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瘤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皮下脂肪瘤症狀

皮下脂肪瘤是相當常見的皮膚病灶,由正常脂肪細胞集積而成,占軟組織良性腫瘤的80%左右,無明顯特殊病因,常發於皮下,也可以發生在內臟等深部組織。成熟的脂肪細胞成群排列,大部分均有一纖維外膜包圍。然而,有時候也會有邊緣不規則的脂肪組織散在地浸潤在肌肉組織中。一般脂肪瘤常見於頭部、頸部、肩部以及背部的皮下脂肪層。可以是多發性的,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最常被發現於40--60歲。病灶通常長的很慢,摸起來是圓形,柔軟,可移動的,而且不會痛。

疾病分類

根據脂肪瘤的數目可分為有孤立性脂肪瘤及多發性脂肪瘤二類。此類腫瘤好發於肩、背、臀部、四肢、腰、腹部皮下及大腿內側,頭部發病也常見。位於皮下組織內的脂肪瘤大小不一,大多呈扁圓形或分葉,分界清楚;邊界分不清者要提防惡性脂肪瘤的可能。單個稱為孤立行型脂肪瘤。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稱為多發性脂肪瘤。

按部位不同可分為皮下脂肪瘤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稱錯鉤瘤)。根據脂肪瘤發生的部位皮下脂肪瘤為扁平或分葉狀、質軟,邊界清楚的皮下限局性腫物。質軟,可推動,表面皮膚正常,發展慢,數目多達數百個,常在皮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錯鉤瘤多發生於各個器官(腎臟,肝臟較為多見)的毛細血管的平滑肌組織之間的脂肪瘤(又稱腎錯構瘤,肝錯鉤瘤)。

皮下脂肪瘤病因

皮下脂肪瘤指“脂肪瘤致瘤因子”在患者體細胞內也存在一種致瘤因子,在正常情況下,這種致瘤因子處於一種失活狀態(無活性狀態),皮下脂肪瘤正常情況下是不會發病,但在各種內外環境的誘因影響作用下,這種脂肪瘤致瘤因子的活性處於活躍狀態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機體內的淋巴細胞、單核吞噬細胞等免疫細胞對致瘤因子的監控能力下降,再加上體內的內環境改變,慢性炎症的刺激、全身脂肪代謝異常的誘因條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進一步增強與機體的正常細胞中某些基因片斷結合,形成基因異常突變,使正常的脂肪細胞與周圍的組織細胞發生一種異常增生現象,導致脂肪組織沉積有關,並向體表或各個內臟器官突出的腫塊,稱之脂肪瘤。

發病率逐年增高

隨著人類飲食結構多樣化和飲食節律非常化及環境污染的加劇,脂肪瘤的發病率逐漸增高,如:高膽固醇飲食、長期 酗酒、過多進食刺激性飲食、飲食以及生活規律紊亂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過盛、過多等不良飲食習慣、農藥過多、食品添加劑氾濫、電離輻射充斥空間 等都和脂肪瘤的形成有直接和間接的關係,從而孕育了脂肪瘤----發病率逐漸增高的特點。

皮下脂肪瘤診斷

1.診斷本病主要依據症狀及體查。尤其是腫塊體表特徵。

2.為了與其他疾病鑒別,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B”。

皮下脂肪瘤治療

皮下脂肪瘤中醫治療

皮下脂肪瘤一般不用治療,但較大而且妨礙身體其它功能、有自覺症狀者,可先採用中醫保守治療的方法,能取得一定效果。具體治則可以健脾益氣、理氣化痰為主,方用二陳湯加減。黨參、姜半夏、雲苓、薑汁炒竹茄各12g,陳皮、炒白朮、炒白芥子、皂刺、制香附各10g,絲瓜絡、山慈菇、膽南星、炒二丑各6g,水煎,日服1劑,分3次服。加減:腫塊難消加黃芪、白藥子、土貝母、陳皮;皮疹在肩背加羌活;在軀幹加郁金、柴胡;在腰骶加炒杜仲、川牛膝。外治:可取山慈菇,醋磨濃汁、外塗患處,每天3~5次,直至腫物消失。

皮下脂肪瘤西醫治療

手術:對內科保守治療不效者,自覺症狀明顯者,應採取手術切除。術中應對伸展到周圍組織中的瘤小葉徹底根除,以免復發。建議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