藥:霍香正氣水。

(3) 食滯胃腸:噁心厭食,得食愈甚,吐後反快;腹痛,瀉下穢臭,氣迫不爽,瀉後痛減,苔厚膩,脈滑實。

治法:消食化滯,和胃降逆。

方藥:焦山楂10克、神曲10克、制半夏IO克、茯苓12克、陳皮10克、萊菔於10克、大腹皮10克。

中成藥:保和丸,香連化滯丸。

(4) 脾胃虛弱:稟賦不足,素體脾虛,飲食稍有不慎即吐瀉,大便溏薄,嘔吐清水,且時作時休,面色不華,乏力倦怠,舌淡,脈10弱。

治法:健脾理氣,和胃止瀉。

方藥:人參3克、白朮12克、山藥10克、茯苓12克、白扁豆12克、陳皮10克、砂仁3克、薏苡仁12克、甘草6克。

中成藥:人參健脾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