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REM睡眠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病理性REM睡眠症狀

發作性睡病的主要臨床特徵是不可抗拒的睡眠、猝倒發作、睡眠癱瘓以及入睡前幻覺。此外,患者還會有睡眠時不自主的肢體運動以及夜間睡眠不安等症狀。

發作性睡病的兒童大多均有白天突然睡眠發作現象。發作時可以是在學校裡、公共汽車、飯桌前或是在看電視時。亦有一些孩子在排隊或洗澡時突然進入睡眠狀態。儘管發作性睡病的兒童中也有猝倒發作,但並非診斷所必須。

病理性REM睡眠病因

發作型睡病是指以白天出現陣發性不可抗拒的睡眠為特徵的睡眠障礙。國外報道該病患病率約為0.2~0.9%,男女患病率無明顯差異,多數病例始發於10歲以後,10歲以前發病者約占5%。本病與DQB1等位基因HLA-DQB1*0102密切相關。具體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因素及睡眠機制異常有關。

病理性REM睡眠診斷

睡眠節律紊亂:是由生理節律紊亂性睡眠障礙和睡眠-覺醒節律障礙等疾病引起的睡眠的規律紊亂。生理節律紊亂性睡眠障礙:持續或反覆受擾導致睡眠過多或失眠,這是由於患者24小時睡眠一覺醒節律模式與他(她)所處的環境所要求的節律不妥。睡眠-覺醒節律障礙指睡眠-覺醒節律與所要求的不符,導致對睡眠質量的持續不滿狀況,病人對此有憂慮或恐懼心理,並引起精神活動效率下降,妨礙社會功能。本症不是任何一種軀體疾病或精神障礙症狀的一部分。如果睡眠-覺醒節律障礙是某種軀體疾病或精神障礙(如抑鬱症)症狀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另診斷為睡眠-覺醒節律障礙。  

深睡眠症:下丘腦後部病變可引起深睡眠症:可持續睡眠數天或數周,中間可被叫醒吃飯或上廁所,然後接著再睡。下丘腦重約4g,體積小。在功能上下丘腦是神經內分泌和機體自主調節的中樞。從整體上看,下丘腦既是神經中樞,又是內分泌器官,為神經系統控制內分泌器官和內分泌器官與內外感受器之間相互聯繫的樞紐。下丘腦神經元分泌激素目前至少已確定有11種存在。  

睡眠障礙: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現異常行為的表現?也是睡眠和覺醒正常節律性交替紊亂的表現。  

睡眠麻痺:當人做夢突然驚醒時,大腦的一部分神經中樞已經醒了,但是支配肌肉的神經中樞還未完全醒來,所以雖然有不舒服的感覺卻動彈不得的症狀。   

多導睡眠圖顯示睡眠潛伏期縮短

診斷依據:  

根據短暫發作性不可抗拒的睡眠或伴有猝倒、睡眠麻痺、睡眠幻覺等典型症狀,一般診斷不難。但須與下列疾病鑒別。  

一、癲癇失神發作。多見於兒童或少年,以意識障礙為主要症狀,常突然意識喪失,瞪目直視,呆立不動,並不跌倒;或突然終止正在進行的動作,如持物落地,不能繼續原有動作,歷時數秒。腦電圖可有3Hz的棘-慢綜合波。  

二、昏倒。由於腦血液循環障礙所致短暫的一過性意識喪失。多有頭昏、無力、噁心、眼前發黑等短暫先兆,繼之意識喪失而昏倒。常伴有植物神經症狀,如面色蒼白、出冷汗、脈快微弱、血壓降低,多持續幾分鐘。  三、Kleine-Levin綜合征。又稱週期性嗜睡與病理性飢餓綜合症。通常見於男性少年,呈週期性發作(間隔數周或數月),每次持續3~10天,表現為嗜睡、貪食和行為異常。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可能為間腦特別是丘腦下部功能異常或局灶性腦炎所致。  

輔助檢查:

1、腦電圖。

2、腦脊液細胞檢查。

3、CT和腦活檢。

病理性REM睡眠治療

病理性REM睡眠西醫治療

發作性睡病可以影響患者的智力,有人認為發病年齡愈小,對智力的影響愈大。因此,一旦確診應盡早治療。

兒童發作性睡病首選心理和行為治療。應向患者充分做好解釋,讓患者瞭解疾病的性質,認識此病僅是良性過程,不會發展得更為嚴重。不要產生過度的思想負擔和恐懼心理。應避免從事有危險的娛樂活動,如游泳、攀崖等。生活要有規律,避免情緒激動、過度勞累、暴飲暴食。並向家屬和學校的老師、同學講清情況,取得理解和諒解,以免產生誤會。

藥物治療有兩類:1治療白天嗜睡的苯丙胺類興奮劑,通過突觸前機制增加單胺能的傳遞而抑制快眼動相(REM)睡眠。常用藥物: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哌甲酯和匹莫林;2治療猝倒、睡眠癱瘓、入睡前幻覺用三環類抗抑鬱藥,可能通過阻滯去甲腎上腺素重吸收達到治療作用。如普羅替林、氯丙咪秦等。以上藥物多有不良作用,如苯丙胺可成癮、升高動脈血壓和引發精神症狀;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可引起低血壓、水腫及體重增加等。因此,應注意掌握劑量和服用時間。

病理性REM睡眠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