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症狀

1、聯想障礙

聯想鬆散、支離破碎,讓人不知所云。正常思維突然中止或湧現大量的強制性思維。思維聯想貧乏、空洞。與人交談中言語減少,重複一些單調的語句,或滿篇文字只反覆說一個無意義的問題。

2、情感障礙

情感障礙是本病的基本症狀。在疾病急發期,患者的情緒可出現無原因的劇烈變化,這是由幻覺、妄想引起的強烈反應。興奮、激動、緊張、恐懼、焦慮、憂鬱。忽而大哭、忽而大笑、忽而大發雷霆等等。

3、意志行為障礙

表現為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常獨處沉思、生活懶散、不修邊幅;或者產生矛盾意向,做任何事情都是猶豫不決。

4、幻覺豐富

患者常常可以在意識完全清醒的狀態下出現聽幻覺、視幻覺、觸幻覺、味幻覺、嗅幻覺等等。幻覺內容離奇古怪,變化多端。

5、自我意識障礙

這也是此病常見的症狀。例如上例中的徐強自己給自己發傳真,叫自己從別處回來,就是自我意識障礙的表現,認為自身的某部分軀體或整個身體已不存在或不屬於自己,自己在另一處所。自我意識障礙還可表現為以第二人稱的語調敘述自身的體驗,或者覺得自己已一分為二,兩部分在腦子裡互相對話。

6、注意力渙散

在發病的早期表現為患者對日常生活漫不經心,工作、學習、生活粗枝大葉,丟三拉四、心不在焉。

7、邏輯進程障礙

患者在思維過程中,不能按照正常的思維邏輯規律來分析問題,表現出概念混亂和一些奇怪的邏輯推理。

8、妄想

是一種嚴重的思維障礙的表現。憑空出現病理性觀念。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病因

1、遺傳因素

據調查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親屬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得多。而且,與患者的血緣關係愈近,患病率愈高。如果父母雙方均為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子女的發病率將達到35%~68%;而父母一方為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發病率也有15%~26%;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即使自幼寄養在精神健康的家庭,其發病率也大大高於沒有家族史的同年人。然而精神分裂症的遺傳相當複雜,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多基因遺傳,這種遺傳是由許多基因的積累作用造成的。

2、性格因素

大量調查報告顯示,大約有5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前或幼年期即存在一些特殊的個性特徵,譬如孤僻、內傾、怕羞、敏感、多疑、怕見陌生人、與親人缺乏親情、不願與同齡孩子玩耍,卻常常與老頭親近,有時還會有一些奇特的動作和做出怪異的姿勢,思維缺乏邏輯性,好幻想、主動性差、依賴性強、膽小、做事猶豫。有時莫名其妙地外出不歸等。有的專家將這種性格稱之為:分裂性人格。

3、內分泌因素

由於精神分裂症多數在青春期前後性成熟階段起病,因此有的學者就認為此病與內分泌有一定的關係。

4、病毒

有專家認為,精神分裂症是病毒感染所致。有報道說,在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腦脊液細胞培養中找到了病毒樣物質。

5、社會因素

調查發現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在社會層次較低的人群中所佔的比率較高,它與高層次人群之比約為9:1。據推測這可能與生活的物質環境差、經濟困難所造成的心理負擔重、社會應激多等有密切關係。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診斷

診斷

與很多其他科疾病不同,由於精神分裂症目前病因未完全闡明,至今還沒有確切的實驗室檢查或者化驗結果支持臨床進行診斷,作為診斷依據。一些量表的評估和實驗室檢查,可作為醫生輔助診斷和確定嚴重程度參考,並可作為鑒別診斷的依據,不能作為確切的診斷依據。診斷的確定仍然要靠病史,結合精神症狀以及病程進展的規律。

如果沒有明顯原因,表現出上述感知覺、思維、情感、意志行為等多方面障礙,精神活動自身內部及與外界環境不協調,持續一定的時間,對異常的表現沒有認識,要高度懷疑精神疾病的可能。

目前在臨床上常用的診斷分類標準: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精神疾病的國際分類法系統(ICD-10),美國分類法系統(DSM-Ⅳ)。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治療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西醫治療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屬於重型的精神疾病。但其病情發展有一個自輕至重的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有許多“蛛絲馬跡“的症狀表現,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有此類病的家庭,千萬不要認為家庭中有這樣的病人是家中的恥事、諱疾忌醫,致使病情日漸惡化、遷延,造成難以康復的結果。

此病以藥物治療為主,輔之以心理治療。具體的治療措施視病情而定,根據病情發展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