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焦濕熱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下焦濕熱症狀

1、大腸濕熱

腹痛,裡急後重,下利黏液或便膿血:或暴注下洩,肛門灼熱,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或腹痛拒按,大便秘結或溏滯不爽。並見發熱汗出,午後熱盛,胸脘滿悶,肢體沉重,納呆嘔惡,小便短赤,脈象滑數,舌苔黃膩。

2、膀胱濕熱

小便短數,灼熱刺痛,尿色黃赤,少腹拘急脹痛,尿道口紅腫,並有穢物,伴口乾口苦不思飲,食慾不振等。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3、胞宮濕熱

低熱起伏,少腹墜脹疼痛,腰酸納差,帶下色黃,質稠臭穢,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下焦濕熱病因

1、大腸濕熱

多由飲食不節,恣食厚味醇酒,或夏月暑濕、疫毒之邪侵及腸道所致,為邪實之證,病位在大腸。因濕熱毒邪內結大腸,下焦氣機壅滯,傳導失常,氣血瘀滯,當瘀熱阻於腸道時,可致腑氣不通、熱結旁流,而見嘔吐、腹痛、痢疾、洩瀉、痔瘡等。

2、膀胱濕熱

常因恣食肥甘辛熱之品,或嗜酒,釀成濕熱內生,或濕熱穢濁之邪外侵,濕熱下注膀胱,膀胱氣化不利,無以分清別濁,開合失司以及灼傷絡脈而致。

3、胞宮濕熱

多因濕熱邪毒侵及盆腔,氣血瘀滯所致。本病的成因,主要是邪毒侵入胞脈後,與敗血搏結,進一步發展所致。由於邪氣盛實,瘀熱內結,正邪交爭劇烈,而致腹痛較重,並有高熱、寒戰。

下焦濕熱診斷

1、大腸濕熱

證候:身熱,下利臭穢,胸脘煩熱,口乾作渴,喘而汗出,舌紅苔黃,脈數或促。治則:清大腸濕熱,解毒。主方:葛根芩連湯加味。方藥:葛根、黃芩、黃連、甘草、銀花、茯苓、木通、車前子。

2、膀胱濕熱(初期)

證候:尿頻尿急,溺時澀痛,淋漓不暢,尿色渾赤,甚則癃閉不通,小腹急滿,口燥咽干,舌苔黃膩,脈滑數。治則:清熱利濕。主方:八正散加減。方藥:扁蓄、翟麥、木通、車前子、滑石、大黃、山梔、甘草。

若大便秘結、腹脹者可重用生大黃,必要時加用枳實,以通腑洩熱。若濕熱傷陰者去大黃,加生地、知母、白茅根等以養陰清熱。

3、胞宮濕熱

證候:頭痛目赤,脅痛口苦,濕熱帶下、或下部濕瘡、陰腫陰癢,筋痿陰汗,小便短黃、或淋濁,舌苔黃膩。治則:清熱化濕。主方:二妙散合龍膽瀉肝湯加減。

下焦濕熱治療

下焦濕熱中醫治療

清熱利濕:

1、 例如多吃芳香的蔬菜如湘菜、荊芥等,由於這些菜偏濕,建議可當配菜吃,以清除濕氣,還有豆芽、冬瓜、木瓜等也有利祛濕。

2、 多喝茶,偏於溫性的艾葉、佩蘭,可以除濕,偏於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喝,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

3、 夏桑菊是常見的清熱祛濕涼茶。

下焦濕熱西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