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骨病症狀

1、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症。可反覆發作並累及心臟。臨床一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重著、疼痛為特徵.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

2、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屬風濕病範疇,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的一種。該病因尚不明確,以脊柱為主要病變的慢性病,累及骶髂關節,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變,屬自身免疫性疾病。近些年利用中醫藥在臨床上取的進展性突破,中醫四聯修復再生療法—通過補氣血、活腎、化瘀、修復四效合一,從內及外整體調理治療,調節功能擾亂等系統治療取得明顯效果,無論病史長短,患病年齡大小,均可在15-30天見效,症狀逐漸消失,治癒後不易復發。結果臨床應用25605例,少則2-3週期,症狀基本消失,6個月至3年隨訪,無1例復發。

3、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導致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征的綜合征。

4、腰椎病:

醫學上所講的腰椎病,涵蓋了“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腰肌勞損、腰扭傷、腰椎退行性病變、風濕或類風濕性腰痛、腰椎結核、風寒濕性腰痛、瘀血性腰痛、濕熱性腰痛、腎虛性腰痛、頸椎病”等疾患。

5、肩周炎:

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據臨床觀察,醫院常用藥合盛堂宗予以治療,本病早期肩關節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後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並逐漸加重,晝輕夜重,肩關節向各個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肩部受到牽拉時,可引起劇烈疼痛。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6、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症又稱為增生性骨關節炎、骨性關節炎(OA)、退變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是由於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變性、退化,關節邊緣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變化,而出現骨破壞,引起繼發性的骨質增生,導致關節變形,當受到異常載荷時,引起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的一種疾病。骨質增生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7、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又稱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為常見的骨關節病之一。大多因風濕病、血液病、潛水病、燒傷等疾患引起,先破壞鄰近關節面組織的血液供應,進而造成壞死。其主要症狀,從間斷性疼痛逐漸發展到持續性疼痛,再由疼痛引發肌肉痙攣、關節活動受到限制,最後造成嚴重致殘而跛行。激素藥亦會導致本病的發生。中醫認為疾病發生原因為外因和內因,且內因外因相互作用,使人體陰陽失去平衡,氣血的失恆而生疾,亦稱"髀樞痺"、"骨痺"、"骨萎"。

骨病病因

1、原發性骨關節病

是由於年齡增長、長期勞累,導致骨關節退行性改變、韌帶鬆弛,肌肉力量下降,關節的穩定性受到影響,關節的周圍形成骨刺,從而引起關節炎。

2、繼發性骨關節病

多因關節創傷、發育畸形等導致關節面不平、受力不均而引起本病。

骨病診斷

診斷

本病依據其臨床表現和X線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鑒別診斷

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股骨頭壞死、骨質增生相鑒別。

骨病治療

骨病西醫治療

一、風濕性關節炎:

1、藥物治療

治療原則是早期診斷和盡早合理、聯合用藥。常用的抗風濕病藥物如下:

(1)非淄體抗炎藥: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產生抗炎止痛作用,對解除疼痛有較好效果,但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臨床上常用的有鹽酸氨基葡萄糖顆粒、布洛芬、青霉胺、雙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2)慢作用抗風濕藥:多用於類風濕關節炎及血清陰性脊柱關節病。對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較慢。常用的有金合劑(肌注或口服)、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氯奎等。

(3)細胞毒藥物:通過不同途徑產生免疫抑製作用。常用的有環磷酰胺、甲氨蝶呤、金獨春等。它們往往是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和血管炎的二線藥物,副作用雖較多且較嚴重,但對改善這些疾病的愈後有很大的作用。

(4)腎上腺皮質激素:是抗炎、抗過敏藥物,明顯地改善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的愈後,但不能根治這些疾病。其眾多的副作用隨劑量加大及療程延長而增加,故在應用時要衡量它的療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選用。

2、外科療法

包括不同的矯形手術、人工關節的置換、滑膜切除等。手術不能治癒疾病只能改善關節功能和生活的能力。

3、骨髓移植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確實有顯著的療效。通過恢復免疫系統功能來促使患者痊癒的自身骨髓移植法,治療兒童風濕性關節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骨髓移植的具體步驟是:先抽出患者身上的骨髓,用藥物和放射等手段對骨髓進行處理,除其中的T細胞,再把處理過的骨髓注射回患者體內,並使用特殊藥物促使患者骨髓生長,使患者免疫系統功能恢復正常。可以使患者在幾年內不再發病,對於處於骨架和關節生長期的兒童非常重要。

4、其他治療

包括物理、康復、職業訓練、心理等治療,是本類疾病綜合治療的不可少的部分。

二、強直性脊柱炎:

1、控制AS治療的目的

在於控制炎症,減輕或緩解症狀,維持正常姿勢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要達到上述目的,關鍵在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治療,包括教育病人和家屬、體療、理療、藥物和外科治療等。

(1)該病治療從教育病人和家屬著手,使其瞭解疾病的性質、大致病程、可能採用的措施以及將來的預後,以增強抗病的信心和耐心,取得他們的理解和密切配合。

(2)注意日常生活中要維持正常姿勢和活動能力,如行走、坐位和站立時應挺胸收腹,睡覺時不用枕或用薄枕,睡硬木板床,取仰臥位或俯臥位,每天早晚各俯臥半小時。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和體育活動。工作時注意姿勢,防止脊柱彎曲畸形等。

(3)保持樂觀情緒,消除緊張、焦慮、抑鬱和恐懼的心理;戒煙酒;按時作息,參加醫療體育鍛煉。

(4)了解藥物作用和副作用,學會自行調整藥物劑量及處理藥物副作用,以利配合治療,取得更好的效果。

2、體療

體育療法對各種慢性疾病均有好處,對AS更為重要。可保持脊柱的生理彎曲,防止畸形。保持胸廓活動度,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保持骨密度和強度,防止骨質疏鬆和肢體廢用性肌肉萎縮等。病人可根據個人情況採取適當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如新的疼痛持續2小時以上不能恢復,則表明運動過度,應適當減少運動量或調整運動方式。

3、物理治療

理療一般可用熱療,如熱水浴、水盆浴或淋浴、礦泉溫泉浴等,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使肌肉放鬆,減輕疼痛,有利於關節活動,保持正常功能,防止畸形。

4、藥物治療

(1)非甾體類抗炎藥:有消炎止痛、減輕僵硬和肌肉痙攣作用。副作用為胃腸反應、腎臟損害、延長出血時間等。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更應特別注意。

(2)柳氮磺胺吡啶:SSZ是5-氨基水楊酸(5-ASA)和磺胺吡啶(SP)的偶氮複合物,80年代開始用於治療AS。副作用主要為消化道症狀、皮疹、血象及肝功改變等,但均少見。用藥期間宜定期檢查血象及肝腎功能。

(3)甲氨蝶呤:據報道療效與SSZ相似。口服和靜脈用藥療效相似。副作用有胃腸反應、骨髓抑制、口腔炎、脫髮等,用藥期間定期查肝功和血象,忌飲酒。

(4)腎上腺皮質激素:一般情況下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AS,但在急性虹膜炎或外周關節炎用NSAIDs治療無效時,可用CS局部注射或口服。

(5)雷公籐多甙:國內最初用雷公籐酊治療AS,有消炎止痛作用,療效較酊劑好,服用方便。副作用有胃腸反應、白細胞減少、月經紊亂及精子活力降低等,停藥後可恢復。

(6)生物制劑:腫瘤壞死因子(TNF-α)拮抗劑等(如益賽普、阿達木單抗等)是目前治療AS等脊柱關節疾病的最佳選擇,有條件者應盡量選擇。

5、手術治療

嚴重脊柱駝背、畸形,待病情穩定後可作矯正手術,腰椎畸形者可行脊椎截骨術矯正駝背。對頸7胸1截骨術可矯正頸椎嚴重畸形。

三、頸椎病:

1、藥物治療

可選擇性應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如B1、B12),對症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

2、運動療法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3、牽引治療

“牽引”在過去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方法之一,但近年來發現,許多頸椎病患者在使用“牽引”之後,特別是那種長時間使用“牽引”的患者,頸椎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

牽引不但不能促進頸椎生理曲度的恢復,相反牽引拉直了頸椎,反而弱化頸椎生理曲度,故頸椎病應慎用牽引療法。

4、手法按摩推拿療法

是頸椎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它的治療作用是能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恢復頸椎活動,鬆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來緩解症狀,脊髓型頸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症狀,甚至可導致截癱,即使早期症狀不明顯,一般也推薦手術治療。

5、理療

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理療可起到多種作用。一般認為,急性期可行離子透入、超聲波,紫外線或間動電流等;疼痛減輕後用超聲波、碘離子透入,感應電或其他熱療。

6、溫熱敷

此種治療可改善血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以減輕症狀,有助於手法治療後使患椎穩定。本法可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局部外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狀較重時不宜作溫熱敷治療。

四、腰椎病:

常規治療

臨床上對脊椎病的治療主要採用兩種方法即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主要是對症狀較嚴重的,經嚴格的非手術治療無效,身體尚能耐受手術的病人,非手術治療臨床方法常用以下幾種:

牽:引:通過外加或者人體自身的重力將脊椎推體之間間隙增寬,這樣有利於突出髓核回復,恢復正常椎體排列,鬆弛韌帶緊張,從而減少對脊髓、脊神經根的壓迫、刺激。

微創療法:“鉤活術”,這種療法安全有效,它是用中醫的原理解除病灶周圍的壓力和張力,鬆解粘連的組織、肌肉、韌帶、筋膜達到立平衡的作用,最後達到治癒病症的目的。

固定制動:通過定型枕、頸圍、腰圍將頸椎、腰椎固定制動,能減少繼續損傷,有利十損傷修復。

手法推拿、按摩:通過特種手法將椎體、小關節恢復到正常生理位置及正常生理曲線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

物理治療:通過各種物理因子作用於人體(如紅外線、磁、電),起到消炎、止痛、加速恢復的目的、對改善臨床症狀是十分有效的。

封閉:將藥物分佈於病患局部,效果比較明顯、但不宜長期使用。

中藥治療:星附膏具有較好的療效。

西藥治療:通過服用或注射西藥,將藥物吸入人體。

五、肩周炎:

目前,對肩周炎主要是保守治療。口服消炎鎮痛藥,物理治療,痛點局部封閉,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綜合療法。同時進行關節功能練習,包括主動與被動外展、旋轉、伸屈及環轉運動。當肩痛明顯減輕而關節仍然僵硬時,可在全麻下手法鬆解,以恢復關節活動範圍。

自我按摩的步驟及方法為:

1、用健側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側肩關節的前部及外側,時間1~2分鐘,在局部痛點處可以用拇指點按片刻。

2、用健側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關節後部的各個部位,時間1~2分鐘,按揉過程中發現有局部痛點亦可用手指點按片刻。

3、用健側拇指及其餘手指的聯合動作揉捏患側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時間1~2分鐘。

4、還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況下,用上述方法進行按摩,一邊按摩一邊進行肩關節各方向的活動。

5、最後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2分鐘,對於肩後部按摩不到的部位,可用拍打法進行治療。

自我按摩可每日進行1次,堅持1~2個月,會有較好的效果。

六、骨質增生:

目前國內治療骨質增生症的方法有很多,治療都存著者局限。

1、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法

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法充分發揮了藥物的作用,但因導入藥物為液體,易揮發,藥效不持久,限制了該方法的治療效果。

2、紫外線療法

其治療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殺菌作用;2消炎作用;3止痛作用;4促進傷口愈合作用;5脫敏作用;6促進維生素D3的形成;7調解機體免疫功能等。

3、西藥治療

目前西醫對本症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常採用對症處理,如疼痛時可服一些解熱鎮痛的藥;麻木者可選用B族維生素類藥物;關節腫脹有積液者可給予局部抽取積液或局部封閉等療法。但實踐證明這些治療方法均不理想,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病情易復發。

4、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不是骨質增生的首選療法。當選用保守治療無效且病情較重、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時,可考慮手術治療。

七、股骨頭壞死:

1、保守治療

股骨頭壞死早期一般股骨頭壞死早期以疼痛為主,外傷性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案如下:

(1)疼痛較嚴重者可口服藥物以緩解疼痛。

(2)行股骨頭鑽孔減壓術,如果內收肌痙攣可行內收肌鬆解術。

(3)髖關節活動受限者,開始進行髖關節關節自我功能鍛煉。

2、股骨頭壞死中期

(1)可以配合理療、高壓氧療法。

(2)根據病變情況,可以選用股骨頭植骨法、內收肌鬆解法。

3、手術治療

範圍不大的病變可以作髓芯減壓術;然而對於病變範圍比較大的或輕度塌陷的病例,可以做帶血管的植骨手術;晚期病例只有做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目前,治療中晚期的股骨頭壞死,最理想的辦法就是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對於40多歲或50多歲的患者,如果手術指征適合,多採取這一辦法。如果患者通過上面的治療,病情仍有發展趨勢,而且患者年齡較大者,可考慮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

西醫對股骨頭壞死的治療,除了少部分採用非手術療法和介入療法外,一般患者均採用手術方法進行治療。雖然各種手術都有其優缺點,但因其費用昂貴、局限性廣等而不易被患者所接受。況且,患有其他手術禁忌證的患者和老幼患者還不宜接受手術治療。

骨病中醫治療

詳細中醫療法參考具體疾病。